网贷平台催收如此猖狂,催收行为规范是一纸空文吗?,下面是壹家媒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新易贷微贷款和2345
未经借款人事先明确同意,在催收过程中,催收人员严禁出现如下行为:
(1)严禁催收机构在任何非正常时间段(催收人员与借款人沟通的正常时间段为借款人所在地时间上午8:00至下午9:00)与借款人就有关债务催收的事务以任何方式进行沟通(拨打电话、传真资料给借款人等或至借款人居住处拜访);
(2)严禁使用电话、短信或匿名电话等手段重复不断地(同一天不得超过3次)侵扰未清偿债务的借款人;
(3)不得使用邮寄明信片的方式就债项催收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向借款人邮寄信函时,在信封上不得出现或暗示借款人欠债情况的明显字样或标记;
(4)在借款人之外的相关人员明确拒绝提供有关信息及对债项催收提供协助之后,严禁催收人员骚扰债务人的咨询人、家人、同学及朋友,以追问有关借款人的下落或联络方式;
(5) 严禁使用静坐、纹身、堵门、泼墨汁、刷大字等恐吓或威胁使用暴力手段,以及其他犯罪手段,对借款人造成任何人身、心理或者财产的伤害;
(6) 严禁使用在借款人同学群、亲属群等QQ群、微信群中公布或威胁公布借款人欠债信息、“裸照”等损害借款人名誉的方式进行催收;
(7) 严禁向未清偿债务的借款人及担保人之外的第三方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家人、朋友或申请资料上填写的联系人等进行催收或骚扰;
(8)严禁在未清偿债务的借款人的住所、学习或工作场所张贴或悬挂向借款人催债的大字报或条幅,或其他旨在公开侮辱借款人的行动;
(9)严禁向公众公布未清偿债务的借款人名单,但依照与借款人签署的合同约定报告给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仅限于行业会员内部资信审核交流使用),或由征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公布有关失信人名录等行为不在此限。
(10)借款人为学生的,除禁止上述催收行为外,还严禁以下催收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进入校园进行催收;在上课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进行催收;向借款学生所在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发布催收信息;向非第二还款来源方的借款学生的家长、亲属、同学、朋友等发布相关信息或催收;向第二还款来源方无还款法律责任的亲属、朋友等采取的任何催收行为;公开张贴欠款大字报;胁迫拍摄并公布“裸照”;非法暴力催收以及其他干扰借款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催收行为。
很多城市就算如此出台了相关的催收行为规范,但是没有一家网贷平台去遵守,更没有一家平台去执行规定,甚至比出台催收行为规范前更疯狂,这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明出台了相关规定只一直空文,真的打脸了,截至到目前,催收行为却没有得到治理,反而网贷平台的行为彻彻底底的打脸该规定,难道相关部门真的看的下去吗?
大家都知道网贷平台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随着金融业的监管越来越严,这些网贷平台更是疯狂的诈骗,他们不管你们贷款没有贷款,只要有你的资料,他们就针对你进行轰炸,倒卖个人信息,这种情况现在造成国内近几亿的人的个人信息“裸奔”,再加上保险业的加入,国内的金融现在就想一个定时炸弹,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了,一旦爆发国内的金融业将面临不可收拾的局面,看到互联网出现这样的律师那样的专家,但是这些人里面真的是律师和专家吗?
如果真的是专家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些网贷平台在违反法律吗,这些所谓的律师为什么只是睁眼说瞎话,不顾法律的权威和道德的底线,竟然说出违背良心的言论,网贷平台即将面临被全民起诉的困境,这些所谓的睁眼说瞎话的律师真的能帮助这些所谓的网贷平台的困境吗,据了解,现在国内正在准备起诉材料的借款人达10万余人,已经提交立案的达到3万余件,其中包含了近2600余家的网贷平台,网贷平台如此的丧心病狂的践踏法律的权威和道德的底线,借款人组织只能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掌上权益:马上金融、快贷、魔法现金、2345金融、平安易贷、极速钱包、闪电现金侠客、借钱快、掌众金服、捷信金融、佰仟金融、既有金融等平台,借款人已经准备材料,提交至当地法院,有些已经立案。
新易贷微贷款审核通过不放款
本报记者 彭 江
随着金融科技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进军互联网贷款业务,银行推出的线上贷款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记者调查了解,建设银行打造了秒批秒贷的信贷产品“小微快贷”,邮储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大数据信贷产品“小微易贷”,浦发银行推出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京浦E商贷”……这些贷款产品都是通过线上放贷。借款人在各家银行的APP上申请贷款,银行通过大数据搜集借款人信息,多维度给借款人画像,从而判断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金额。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可在几分钟内获得数万元至数十万元金额不等的贷款。线上贷款极大地提高了放款效率。不过,也有人要问,如此放贷银行有没有风险?
对此,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表示,风险可控。据介绍,2018年建行推出“惠懂你”APP,实现了建行“小微快贷”线上一站式办理。目前,授信金额超过2800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在风险防控上,平台通过先进的生物认证、人脸识别技术以及结合内部和外部数据批量化识别客户,确保信息真实性,从源头杜绝‘坏客户’;再通过精准化画像,识别客户信用情况;在自动化审批放贷后,运用智能化风控技术,根据数据跟踪企业情况,作出预警和处理。”张为忠说。此外,“惠懂你”有专门的风险预警平台,能抓取敏感数据,发现异常就会预警。
运用金融科技发展线上贷款业务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优化再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发放流程和模式。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发文称,商业银行要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线上贷款也并非毫无风险。特别是近年来诈骗贷款案件不断增多,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贷款的漏洞实施诈骗。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属于在线信贷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未来应该通过更好的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商业银行授信前采集数据应该更多元,维度要尽量丰富,加强贷款客户真实信息核查。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反欺诈水平。从全社会来说,要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从法律上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
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银行线上贷款业务?董希淼认为,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时代,客户立体画像的塑造需要多维数据支撑,这就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合作。比如,通过政府部门获取客户社会属性信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客户财务状况等金融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客户消费行为信息,进而全面勾勒‘千人千面’的客户立体画像。要破除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如由国务院牵头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以统一标准、统筹建设为原则,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作者:彭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易贷微贷款和2345(新易贷微贷款审核通过不放款)":http://www.ljycsb.cn/dkzs/976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