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遭美律所集体诉讼超5起 拍拍贷回应有机构做空,下面是新京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多少人不还拍拍贷款
近日,美律所The Klein Law Firm发公告称拍拍贷(NYSE: PPDAI)在信披中存在五项问题,将对其启动集体诉讼。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针对拍拍贷股价、信披及高管行为,已有至少5家美律所发起集体诉讼,多家股东权益律所表示正在调查中。对此,12月18日拍拍贷回应称,美股有做空机制,做空机构通过所谓调查,为自己获取巨额商业利益,并非保护投资人利益。
11月29日,The Klein Law Firm发布公告,称其正在向拍拍贷采取集体诉讼,并注明作为原告方的拍拍贷投资人资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19年1月25日。12月16日,The Klein Law Firm发布公告,再度提醒拍拍贷的美股投资人集体诉讼事宜。
The Klein Law Firm在12月16日最新公告中,提及拍拍贷在信披中存在五项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拍拍贷曾从事掠夺性的贷款业务活动,导致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以及信用历史较差的借款人背负上了无力偿还的高息债务;(2)拍拍贷的很多客户都利用拍拍贷提供的贷款来偿还现有贷款;而若非如此,则这些客户无力偿还现有贷款。其结果是拍拍贷的营收和活跃借款人数被夸大,并提高了违约的可能性;(3)拍拍贷的贷款逾期率上升,导致公司营收受到了负面影响;(4)拍拍贷所声称的贷款数量和金额的“迅速增长”已经大幅下降;(5)尽管政府明令禁止,但拍拍贷还是在向大学生提供在线贷款。
针对以上问题,拍拍贷的回复为:首先,美股是有做空机制的,很多做空机构通过所谓的调查,来做空目标公司股票,为自己获取巨额商业利益,并非像其显示的那样是保护投资人和消费者利益。其次,证券集体诉讼在美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并且日益增多。由于可观的利益驱动,原告律师通常可以获得赔偿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律师费。再次,在美国资本市场中,证券集体诉讼是较为普遍存在的商业诉讼模式,起因多是由于股价波动而对股东造成经济损失引起。此前有100多家中概股曾经面临集体诉讼。事实上,不仅是中概股,美国本土上市公司同样时常面临被集体诉讼的风险。
截至2018年12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拍拍贷股价收于4.01美元,下跌8.66%,道指与纳指同日亦分别下跌了2.11%、2.27%。拍拍贷总市值为12.05亿美元,排在趣店(17.99亿美元)、360金融(16.35亿美元)、乐信(13.45亿美元)之后,位列互金中概股总市值排行榜的第四位。
从公开数据“看”拍拍贷未回应信息:
复借率同增3.6%,借贷余额环降0.33%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看,拍拍贷2018年第三季度净利润6.495亿元,同比增长20.0%;但与此同时,营收为11.043亿元,低于2017年同期的12.053亿元,同比下降8.38%。
拍拍贷单季撮合借款金额为148亿元,较2017年同期下滑了29.5%。
第三季度拍拍贷的复借率(指之前已成功从拍拍贷平台借款的借款人重复借贷金额所占的百分比)为69.8%,较去年同期的67.4%,增长幅度为3.6%。
截至2018年9月30日,拍拍贷15-29天、30-59天、60-89天、90-119天、120-149天和150-179天的逾期率分别是1.03%、1.77%、1.49%、1.29%、1.06%和1.02%。60天与90天以上的逾期率分别为4.86%与3.37%,对照第二季度环比分别下降了0.8与1.24个百分点。
从拍拍贷官网披露的运营数据看,截至2018年11月30日,拍拍贷的借贷余额为204.94亿元;累计交易总额为1420.70亿元;逾期金额为8.37亿元。据网贷天眼数据统计,对照10月份的205.61亿元,拍拍贷借贷余额环降0.33%。
对于借贷余额等数据的下降,可以从监管方的要求中找到部分原因。2017年6月,在央行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中,即要求实现P2P网贷从业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2018年8月17日下发的全国P2P网贷合规检查问题清单(即108条)中规定:网贷机构检查时点的规模总量较2017年6月增长幅度较大,就属于规模控制不到位。
