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支小再贷款 利率(支小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

支小再贷款 利率(支小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

贷款知识 金融界 投稿

中信证券明明:降息后往往伴有政策组合拳,“接力”政策在路上,哪些政策可以期待?,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支小再贷款 利率

文丨明明FICC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2020年以来的降息操作显示,央行调降OMO以及MLF利率后,均伴有一揽子宏观政策“组合拳”。从近期发改委等下发的降成本重点工作通知以及国常会提出的一批政策措施来看,后续或将会有一套政策“组合拳”出台,助力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对疫情以来央行进行的4次降息操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主动宽松不是孤立的,降息操作后往往会紧接着一套宏观政策组合拳。2020年2次降息后的货币及财政政策集中在助力抗疫、复工复产以及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3000亿元的防疫专项再贷款,两批共计1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10000亿元的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而在2022年2次降息操作后推出的政策则主要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

近期,国家发改委等下发了降成本重点工作通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传递出了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积极的信号。6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重点组织落实好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等8个方面共计22项任务。其中,税费优惠政策方面,提出要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的支持,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四个重点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围绕这四个重点方面,后续可能会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货币政策方面:在降息之后,三季度可能会有降准。在“聚焦重点”的导向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扩容增新也将是可能的方向。此外,若政策成效不及预期,则不排除四季度再度降息的可能性。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工具替代财政发力都将会是可能的方向。此外,最近市场讨论较多的特别国债,在以往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都有过讨论,但只有2020年最终推出了,因此今年是否会推出特别国债仍待后续观察。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从消费和投资需求两方面入手。消费方面,或许会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建设以及发放消费券等途径。考虑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也是未来可能的政策方向。投资方面,或将继续通过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突破短板领域,做大做强优势领域。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企业创新活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城投和地产。城投方面,预计可以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积极开展城投化债等方式。地产方面,4月以来新房及二手房销售热度持续回落,部分房地产企业经营压力再度回升。因城施策框架下的需求侧托底政策和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应是下一步房地产政策的重点。

风险因素:国内政策力度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体衰退程度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正文

6月13日,央行将7天逆回购(OMO)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调降10个基点,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也随之下调10个基点,这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OMO、SLF以及MLF利率的首次调降。本文通过分析疫情以来过往4次降息后的“接力”政策,结合近期国常会及各部委的表态,力图探寻后续政策组合拳的发力方向及政策力度。

降息后往往伴有政策组合拳

疫情爆发以来,央行共进行了4次MLF、OMO利率的下调,分别在2020年2月和4月,2022年1月和8月。通过对上述4次降息操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主动宽松不是孤立的,货币政策往往是作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先行官”,降息操作后往往会紧接着一套宏观政策组合拳。

2020年的货币及财政政策组合集中在助力抗疫、复工复产以及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1月底,央行安排了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用于保障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运输以及实体经济发展,其中超过一半投向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在降息后的2月26日,央行新增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用于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的债务偿还、资金周转以及扩大融资等迫切问题。4月20日,为了对冲全球疫情暴发带来的冲击,央行再次新增了10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财政政策方面,6月15日财政部发布通知,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定发行共计1万亿元的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7月1日的国常会上决定,安排2000亿元专项债额度,用于支持20个地区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央行在2022年1月及8月对OMO以及MLF分别进行了两次各10个基点的调降,而在降息操作后均有较大规模的后续政策接续,主要聚焦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下,有力地保障了宏观经济大盘。

2022年初降息操作后,财政接棒发力,通过预算内财政及准财政工具保障经济发展。2022年2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2022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2022年3月21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明确了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2022年全年来看,新增减税降费以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推动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6月召开的国常会上提出要运用3000亿额度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来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此次国常会上还提出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以更好地实现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8月再度调降OMO以及MLF利率后,国常会的部署进一步体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连贯性。2022年8月24日,国常会部署19项接续政策,主要包括:1. 在前期3000亿元的基础上,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最终年内实现了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使用。2. 确定使用5000多亿元的专项债限额空间。3.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8月31日召开的国常会上进一步明确“接续政策细则9月上旬应出尽出”,并再次提及保交楼,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11月13日,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金融16条措施”,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等六大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

“接力”政策在路上

2023年4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央行进行的降息操作,发改委等下发的降成本重点工作通知以及国常会的表态等均体现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向好的目标。

6月13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重点组织落实好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等8个方面共计22项任务。其中,税费优惠政策方面,提出要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加强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的支持,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金融对实体增效方面,提出要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6月16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孟玮指出,接下来发改委将重点从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六个方面发力。主要包括:1. 尽快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释放服务消费潜力;稳定汽车消费,加快推进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2. 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推动能源、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3.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4. 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5.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毕业生等就业渠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6.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6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会议强调,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国常会上仅仅是提到了围绕四个方面研究了一批政策措施,并未公布具体的政策清单。除了上述提到的已经推出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具体政策可能会在近期推出,政策力度又将如何?

