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业贷款结构变化及坏账率 看中国经济的「温度」,下面是同花顺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贷款坏账率
引言:银行业乃百业之母,只要你在中国做生意、生活,你就不得不和银行打交道,所以,一般来说,经济好、企业赚钱的时候,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必然好,因为企业经营好,银行借出去的钱才可以收回来嘛,而经济不好或者结构性调整的时候,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必然不佳,这两者是互相牵制的。
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先生一直强调说他取得的成果,主要是搭上了美国经济的“顺风车”,因为,他长期以来重仓了美国银行股。当然了,其他行业也会与国运有关,但关联性就会小一点。银行业贷款流向分析
首先,我们分析之前需要强调的是,杠杆、杠杆、杠杆,重要的事说三遍,银行业经营杠杆率普遍十多倍,如果整个公司的坏账率达到5%上下,意味着这家银行的净资产可能为负数,所以,我们的分析数据一定要考虑杠杆的因素。
财华社查看了几家大银行的报表发现,他们的对公贷款和个人贷款中,对公贷款普遍的坏账率高于个人贷款的坏账率。
对公贷款占比很大的一块是对制造业的贷款,恰恰这块占比较大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是非常高的(截至2019年半年度制造业贷款不良率普遍达到了6%左右),导致的结果就是,近几年这块业务占比下降越快、占比越少的银行,比其他银行就要经营的好一点。1.)制造业贷款不良率维持在高位
在2016年之前,四大行中工行、建行、农行以及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对制造业贷款总额均超过10%,个别银行甚至超过20%(由于数据较多,我们没有全部统计,只是挑了一些规模大有代表性的银行),属于客户总贷款占比中最多的一栏,但是,从2014年之后,这四家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招商银行对制造业放贷的比例下降最快,由2014年的占比14.33%,下降至6.10%,其他三家银行对制造业贷款占比也有下滑,但是都没有招商银行下降幅度大。
那麽,这些银行为什么对制造业的贷款比例要压缩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2014年这四家银行对制造业贷款产生的坏账率均在4%以下,个别银行2%多一点(2014年之前,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还要低,个别银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低于1%),但是,近几年各家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坏账率是持续攀升,截至2019年半年度,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在6%上下,翻了好几倍。
现在我们再来回答上面的问题,银行业为什么要压缩对制造业的贷款,因为很简单,制造业贷款的坏账率太高了,与其说银行自我调整,不如说银行不得不压缩对制造业的贷款,如果不压缩,近两年制造业贷款占比越高的银行,经营越困难,甚至有亏损或者资不抵债的可能。
另外,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已经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利差的两倍以上,意味着这几年银行往制造业放的贷款不但没有赚到钱,且还是亏钱的,想想看,银行对制造业放的贷款,可是占贷款很高的比例,加上杠杆的原因,银行业的“日子”能好过吗?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银行普遍的坏账率比较高,但是,那些主动通过自身管理,调整贷款结构的银行,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则较其他银行好的多,看看招商银行的经营状况,再看看招商银行近几年对制造业贷款压缩的有多么狠,占比有多么低,也难怪招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其他银行要好的多。2.)制造业贷款高不良率和经济的关系
截至2019年半年度,虽然各家银行对制造业贷款比例较前几年均有压缩,但是银行业客户贷款占比较多的行业之一还是制造业,可见制造业经营状况对银行报表的影响之大。以2019年招商银行的半年报为例,公司贷款中占比总贷款额度最高的三项为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制造业,占总贷款的比例分别为7.9%、7.02%和6.10%,制造业贷款的坏账率最高6.57%。
招商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已经较上市其他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小得多,但也高达6.1%,个别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甚至超过20%,占公司总贷款额度最大,可见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多高,这还是各家银行近几年在压缩制造业贷款的背景下实现的。