另外,截至2018年12月18日,拍拍贷在聚投诉网站上总体投诉量为3786件,解决量707件,解决率为18.67%。用户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暴力催收、骚扰通讯录好友、利率偏高等。在投诉量的月榜上,拍拍贷排名第十,总投诉量比排名第十一位的苏宁易购多出18件。
拍拍贷陷“律所门”:
已有至少5家美国律所启动集体诉讼
拍拍贷已非首次遇到美律所集体诉讼事件。今年以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美律所直接对拍拍贷启动的集体诉讼至少有5起,而且多数集中在今年第二季度后。从律所方披露的拍拍贷存在五项问题的具体内容看,The Klein Law Firm并非首度披露者。
9月27日同一天,美国两家律所The Rosen Law Firm、The Schall Law Firm发布公告,宣布其将代表投资人启动对拍拍贷相关诉讼索赔。
两家律所理由相似、均表示,拍拍贷于2017年11月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了1700万股ADS,每股ADS为13美元。在拍拍贷IPO后不久,中国监管方分别于去年的11月21日、12月1日连续发布行政命令,其中包括年化利息或贷款产品收费的36%上限要求,以及对暴力催收等行为更严格限制。The Rosen Law Firm指出,截至9月27日公告发布日,拍拍贷的股票交易价格比IPO价格低约58%。
11月27日,The Schall Law Firm发公告称,鼓励亏损超过10万美元的投资人与律所方联系。
拍拍贷11月20日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的几天后,三家律所加入对拍拍贷的集体诉讼阵营。
11月27日,美律所The Law Offices of Vincent Wong发布公告,宣布启动对拍拍贷的集体诉讼。记者发现,在The Law Offices of Vincent Wong这份公告中,出现The Klein Law Firm 在本月16日公告中所陈述拍拍贷存在的五项问题(见上)。
11月29日, 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与The Klein Law Firm,两家律所在同一天、各自宣布将对拍拍贷采取集体诉讼。
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在当天的公告中提及拍拍贷信披中存在七项问题。记者注意到,前五项与Vincent Wong Firm、The Klein Law Firm两家律所公告的内容相似。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增多的两条内容包括:(1)拍拍贷存在暴力催收行为;(2)由于其存在不当的借贷和收款行为,拍拍贷的行为面临着监管风险。
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亦表示,在中国监管方分别于去年的11月21日、12月1日连续发布行政命令,拍拍贷股价下跌打击了投资人,令投资人利益受到伤害。
成立11年的拍拍贷,似乎在今年下半年深陷“律所门”。
另据记者统计,关于拍拍贷的高管和董事是否存在违反美国证券法行为,目前则有包括:Scott+Scott Attorneys at Law LLP(2018年7月31日)、Wolf Haldenstein Adler Freeman&Herz LLP(2018年8月8日)、Robbins Arroyo LLP(2018年8月9日)等多家股东权益律师事务所表示正在调查中。
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编辑 王宇 校对
拍拍贷还清后还有事吗
北京时间3月14日,金融科技公司拍拍贷(NYSE:PPDF)发布了其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拍拍贷2018年第四季度整体财务表现亮眼,其中撮合借款金额达176.17亿元,环比增长19.2%,同比增长0.3%。
而全年表现也较为亮眼,全年撮合借款金额达614.98亿元,总营收达42.87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4.695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达8893万人。
截至2018年底,平台累计借款用户1444万人,复借率由2017年的68.9%增至73.6%。不过,大部分来自外部渠道增长,拍拍贷平台内的借款人数量仅有300万,较2017年同期减少24.2%。
曾亏损5亿元
现在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拍拍贷,曾经也经历过很严重的滑铁卢。2017Q4,拍拍贷净亏损高达5.07亿元。