后续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期待?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降息落地后,预计三季度可能会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增新也将是可能的方向。降准操作已经成为央行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常规手段。一季度信贷需求回暖导致银行负债端缺口有所放大,2023年3月央行顺势降准释放约5000亿元资金。展望全年,预计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消耗银行体系超储,降准仍然存在空间,考虑到MLF到期高峰将至,降准或有望在三季度落地。当下,经济已进入修复阶段,且修复过程中结构性问题有所凸显,在此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更显重要。后续若出现其它政策工具传导受限,结构性货币工具或将有望扩容增新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

财政政策方面,减税降费,政策性金融工具替代财政发力都将是可能的方向。结合近期国家发改委等印发的降成本重点工作通知以及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预计减税降费仍有望成为财政发力的重点方向。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典型的逆周期特征,上半年在经济复苏较快时力度有所减弱,如果今年下半年出现经济动能下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情况,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准财政工具将有望再度重启扩张,以替代财政发力。此外,最近市场讨论较多的特别国债,可以在不增加地方债务负担的情况下刺激实体经济需求。关于特别国债的使用在以往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都有过讨论,但只有2020年最终推出了,因此今年是否会推出特别国债仍有待后续观察。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扩大需求有望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入手。消费方面,从近期各部委下发的文件来看,或许会通过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建设以及发放消费券等途径来提振需求。此外,考虑到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也是未来可能的政策方向。投资方面,或将继续通过推动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促进实体经济方面,或将通过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突破短板领域,做大做强优势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通过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城投和地产。城投方面,预计可以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有序开展由点及面的地方债务化解等方式来化解风险。地产方面,4月以来新房及二手房销售热度持续回落,部分房地产企业经营压力再度回升,在此背景下,因城施策框架下的需求侧托底政策和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或许会是下一步房地产政策的重点。

风险因素

国内政策力度变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体衰退程度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支小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

关于房产抵押贷款中的“先息后本”,你不清楚的事太多了!上篇

接上篇文章谈到的“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这一贷款使用方式的「产品属性」



诚然,我们了解一种好用的“贷款使用方式“,不仅是为了知道它的「产品属性」,关键目的还是为了要办理该“贷款使用方式“对应的贷款产品,利用其中的「产品属性」去改变我们的贷款状态,最终使我们的融资处境变得更好一点。

假设3年前我们办理了一笔年利率5.8%+8年期等额本息的抵押贷款,利率高而且还款压力大。

但现在我们可以转贷到年利率3.5%+10年期先息后本的贷款上,不仅降低了利率和还款压力,也延长了还本年限,最终提高了贷款本金利用率,而这种操作就是“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的「产品应用」。

「产品应用」意味着最终的贷款办理。而在办理贷款时我们会经过一个从产品属性(最初了解贷款信息)到产品应用(最终贷款办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叫「贷款规划」。

但在「贷款规划」时,我们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常常会被很多带欺骗性的“碎片化贷款信息”干扰,比如——

只标榜先息后本10年期但实际上需要每年还本;只提到可以无本续贷但没注明续贷时的注意事项;只强调低利率但弱化个人办理条件;只讲先息还款但没说明已提还的本金不能再次提取。


而这样的信息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贷款规划,最终使我们选择了不合理的贷款产品。

那该如何避开“碎片化贷款信息”的干扰,让「贷款规划」能顺利进行呢?

很简单,我们在办理贷款前,应该先弄清楚关于该贷款的4个关键「认知问题」:

1.具体作用——该贷款对我来说有什么具体作用?

2.注意事项——操作时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呢?

3.办理条件——需要符合什么办理条件?

4.指导规划——我该如何根据以上3项,作出合理的贷款规划呢?

同样的,我们在办理先息后本抵押贷款前,也应该先弄清楚关于“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的4个关键「认知问题」:

★1.具体作用——“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对我来说有什么具体作用?”

★2.注意事项——“长年限是由多个“无本续贷”组成的,那在“无本续贷”进行时我该注意什么?”

★3.办理条件——“各种低利率长年限先息后本产品间的办理条件和利率年限都有什么区别?”

