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大学生贷款4万想上岸(大学生急需借款2万)

大学生贷款4万想上岸(大学生急需借款2万)

南京大学商学院非全日制金融专硕2个月上岸经验贴,下面是可靠芒果hQ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4万想上岸

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只有非全日制,在职考,综合排名第二,专业课成绩142+,已上岸。总结一些初试和复试的经历。

基本情况:本科专业,金融学。有2个科研课题、发过几篇Cssci文章(复试自我介绍有用),在职。确定考南大已经到了10月底,时间特别紧张,刚开始选好学校很重要,特别是有些学校专业去年有而今年未必招生,换学校很被动。我是一路换学校,换了4次,每次考专业课还不一样。

  一、初试篇

最早准备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财政学专业,专业课都复习好了,后来不招生了。。。5月开始看的,考试科目的专业课是宏微观、财政学、税法、数三

1、数三:4月初开始看数学,6月份才看完,开始看的是本科的数学课本,因为基础薄弱,数学课本上有自己的笔记,简单些。但后面做真题,发现不行,6月底开始看张宇的视频,边看边总结笔记(这个有效),8月底看完数学视频。最后换考南京大学,然而396数学不用看了,这个简单。

2、专业课(换南大前)8月开始看,财政学20天、宏微观25天,到9月中结束,宏微观可以看高鸿业的课后习题全解,红色版,有知识点总结又有真题。只不过南大现在431金融综合不考微观了,宏观只考一些货币乘数、货币政策的内容。

3、英语:8月开始看,最早没感觉,看不下去,背了新概念英语三,每天看看单词和听力。到10月份开始,丢了新概念,每三天做一份英语一真题,只做阅读。实际上,看新概念没啥用,本身就不是考研的资料,后面做了英语一20年真题阅读和英语二阅读真题,自己总结高频词汇,记笔记,这个有效,越往后很多单词越发现,会重复出现,比单纯背别人写的高频词汇有用,那个背了似乎作用不大,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

4、政治:没时间看,12月初才看,没看完。真题只做了选择题,大题一个没做,后面靠肖四救命的。大题全考肖四的内容。

总结下:

到了10月份,数三和专业课看完,政治看了近代史、英语做了10套卷子。这时候中大招生简章出来,不招了。又开始到处查学校,换专业。多种原因,先换了中大MBA,然后看了大半月的管理类综合、英语二,结果参加提前面试又挂了。挂了MBA后又换了中科大的管理硕士,专业课换了管理学,看了10天,后面报考说要4年工作经验,没报成功。最后10月底决定考南大商学院金融专硕。最后2个月备考南大商学院金砖。开始全心准备政治、英语、以及两门新的专业课。因为多类原因,换了几次学校和专业,复习时间明显不够,只能挑重点看。

具体科目备考:

1、396经济学综合:

时间到了10月底,由于之前大部分时间复习的是数三,现在换成396经济学综合。396考逻辑推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写作。第一、写作部分。两篇文章,在准备中大MBA的时候看了管理类综合,所以写作部分没怎么准备,基本不看了,只看以前总结的文章段落结构和一些素材,事实上,写作部分类似高考议论文,重点是看近五年的真题,自己总结模板。第二、逻辑推理部分。跟管理类综合相似,重点做近5年真题,这部分拉不出差距。第三、数学部分。考的高数和线代、概率论,比数三简单。实际上,后面研究真题,都是选择题,因此做真题,整理考点,这个比较有效。比如你看每年第一道考高数极限计算,你就把等价无穷小、洛必达法则等几个方法掌握了,基本就没问题了。总结下来,整个396复习是阴差阳错,初试分数120+。

2、政治:

12月正式看书。11月底抽空看了王吉老师的近代史部分,主要是找感觉,近代史比较有趣。12月份政治主要做题,买了肖秀荣四件套(都做完)和冲刺背诵核心考点(看了两遍)。后来政治大题全是4件套内容,很奇葩。政治部分算下只看了半个月,考了70左右。复习资料选择很重要啊!不在多,在有用!四件套一定要做完!

3、英语:

英语放了很多年,刚开始4级的单词都忘了,0基础了。看真题、看书都学不下去。无奈拿了以前看过的新概念三,看文章记单词,其实没啥用,主要是找感觉。新概念三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背了20篇课文。10月底开始看范孟的阅读理解视频,主要讲阅读理解的思路。11月-12月份,开始做真题,做的是英语一的题目,从1996年真题开始到2017年真题,全做完。这两个月时间里,每一套真题只做阅读理解,每篇文章里每个选项,都在原文仔细划出答案考点,每篇文章的生词记笔记上,看熟,你会发现真题很多单词重复出现的,很有用。另外,个人建议不要做模拟题,没多大用处。真题是一群专家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而模拟题的出题风格和考研真题真的不一样。做真题,可以配一套解答的卷子,有详细的分析的,一般而言,一个题目设置是很有规律的,无论真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都是从原文中翻译、修改、扭曲等等得到的,解题的钥匙还在真题中。所以一定要重视真题。12月初,开始准备考研作文,没有总结自己的模板,都是背诵历年真题。推荐**王江涛的必备二十篇。今年英语阅读全对,作文写太差,英语是70+分。

