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产业改革”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山始终坚持“以改革思维突破一切困难”,大胆探索“产业改革”新模式新路径,各镇街奋勇争先,涌现出一批“全市第一”,改变了制造业当家作主的新气象,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桩桩“第一名”是战场上城镇街道和赛马积极探索的缩影,见证了整个城市的足迹,风雨无阻,夜以继日的努力。
“4月份,这块地就可以正式对外出售了。”中山市黄圃镇工业改革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吴奕敏在项目展板上准确圈出地块位置。"目前,已有12家企业有意向进入."
经过一年多的跋涉,黄圃镇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一期启动区(以下简称“大岑片区启动区”)即将迎来“产业改革”进程中最关键的时刻。大岑区启动区是中山“产业改革”创新融资模式的典范:在全市率先采用“流动资金+财政贷款+财政贴息”的融资模式,打破“产业改革”的融资困境。
俯瞰大岑地区起步区。南方+王浩宇拍摄
与顺德区容桂街隔江相望,智能家电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它是该市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支撑黄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东西南北一体化”大战略,明确深化“北”发展——加强与佛山产业链合作,推动北部地区与顺德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要下大力气扩建空室,坚定不移推进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加快建设横跨北三镇的智能家电产业园,依托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有利于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广东做强,广东贸易全球”联合行动中山智能家电专场上指出。
身处中山“北部一体化”战略的先锋平台,大岑立志以土地空房间开启行业空房间。在这个千亩村镇的低效率工业区,大岑区启动区首先挑战融资困境,在“试验路”中走出一条“新路”。
千亩工业区“求变”
“有机会我会回大岑。”
20多年前,主干道叶澄大道的建成通车,将工业基础薄弱的大岑村与顺德容桂连接起来,使大岑村承接了顺德溢出的家电产业资源,孵化出一个“工业村”。20年来,大岑建起了一座又一座厂房,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繁荣的大岑工业区。
陈也是人,20年前来到大岑设厂。他创办的中山市康美迪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消毒柜和洗碗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逐渐成长为年产值4000万的规范企业。
拥有地理、资源、平台等多重优势的大岑工业区,也受到土地碎片化、建设现状混乱的困扰:以大岑项目一期为例,目前约668亩工业厂房用地被分割为105块,平均6.5亩/块;城市物业良莠不齐,存在大量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单层锌铁棚布置密闭,市政设施严重缺乏。
更重要的是,大岑工业区主要承担原材料、小家电及其零部件的生产功能,缺乏产业链中智能家电核心零部件的R&D和生产。这意味着家电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短板,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和升级面临巨大压力。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压力之下,大岑工业区走上了“求变”之路。
2021年10月,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屯片区)项目(以下简称“大屯片区项目”)打响了黄圃镇低效产业园升级改造的“第一枪”,被列入市重点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将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
在黄埔工改专班的帮助下,陈红已经在大研工业区找到了合适的厂房,离现在的厂址不远,本月底就要搬迁。但考虑到交通和人力因素,他表示,“有机会我会回大岑。”
据了解,大屯片区项目规划面积3041亩,计划分三期推进,其中一期占地1061亩。以道路为界,一期分为启动区和二期,启动区199亩,二期862亩。
钱从哪里来?
