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司安装监控担心走光女子上班打伞被开除,职场监控界限在哪?,下面是界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电脑申请小额贷款
记者 | 周姝祺
编辑 |
为保障财产安全,公司通常会安装监控设备。但近日深圳一名女子因担心工位上方的摄像头拍到隐私画面,用伞将摄像头遮住,其后竟被公司开除。这一起人事纠纷,引发网友对职场隐私权的热议。
安装摄像头属公司正常行使用人单位监管权
根据裁判文书显示,女子张某娟于2013年进入深圳市某小额贷款公司工作,担任信贷管理部审批副经理一职。2019年6月,该公司在工作区域安装多个高清摄像头,其中一个摄像头就位于张某娟的上方。
张某娟认为该摄像头能够拍摄到其个人隐私,且公司高管是男性,其所在位置易于走光,于是用两把伞遮挡该摄像头,不妨碍其他方位的摄像头正常拍摄。
公司通过人事经理两次口头与张某某就打伞行为进行沟通后,又前后两次分别书面向张某某发送了《警告信》,在此情况下,张某某仍坚持在工位上撑伞达十多个工作日。2019年7月17日,公司以张某某在工位上打伞严重违纪为由与张某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张某某不服,将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张某娟表示其他方位的摄像头仍可清晰拍摄到其工位,其打伞行为并未影响到公司管理目的的实现。公司则辩称,张某娟为了逃避公司日常管理,故意将两把雨伞放置在桌面将工位全部遮挡,导致公司无法掌握其上班是在工作还是在玩手机,亦或是在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案件历经仲裁、一审、二审、再审。最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司安装监控摄像头的目的是为保证工作场所人、财、物的安全,且安装的区域是多人工作的公共场所,非劳动者的私人生活区域,且安装的位置也通常在墙角上方。因此,安装摄像头属普遍公司正常行使用人单位监管权,其行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无不妥之处。
张某娟主张摄像头位于其头顶,易于拍摄到其隐私。但就其提供的照片等证据来具体分析,无法支持其上述主张。至于张某娟所称高管是男性,其所在位置易于走光的问题,因其并未提供直接证据对此予以证明,一、二审法院对此不予采信正确。
无独有偶,近日一则“员工拒绝钉钉打卡遭开除索赔近60万”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相关报道显示,公司员工任某某在就职上海某公司期间,被要求用钉钉考勤打卡,但是任某认为公司要求用钉钉打卡却不提供手机设备,而要占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安装该软件来进行打卡,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任某对于开除的处罚表示不满,申请法院仲裁向公司索赔59.6万元。法院经过审理,一审和二审均驳回了任某的上诉,不予支持。
法院表示,企业所制定的考勤管理制度并无不当,要求的考勤方式不存在明显不便,在充分尽到合理提醒义务的前提下,任某未按要求进行考勤,属于不服从用人单位管理,公司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以违纪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不违法。
企业管理与员工隐私权的博弈
对于公司监控,一直存在企业管理权和员工隐私权的博弈。在豆瓣“上班这件事”小组里搜索“公司监控”,就有300多条帖子相关。无论是500强外企,还是国内互联网大小厂,不少人都表示自己的电脑、钉钉、微信等软件都在公司的监视之下。
不用公司的WiFi和电脑“摸鱼”已经成为刚踏入职场的新人学会的第一条职场潜规则。李文今年进入某互联网公司,不太忙的时候会偷偷上网。但最近她同事告诉她,公司发的电脑都是被监控的,浏览过的网页、发过的微信,公司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现在我都不敢用公司电脑干其他事情了,和朋友聊天都是先把WiFi关了用流量才敢放心。”李文表示。
今年一月,一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匿名发帖被辞退的事件同样引发网友对企业职场监控的热议。
该员工在1月7日拍下一位男同事被救护车拉走的画面,并在脉脉上匿名发布。该贴迅速引发热议,在此之前,同公司一名22岁女性员工因加班至凌晨猝死的消息已经引爆了各大社交平台。
但是,匿名发帖半个小时候,这名员工就遭到辞退。该公司表示,根据他在脉脉上的外显ID查到了其过往不良言论。
值得注意的是,界面职场记者发现不少公司都推出了员工上网管理服务的软件,帮助企业监控员工。
有网友晒出一张某软件公司提供的员工上网管理服务的截图显示,这款软件可以精准管控员工的上网行为,比如查看员工微信/QQ/钉钉聊天记录、查看邮件收发记录、禁止玩游戏、刷抖音等行为。
南京一家计算机公司在官网推出的监控软件同样可以自动保存员工操作记录、聊天记录、抓取备份员工电脑上的文件。此外,这款软件还能统计员工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哪些软件上。如果员工有违规行为,它还会自动发出警告:“请不要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除了摄像头和监控软件,人工智能也被用在了员工监控上。界面职场此前报道,亚马逊在2019年就曾通过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追踪监控员工的工作效率,并自动生成解雇指令以此提高生产力。
