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款贷款产品适合你?连心贷、百岁贷、接力贷…银行为何"贷"个不停?,下面是证券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哪些银行可以贷款
近日,继“百岁贷”、“接力贷”后,无需关系证明的情侣“连心贷”再度引发关注。
2月23日,券商中国记者从农业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这一贷款产品并非新鲜事物,而是银行本来就有的房贷特色业务,但“办理的人很少”。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百岁贷”、“接力贷”、“连心贷”等颇为博人眼球的贷款产品接连被推广,折射出银行的放贷压力,尤其是稳房贷焦虑。
“部分银行推出这些房贷产品,主要是为了挖掘购房需求,解决房地产需求端的问题,以提升按揭贷款规模。”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究其根本,背后的原因是商品房销售数据复苏不及预期。
但该人士认为,此类产品实际效果恐怕有限,目前房地产销售回暖仍面临高位房价下的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供需矛盾尖锐、公众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较弱等障碍,加上实际放款过程中,申请此类产品的每一笔具体业务都将面临银行严格的审查审批。
房贷产品花样迭出
近期,各类房贷产品成了微博热搜的“常驻嘉宾”。
先是2月中旬,南宁、成都等地“争相”刷高贷款年龄上限,推出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的“百岁贷”、“接力贷”;后又有未婚情侣无需任何关系证明即可申请的“连心贷”于2月22日再度冲上热搜。
券商中国记者从农业银行客服处了解到,该行早已推出个人住房联名贷款业务,主要产品就是“接力贷”和“连心贷”。
其中,“接力贷”是指为延长贷款期限或增强还款能力,借款人与父母、子女中的任意一人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的住房贷款;“连心贷”是指为明确婚前财产归属或增强还款能力,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者一方申请的住房贷款。
“申请‘接力贷’或者‘连心贷’不代表更容易贷款,贷款人同样要按照我行的审批程序,对其信用状况进行审核,需要满足我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准入标准。”农业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行一位分支机构人士还表示,“其实办理‘连心贷’的人很少”。
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目前部分银行推出的连心贷、接力贷等产品,背后的原因是商品房销售数据不及预期,银行想要提升按揭贷款规模,挖掘购房需求,解决房地产需求端的问题。
中泰资本董事王冬伟则进一步指出,银行或房地产商推广这些特色房贷产品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首先,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来刺激市场活跃度;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人也有购房需求,这类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此外,这些特色房贷产品也能够增加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和收益。”他表示。
事实上,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的“接力贷”产品在国际市场也很常见。早在去年8月4日,北京也曾选取昌平区、顺义区的3宗地块,试点“全龄友好社区”项目,支持60岁及以上老年家庭购房,并推出了明确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的配套政策。
银行的房贷焦虑
去年以来,房地产政策频吹暖风,多地首套房贷利率迈入“3”时代。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城市中,首套利率低于4.1%的城市共30个。
但在当前房市销售仍偏弱、提前还贷现象加剧的双重压力下,不少银行正深陷房贷焦虑。
“居民按揭买房的动力在下降,2022年按揭占比创新低,今年伊始,这种趋势延续。”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连心贷”与此前同样引发热议的“百岁贷”、“接力贷”,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告诉大家,贷款产品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银行的放贷压力很重”。
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较2021全年增量缩水约4万亿元。其中,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0.76万亿元;以按揭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33万亿元。
“当下资产荒的时代,房贷可以说是银行最优质的资产。”李宇嘉表示,“一方面,居民不愿意贷款买房,可能会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而国家对国有金融企业利润考核在趋严;另一方面,高位的楼市很难托起来,上下游的相关贷款业务,也将受影响。”
一位国有银行工作人员也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现在很多客户提前还房贷,新发放房贷不仅存在增长压力,而且利率很低,银行面临新旧资产置换后的盈利空间缩水。
然而,依靠针对客户细分需求的贷款产品能否解决银行稳房贷困境?杨海平认为,总体判断,此类产品实际效果有限。
“一方面,房地产数据回暖面临高位房价下的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供需矛盾尖锐、公众对房地产市场预期较弱等障碍;另一方面,‘连心贷’、‘接力贷’等产品是以商业银行放低风控标准为前提的,此类产品要通过银行的投产前审核有很大难度,即使在产品推出之后,每一笔具体业务也面临着严格的审查审批。”他表示。
责编:李雪峰
校对:王蔚
北京最正规贷款公司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4月27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重点围绕2023年第一季度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金融支持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等方面介绍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成效。
人行营管部调查统计处处长周丹在会上指出,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地区存贷款均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
下一阶段,人行营业管理部将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势头,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北京地区新增信贷规模创新高
周丹指出,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存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是比较强的。