那麽,问题来了,银行业贷款占比较大的类别——制造业,坏账率非常高,且近两年维持在了高位,意味着国内制造业的经营状况不乐观,而制造业作为国内经济的支柱之一,他如果没有良性发展,那麽是否意味着国内经济短期还谈不上乐观,或者说国内经济还在自我调整?这两者是互相影响的。
制造业短期的状况不乐观,而那些以往靠持续压缩制造业贷款占比,改善报表的银行,未来坏账是否会出现明显反弹,经营状况是否会出现再次恶化?靠压缩制造业贷款改善报表的银行风险点分析
文章的分析,主要针对的是银行业公司贷款这一块,个人贷款并没有涉及。
银行业对制造业贷款压缩的比例不可能无限制,而制造业贷款占比总贷款的比例越小,未来压缩的空间越来越小,那麽,这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以往压缩制造业贷款越多的银行,未来改善的空间越小了。
首先,我们继续以工行、建行、农行和招行这四家银行为例,根据上面的图二,可以得出招行近几年制造业贷款占比总贷款基数非常低,比其他三大行制造业贷款占比要低的多,且还在持续压缩,导致的结果就是,招行的公司贷款不良率相比较其他银行优势非常大(招行公司贷款不良率比股份行公司贷款不良率低的多),就算相比较工行、建行、农行也都要有优势,而四大行负债端的成本比招行低,他们的资产端不用为了高收益去放贷到高风险的行业,按理来说,四大行公司贷款不良率要低于招行,但是并没有,原因是什么?因为,招行的公司贷款,在不良率高企的制造业占比非常少,所以他就有优势。
截至2019年招行制造业贷款占比总贷款的比例只有6.1%,未来压缩的空间不大了,那麽问题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招行的资产质量优化到头了?其他靠调整资产结构改善报表的银行资产质量优化到头了?这也是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
制造业贷款占比较低的银行,一般来说,公司贷款的不良率会比制造业贷款占比高的银行,公司贷款不良率更有优势,当然了,也并不见的一定低,这还的区别对待,那些已经在制造业贷款占比非常低的银行,他最起码在这一块已经具备了优势,虽然它这块业务未来调整空间不大了,但是他的绝对数已经够低了,这就和考试考了98分,你想再提高一分都非常困难,但并不能说他不是好学生,或者说他以后会成为坏学生。
值得警惕的是,银行业在制造业的贷款不良率一直攀升,短期虽然有放缓的趋势,但是,不良率的基数非常高,这意味着国内经济最起码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反过来,这也代表着银行业艰难的日子并没有过去,资产质量不太可能会持续优化,这才是银行真正的风险。
数据显示,中证银行指数截至2019年9月5日收盘,市盈率(PE)6.46倍,市净率(PB)0.84倍,市净率处于历史地位,低估值已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的悲观预期。结语:
1.从以往历史看,制造业贷款占比是银行总贷款占比最多的大类之一。近几年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逐年攀升,是拖累银行业绩最关键的因素,而那些通过调整贷款结构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种不利影响。
2.制造业作为国内经济支柱之一,制造业不良率比较高,经营不景气,意味着国内经济还是存在结构性问题,或者说处于转型新,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银行的报表。
来源: 财华社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银行坏账率允许范围
时代在不断变化,法律也得与时俱进。
不然拿以前的法律来约束现在的行为,就会闹出康美药业造假300亿元,却只被顶格处罚60万元的笑话。
新版《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来了
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将旧版《规定》中的: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修改为: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并且附上解释说明: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这个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金融行业俗称“老婆肉”的LPR,之前房贷就已经开始实行按照LPR浮动的新机制。
2020年7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最新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3.85%,根据该利率的4倍计算,当前我国的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
这一新的合法利率上限,比之前旧版24%的司法保护利率和36%的合法利率,分别大幅降低了8.6%和20.6%,对于保护借款人的权益大为有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现在借款10000元,出借人每年最多只能收取1540元的利息,而以前最多可以收取3600元的利息,整整省了不止一倍。
降低利率乃是大势所趋
一般来说,利率的浮动是受宏观经济和国家货币政策影响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利率水平总会向上浮动,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利率水平往往会向下浮动。