  4、专业课431金融学综合:

南大金融考研的专业课不算难,就是内容覆盖面很广,以前考6本书,现在考纲不指定参考书了,只有考纲了。考的是名词解析(5个,30分),简答题(5个,50分),计算3-4个(30-40分)、论述题(2个,30-40分)。以前计算考4个题,2023年考3个题目。其实,只要把复习资料看完,然后准备一些计算题,分数都不差。关键是如何高效复习,毕竟内容很多,虽然考的不难,但重要考点和考法得总结出来,复习中我自己总结了一个笔记,初试复试都有用,核心必考点。这样复习专业课,腾出来很多时间,可以搞英语、政治。最后,在复习中还发现,南大专业课真题会有经常重复的现象,所以历年真题一定要多看看,了解一下出题风格。可以先看看真题,然后在看书。这样你就知道怎么看书了,有的放矢。431复习重点在真题,配上总结的核心考点、南大出题老师的PPT,还有一些复试题,可以事半功倍。431初试重点在证券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大概占100分,国际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大概只考50分。我是11月初开始看,重点看了证券投资学和国际金融学,其他随手翻一翻,基本没看。初试结果还可以,140+,排第二。

大学生急需借款2万

就读于武汉大学的俞帆今年大四。最近,还在实习的他正在为毕业后的住处发愁。他在网上搜集了租房注意事项,并向租过房的朋友取经,还加入了学长推荐的租房群,花了三周时间,仍未找到合适的房子。

提起租房,即将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孟璐瑶有一肚子的苦水。今年5月,刚收到实习录用函的她还没来得及高兴,“实习租房”便成了横在眼前的一道坎儿。在她看来,有时候租房好比“开盲盒”,“一些线上租房平台上的图都是假的,到了实地才发现天差地别。”

每年毕业季,大批学子走出校门开启新的生活,租房是不少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实习、考研、求职过程中也出现了租房诉求。在新浪微博以“大学生租房”“毕业租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话题达数十个,阅读量突破数亿次。在豆瓣、知乎等平台也有不少大学生留下帖子“求大学生租房经验”“大家能给刚毕业的大学生租房一些建议吗”,以此来寻求帮助。

基于此,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12所高校的有效问卷1697份。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过租房经历,且比较了解租房知识的仅占12.43%;44.02%受访者对租房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程度不高;43.55%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了解租房知识。74.31%受访者表示自己或亲友在租房中遇到过一定的困难;13.61%表示自己或亲友在租房过程中遇到过很大的困难,觉得租房不易;仅12.08%表示很顺利,从未遇到过租房问题。

租房难倒“门外汉”

2021年10月,就读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陈丽婷与室友计划一起在校外租房,全力备战考研。综合了便利性、安静及实惠等因素,两人最终敲定了学校边的一间大开间:“我们两个人,租三室套间太贵,租单间又太小。在租房平台上刷了很久才找到了一间勉强合适的大开间,可以放下两张床。不得不说一边上课,一边找房、鉴别,真是挺不容易的。”

原以为只是“万事开头难”,可后续出现的种种维修问题,更是让陈丽婷头疼不已。“第一次尝试换水龙头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先关上水阀再换,结果水从管道里‘炸’出来,屋子里都是水。”回忆起这段经历,她有些哭笑不得。

孟璐瑶对遇到的租房中介的欺骗行为很是恼火,“要么就搪塞你,图上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要么就敷衍说现在价格翻倍了。先把人骗出来看房,很多人看了几套,觉得累了,可能就直接签了。”5月,身心俱疲的她忍不住在社交朋友圈更新了一条状态:“广州的朋友们,我就想知道你们的一居室都是怎么找到的?”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48.85%受访者表示本人或亲友遇到续租时房东不合理抬价;47.91%遇到退房时不退还押金的情况;42.60%遇到入住期间需支付额外费用的情况;38.72%遇到没有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37.89%遇到租到的房屋存在装修污染;26.64%遇到房东或房屋管理者毁约,中途不得不退租的情况;26.46%表示遇到二房东赚差价,或者和二房东签订了无效合同;23.16%表示存在房东或房屋管理者不按照合同履行维修等义务的情况;16.68%表示遇到中介或房屋管理者要求使用租金贷付房租,甚至有使用租金贷后中介跑路的情况。

大学生在租房过程中出现权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少见。今年已经毕业的许雯回忆起大三时的租房经历,仍记忆犹新。当时许雯在成都找到了一份实习,受邀住进了朋友租的房子。由于实习时长是3个月,签约之前,许雯的朋友跟中介反复强调只租3个月,中介满口答应,但提供的合同上租期却显示是一年,并表示他们公司只能按一年签约。

“我的朋友当时已经到了成都,再找房子来不及了,加上有之前的聊天记录可以做凭证,就没有多想。”许雯的朋友签下了租房合同,然而入住仅两个月,中介公司就开始催缴下一季度的房租,否则要求他们搬离。协商无果,两人只能搬走,而中介公司扣除了第三个月的租金和全部押金。