当然这不仅仅受制于当时的大环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拍拍贷的保障机制之一,投资者保障基金(IRF)(用于保障投资人的本金+约定收益的条款),也给其财报拖了很严重的后腿。因为IRF被定义为衍生品,计入拍拍贷的资产负债表,公允价值变动将影响平台的“其他收入”。
更加致命的是,41号文之后网络信贷市场遭到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双杀,借款人违约率大幅上升,拍拍贷因此上调了借款人预期违约率,将更多资金投入IRF,产生了4.6亿元的“其他收入”损失。
2018年,随着市场“去刚性”兑付政策的出台,拍拍贷也砍掉了投资者保障基金以及质保专款等业务,相关收入和损失(质保、衍生品产生的收入、损失)只在存量投资计划中体现,“其他收入”对于未来业绩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此外,为迎合市场“去刚性”兑付趋势,保障财务健康,拍拍贷在2018年推出了“新彩虹”计划。
有行业人士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对这一计划做出了解释:
“老彩虹到期,拍拍贷必须准备资金,还给投资人,新彩虹,拍拍贷不需要准备资金,到期自己去市场依据市场公允价值,在公开的债转市场出卖,卖掉了你就拿钱走人,卖掉多少钱你拿走多少钱。卖不掉你就自己持有,或者继续放在市场卖,一直卖不掉就一直持有,一百年卖不掉,你就继续持有一百年。”
随着新彩虹计划的出炉、以及不用将IRF计入资产负债表,拍拍贷2018年的财报自然“好看”了不少。
在贷款成交量放缓的背景下,拍拍贷取得了高于市场预期的营业收入,也缘于其会计准则的变动。
拍拍贷、宜人贷等互金企业一般采用ASC605的会计准则,这是一种较为审慎的会计准则。而2018年起,拍拍贷与宜人贷将会计准则改为ASC606。
对于两者的区别,简单而言, ASC605认为只有到手的现金才能被当做为收入,而在ASC606下,确认的收入金额还反映了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
举例而言,平台促成一笔期限为12月、金额为10000元的分期消费贷款,服务费在每期还款中收取。在ASC605的准则下,这个季度只能确认3期服务费收入,但在ASC606下,由于收入金额反映了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所以确认的是12期收入。
将未来逾期收入加入财报中,业绩自然会亮眼不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拍拍贷第四季度的营收为12.192亿元,同比增长33.7%。
资料来源:拍拍贷财报 单位:万元
当然,除了一系列金融手法操作,能够扭转极为不利的亏损状态,也得益于拍拍贷的“节流”。
财报显示,拍拍贷2018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营销费用为1.809亿元,与2017年同比减少了24.2%;2018年全年的市场营销费用为人民币7.108亿元,与2017年的7.883亿元相比减少了9.8%,线上获客等相关费用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助贷业务成营收主力军
拍拍贷第四季度的撮合额由第三季度的148亿元增长到176亿元,增长率为19.2%。
拍拍贷联席CEO章峰表示,“我们有信心通过与机构伙伴的合作进一步实现业务模式的多元化。”
消金界发现,通过撮合机构资金合作方促成的借款金额,占总撮合额的比例,已从2018年第三季度的14.3%上升至第四季度的20.4%。
要知道,尽管拍拍贷助贷业绩亮眼,可要通过助贷业务挣钱,可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消金界曾在《微粒贷、花呗遭遇强监管,助贷还是一门好生意么?》一文中指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客能力匮乏,主要原因是通过传统银行网点和零售客户经理获客效率低,成本高。
所以通过第三方平台机构来获客,看起来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但问题在于,银行对从平台引流来的客户,并不能做到充分了解。
因为大部分联网平台的消费金融类贷款仅需借款人提供四要素验证(身份证、姓名、银行卡号、手机号),并对放款时效有“秒级”的高效率要求,所以银行往往只能做“形式上”的风控。
为了向银行证明自己的“实力”,获得银行准入资格,平台方往往需要通过“自主研发的风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标签来向银行证明自己的风控能力。
