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通善金融贷款可靠吗(通善金融贷款还不上怎么样)

通善金融贷款可靠吗(通善金融贷款还不上怎么样)

贷款知识 新华网 互联网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下面是新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通善金融贷款可靠吗

从银行年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效能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透视银行资金流向,可以感受我国经济脉动。近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公布了2021年经营业绩。过去一年,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上有哪些特点?今年如何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记者进行了采访。

贷款投放力度大,减费让利效果实

在重庆市铜梁区的一处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一件件汽车配件制品顺着流水线被运出、分装、打包……得益于便捷高效的融资方案,重庆会通科技有限公司有了充足的资金添置设备,还对生产线进行了扩建,保证订单按时交付。

“为满足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提款次数多、单笔金额小的用款需求,银行及时提供了5000万元授信额度,企业可以随借随还,非常方便。”交通银行重庆璧山支行行长李静说。

今天的信贷投放,关系着明天的经济发展。2021年,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农行新增贷款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较上年增加1.94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头雁”效应得到较好发挥。

近年来,银行业落实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措施,积极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说:“一是降利率,工行新发放公司贷款和普惠贷款平均利率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去年进一步下降15个和18个基点。二是减费用,目前工行的免费服务项目已由109项增至149项,并主动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免除、下调服务收费。三是延本息,继续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贷款延本延息,帮助其减轻财务负担。”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表示,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面临一定困难,农行有责任也有能力施以援手,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严格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措施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在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上,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21年,工行营业收入超过8600亿元,实现净利润3500多亿元;建行营业收入突破8200亿元,实现净利润3039.28亿元。农行和中行营业收入分别超过7100亿元和6000亿元,邮储银行净利润较上年增长近19%。

对于营业收入的增长,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去年中行加大信贷投放,助力市场主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实施“量价双优”策略,控制负债成本增长,有效遏制了净息差下降的势头。去年下半年以来,净息差保持稳定,有力支持了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

此外,在资产规模和质量上,截至2021年末,工行和建行的资产总额均超过30万亿元,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出现下降,资产质量整体向好。

更多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过去一年,大型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滴灌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领域。

——普惠小微贷款实现“量增”“面扩”“价降”。

“500万元贷款到账了,不仅利率低,使用方式还很灵活。”去年12月,科技型小微企业湖南长沙雅高彩印公司成为建行长沙天心支行首笔“善新贷”的受益者。

近年来,小微企业是银行服务的重点之一。2021年末,农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近3700亿元,增速连续3年超过30%;建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平均为4.16%,比上年末下降了20个基点;邮储银行服务超过171万户普惠小微客户。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加快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有利于稳企业保就业,助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以农行为例,2021年,农行出台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方案,创新“三农”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截至2021年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全年新增9130亿元,增速为17.2%,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十年新高。

在金融科技方面,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徐守本表示,工行推出线上服务平台工银“兴农通”APP,为县域乡村客户提供民生、村务、交易撮合等服务;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乡村治理,目前已覆盖全国770个县、10万个村集体。

——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举措。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提亮绿色金融“成色”。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介绍,建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举措,加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的贷款投放,去年绿色贷款新增5155亿元。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十四五”期间,计划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实现绿色信贷余额和占比逐年上升。

货币政策靠前发力,传递稳增长、稳预期积极信号

3月17日,农行重庆分行向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发放了300万元贷款。与普通贷款不同,这笔贷款是公司质押植物新品种权获得的。这是农行重庆分行创新推出的种业知识产权专项信贷产品,在全国尚属首例。

“企业会将贷款用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创新,培育油菜超高含油品种,功能性水稻、特种稻以及高产优质稻品种等,增强核心竞争力。”中一种业公司负责人钟世良说。

大型商业银行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反映出货币政策靠前发力、金融“滋养”实体经济的成效,传递出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信号。

“去年四季度交行就开始落实今年贷款项目的储备工作。”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说,今年以来交行人民币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月末,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清洁能源贷款余额增长14%左右。

中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中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接近7%,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新增贷款占比超过70%。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当前,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继续主动发力、精准发力,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链,促进其生产经营加快恢复。”董希淼说。

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保持新增贷款适度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纪志宏表示,建行将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项目,做好“两新一重”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好适度超前开展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房地产贷款平稳有序投放,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的住房需求。

“按照靠前发力、协同发力、精准发力的总体思路,今年将推动投融资在增量上适度增长、总量上结构优化、存量上结构调整。”廖林表示,工行将用好数字化手段,更好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新市民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记者 葛孟超 朱 隽 欧阳洁 吴秋余)

来源:人民日报

通善金融贷款还不上怎么样

历经504天,从上海出发再回到上海,跨越28000余海里的航程!有“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之称的翟墨,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

11月16日,刚刚回到上海的翟墨在自己的帆船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的航海梦想以及这段跌宕起伏的征途。

选择这条航线是为了挑战自我

1968年出生的翟墨是山东泰安人,在32岁时与航海结缘,彼时他是一位画家,在新西兰办画展时,一位挪威航海家的话使他对航海产生了兴趣。“只要一条船,想去哪里都可以,船就是你的家,这个蓝色星球只属于你”,翟墨被这段话打动了,于是他买了人生第一条帆船,开始了对航海的探索。

2007年,39岁的翟墨开始了自己的环球航海征程,他从中国日照起航,用两年半的时间沿黄海、东海、南海,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20多年的航海生涯中,翟墨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他笑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看星星最多的人。”但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挑战环航北冰洋之旅。“因为这条航线还没有人完成过。”翟墨告诉记者,在这条环航北冰洋之路曾倒下过无数航海先驱,沿线海域几乎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作“死亡之路”,虽然危险,但对于航海家来说,也充满魅力。“我理解的航海精神应该是在生活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和敢为人先。”翟墨表示。

