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百出!捷信消费金融被90后员工轻松骗贷323万 不良率高达3.6%,下面是事事百事通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网上捷信贷款是真的吗
捷信消费金融
自己从未申请过贷款,名下却有贷款记录,原因除了个人信息泄露之外,还有可能是贷款平台内部员工的“偷梁换柱”。裁判文书网日前公开的一则判决书揭开了“偷梁换柱”的操作手法。
1991年4月出生的杨立强,2017年5月进入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担任电销员,10月离开。就在这短短数月时间,他和同伙一起通过冒用他人身份申请“现金贷”98笔,骗取捷信公司资金达323万余元。这些被冒用身份的人此前均在捷信申请过“商品贷”,杨立强利用捷信平台对于老用户贷款审核不严、电销员账号密码管理混乱等漏洞,轻松骗贷。
“做第一笔假贷款时知道是违法犯罪,感觉来钱快、容易,就继续做了。”杨立强在供述中说道。
电销员“偷梁换柱”骗取贷款
从捷信消费金融官网来看,商品贷和消费贷是其主要的产品,消费贷又分为新用户专享和老用户专享,最高额度20万元,其中老用户专享宣传称通过率高。根据捷信安全部经理贾某的说法,捷信办理贷款的流程是,每个电销员有一个专有账户,密码和账户名只有本人知道,电销员打电话跟客户沟通,用自己的专有账户给客户办理贷款。因办理现金贷款的大多是在公司办理过商品贷的客户,信用良好,所以审批流程不是很严格,也不繁琐,电销员自己就可以办理。
正是上述审批不严格给了杨立强可乘之机。杨立强发现,在放贷时,同姓名银行卡可以在捷信公司系统内打款,只要系统内有这个名字,该人办理的银行卡就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向其掌握的银行卡发放贷款。发现这一漏洞的杨立强便开始四处搜集银行卡和手机号,进而大肆骗贷。
“先登陆电销专员的账户,把需要办理假贷款的客户姓名输入进去,搜索重名的,并且之前在公司办理过商品贷业务的客户,就可以办现金贷业务。后用原贷款人的信息,变更手机号,把应填的信息填写好,提交订单,手机收取验证码,用手机打开捷信公司官网通过验证码确认合同,不久,如果审核通过,钱就到账了。”杨立强供述称。
尽管每个捷信电销员有一个专有账户,但账户的管理较为混乱,杨立强骗贷使用的便是其同事的工号。据另一名电销员李某的供述,捷信电销员没有固定的工位,电销员的工号和密码不是秘密,“每天公司以员工工号登陆电脑的时间记录员工考勤,有时迟到了就把自己的工号及密码发在电销群里,让同事帮忙登系统。只要知道电销部的工号及密码登陆捷信公司的电脑,就能办理现金贷业务。”
不过,杨立强的骗贷行为很快被发现。2017年10月,杨立强办理了最后一单现金贷。2017年11月,捷信报案,称其公司电销专员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公司现金贷合同非法获利,初查97万元。原因是2017年10月以来,先后有数十名客户反映未在公司办理过现金贷款业务,这些被冒名的现金贷款合同中客户的手机号、银行卡号被更改,变更后的客户手机号多为170、171开头的网络无实名电话,且前八位一致,还有连号的情况,更改后的银行卡号与原合同的姓名一致,但开卡身份证号不一致,为同名不同人的银行卡,开卡地分散在全国各地。
根据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指控,2017年7月至10月间,杨立强与同伙冒用他人身份申请“现金贷”贷款98笔,骗取捷信公司资金323万余元。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杨立强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捷信消金2019年9月末不良率3.6%
捷信消费金融于2010年底在中国成立,股东为全球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集团。作为国内成立时间较长的持牌消金公司,捷信目前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根据捷赢2020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截至到2019年9月,捷信消费金融的总资产达到了1075.35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共发放贷款695.4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30.53亿,净利润10.33亿。2019年9月末,捷信消金的不良贷款率为3.6%,较2018年末下降了0.38个百分点,2016和2017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45%和3.82%。
资产证券化分析网信息显示,捷信消金今年已经发行了两单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金额均为25亿,基础资产均为个人消费贷款(商品贷)。根据发行说明书中的入池资产信息,捷信消金商品贷的最主要贷款用途为手机数码,用途为手机数码的贷款分别占到2020年第一期和第二期捷信ABS基础资产的52%和56%。
此外,发行说明书显示,捷信消金2020年第一期ABS入池资产的加权平均贷款年利率为16%,单笔贷款最高年利率21%,其中利率为21%的贷款本金余额占比68.29%;第二期ABS的入池资产加权平均贷款年利率为19.15%,单笔贷款最高年利率同样是21%,利率为21%的贷款本金余额占比高达85.66%。
捷信上门收款怎么办
消费金融“七年之痒”,多家平台进入3C市场,行业竞争压力大。
为增强竞争力,平台纷纷实行免息政策。同时,多数消费身背分期业务,新用户难签,销售员薪资逐年下降。
为赚钱,剑走偏锋,资深销售员曝,销售员、中介、客户联合套现产业链......