首先要掌握用户在各个场景和类型的数据,这就不仅仅是单一维度能够满足的。需要大量长期的底层数据,且数据质量要好,不同类客户需要建立不同的模型,而成熟的风控模型下往往有几百个子模型维度。
假如平台方只是引用区区人行征信、三方征信的十几个变量而进行调整权重与打分,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风控。
所以,在大部分互联网贷款模式中,银行首先会慎重选择交易对手,对平台进行准入。选择了好的交易对手,项目本身的风险就降低了一半。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拍拍贷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达8893万人。相比于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拍拍贷的用户数据更加贴近“金融圈”、更利于放贷业务,而且在长期撮合资金、资产方过程中,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控模型。
而“网易”、“新浪微博”等平台所承载的用户数据,仅仅是一些点击量、访问率、页面停留时间等浅层数据。
拍拍贷的业务数据,能帮助其更好转型“助贷”业务,受到了资金方的认可。这也为其他同类平台转型助贷业务开了好头。
“喜忧参半”的现金贷业务
财报显示,拍拍贷第四季度的营收为12.192亿元,同比增长33.7%,主要收入来自于现金贷业务。
但看2018年,其现金贷业务开展绝对称不上“一帆风顺”。
消金界注意到,拍拍贷官网显示的借款年利率为10%,月利率为0.83%。但多位借款人反映,实际还款利率早已远超其承诺值。
某借款人甚至还认为平台存在“误导借款人”的嫌疑,因为整个借款流程会收取各种不明来源和用途的手续费,还款明细极不透明。
该借款人表示,曾于2018年7月5日在拍拍贷借款(续借)20770元,如今已经还了12518.07元,但还款计划中却显示还有12483.46待还款项,加上166.11元的逾期手续费,年化利率高达48.28%。这远远高于国家规定36%红线。
还有借款人表示,拍拍贷平台存在收取借款人“砍头息”的行为。他每次在拍拍贷借款时,平台都会以各种理由收取近10%的“砍头息”,仅放款时扣去的“砍头息”就已近4000元。
除此以外,拍拍贷甚至还涉及“暴力催收”行为。
某借款人曾经向媒体表示:“从2017年在拍拍贷借款以来,遭遇暴力催收已经是家常便饭,每次打过来电话都是恶狠狠的说一声‘快还钱’,要么就是打骚扰电话让我不得安宁。他们甚至爆了我的通讯录,给我父母、朋友打骚扰电话,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
拍拍贷2017年财报显示,该公司拥有一支超过2400人(占其公司总人数的44%)的催收团队,负责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催收,超过90天的逾期贷款将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
拍拍贷也正在着手改善这一现状。在财报中表示,2018年持续加大了人工智能催收力度,比如将“智牛”催收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在贷后投入中。
这一举措,成果较为明显。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拍拍贷15-29天、30-59天、60-89天的逾期率分别是0.92%、1.63%和1.41%,相较于截至三季度末的数据分别降低了0.11、0.14和0.08个百分点。
国家在2019年初,下发了175号文件,给P2P网贷行业这场混战,吹响了收官的号角。
这份题为《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的监管文件指出,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严格合规的在营机构外,其余机构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
“能退尽退,应关尽关”是175号文的核心。翻译过来就是,“压缩行业规模、降低风险”。
也就是说,只有规模较大、资产质量良好、严格合规的平台,才能顺应这波监管浪潮,笑到最后。拍拍贷以及业务规模和资产质量,再加上此次业绩提振,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会成为最后的王者吗?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多少人不还拍拍贷款(拍拍贷还清后还有事吗)":http://www.ljycsb.cn/dkzs/966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