不过纵观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国家法律越来越规范,利率总是呈现出一种不断下滑的趋势。
举例来说,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房贷利率大多在2%到3%之间,而中国目前的房贷利率大多在4%到7%之间,许多人会因此吐槽中国的银行太黑心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银行黑心,这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其实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如果你去翻查历史数据就会发现,以前中国的房贷利率水平要比现在高得多了,在90年代的时候,房贷年利率在10%以上是常态,1996年的时候甚至高达15%,是现在的3倍多。
同时如果你去查阅各国的房贷利率,也可以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率水平远远高于中国,而且越落后的国家,贷款利率水平往往越高。
利率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利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它们分别是央行基准利率、通货膨胀率、投资收益率和坏账率水平。
央行基准利率可以看做是国家给出的指导价,商业银行的利率得在规定的范围内。另外商业银行经常要从央行借钱,央行收他们的利息多,他们放贷的时候自然要多收点利息。
通货膨胀率就是物价上涨的速度,也可以看做货币贬值的速度。如果通货膨胀水平较高,你借钱给别人,自然要多收点利息,不然等于自己亏本倒贴。
投资收益率则是投资能获得的收益水平,因为很多人借钱是拿去投资的,比如做生意或者炒股票,如果经济很景气,做生意很容易赚到钱、炒股票也很容易赚到钱的时候,那么你借钱给别人自然得多收点利息了,不然还不如自己拿着这笔钱去做生意或炒股。
坏账率则是指被赖掉收不回来的钱的比例。假如你借钱给10个人,每个人分别出借10000元,如果里面有一个跑路,那么你要想自己不亏钱,就得把这10000元的损失平摊给其它9个人,也就是每个人多收1112块钱的利息。如果有两个人跑路,你就得跟其它8个人每个人多收2500块钱的利息。
发达国家和法律较为健全的国家,之所以利率水平比较低,主要是因为社会比较稳定了,物价水平不会上涨太快,另外社会上赚快钱的机会也比较少了。同时就是赖账、跑路的人比较少了,所以利率水平才能相对较低。
降低利率水平对于社会有什么好处?
古今中外,放高利贷都是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因为对社会弊大于利。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把放高利贷的人称为食利阶层,将他们视为是社会的寄生虫。
苏俄早期的理论家布哈林专门写过一本《食利者政治经济学》的书,对食利阶层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批判,他认为食利者脱离生产,是资产阶级中最远离无产阶级的阶层。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在市场经济当中,借贷行为的存在是有必要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因为他们可以满足社会上的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种贷款行为必须是被控制和规范在一定水平内的,利率不能过高,否则反而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和阻碍经济的发展。
举例来说,如果社会贷款利率在10%左右,创业者需要钱可以借钱去创业,赚到钱之后还上贷款,双方互利共赢。
但若是贷款利率高达50%,创业者即便做生意赚钱了,也很难偿还高昂的利息,那么大家都不去创业了,全部去放高利贷得了。
当然了,如果贷款利率水平过低,也是不利于社会融资和经济发展的,因为假如利率只有1%,还跑不赢通货膨胀,那么大家有钱都拿去花掉,没人愿意提供贷款了,创业者也借不到钱去创业了。
这几年由于实体经济不如之前景气,国内出现许多企业和个人从事放贷的行为,其中不乏许多高利贷、套路贷,造成了许多家破人亡的惨剧。
有些时候,由于放贷者利用借款人急需资金的心理,让他们签订了利率很高的借贷协议。事后法院裁决时,即便是想要保护借款人的权益,也往往得判定他们偿还36%的利息。
而此次最高法院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出了新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贷款利率水平的下降,同时也更有利于保护借款人的权益,应该说是一件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事情。
毕竟社会的利率水平在不断下降,而合法的利率水平却依旧维持原样,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偏袒了出借人一方,而不利于借款人一方。
作者 | 范智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贷款坏账率(银行坏账率允许范围)":http://www.ljycsb.cn/dkzs/1464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