创业区承担融资“试水”重任
该项目在大岑地区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筹集问题。
“去年1月我来这里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大瓶颈就是‘钱从哪里来’。”黄圃镇党委副书记黄表示,大屯区的项目采用了政府账户收储的改造模式。随着土地准备资金的积累,公共设施的成本以及叶澄大道扩建所涉及的费用,资金需求是巨大的。初创区承担了融资“试路”的重任。
市级财政每年将安排不少于4亿元的循环扶持资金(以下简称“周转金”),用于支持镇街政府转型前期的土地整理工作。但是,整个城市运作的流动资金毕竟有限。大岑片区启动区在向市里申请拨付流动资金后,仍需想办法解决困难。
俯瞰大岑地区起步区。南方+王浩宇拍摄
融资会产生利息。对于这样规模的项目,无论利率多低,产生的利息都不可小觑。《促进乡镇低效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土地预整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支持村集体通过持有账户实施的项目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进行清租拆迁等土地预整理。从村集体取得贷款之日起至土地流转后3个月内,前3年产生的贷款利息全额支持。所以黄圃镇产业改革专班就把融资的目标定在了银行。
起初,黄军何谦大岑村的第一书记带着融资计划走遍了每一家银行,得到的只是“礼貌的拒绝”。他也明白村集体资产薄弱,信贷不足,会让银行担心。
为解决这一问题,黄圃镇经过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对接,确定了“一个方案、一个基础、一个课题、一个报告”的“四个一”的做法。
“一套方案”,即制定“流动资金+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融资方案,研究具体操作流程和增信方法,确保各环节顺利进行;
“一个基础”,即积极申请“工改”流动资金作为基本资金,获得流动资金3000万元。
“一主体”,即以村经济协会为贷款主体,贷款资金用于清租拆迁。
“一张报表”,即合并会计报表,将村经济合作社、村居委会、村各生产队经济股份合作社三张会计报表合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出具反映全村的资产负债表,为项目增信提供支持。
通过这一程序,大岑村从联社获得了足够的信贷,为项目成功申请贷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赢得村民的“信任票”
扩大财政资金四倍促进项目建设。
从定目标、拜访银行、成功申请贷款,黄圃镇产业改革专班用了近半年时间。最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山分行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支持‘产业改革’,支持大岑村集体和村民,就是支持乡村振兴,支持百县千镇千村工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中山分行行长陆俊表示,“产业改革”可以帮助村集体充分盘活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引进产业带动村集体共同致富,充分释放政策性金融支农效应。
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双方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我行对“行业改革”政策不了解,缺乏“行业改革”产品的审批经验。另一方面,这种融资模式是前所未有的。黄埔实业改革专班反复审议,随时准备相应的会议答辩材料。
有志者事竟成。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这种创新的融资模式终于落地。
2022年4月,大岑区启动区获得第一笔流动资金3000万元。
一个月后,大岑区启动区获得了农发行前期9000万元的整地贷款。
大岑区起步区在“流动资金+财政贷款+财政贴息”的融资模式下,通过申请流动资金3000万元作为村集体自有资金,成功向农业银行发放贷款9000万元,共筹集资金1.2亿元,财政资金翻了两番,同时获得最高额度的财政贷款贴息624.38万元。
这种融资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了流动资金的杠杆作用,降低了项目前期土地准备的融资成本,为解决当前政府准备(簿记)改革模式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黄花园方案”。
如何合理合法地使用重建资金成为另一个难题。一方面,黄圃镇出台《黄圃镇低效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周转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周转资金的使用范围、支出审批和监管。另一方面,黄圃镇城市更新建设服务中心作为第三方,与村集体、农发行签订三方资金监管协议,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合法合规。
同时,黄圃镇实行部门联合监督审查制度。该镇住建局、审计、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对资金的申请、发放、还本付息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我们和农发行建立了完整的监管体系,每一笔钱的支出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黄介绍,银行贷款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大岑村为此专门设立了账户,每笔贷款的支出和利息都有详细清晰的记录。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复杂和严谨,都转化为审批操作的便捷和资金支付的高效。“村民们都感受到了我们的功劳,所以一期和二期都推进得非常顺利。”
[项目时间表]
2022年4月26日,第一期周转扶持资金3000万元。
2022年5月30日获得农发行前期9000万元整地贷款。
2022年8月16日,财政贷款最高补助金额核定为624.38万元。
[写作]鲍蕾
[摄影]王浩宇
【作者】鲍蕾;王传君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山市黄圃镇大岑工业区,中山市黄圃镇大岑村":http://www.ljycsb.cn/xedk/3390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