一是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一季度,人行营业管理部用好用足多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5584.9亿元,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66.5亿元,为支持首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行营业管理部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乡村振兴、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三是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3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9%,比上年同期低33个基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2%,比上年同期低67个基点,创统计以来新低。
四是存款保持较快增长。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存款4902.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1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3029.8亿元,同比多增472.3亿元。
周丹指出,今年一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是比较强的。从借款主体来看,企(事)业单位是一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将持续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人行营管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指出,近年来,人行营业管理部坚持把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不断扎实推进,结合地区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年以来,重点在强化政策工具引导、促进银企对接、推动产品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是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持续用好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以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撬动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引导辖内银行继续按市场化原则做好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工作,今年一季度,为1.5万户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贷款307亿元。
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常态化推进银企对接。线上,依托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推动商业银行加大对接服务力度,累计走访企业37万次,覆盖科创、文旅、绿色、涉农、交通等重点领域企业近23万户,促成融资落地1280亿元。获得贷款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6%。线下,联合市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在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常态化举办银企对接会,目前已举办近50场。
三是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创业担保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支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北京地区创业担保贷款业务增量扩面,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截至3月末,北京地区创业担保贷款余额40.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
余剑指出,经过努力,北京地区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3%,有贷户数同比增长39.9%;3月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02%,续创历史新低;全市民营经济贷款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8.4%。
余剑表示,下一步,人行营业管理部将持续引导和支持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让更多市场主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政策红利。
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面
周丹介绍,一季度,人行营管部进一步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自2022年3月北京市数字人民币全域试点以来,人行营业管理部指导辖内运营机构聚焦普惠民生、支农支小等主题,在交通出行、购物消费等小额高频场景开展各类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191次,累计投入8783万元,促消费效果显著,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行营管部货币金银处处长刘治国指出,自北京市数字人民币进入全域试点以来,人行营业管理部持续深挖数字人民币优势,积极推动创新应用场景落地。目前在数字政务、绿色金融、商业赋能、支农惠农等领域已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赋能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政务方面,通过为“北京市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升级数字人民币代发功能,率先实现以数字人民币形式为“专精特新”企业、退役军人发放财政补贴。
绿色金融方面,实现在北京市碳排放权电子交易平台上进行碳交易时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的功能。
商业赋能方面,以教培机构预付资金场景为切入点,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实现预付资金管理,有效保障预付资金安全。
支农惠农方面,为中储粮财务公司落地数字人民币发放收粮项目,实现收粮款项的全流程支付结算和业务管理,有效缩减农户收款周期,降低农户资金成本。
刘治国表示,下一步,人行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扎实推进北京市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覆盖面,不断推动完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深入探索具有实际需求、体现数字人民币特性的应用场景,推动北京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新成效。
责编:叶舒筠
校对:高源
2023证券时报创投金鹰奖暨创业企业新苗奖评选正式启动
↓↓↓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近8年来首次,9000亿巨头涨停丨爆了!2万亿资产突然猛拉,什么信号?1分钟地天板,啥情况?丨人民币大消息!美科技股涨嗨,微软一夜暴增超万亿!又崩了,再暴跌30%!丨海创药业“十年磨剑”,两大核心技术突围创新药赛道丨真诚是必杀技!淄博“劝退信”爆了、酒店坐地降价…河南一地开会学习丨AI崩了!新能源大爆发,医疗板块也拉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哪些银行可以贷款(北京最正规贷款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810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