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下面是临渭宣传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陕西信合扶贫贷款5万
今年以来,临渭区信用联社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不断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入,为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累计为全区贫困户建档评级16985户,建档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共计12880万元,惠及3139户贫困户。
“双基联动”带着富。“双基联动”是指基层信用社与基层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对辖区内农户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及贷款管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信用联社严格按照上级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先后印发了《渭南市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渭南市临渭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扶贫政策解读》以及多项小额扶贫贷款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各信用社依托成立的“双基联动工作站”,在建立以行政村第一书记为组长、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小额信贷扶贫风险控制小组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信用放贷、无需担保,精准到户、扶持产业,用途明确、利率优惠,自愿承贷、小组推荐,村上评级、信合审贷”的信贷扶贫方式。
“精准施策”推着富。今年以来,临渭区信用联社以“四张名片”为抓手,全力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竭力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一是持续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让贫困户享用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免担保、免抵押的“两免”和一律执行国家基准利率的“5321”信贷扶贫政策。二是临渭区信用联社与区扶贫办签订了扶贫贷款协议,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资金,规范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完善扶贫贷款实施方案,确保贫困户贷款便捷高效。三是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全区累计在193个双基联动工作站布放了“助农E终端”,基本实现了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让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四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家庭实际情况量体裁衣,缺技术的联系临渭区果菜局进行技术培训,缺资金提供扶贫贴息贷款,自身发展不足的,建议其依托光伏或其他产业分红增加收入,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让贫困户切实享受到符合自身情况的金融政策扶持。
勇担责任帮着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临渭区信用联社响应省联社“金融扶贫攻坚、信合一马当先”号召,围绕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规划,创新扶持产品,推出了农户小额贴息贷、秦岭北麓移民搬迁贷、产业扶贫果业贷、职业农民帮扶贷等金融扶贫贷款品种,散发《扶贫贷款政策解读》手册800余本,组织扶贫贷款政策宣讲会3次,重点支持了孝义南刘、阎村镇等光伏扶贫项目。在该联社所包联的阎村镇阎村开展“一对一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机关干部定期入户,制定扶贫规划,宣传扶贫政策,赠送花椒树苗2000多棵,捐助扶贫资金10万元,送去节日慰问品3000多件,金秋助学贫困户子女19名。
陕西信合无息贷款
曾几何时,很多农村孩子希望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实现从农民到城里人身份的转变。今天,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企业家、返乡创业人员来到农村,用他们的知识、资本和才能浇灌现代农业之花,奏响乡村振兴凯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从此,农民不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份职业,一份有尊严、有奔头的“绿领”职业。
从2012年开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以来,我市紧扣农业发展实际,按照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既定目标,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完善措施,形成了一套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实现了规范、创新、提升、发展的阶梯式转变,使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认定初级职业农民6484人,中级职业农民650人,高级职业农民180人,这为我市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何谓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并非以学历来划分,而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年轻人大多到城市务工,村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指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时代命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四化同步”的发展全局,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这也为我市“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给出了答案。
以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的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农业创业大学生为重点目标群体,培养职业农民掌握科学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发展思路,点燃农业农村一团团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星火,发挥农村能人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效应,开辟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
这些群体有素质,有文化,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视野开阔,蕴涵丰富的创业潜能,这是他们成为职业农民的基础禀赋。同时,他们思维敏捷,市场意识强,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熟悉农村环境和资源优势,这是他们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培育问需求 课堂设田间
根据渭政办发(2012)222号《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市农业局成立了“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广校长担任。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制定下发了《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渭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帮扶制度》等系列文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布署培育工作,为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农业局坚持需求导向、实用导向,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丰富培训载体、创新培训模式等措施,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让培训入脑入心,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市农业局通过“送教下乡”“半农半读”的方式,让教育培训资源进村入户,把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总结出符合农民特点,满足农民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培育模式。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能力提升课。公共课内容涉及农业概论、农业创业跟我来、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农业保险等;专业课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农业信息政策与法规、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农村土地与流转、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等6门课程;能力拓展培训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创意、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果蔬贮藏新技术、地面节水灌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在实践课程方面,截至目前,我市共认定22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34个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72个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装备完善了2个田间学校。
在培训载体方面,澄城县农广校组织学员赴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站,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异地交流学习和参观考察学习,开辟了全新的“走出去”模式;合阳县农广校为了弥补师资不足,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合阳分校”,实现了校校联合,广开路径;富平县农广校与杨凌职院签订协议,连续三年开展职业农民进校园活动。此外,各县校相继建立了微信平台,让新型职业农业培训搭上了智慧互联的快车道,为打造复合型职业农民提前布局;凝聚职业农民团队力量,成立职业农民联合会,创建会员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知识分享平台、金融互助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合作共赢平台,一条条农业发展的创新大道在思想的解放中和观念的更新中,不断开辟延伸!
在培训手段和培训模式方面,澄城县的合作多元化、培育信息化、方式系统化、成效显著化“四化模式”规范全面;华州区“五环一更新”(筛选学员固根基、教师授课当重点、实训操作提技能、帮扶指导增效益、定级认证树典型、更新理念助发展)培育模式务实具体;蒲城县4层对接、3个共同、2种课堂、1个目标的“4321”培训模式简洁高效;富平县在培育环节上实施“一定、二帮、三教、四结合”模式,在培育效果上“抓点树样、示范带动、培植典型、效益带动”,指向明确,效果显著。
激活农村发展的鲜活因子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为渭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动力,而且为农村脱贫攻坚和未来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职业农民自身的发展方面,我市出台了多种优惠措施,尽可能降低职业农民发展产业的门槛。临渭区与信合签订合作协议,开设职业农民贷款业务品种,设定了职业农民贷款初中高级贷款5万元、10万元、20万元无担保无抵押的信贷形式,为职业农民扩大创业规模提供了保障;华阴市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涉农资金优先、信贷支持优先、项目申报优先的“三优先”制度,大大激发了职业农民的积极性;白水县政府制定了《白水县新型职业农民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鼓励农业项目、科技服务项目、融资信贷、信息化服务和营销平台等向职业农民倾斜;大荔县农机化学校为农机学员免费办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收割机驾驶执照等;澄城县农业局要求家庭农场主认定必须为职业农民,畜牧项目、一村一品项目法人必须为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建棚可享受无息贷款6万元补贴等。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市农业局积极搭建平台,通过“职业农民+”模式,助力产业脱贫。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了“职业农民+贫困户”“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贫困户”“职业农民+联合会(新农人)”“职业农民+实用人才”等多种扶贫模式。
华阴市8名职业农民采用产业分红和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带动104户贫困户致富;澄城县设计了职业农民“十百千”产业精准扶贫工程,100名职业农民帮扶1000户贫困户脱贫;合阳县“陕西省湛芸农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产业扶贫200余户,确保每户至少一头牛入股分红;大荔县职业农民采用“合作社托管代养经营+贫困户入股”的帮扶模式,与8个村273户贫困户签订带资入股协议,职业农民苗宝文给273户贫困户发放分红款136500元;合阳县职业农民周军,紧抓县政府以旅游促增收发展机遇,建设了“农耕文化体验园”,引领30户农户共同发展致富;临渭区在产业扶贫工作当中更是先后涌现出了梁建武、赵曼丽、杨育英、王贞养等一批受到省市区表彰的优秀职业农民。
如今,职业农民利用自身在产业、技术、资金等领域的优势,为贫困户传经送宝,活跃在精准扶贫的一线。他们的持续发力,为农业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注入了鲜活因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贫困户真正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
(王宪辉 刘李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陕西信合扶贫贷款5万(陕西信合无息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976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