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以创业为名连骗3名女子出资,被揭穿后辩称是“借款”,下面是大连检察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火贷款手机借钱可靠吗
男子接连哄骗3名女子出资供其创业,实则将钱款挥霍及还贷,因都打下借条,落网后,辩称自己不是诈骗是借款。经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周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以创业为幌子向女友“借款”
2015年,在物流公司工作的周某结识了隔壁公司的黄女士。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周某对黄女士展开了恋爱攻势。黄女士被周某的死缠烂打感动,二人开始恋爱。
交往一段时间后,周某表示想创业,开一家自己的物流公司,但碍于资金不足,向黄女士提出借款30万元。见黄女士担心这笔钱打水漂,周某写下借条,并许诺高额利息。随后,黄女士从父母处凑了30万元给周某。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某以“发货量增大,需要资金周转”“购买工程材料”等理由又向黄女士借款20万元,每次周某都像之前一样,写下了欠条。
黄女士在周某的哄骗下,还向三家银行申请办理了三张信用卡,提供给周某日常使用,最终周某欠下银行贷款6万余元无法归还。
当黄女士还沉浸在恋爱的喜悦中时,周某又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了刘女士。在周某花言巧语的攻势下,二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周某开启了同时和两个女朋友交往的模式,周旋在黄女士和刘女士中间。
为了能够抽出时间应付刘女士,周某经常以“去外地工作”为由骗黄女士,其“严丝合缝”的谎言并没有让黄女士察觉到异样,甚至还继续借钱给周某创业。然而,借款一笔一笔出去,还款却迟迟没有,黄女士多次催促都被周某以“尽快还给你”“再给我点时间”等理由搪塞。为了逃避还款,周某开始疏远黄女士,“主攻”刘女士。
周某自称离异并许诺要和刘女士结婚,刘女士十分渴望结婚,周某许下的结婚承诺正中其下怀。周某时常早出晚归,刘女士还以为他为了结婚在外打拼,一直把周某当成结婚对象对待。恋爱期间,刘女士经常送礼物给周某,日常开销及周某租住房子的费用也由刘女士承担。
“胃口”越来越大
2016年8月,周某自称外出谈业务需要包装形象,哄骗刘女士为其购买了一块售价6万余元的高档手表。因刘女士生病住院,周某对其细心照料,让刘女士感动不已,愈发觉得周某可靠,值得托付终身。此后,周某接连以努力赚钱为由,虚构各种事实向刘女士索要钱款。
同年10月,周某以资金周转、购买货车为由向刘女士索要钱款,刘女士最终转了55万元给周某。
3个月后,周某提出赚钱后准备在上海买婚房,需要缴纳社保金。刘女士以为结婚事宜即将提上日程,遂通过一家公司为周某办理了社保卡并代缴了社保金。此后,周某又编造了工地有人受伤、员工死亡等理由向刘女士要钱。出于对周某的信任,刘女士陆续给了周某不少钱,可后续周某的“胃口”越来越大,提出让刘女士贷款甚至卖房借钱给他做工程的启动资金,刘女士觉得周某越来越离谱,二人为此大吵一架。
2019年1月,刘女士见周某迟迟不还款,提出要报警,周某随即补了一张140万元的借条并答应到年底全部还清。可是,周某一拖再拖,分文未还。
谎言被揭穿
2020年上半年,刘女士在刷手机短视频时,偶然联系上了周某好友,于是和对方聊了起来。“周某前几年欠下一屁股债,逃到上海来打工。这两年回来,开好车、戴名表、背上万元的包,听说做生意赚大钱了……”刘女士一听,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为了追回欠款,刘女士按照周某好友提供的地址找到周某的老家,发现周某家中原来还有妻小,周某一直在利用结婚骗钱。刘女士要钱无果,返回上海后立即报警。2021年5月24日,公安机关立案。
事实上,周某在与刘女士交往期间,还与赵女士恋爱了半年,他采用同样的手法虚构各种理由向赵女士借钱。起初,赵女士和黄女士、刘女士一样,出于信任将钱借给了周某,当借款金额达到20万元时,赵女士发现周某有借无还,遂将周某起诉至法院。最终,周某返还了赵女士9万元,二人也结束了恋爱关系。
短短的几年,扣除少量还款,3名被害人共计被周某骗了140余万元。到案后,周某却一直辩称自己是向被害人借款,并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涉嫌诈骗罪。2021年12月23日,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嘉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检察官审查后认为,周某向被害人借款时不具备还款能力。首先根据周某父母及妻子介绍,周某家庭生活比较拮据,家中也未购买商品房,周某很少补贴家用,且债台高筑。其次,周某借款时采用了虚构事实的手段。同时,根据周某的供述及调取的银行卡转账记录,检察机关发现,周某获得借款后的实际用途是归还借款及个人消费。周某在不能如期归还借款后,还在编造各种理由拖延。直至案发,周某依旧没有返还大部分欠款。因此,周某的行为实质上是以借款为名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涉嫌诈骗罪。
2022年5月30日,嘉定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周某提起公诉。因案情复杂,法院开庭后于日前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来源:正义网
秒借钱靠谱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
面对电信诈骗,千万别以为“我没钱,不可能上当”……
作者:谢艺观
遭遇电信诈骗,你以为被骗完手头的钱就完了?有可能还要背上债!