大学生存在租房知识盲区,急需补课

有关大学生毕业租房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感慨,“毕业季租房子的水很深,但租房这件事绝不仅限于毕业生。”经过长期的办案指导,以及对生活实践的观察,苗鸣宇发现,“初离校门、初入职场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没有了价廉物美的宿舍可住,提供宿舍的单位又相对较少,所以绝大多数人会租房。而绝大多数初次租房的人对于租房市场中的法律风险、可能存在的陷阱等一无所知,往往只看租金是否便宜,这必然就为日后纠纷的产生、甚至可以说是为将来的吃亏埋下伏笔。”苗鸣宇认为,大学生需要在一些关键点得到提示,才能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

被中介赶走的许雯在咨询了法律专业的朋友之后,和朋友一同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院的调解下,两人追回了部分房租和押金。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2.68%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在租房中遇坑,是因为社会经验少,容易轻信他人;73.01%认为原因是没有租房相关的常识;41.19%认为是因为疫情无法线下看房导致的。

经历过3次不同形式的租房体验,向一迪意识到租房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向一迪今年大四,顺利考入心仪的研究生院校后,她决定找一份线下实习。经过几番简历投递,她拿到了北京一家单位的实习录用函,但横在她面前的第一道坎儿就是租房。来北京不到3个月,向一迪有过3次租房经历,每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向一迪看来,“不少大学生并不了解租房注意事项,比如合同内容怎样才算合法,国家关于租房有哪些法律政策保护,租房要看哪些细节,怎样辨别房屋相关证件等,一些大学生都不清楚。”

今年5月,就读于河南大学的陈宇轩也因缺少租赁经验,在租房路上“狠狠摔了一跤”。为了备战考研,他决心在学校附近找一套安静的房源。多番研究后,陈宇轩在校内“租房信息交流群”找到一套与自己需求较为匹配的房子。原本想早早定好看房时间,但临近约定时间,房东以耽误其他房客看房为由,向陈宇轩提出需要交付200元租金,以此体现他看房的“诚意”。陈宇轩虽将信将疑,但面对房东的强硬态度,还是将钱打了过去。

陈宇轩实际看房的情况与照片发布的信息相对一致,原以为“万事俱备”,正准备签约,房东却将原本标价一个月600到800元租金的房子,涨到了1200元一个月。陈宇轩不能接受,于是被房东扣除了100元的定金。“因为房东说这间房子本来作为民宿经营,我看房导致损失了今天的生意,所以我需要承担这部分损失,我只能认栽吃了哑巴亏。”

在陈宇轩看来,首次租房的大学生缺少租赁经验,触达的信息源也十分单一,在鱼龙混杂的租房信息网中,不能分辨、验证房源信息的真伪,在租房过程中也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租房形式花样多,牢记“四大规和八小则”

面对租房难,中青校媒调查发现,68.77%受访者希望有过租房经验的同学,可以在校内进行分享;67.47%期待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让应届毕业生租房有更多政策支持,如保障性住房等;62.29%希望学校或社会相关机构设置相应的维权支持;48.03%期待学校在大三、大四开设相关辅导课程;45.14%期待租房价格更合理。

“社会经验不足、中介鱼龙混杂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大学生租房时上当受骗。”经历过租房难的许雯希望学校能够开展租房方面的防骗科普及法律宣传,提升大学生的警惕意识。关于租房平台,她希望平台能够“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监管,确保租房信息真实”。

前不久,饱经租房难的向一迪在线观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律诊所推出的“应届生租房防坑”系列公益宣讲活动,听完后她充分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租房的每个行为都是受法律监督,受法律保护的。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遇到权利遭到侵害时,要大胆地使用法律武器。”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法律诊所的创办者之一,苗鸣宇表示,大学生租房的形式多样,“有签合同的,有不签合同的;有直租的、转租的……五花八门。”他指出,租房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遵守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只看不听”,只能相信书面协议,不要相信口头承诺;二是“做真小人”,签字之前务必邀请法律人士审查合同;三是“亢龙有悔”,稀里糊涂签下的字,将来恐怕难免后悔;四是“钱不乱掏”,不确保自己能有效制约对方,就不要掏钱。

针对4点原则,苗鸣宇解释,“‘只听不看’强调必须有书面协议,自己手里要留一份备份协议,并且签约过程尽可能全程录像;‘做真小人’是想告诉大家法律不是万能的,所以一定要在签合同前规避法律风险,查清对方人员资质,以及核实房东房产证、身份证等信息是否匹配等;‘亢龙有悔’强调要仔细审查合同文本,看清、看懂合同的内容,在遇到任何问题时以书面协议约定的内容为准;‘钱不乱掏’就是强调无论如何不要相信‘赶紧掏钱下定金吧,否则房子就没了’这样的话。”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向一迪为化名)(见习记者 程思 罗希 实习生 彭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4万想上岸(大学生急需借款2万)":http://www.ljycsb.cn/dkzs/983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