销售薪资“折半”
“现在做消费分期的销售人员薪资都不到6000,没有去年一半多。”某分期平台销售人员称,现在一个月能签10单以上的销售就算是好的销售员。
据悉,某大型消费金融平台的提成是1800元以下77元,1801元以上97元,除此之外保险、灵活还款,每项提成10元,以3000元的底薪计算,每月要签30单薪资才能达到6000元以上。
同时,每个平台的风控也各不相同,此前有销售人员表示,签了22单被拒22单,一单都不成。
事实上,导致销售员收入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很多用户办理过分期业务;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大分期平台实行免息政策。
李欢曾是一家大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级销售经理,目前已经跳槽到下家公司了。
“赚的太少了,不够养家糊口。”李欢称,需要操心的事很多,以前公司手下的人几乎都没有心思上班了。”
“三防工程”难做
其实,薪资只是李欢跳槽的原因之一。他的另一个跳槽原因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
“在上一家公司签单子的时候,中介不知道在哪里弄到的身份证,是真身份证,然后找个长相相似的人来套现,虽然后来发现了,但是已经晚了。”李欢称,“当时我还带着这个客户办理的银行卡,银行审核都过了,公司的风控也给秒过了。”
“说句实话这些公司没有有几个会真的查征信,顶多查大数据,坏账肯定多。”李欢感叹。
“现在做销售就得做好‘三防工程’就是防中介、防客户、防公司安全部。”李欢直言,“现在套现中介有各种暗套,令人防不胜防,其中最简单的就是,中介带缺钱的客户进店买苹果手机,签单之后直接出售 。”
据了解,该公司的销售人员遭遇骗贷后,将受到公司安全部的审核从而进行处罚,每次处罚的方式都不相同。
“发生上面这些事想想全都是眼泪,最近我都想过要转行了。”李欢表示,“身边好多原来的同事都在跳槽或转行,但跳来跳去还是那些人,跳到小平台做套现业务的多,像达分期、佰仟分期等。”
形成“套现”产业链
“这种套现简单来说就是手机不要,要钱!”李欢解释道,“这个钱本来就是用来买手机的,结果在线下销售员、中介、客户目标达成一致后,客户直接拿了现金,并没有买手机,这样风控根本查不出来。”
据了解,销售员会在微信朋友圈、QQ群、贴吧和相关论坛等散布套现信息。而需要现金的客户会主动联系销售员进行套现。
“客户以买手机的名义进行分期,比如分期4000元,公司会直接打钱给门店,门店提成后把钱给中介,经过中介的分成和收取1000元的押金后,客户到手的只有2000元左右。”李欢如“说实话现在这种套现方式已经是默认的,区域经理、高级经理都收钱,这样签好的单子也可以算是成交量。”
据统计,目前有北银、捷信、苏宁、招联、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趣分期、佰仟分期、达飞分期等数十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做3c业务。做3c的分期平台多,分期买手机的人少,销售员为了赚得更多不得不进行三方联合套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上捷信贷款是真的吗(捷信上门收款怎么办)":http://www.ljycsb.cn/dkzs/980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