★4.指导规划——“我现在了解到低利率长年限的具体作用、续贷注意事项以及对应的办理条件了,那在办理贷款前我该如何作出合理的贷款规划呢?“


今天辉哥就来跟大家一一解答下这些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办理先息后本贷款的过程中,不再被各种“碎片化贷款信息”打乱节奏,可以更合理地按照“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贷款规划。


★01

低利率长年限先息后本的具体作用

当提到低利率长年限先息后本的具体作用时,除了核心的”长年限还本+先息还款“外, 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能避开而谈——“随借随还”。

我们都知道,相比月供占用本金的等额本息,先息后本只需每月还利息,直到最后一期才归还本金,这使得我们可以把一笔贷款本金“尽情”地投入到一个项目上,利用极低的月供撬动起整笔贷款本金,本金利用率高。

但相比这种简单的“单笔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有着更复杂的资金使用场景(比如生意周转、过桥垫资、打新、购置房产、家庭备用金等等),需要我们在长时间内对不同资金项目进行反复多笔的资金投入。

比如现在有10个不同的投资项目(8-10年的投入周期),需要我们把500万贷款本金拆分成10个50万,在8-10年内用每个50万对其中一个项目进行反复多笔的资金投入。

而这就关系到先息后本附加的关键功能——“随借随还”。在一个长时间的还本周期内,附加“随借随还”功能意味着当我们有资金需求时可随时在贷款账号里提取本金,然后按月付息还款即可;当资金回笼时可随时归还本金节省利息,而当后续有资金需求时又可以再次提取本金。

相比很多从放款时就开始全额计息,且还款后无法再次提款的传统贷款。

“长年限还本+低利率先息还款+随借随还”的全能属性,可以让我们在面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时,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低成本资金——提取本金—按月付息—归还本金);让我们在现金流紧张时,能用低月供支撑整笔贷款本金的使用——(提取本金—按月付息—归还本金),也让我们在资金回笼时或者没有好的投资标的时,可以随时提前还款避免了因长时间“空置”资金产生不必要的利息——(提取本金—按月付息—归还本金

而如果说(提取本金—按月付息—归还本金)算作一个本金利用率极高的“贷款使用周期”的话,那在一个长年限还本的时间线上(比如10年—20年期还本),这样的“贷款使用周期”可以有无限多个,足以让你高效地应对各种复杂的资金使用场景,而这就是“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的具体作用。


★02

无本续贷时的注意事项

此时,我们了解到很多“10年—20年先息后本”的贷款产品每隔1—3年就会进行一次无本续贷。

而能否续贷成功其实意味着我们是否可以一直先息还款,这对贷款本金的使用十分重要。那在续贷时有哪些方面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呢?

⭕ 续贷时贷款人的条件要求:

1.征信上不能有过多的贷款逾期和贷款申请记录(尤其是小贷网贷)

2.负债不要过高(整体负债尽量低于总资产的80%,不要有二押以及跟房产有关的民间借贷),不要有法律诉讼。

3.不要注销营业执照,定期维护经营主体保持良好的经营痕迹。

4.续贷前一两个月注意流水维护。

5.续贷后半年内不要有按揭贷款记录。

简明扼要,就是在续贷时贷款人的整个状态尽量跟初始申请时一致,不用过分焦虑但也不要掉以轻心。

⭕ 续贷时的利率调整:

很多低利率先息后本贷款的利率是挂钩一年期LPR利率的,在续贷时会参照LPR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

比如现在的申请利率是3.7%,对照现在一年期LPR利率3.65%上浮了“5个bp”。

3年后进行无本续贷时,假如当时的一年期LPR利率是3.5%,那么续贷时的利率同样是上浮“5个bp”变成3.55%,往后3年的利息都按照年利率3.55%来计算,当到了要再次续贷时,利率变化同样如此。

(注意,续贷时的利率也有可能不变,具体要参考办理银行的实时利率政策)


★03

不同产品间的条件和明细

关于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产品,每个产品都有着不同的利率、续贷年限、还本周期以及办理条件,现在辉哥就用下图给大家注明一下,几个常见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

⭕注意:

1.因篇幅原因,辉哥只重点列举了这几个贷款产品中的「关键限制条件」;

2.其他常规的办理条件,比如征信查询次数、逾期次数、资产负债比、楼龄、年龄等等,会在其他文章列出;

3.关于这几个贷款产品的额度,一般为房产市场评估价的6.5—7成;有部分核心位置的房产,经“优化评估”后贷款额度为市场评估价7成—9成。


★04

利用好“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指导我们的贷款规划

此时,我们已经了解到“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的具体内容了(长年限的真正作用、续贷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贷款办理条件),那在贷款规划时,这些内容对我们有哪些指导性作用呢?