通过这套系统,亚马逊管理人员可以监视员工的打包速度、统计员工离岗时间,如果员工扫描包裹的时间过长,系统会自动生成警告,进行记录,最终可能被解雇。文件显示,有将近900名员工因为被这套系统判定“工作效率低”而被解雇。
在国内,类似的产品也在被应用。今年年初,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怀疑自己被老板用高科技设备监控。这个设备是一个可以记录心跳、呼吸、坐姿等数据的智能坐垫,如果坐垫感应到使用者坐姿不正确或者疲劳度过高,还会提醒使用者活动。
但是,该爆料员工发现,人事部门对自己什么时候离开了工位了如指掌。本以为是体恤员工的福利,却成了管理层“监视”员工的工具。“什么时候在工位上,什么时候跑开了,什么时候情绪激动了,老板那边所有的数据一手掌控”。
尽管该企业表示智能坐垫的主要功能是检测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所采集数据都会严格保密,但是这类高科技产品无时无刻的监控让不少职场人产生共鸣和感到恐慌。
企业管理权和员工隐私权如何保持平衡
我国民法典第1032条有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而在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并且,劳动者作为公司的员工应当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如果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或者是公司出于管理的需要获知的员工信息,即使属于员工个人隐私,企业仍然有权了解。否则,企业获取员工个人隐私的行为,涉嫌侵犯员工隐私权。
法治日报指出,对于员工隐私权是否侵犯的认定,法院主要通过公司的要求或行为是否与工作或者管理直接相关,是否发生在工作场所,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否已充分告知等多项条件来综合判断。
作为强势一方,企业应当尽可能地对可能涉及侵犯劳动者隐私权的行为进行列举,明确个人信息及隐私信息授权使用目的、方式、范围。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得过分放大公司的管理权,例如规定“搜身”“秘密监控”等明显超出合理限度的规定,应当最大程度地规范和保护劳动者的隐私权。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丽施接受采访同样表示,采用智能监控技术识别员工工作状态,并以此进行处罚,属于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并在确定后向员工公示;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审核最容易过的贷款app
经济导报记者 王雅洁 见习记者 刘瑞祥
提前还贷潮再起。伴随着多地频繁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房贷进入低利率区间,春节资金回笼背景下,房贷一族纷纷选择提前还贷。那么,提前还贷流程、周期是怎样的?如何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提前还贷是否真的合适?对此,经济导报记者对山东济南、青岛等部分城市的房贷提前还款情况进行了调查。
经济导报记者调查走访发现,目前,济南市部分银行提前还贷要先通过线上App或者线下网点进行申请,待银行审批通过后再进行还贷。据经济导报记者亲测,招商银行等个别股份银行提前还款审批效率较高,提交申请后,5日即可通过审批,并操作还款。相对而言,国有大行审批周期较长,不少提前还贷申请已排到4、5月份以后。
▲ 经济导报记者亲测,济南股份行提前还贷申请5日完成审批
“春节期间提前还贷10万元,提交申请5日通过审批”
“春节期间,我将发下来的年终奖拿出10万元提前还贷。审批很快,从提交申请到审批通过、还款一共就用了一周时间吧。”日前,济南市民唐红向经济导报记者分享了她的提前还贷经历。
2022年9月,唐红在济南的首套房贷款审批放款。她一共贷了290万元,贷款期限25年,贷款利率4.1%。“刚办下来,每月还款额近1.6万元,压力较大。好在贷款行告知,只要还完首期月供后,就可以办理提前还贷,且不限制周期、次数和金额,这对我真是个好消息。”
从去年10月还完首期月供后,一直到今年春节前后,唐红先后三次在手机银行App提交提前还贷申请,共提前还贷50万元。“每次提交后审核的效率都很高,春节前1月14日提交了一次,1月20日就收到审批成功的短信。春节后又提交了一次,也很快就办下来了。”
唐红算了算,提前还款50万元后,她的房贷月供已从1.55万元降至1.28万元,下降2700元左右。
春节过后,经济导报记者咨询招商银行济南贷后管理中心后,按工作人员提示,通过招商银行App在1月27日尝试提交了提前还贷申请。2月1日,经济导报记者收到招商银行提前还贷审批通过的短信,前后仅用时5日。
不过,并非所有银行提前还贷审批效率都这么高。2月4日,青岛市民王建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在某国有银行的提前还贷申请目前仅进行了电话登记,不确定多久能还上。“银行App无法预约,咨询了银行客服后给了我一个青岛贷款部门的座机,打过去说记录下来了,3个工作日回复。”
