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损失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和什么有关)

贷款损失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和什么有关)

成都银行2022年净利增28%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3.85亿,下面是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损失减值准备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6日讯 昨晚,成都银行(601838.SH)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成都银行营业收入202.41亿元,同比增长13.1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42亿元,同比增长28.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9.70亿元,同比增长27.7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6.92亿元,上年同期为-35.21亿元。

2022年,成都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48%,比上年同期上升1.88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34%,比上年同期上升1.80个百分点。

成都银行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按2022年度审计后净利润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共计人民币10.04亿元;根据《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财金[2012]20号),按年末风险资产1.5%的比例差额提取一般风险准备,共计人民币20.67亿元;拟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7.84元(含税),以截止2022年12月31日普通股总股本37.36亿股为基数计算,合计分配现金股利29.288亿元(含税),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30.03%。由于该行发行的可转债处于转股期,若总股本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发生变动,该行将维持分配总金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金额。上述分配方案执行后,余下的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本利润分配预案尚待股东大会审议。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成都银行总资产为9176.50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9.43%;总负债为8562.24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9.53%;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878.27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25.20%;吸收存款6546.52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20.31%。

2022年,成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65.19亿元,上年同期为144.22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343.36亿元,上年同期为291.85亿元;利息支出为178.18亿元,上年同期为147.63亿元。

2022年,成都银行投资收益为25.71亿元,上年同期为21.29亿元。

2022年,成都银行信用减值损失33.85亿元,上年同期为48.31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37.73亿元,上年同期为40.42亿元。

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37.7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29亿元,不良贷款比例0.78%,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01.57%,较上年末增长98.69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逾期贷款合计39.39亿元,上年末为37.20亿元。其中逾期1天至90天贷款9.22亿元,占比23.40%;逾期90天至1年贷款3.89亿元,占比9.86%;逾期1年至3年贷款3.44亿元,占比8.74%;逾期3年以上贷款22.85亿元,占比58.00%。

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15%,上年同期为13.0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39%,上年同期为9.8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47%,上年同期为8.70%。

2022年末,成都银行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7,286人,其中母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7,228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58人。

截至2022年末,成都银行应付职工薪酬为29.70亿元,上年末为25.90亿元。

2022年,成都银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7.99亿元,上年同期为24.28亿元。

经计算,2022年,成都银行员工年度薪酬福利总额为31.79亿元,上年同期为27.00亿元,同比增长17.74%。

昨日晚间,成都银行还披露了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成都银行营业收入53.05亿元,同比增长9.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17.5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5.08亿元,同比增长16.7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5.88亿元,上年同期为-7.15亿元。

截至2023年3月31日,成都银行总资产为9851.45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7.36%;总负债为9211.46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7.58%;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444.06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1.60%;吸收存款7146.80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9.17%。

2023年3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41.45亿元,上年末37.77亿元;不良贷款率0.76%,上年末0.78%;拨备覆盖率481.17%,上年末501.57%。

2023年3月末,成都银行资本充足率12.56%、一级资本充足率9.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15%。

贷款减值准备和什么有关

相关背景

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该准则自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包括考虑前瞻性调整在内的各种可获取的信息,对特定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毕马威连续第4年针对上市银行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在年报中的相关披露进行专项整理分析,供同业交流参考。

2022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印发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22号》(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之后,针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首次提出的最全面、细致的监督管理规定,旨在夯实商业银行拨备管理基础,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办法对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从风险分组、阶段划分、前瞻性调整、管理层叠加、信息披露等角度对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管理及模型建设与实施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

毕马威观察

本期分析数据截止至2023年4月30日,样本包括58家已完成年报披露的已上市银行。分析内容不仅包括了公开可批量查询的年报数据表现分析,还结合了近年实操中同业关注的模型细节对年报中的减值会计政策、信用风险政策进行了深挖并较去年披露内容进行比对分析,例如,风险分组、阶段划分方案、前瞻性调整中宏观经济指标更新频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就ESG的考量、管理层叠加的应用等。主要内容包括:

1.减值范围及构成分析:

包括发放贷款及垫款、金融投资余额占比及构成情况等。

2.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包括贷款迁徙率、地区不良率、产品不良率及行业不良率等。

3.表内资产信用减值分析:

包括贷款拨备覆盖率、信贷和非信贷资产三阶余额占比、平均计提率等。

4.表外项目信用减值分析:

包括各表外项目余额占比、计提率等。

5.信用减值损失分析:

包括信贷成本变动、各经营分部损失占比和变动情况等。

6.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相关披露分析:

包括风险分组、阶段划分方案、前瞻性信息、管理层叠加方案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发现:

减值范围及构成较为稳定。

2022年样本内银行披露的减值范围内发放贷款及垫款、金融投资三分类资产余额平均占比基本与2021年持平。对公类贷款余额平均占比较2021年略有上升,零售类贷款余额平均占比较2021年略有下降。

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022年样本内银行披露的贷款不良率平均为1.40%,较去年下降0.02%。对公贷款不良率平均值由1.84%下降至1.63%,零售贷款不良率平均值从1.13%上升至1.44%。贷款五级分类迁徙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

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加强。

2022年样本内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由2021年的274.02%上升至2022年的281.95%。已披露银行表内信贷资产三阶段余额和减值准备整体计提比例平均较2021年无显著变化。不同类型银行阶段一资产计提率平均差异较为明显。

表外项目信用损失计提差异显著。

2022年末表外业务拨备计提率平均约为0.58%,较2021年末上升0.03%。不同类型银行表外项目计提率范围差异较大。

信贷成本持续下降。

近三年上市银行信贷成本持续下降,样本内披露银行平均信贷成本从2020年的1.53%下降至2022年的1.18%,降幅约为23%,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27%、25%。

模型相关披露更加充分。

除会计政策外,多家银行还就本年内部评级等级变化、模型方案变化、前瞻性调整权重调整进行了披露。部分银行还对管理层叠加以及ESG对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影响的评估进行了披露。本年多家银行就《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相关的执行情况增加了相关信息的披露。

结语

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在国内的落地,经历了准则切换咨询、疫情影响调整,再到《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的颁布,逐步进入到持续优化、内外部验证和审计阶段。毕马威风险管理咨询团队多年来持续为全国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相关同业对标、差距分析、优化建议及外部验证、审计服务。如需了解更多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相关信息及业务咨询,欢迎联系毕马威专业服务团队。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3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损失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和什么有关)":http://www.ljycsb.cn/dkzs/1160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