其实应结合我们的贷款实时状态,具体分为“有抵押贷款时”和“没抵押贷款时”2种状态。

△ 当“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没有介入时,2种贷款状态都是“平稳”的。


(1)当我们已有抵押贷款时——考虑是否要转贷为“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

转贷,意味着需要把手头上的抵押贷款转去别的银行,操作步骤不少而且有一定的摩擦成本,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转贷的理由。

“增加贷款额度”很多时候是转贷的首要理由,但额度的增加取决于房产评估价的上升与否,存在着很多“物理限制”,较为被动。

抛开被动的“增加贷款额度”,很多人会想到通过转贷主动降低利率。“降低利率”意味着可以降低利息,从而降低部分还款压力,表面上看理由很充分。

但如果还本年限和还款方式(比如1年期先息后本和36期等额本息)都没有改变的话,整体还款压力也一样没有改变,单单为了“降低利率”而去转贷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这就带出一个重要的转贷理由——「优化贷款的还款模式」。

「优化贷款的还款模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把手头上快要到期还本的短期先息贷款(1年期先息后本),或者每月还款压力大且没有随借随还的短期等额本息贷款(年利率6.8%+36期等额本息),通通转贷为“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比如年利率3.5%+10年期先息后本)。

△ “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的介入,使得我们的贷款状态产生“缺口”,出现了明确的“转贷理由”


从降低利率上看,年利率从6.8%转变为年利率3.5%,贷款利率得到大幅降低;

从优化还款方式上看,1年期先息后本转变为10年期先息后本,还本年限的增加可以让贷款人在资金紧缺时慢慢低月供先息还款,也可以在资金富余时提前还款节省利息,利用其中的“长年限还本+低利率先息还款+随借随还”去抚平之前办理短年限贷款所带来的波折。

而这意味着,在转贷前我们面临的关于利率以及还款方式所存在的问题,都通过转贷为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全部给一并解决了,而这也是我们在转贷时要认真参考的“转贷理由”。


(2)当我们没有抵押贷款时——考虑是否办理“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长年限还本+低利率先息还款+随借随还”是关于抵押贷款的最佳使用模式,没有之一(辉哥已经把自身和家人的房产全部转成这种还款模式的贷款)。

那当我们有贷款需求时,需要根据什么情况,判断是否办理这种模式的贷款呢?

很简单,取决于你的资金使用规划。

首先,根据还款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的抵押贷款一般有这4种:

A.先息后本(短还本年限1—2年,长还本年限10—20年)

B.等额本息(贷款期限3年—20年,月供包含本金+利息)

C.气球贷(比如贷款期限是5年,但月供按等额本息20年期计算,5年到期时需要结清剩余本金)

D.混合还款(比如贷款期限10年,前3年先息还款+后7年等额本息还款)

如果你的资金使用模式较为单一,而且贷款金额不大,资金回笼时间很短很明确(比如贷款100万只用来投资一个项目,资金在一年内可以全部回笼),那此时你的关注点只需放在贷款成本上即可,也就是贷款利率。选择上面任意一种贷款其实差异都不大,从中挑选出贷款利率最低的即可。

但如果你的资金使用情况是较为复杂的,金额大而且使用周期较长,现金流紧张(比如需要把500万贷款本金拆分成10个50万投入到10个项目,投入周期为8—10年,期间需要反复多次投入),那么此时建议你选择“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

△ “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的介入,满足了我们的贷款需求(复杂的资金使用情况)。

★相比短年限先息后本,长年限先息后本消除了频繁还本金带来的资金压力和不确定性;

★相比“等额本息”和“气球贷”(月供包含本金和利息,而且提还后没法再次支取本金),“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还款压力小且本金利用率高(­每月只需支付较低的利息),贷款使用灵活(有随借随还功能);

★相比“混合还款”(前3年先息+后7年等额本息),“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同时消除了短年限先息还款和等额本息还款带来的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办理“低利率的长年限先息后本”贷款。


#总结:

辉哥认为,当你选用先息后本作为还款方式时,一定要弄清楚:

每月支付多少利息,是否需要每年归还部分本金?在授信期内,还进去的本金是否可以再次支取?续贷时是否可以“无本续贷”?到期还本时是否需要过桥垫资?还本后若需要转银行,可以自行操作吗?

弄清楚上面的问题,我们在贷款规划时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让最终落地的贷款符合自己的资金规划预期。


「辉哥原创文章,未经许可抄袭转载必定追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支小再贷款 利率(支小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http://www.ljycsb.cn/dkzs/1356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