闲暇之余,翟墨的脑海中会不断地思考,这条航线该如何规划,沿途会遇到哪些困难。经过不断地研究和矫正,一条航线最终变得清晰:沿东海、日本海、西太平洋一路向北,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圈……最终回到中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航线确定,寻找合适的帆船也是重中之重。翟墨告诉记者,实际上这条航线最大的挑战是冰区,充斥着冰山和浮冰,对于船体的牢固度要求就很高。而大多数帆船船体都是碳纤维和玻璃钢,比较脆,受到撞击容易破洞,他希望能找一艘能承受冰块撞击的帆船。“一般这种帆船都是定制的,价格也相当昂贵。”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前翟墨终于找到了符合自己条件的一艘船,船体铝合金制,坚固而庞大,全长有24米,身型远超一般帆船。翟墨一眼就相中了它,但当时船还在新西兰。经过近5个月的海上运输,翟墨终于拿到了这艘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经过充分的准备,2021年6月30日,翟墨驾驶这艘全球通号帆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了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的航行。翟墨的这次航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肩负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和《荒漠化公约》北冰洋探险家两大身份,希望借此次航行吸引更多人关注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问题。

做好了被困冰面一年的准备

按照翟墨原本的计划,整个行程历时116天,全程16000余海里。但航海中的不确定性,以及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让整个行程延长了1年多。

在出发之前,考虑到途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难题,翟墨已经尽可能做好了预案,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米、煎饼、囊和各种食物,装满了整个船舱,足够吃一年。”翟墨表示,食物储备是第一位的,北冰洋航线最大的危险是船航行到冰区,被冻结在海面上,这也是此前曾发生过的事情。因此,他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是船在海上被冻结一年,等到来年夏季变暖之后再脱困的准备。因此,食物和保暖是最重要的,他们准备的睡袋,也是按照能抵御零下40度低温准备的。

再就是各种破冰工具,斧头、铁钎、钻头之类,以备遇到浮冰围困后,能开辟出一条道路。“实际上20年前,这条航道如果没有破冰船开路,帆船根本走不了。20年后全球气候变暖坚冰解冻,才让帆船航行有了可能。”

冰区航行还要担心来自北极熊的袭击。“我们的船上还装了不锈钢的架子,拉上了幕布,为了能够防风防寒。但北极熊过来一巴掌,这架子就散了。”翟墨表示,考虑到北极熊的威胁,他们特意购买了好几捆鞭炮放在船舱。“就是那种‘二踢脚’,声音巨响,能够吓唬吓唬北极熊。”翟墨笑言,还好整个航行途中并未遇到北极熊,“二踢脚”也没有派上用场。

在船仓还有厨房,可以用煤气生火做饭做菜,但实际上用的也不太多。“海上风浪太大,船都在摇晃,很难正常做饭做菜。”翟墨讲述,厨房的所有用具,包括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都会用绳子固定,随着船身摇晃,以免洒得一地。只有航线很平稳的时候,他们才会生火做饭,大多数时候,他们还要靠吃干粮度日。

导航失灵靠目测渡过难关

在翟墨的原计划中,整个航程预计为3个月。然而,当他们航行至伊丽莎白女王群岛附近时,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再继续前行,原路返回的部分航道也已冰封。最终,他们只能绕道大西洋、穿越巴拿马运河、再途经太平洋返回上海,航程比原定时间多了一年有余。

在整个航行过程中,翟墨经历了强风、浮冰、冰山等种种考验。但最大的一次挑战,就是导航失灵无法辨清方向。

翟墨告诉记者,从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圈,大面积的浮冰和冰山开始出现,一座冰山就像一座小岛,漂移过来时气势逼人。帆船在浮冰缝隙中穿行,就像在走“雷区”,每一步都万分小心。翟墨负责掌舵,另外两名船员在船头瞭望,随时用手语告知前方冰况。船在冰区航行时,他们三人几乎都全程无休。50多海里的浮冰区,整整航行了11个小时。

因为北冰洋靠近北磁极,帆船上的仪器设备也受到一定影响。船行至北纬75度北地群岛附近时,原来的导航完全失灵,指南针也不再指南。好在他们已提前做了准备,启动了专门用于高纬度导航的光纤罗经作为备用导航,再加上目测辅助,终于顺利渡过难关。

航程一路艰难险阻,也邂逅了无数绮丽风光。环航北冰洋之旅中,翟墨拍摄了大量视频和图片,冰山、极光、日出日落等自然风景,海鸟、海象、海豚、鲸鱼等海上生物,都是他镜头下的主角。

未来打算在上海发展帆船事业

此次顺利归航后,翟墨将会在上海驻留一段时间。目前,他的帆船停靠在浦东白莲泾码头,他也希望在上海发展帆船事业,在帆船培训和专业赛事上进行探索。

其中一项打算是创办一项专业级帆船赛事,对此翟墨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这条赛道从上海到洛杉矶,处于同一纬度,整个航程6000多海里,如果是不停靠的话,需要时间大概是25到30天。”翟墨表示,比赛可以选在冬天比较寒冷和风较大的时间段举行,增加比赛的难度,这样可以吸引到国内外更高水平的选手参加,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并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专业帆船赛事。

另一项打算是在上海建立一个海上高中学校。这个学校将以白莲泾码头为基地,配置可容纳近50人生活起居的几艘帆船,让学生在船上学习,同时通过远洋航海实地学习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木工、钳工、锻工等各方面知识,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航海后备人才。

记者·李晓明

来源: 周到上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通善金融贷款可靠吗(通善金融贷款还不上怎么样)":http://www.ljycsb.cn/dkzs/9659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