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农商银行:用活支农再贷款 引领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下面是金台资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农商银行支农贷款
近年来,普安农商银行以支持农业产业为导向,立足“三农”实体经济,匹配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播洒支农“及时雨”,为地方农业产业“供氧输血”,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茶产业。
主动作为,服务三农
普安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始终牢记“扎根县域,服务三农”的初心和使命,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在县人行的正确指导下,迅速、高效布置再贷款资金运用与发放,根据农业产业特点、周期等,分类指导,减费让利,持续“供氧输血”,大力支持烤烟、水果、蔬菜等涉农产业壮大和发展。截至6月末,普安农商银行再贷款余额56137万元,其中扶贫再贷款余额42437万元,支农再贷款余额13700万元。
烤烟基地。
走村串户,精准投放
普安农商银行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支行加班加点,走村串户,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群体,广泛开展宣传和营销工作,通过宣传再贷款政策,收集客户贷款意向,了解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生产经营基本情况,提高再贷款营销的准确性,确保信贷资金“精准滴灌”。
烤烟种植大户王翠就是享受支农再贷款最典型的例子。农商银行在走访中了解到她的困难后,积极对接,利用再贷款专用额度及时为其发放30万元优惠贷款,解决了她的融资难题。“普安农商银行不愧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关键时刻为我解决资金困难,真是雪中送炭啊!”王翠一见到农商行的工作人员,说起感谢的话。
香菇大棚。
简化流程,提高时效
“当天申请,当天钱就到账了!手续方便得很!”收到20万元贷款到账的信息后,茶叶种植户王勇惊喜不已。
为提高服务质效,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普安农商银行将贷款向线上迁移,开通网上贷款预约申请,客户通过预约入口即可在手机上提交贷款预约申请,客户经理根据预约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客户办理贷款,充分发挥“简便、灵活、快捷”的优势,合理优化贷前调查、减少授信审批流程,问政于“农”,问需于民。
2022年初以来,普安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3918笔28722万元,惠及3480户“三农”客户,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在地方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支持下,普安农商银行将继续落实好有关工作部署,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推动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文/图 饶聪)
银行助力化肥农资
来源:人民网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预计2月下旬开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进入田管高峰。
一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繁育、农机装备、粮食流通收储加工……农业生产全链条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
2月17日,在银保监会召开的第28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湛东升,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张青松,中国农业再保险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郭莉分别介绍了金融支持春耕备耕的举措。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加大信贷支持春耕备耕力度
“计划今年发放春耕备耕相关贷款1500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1000亿元以上。”张青松表示,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的信贷供给,聚焦种粮大户、农机农资生产供应、粮食加工流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足额保障各地春耕备耕的信贷需求。
湛东升表示,截至今年2月10日,农发行共发放春耕备耕贷款700亿元,同比增加421亿元。今年,预计农地贷款投放将不低于1000亿元,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200亿元,支持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供应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菜篮子”工程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
同时,银行在贷款利率上给足优惠,在期限上适度延长,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低成本的信贷支持。“今年我们聚焦耕地和种子两大关键,在利率上给予对客利率和内部定价双重优惠,在期限上对纳入省级(含)以上‘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贷款期限适当延长,对列入今年全国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的项目倾斜力度更大。”湛东升表示。
实际上,信贷的量增与利率的优惠离不开金融科技创新。“农行运用金融科技让广大农户在手机上可以自助申请小额可循环运用的‘惠农e贷’,目前已惠及近500万农户,力争今年全年累计投放7000亿元以上,余额增长1000亿元以上。”张青松介绍,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乡村版,不断丰富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场景金融,助力春耕备耕驶上科技快车道。
“我们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和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运用‘产业+’‘供应链+’等模式,实现对产业链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项目融资困境。”湛东升说。
加大金融投入 助力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是万物之源,耕地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是服务“藏粮于地”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1年农发行累计发放农地贷款1448亿元,贷款增速78%,投放力度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农发行农地贷款余额达3300亿。”湛东升表示,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农发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金融服务加快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紧盯国家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大力支持耕地建设,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增加耕地产出。按照“倒排工期加快推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的要求,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湛东升指出,农发行提出了耕地保护提升、农地综合整治、农地产业振兴、农地生态服务、农地制度改革、农地新型抵押等6大支持路径,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项目投资回报低、周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的特点,最大限度给予利率优惠,适当延长贷款的期限,扩大业务授权,保障了项目用款需求和建设任务落地。
“农行围绕国家2022年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因地施策创新增加金融支持。”张青松介绍,深化与水利部合作,完善支持重大水利工程专项政策,加大国家水网骨干工程,172项及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金融服务力度。对符合监管要求的灌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优先准入,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助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业再保险保障 发挥“稳定器”作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让农业保险更好地走进农户、惠及农民,对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的功能,农业保险越来越成为我国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内容。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将积极发挥农业再保险分散农业大灾风险的作用,筑牢防风险底线,全力支持春耕备耕。”郭莉表示,截至2月16日,中国农再为226万次的农户提供超过95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支持农业保险行业承保了6.4亿亩耕地,12.6亿头畜禽,2.9亿亩森林。
郭莉介绍,今年春耕开始前,中国农再已提前安排好2022年风险保障,与全部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风险分担协议,对春季生产投保农险的农户一次性承担其全部农险损失的20%,支持承保机构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承保能力,预计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万亿元以上。针对今年春季部分地区可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的情况,中国农再将紧盯农业保险大灾风险,通过再保险的调控功能,完善大灾风险保障,优化风险分散机制,扩大保险保障能力。
“我们正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公司‘约定分保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建设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支持有关方面和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及时掌握春耕春种情况,全面助力提升春耕备耕服务效能。”郭莉表示,加强与承保机构业务合作,引导承保机构发展更高保障的农险业务,支持承保机构加大春耕保障类产品创新力度,落实有关监管要求,配合农业保险政策的落地实施,为金融保险服务春耕备耕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商银行支农贷款(银行助力化肥农资)":http://www.ljycsb.cn/dkzs/1112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