近日引发关注的《侮辱性极强!编发无数电信诈骗新闻后,小编我竟被骗5万……》里的受害小编就在被骗完3万元后,又“负债”了2万余元,背后“帮凶”竟是借贷APP。
受害小编的微信朋友圈截图。
没钱不是“免诈金牌”,有APP就行
据上述受害小编介绍,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之下,自己把近3万元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骗子冒充的“检察官”又以部分借贷平台涉嫌与案件有关为由,诱骗自己进行贷款和转账。
“我这次就被骗子引导,在一个叫‘好分期’的平台贷了约2万元。对方仍不肯收手,以多个借贷平台与案件有关为由要求查看我的额度。”受害小编称。
这并不是个例。此前,多地就已曝出骗子冒充“公检法”,诱导受害者在平台上借贷的新闻。
为何线上借贷平台成了骗子眼中的“香饽饽”?主要因为各种APP都是放贷界的“速度狂魔”。
现在打开手机里的软件,只要提供了借款功能,在介绍里基本都会有“极速放款”、“到账快”等描述。
以大家熟悉的微粒贷为例,“5秒出额度,1分钟借钱,3分钟到账。”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动动手指钱就到手”。
如果看过各家的借贷页面,你会发现微粒贷并不是最快的。
唯品花借钱页面宣传的是“60秒极速到账”;芒果TV的芒哩·好贷称,“最快1分钟放款”;度小满的有钱花·满易贷是“30秒审批”;携程的借去花·信用贷“最快3秒到卡”,最牛的还是美团生活费·借钱,“最快2秒到卡”,眼睛一闭一睁的功夫,钱就到手了。
截图自美团借钱页面。
同时,在不少APP的借钱页面,还会滚动显示,“XXX用户X分钟前成功借款XXXXX元”,营造出一种“钱很好借”的感觉。
放贷如此之快,能尽到审核义务吗?
“钱那么快就出借了,真能保证借款安全?不怕出现坏账?”不少金融行业研究人士疑问。
中新网记者梳理各种APP的贷款流程发现,基本是“三步走”:领取额度、申请借款、极速放款。
如果你是首次借款,在领取额度这一步,需要先实名认证,提供姓名、身份证、支付密码等信息。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APP平时已掌握你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可能只输入支付密码就能完成认证;还有的APP在通过手机号验证后,上传身份证正反面,就可获取信用额度。
截图自苏宁易购任性贷页面。
也有一些APP的审核过程较为繁琐,比如需要刷脸。美团APP在领取额度时,除了确认身份信息,就需要人脸识别,进行支付验证。有的APP甚至需填写单位、住址等信息。
微粒贷、借呗或因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用户大多已经实名认证,掌握用户信息较为全面,在打开借款页面时,已直接给出借款额度。
体验发现,在各种借贷APP上,如果你信用较好,在成功获取额度后,后续填写借款金额、收款卡号等信息发起借款,然后等待借款到账即可。
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会接到平台电话,来和你核实相关信息,尤其是较大额度贷款。不过从用户反馈看,很多APP都不会进行电话审核、回访。
但这一步却是防止钱财流入骗子手中的最后“关卡”。据上述受害小编回忆,当时向美团APP申请贷款时,美团进行了人工审核,由于自己回答支支吾吾,最后并没有批复这项贷款,但“好分期”就很容易通过了审核。
“受害人普遍反映,借贷平台审核不严,几乎只要申请人申请,那么连财务状况都没有审核,马上就能贷出大额贷款。”有国家反诈中心民警指出。
在银行柜台、ATM周围,会有工作人员反复提示转账人员注意谨防诈骗。但众多借贷APP因为没有严密的审核机制,成为了电信诈骗的“帮凶”,这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根据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告诉中新网记者,但在审核环节,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审核借款人的基本信息,确定其信用情况后,即有权利确定贷款金额。
在电信诈骗类案件中,肖飒认为,若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前述环节未做到贷前、贷中的应尽职责,将因此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但原则上对借款人并不承担法律责任。不过,如果诈骗行为人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事前形成合意,二者将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风控不足,借贷资金流向楼市甚至骗子手里
4月16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提到,当前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对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除了放款审核宽松被骗子利用外,借贷APP对资金流向的监控流于形式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众多APP借款条约要求,本借款不得用于购房、投资股票、理财等,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一些机构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部分信贷资金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市、债市、金市等金融市场,对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控成为‘老大难’。”
资料图:郑东新区一处新建小区。阚力 摄
事实上,在消费贷领域,早在2017年,多地就开启了严监管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就互联网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出台相关法规,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贷款资金用途亦作出明确要求。
但资金套现、违规挪用乱象仍时有曝出。如,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就因未尽贷款“三查”职责,违规发放不符合消费用途贷款,被处以50万元罚款。
记者了解到,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已通过开设“上传消费凭条”、“贷款用途证明”等服务,来加强贷款用途监控,但目前看,力度明显不够。
所以,面对电信诈骗,不要以为“我没钱,不可能上当”。因为,骗子不会因被骗者没钱就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毕竟还有线上借贷平台这个渠道。
中新微评:
缺乏社会责任的网贷平台
为电信诈骗大敞后门
年轻人,你以为没有钱就不会遭遇电信诈骗吗?不愿透露姓名的新闻小编娜娜被骗5万余元,其中2.2万来自骗子指挥下载的网贷平台。
在银行柜台、ATM周围,会有工作人员反复提示转账人员注意谨防诈骗。但一些缺乏社会责任的网贷平台,只想着让用户多借钱、快借钱。对于自身平台已经成为电信诈骗“帮凶”,毫无反应,大敞后门。这不是助纣为虐是什么?作为金融机构,无论大小,社会责任都应放在第一位!
视频加载中...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火贷款手机借钱可靠吗(秒借钱靠谱吗)":http://www.ljycsb.cn/dkzs/9687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