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大学生贷款qq群号(大学生校园贷群号)

大学生贷款qq群号(大学生校园贷群号)

兼职诱惑、虚构信息办贷款,瞄准大学生的“培训贷”骗局,下面是柳州网警巡查执法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qq群号

“如果申请到‘勤工俭学’,只需首付500元,剩下的学费可以分12期,后续可通过兼职支付。”……某艺术类院校大三学生王辉(化名)原本以为是用分期方式支付培训班的学费,没想到却陷入了“培训贷”之中。尽管官方一再明确规范校园网络消费贷款,强调不得向大学生发放贷款以及诱导大学生借贷,然而,调查发现,一些针对学生群体的“培训贷”换“马甲”卷土重来。日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学生警惕“培训贷”骗局。预警中提到,有培训机构以提供兼职工作为由,诱导学生接受课程培训,并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不真实信息办理“培训贷”。 据调查发现,为诱导大学生缴纳几千甚至上万的培训费,一些教培机构以“教育分期”为名偷换概念,诱导大学生利用互联网金融机构有预支功能的平台“借钱培训”。而有些学生在借款缴费后,不仅没学到有价值的课程和专业技能,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1

“分期+兼职”的诱惑

“销售老师发给我二维码,让我赶紧扫码支付,我刷完才恍然醒悟,根本不是分期交学费。”虽然经过一系列投诉之后终于拿到了退费,回忆起当时在培训机构缴费购课的经历,王辉仍难掩气愤之情。

王辉称,他平时会通过网上的免费视频课学习软件设计。今年1月,他在一个免费学习群认识了x虎教育的销售,对方自称为张老师。张老师告诉他,在x虎教育付费学习一个月,就可以达到兼职的要求,后续可以“边接单边学习边赚零花钱”,培训费总计5900元。

在x虎教育的试听群中,群里的销售也发了多个兼职网站,称“学好了平时就可以做兼职、赚外快”。在王辉提供的聊天截图里,老师还给他发了多张据称是学员兼职收入的截图,1820元、6900元、4200元的收款记录,让王辉颇为心动。

销售老师给记者发了多张据称是学员兼职收入的对话截图,收入价格1800元至3200元不等。

得知王辉有学费压力后,张老师表示可以给王辉“申请勤工俭学的名额”,并称如果申请到“勤工俭学”,只需首付500元,剩下的学费可以分12期,后续可通过兼职支付。

咱们学费分期12个月,均摊到一个月才400多,毕竟一张海报120(元)了,你一个月抽出两三个小时,做三张海报都够咱们一个月学费了。”在王辉提供的聊天记录中,张老师称分期付费是机构的“勤工俭学”项目,可以帮助其申请。

因对方提出的“分期+兼职”的方案颇具诱惑性,王辉没有起疑,在对方的要求下提供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以为是要申请勤工俭学填表用的”,并且当场给张老师转账了500元“首付”。

对方自称给学生做的分期支付是“勤工俭学”,并以此为由要学生在各个金融平台的借款额度,称看信誉。

没想到付了第一笔钱后,便落入了对方的“陷阱”。王辉说,紧接着,张老师以“财务要审核信用”为由,要求看王辉在国内几大网购平台上、借款功能中的借款限额,得知王辉可以开通某网购平台的借款功能、并有5000元的透支额度后,便要求王辉开通借款功能,对此,张老师的说法是,“后期兼职需要用到。”

“我以为他们看信用是为了给我申请分期付费,便没有怀疑。”王辉回忆,在对方指导下开通借款功能后,张老师随即给他发了一个“二维码”,并让他赶紧扫,称“学校用该平台做分期”,他支付后才发现,自己一次性透支了5000元,收款方是郑州润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为何报的是x虎教育提供的培训课程,收款方却变成另一家公司?对此,x虎教育的销售人员表示,郑州润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x虎教育的分公司,很多学生都是通过郑州润一缴纳学费。对方提供不出教育培训资质证明和教师资格证明。

大学生为何屡屡陷入“培训贷”陷阱?

在王辉提供的与x虎教育销售的聊天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方用的话术颇具“套路”,比如把交学费称作“用某金融平台对接”,给学生付款二维码后,直接说“时效只有一分钟,你注意手速”。

当王辉使用某金融平台的借款功能刷了5000元后反问对方“姐姐,我是借钱了吗?”对方直接让他在月底还款日自行选择分期偿还,并继续索要剩余的400元学费。在催缴时,还用“财务要下班了,如果不交完开课会延期”等颇具压迫感的销售话术。

烟台网警提醒学生们:

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风险意识,增强辨别能力,认清骗局。不要轻易添加自称“老师”的陌生人微信,不要轻易参加打着兼职赚钱幌子的培训班,更不要轻易在陌生网页及平台上转账汇款、办理贷款。如遇到拿不准的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并及时与老师、家长沟通。

信息来源:烟台网警

大学生校园贷群号

鲁网5月17日讯 新华保险认真贯彻落实银保监会要求,在不断加强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切实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八项权利,通过开展系列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年,新华保险将聚焦保险消费、服务全流程环节的各个场景,精心编写消费风险提示案例,定期发布“以案说险在身边”消费风险提示,重点面向老年人、年轻人、新市民和特殊人群,聚焦投资者适当性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观念,提示广大消费者维护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提醒消费者提高消费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持续加强消费风险提示力度,帮助消费者远离欺诈、误导、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侵害。新华保险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满意度,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金融素养。欢迎广大消费者持续关注。

案例简介

廖同学是某大学的大三学生,前两年疫情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在线上学习,为方便学习和交流,添加了多个学校院系的QQ群。某天,廖同学看见在一个不太活跃的群里,“辅导员”发布通知,要求各位学生在明天下午之前将“学平险”的保费100元打入学校财务账户:XXXXXX,户名:XX,并提示“无需群中回复,有问题单独咨询”。廖同学看到“辅导员”的姓名和头像都没问题,金额也不大,便没有与辅导员进行身份确认,直接按通知要求将“保险费”打入指定账户。

两天后,廖同学去食堂吃饭,遇见辅导员聊及此事,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原来辅导员根本没有在这个群里,更谈不上发布缴费通知了。细问之下,发现被骗的远不止自己一人,于是赶紧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向警察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时常混进各种群,使用“辅导员”“班主任”的头像、昵称,冒充身份发布虚假缴费信息,引诱学生转账。除此之外,常见的校园诈骗手段还有:网络游戏虚拟交易诈骗、兼职网店刷单诈骗、冒充熟人借钱诈骗、注销校园贷诈骗等。

本案中,廖同学就是因为轻信群通知,再加上金额不大,在未核实真伪的情况下,便将准备好的“保险费”转入骗子提供的账户,导致自己受骗。

消费风险提示

“新保侠”在此提醒广大学生消费者:

一是不可随意轻信。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涉及转账和个人信息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核实,避免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

二是不可感情用事。对以权威身份发布涉及到钱财的“通知”,要谨慎反复确认,对于过于主动积极,或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不要感情用事。

三是不可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太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保持冷静,学会理智判断和调查分析,切勿因小失大。新华保险认真贯彻落实银保监会要求,在不断加强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宣传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切实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八项权利,通过开展系列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讯员 邹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qq群号(大学生校园贷群号)":http://www.ljycsb.cn/dkzs/976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