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骗子借“疫”发财套路升级!,下面是德州警事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微信群免息贷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大家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却总有骗子浑水摸鱼
升级骗术
借机发“疫情财”
熟知以下套路
谁也别想从您这儿骗走一分钱
▼▼▼
01
假冒身份
办理“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合格证”、“核酸检测培训班”招生工作人员
行骗话术
收费即可办理“核酸采样人员培训合格证”,缴纳“核酸检测”培训费即可获得相关证书
目的
骗取“办证费”或“培训费”
案例
疫情期间,众多检测机构纷纷开始招聘核酸检测采样人员、实验员,高薪报酬引发大量关注,随之带火了“核酸检测”培训市场。
而不法分子也借机开设所谓的“核酸检测培训班”,并承诺缴纳“培训报名费”即可获取“核酸检测培训上岗证”,以此实施网络诈骗。
刘某在做核酸采集志愿者期间发现很多人都在咨询“PCR(核酸检测培训上岗证)”问题,于是邀约好友周某一起搞一个“PCR培训班”,以“xx咨询有限公司”为名进行招生培训,并以P图的方式合成“核酸检测资格证”。在两人商议好诈骗过程后,刘某将周某拉进各种培训PCR的微信群,两人分配好各自的角色,由刘某发送培训信息,周某当“托儿”询问相关情况引出话题,吸引“客户”添加刘某微信。而“客户”只需缴纳2800-3200元价格不等的报名费后,就可以获得“核酸检测培训上岗证”。随后,当受害人询问培训进度时,刘某等人便以时间、人员等问题拖延,最后将对方微信拉黑。经四川广安警方侦办,本案共抓获嫌疑人3名,并查获涉案资金10万元。
警方提醒:核酸检测培训报名请到各地临床检验中心官网查询,或到当地卫健委咨询。任何未经核实的第三方培训机构都有可能是诈骗,请广大网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如若被骗也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02
假冒身份
代购物资、物资供应商
行骗话术
“要交税”“付押金”“私下转款、扫码交易”“交定金优先发货”
目的
骗取预付款、押金后拉黑受害人
案例
诈骗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市民买菜难、对生活物资急需的心理,利用微信群、网站链接及小程序等发布代购物资的信息。利用网络推手留言诱导急需物资的市民上当受骗,以“要交税”“付押金”等理由,避开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被害人私下转款、扫码交易。还会编造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一旦受害人付款成功,立即就会被拉黑。
警方提醒:居民在购买蔬菜等生活物资请通过官方渠道订购,切勿轻信添加、下载、点击来历不明微信群、小程序和不明链接等,在购置物品交纳货款之前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
03
假冒身份
快递公司客服
行骗话术
“快递检测呈阳性,需要销毁,同时可以进行理赔,请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
目的
诱导受害人下载软件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以及支付密码。
案例
警方提示:网购商品有任何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网站进行联系,涉及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和密码等信息,务必谨慎;也可拨打各快递公司官方服务电话咨询,千万勿听信所谓的“客服”人员,随意添加其微信、QQ,听信对方进行转账、汇款、扫码支付等。
04
假冒身份
疾控工作人员
行骗话术
“你是密切接触者,请点击我发给你的链接,填写你的个人信息,并且电话不要挂,把验证码告诉我。”
目的
套取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甚至直接转账。
案例
诈骗分子冒充防疫中心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是“密切接触者”为由,向受害者打电话或发送钓鱼链接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他们还会询问受害者最近接触过的相关人员姓名和电话号码,索要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对其他人进行行骗。
警方提醒:疫情期间有不法分子冒充“权威部门机构”,将钓鱼短信包装成各类防疫提示、疫苗接种普查调查、可加急做核酸检测、或谎称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而开展核酸检测,不会要求您填写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无论骗子冒用任何身份,骗局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诱导填写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所以,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验证码等,切勿上当。
其他风险提示
1、投资诈骗
骗子通过夸大疫情影响制造焦虑,以投资理财、低息或免息贷款、购买理财型保险等理由,诱导受害者进入小程序或点击链接下载APP并注册,并在骗子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
2、冒充老师诈骗
疫情期间孩子居家上网课,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教职员工“潜入”班级群,在群中发布二维码或者提供银行账号,以交纳班费、学费、教材费等为由,通知家长转账付款购买“教材”, 或者在网络课堂中插入链接,引诱学生点击从而套取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密码,骗取财物。等到真正老师核实澄清或家长与老师沟通发现破绽时,诈骗分子已得逞。
警方提醒,对确有需要通过网上支付的合规收费事项,建议学生和家长要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确认,不可盲目进行网上支付。
3、刷单诈骗
骗子利用大家想要居家工作赚钱的心理,在社交平台上广泛发布刷单、点赞点关注兼职信息,将前来咨询的受害人添加好友、锁定目标后,让对方扫码领取任务赚佣金,以对方操作失误需补单、充值购买信誉积分、超出提现额度等为由诱骗对方向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刷单行为本身违法,一切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三不一多原则要牢记:
未知链接不点击
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
转账汇款多核实
在社交平台看到可疑链接
随手点击举报
避免更多人上当
快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
让骗子无路可走
有微粒贷可以做的贷款
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码普惠金融服务,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其中,融资能力更弱的个体工商户正逐步成为广大金融机构服务的目标,微众银行微粒贷秉承普惠金融的初心,正为广大个体户提供金融服务。
个体工商户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先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改革促进政策的出台下,个体工商户逐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很多知名民营企业家就是从那时候的个体工商户中脱颖而出,逐步成长为大型民营企业。
世界银行2018年1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规模达28万亿元人民币,而资金供给却只有16万亿元人民币,从比例上看,我国大约40%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
相比能统计、有数据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途径基本只能依靠个人贷款来完成。个体工商户往往是小微企业甚至是民营企业的萌芽,这些微小萌芽本应受到更多关注,却往往成为资金状况艰难的“夹心层”。
个体户融资难,主要是因为普遍规模不大、行业分散、经营风险较高、财务数据不规范、贷款需求相对较小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金融服务长尾客群。
如何为此类个体户解困?时至今日,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得到衍生,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逐步得到正视。在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逐步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微众银行是国内率先开业的民营银行,定位于“科技、普惠、连接”,2015年5月推出的首款产品“微粒贷”,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科技手段,可以为个体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微粒贷产品为100%纯线上操作,提供7×24小时服务,受邀用户可灵活借款,随借随还,提前还款无罚金,贷款日利率在0.02%到0.05%之间。据统计,微众银行74%的贷款用户实际支付成本少于100元。
在让用户享受简单、便捷的背后,是微众银行以科技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将互联网作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在支持处理亿级海量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同时,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成本结构,大幅度降低了业务的边际成本,使银行机构服务惠及广大群众与小微企业成为可能。同时将金融科技摆在战略高位,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四个领域。
推出3年多来,微众银行微粒贷做传统金融的补充者,积极审慎地开展创新探索,致力于为传统金融无法触达的长尾客户群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坚持特色经营,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与现有金融机构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共同搭建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金融科技的发展,微众银行微粒贷始终围绕“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与越来越多的个体工商户一起,走在了经营生意的道路上。普惠之路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得到贴心的金融服务。
.广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信群免息贷款(有微粒贷可以做的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104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