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像王建华一样有提前还贷周期较长经历的并不少,不少城市的银行还出现了排队预约还款的现象。“我也是在国有银行办的贷款,提前还款已经预约到4月份以后了。”“我打电话给贷款支行,柜台告诉我已经排到11月份了,有点夸张啊。”“我提前还贷预约到下个月了,提前告知我还需要支付违约金。”经济导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提前还贷用户,得到了以上回复。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国有银行的房贷提前还款手续相对复杂一些,个别银行提前还款只能在线下办理,还有个别银行对提前还款的次数或期限有限制。银行工作人员提醒贷款用户,若有提前还款计划,可先致电银行当地贷后管理中心或个贷经理,咨询申请提交渠道、所需材料等。
济南房贷利率高于存款至少0.3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贷款方式无论是等额本息还是等额本金,提前还贷均有一个相对年限的最佳时机。”济南中住地产客户经理崔丽丽在与经济导报记者交流时直言,消费者在选择提前还款时,还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长期规划,在“月供减少,保持期数”与“月供不变,期数减少”之间权衡做出选择。
有研报就指出,不适合提前还款的情况包括房贷利率低、等额本息还款已到中期、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等。
提前还贷,不仅需要一定流程和时间,还需多方考量。为何房贷一族提前还贷意愿如此强烈呢?
“对个人来说,判断是否需要提前偿还个人贷款,最直接的方式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则考虑将资金更多用于投资;反之则可以考虑部分或全部偿还贷款。当然,还需要为日常生活支出与未来养老、医疗等留足资金。”
“春节前后,收到不少客户提前还贷的咨询。同时,他们关注的还有目前存款、理财的利率水平。”一家股份行个贷经理张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且居民有利率下行的预期,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
张宇算了一笔账,“目前我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和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均在2.9%左右,目前济南市场中长期存款利率最高水平也不超过3.8%。而山东存量房贷(纯商业贷款)利率最低水平是2022年8月20日LPR下调后的新办房贷利率4.1%(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大部分存量房贷利率还存在加点的情况,且加点幅度不一。”张宇直言,就目前济南来看,存款与房贷利差至少在0.3个百分点,“换做是我,也会考虑是否提前还贷。”
“存款还好,是保本保收益的。目前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产品,均挂钩市场走势,不保本也不保证收益,这让我有点心里没谱。”长期关注理财市场的济南白领宋晓文向经济导报记者坦言,“由于赶上了春节前的那波‘破净潮’,我在山东本土城商行购买的一款自营的R2低风险级别理财产品出现了短期亏本,这在此前是从未经历过的。”
宋晓文在考虑,今后手头的闲置资金,部分选择银行存款,部分购置保险保障,再有就是把房贷提前还了。“咨询了银行和投资圈的朋友,今后利率下行是大趋势,应该做个长期规划。”她如是表示。
存量房贷利率降低亟须重视
春节后,不少重点城市进入房贷利率“3”时代。据经济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郑州、福州、天津、厦门、珠海、长春、南宁在内的约30城已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其中20余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例如郑州首套房贷利率为3.8%。
值得关注的是,所谓的房贷利率“3”时代,目前还是集中针对新购房用户。当前存量房贷用户的压力仍然较大,希望能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月供压力的呼声逐渐高涨。
“当前部分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过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董希淼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出台相关举措,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进一步降低住房消费者的负担,有效解决居民扎堆提前还款及违规“转贷”等问题。
董希淼认为,“考虑到2023年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和房地产市场回暖,下一阶段提前还贷热潮或将趋于平缓。当然,稳定居民信心和预期、减缓提前还贷还有更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他建议,可加快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降,继续降低新增和存量住房贷款利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电脑申请小额贷款(审核最容易过的贷款app)":http://www.ljycsb.cn/dkzs/13407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