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东拟逐步清仓,神秘人欲接珠海中富5%股权,下面是界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
实习记者 | 冯雨晨
珠海中富(000659.SZ)二股东宣布减持不超6%后,继续筹划转让5%的股份。这两步走完成后,二股东几乎清仓,接手二股东之位的或为一名神秘95后。
3月23日,珠海中富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国青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国青”)拟将其持有的珠海中富6428.52万股(占总股本的5%)无限售流通股份以2.88元/股的价格协议转让给自然人王宫傲,交易总对价为1.85亿元。
原本,本次深圳国青要转让给王宫傲的股份处于全部质押状态。
3月23日以前,深圳国青持有深圳中富股份1.46亿股(约占总股本的11.39%),在2020年1月因提供贷款担保全部质押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简称“中国华融广东”)。
界面新闻注意到,这1.46亿股股票质押到期日原本为2023年1月9日。但到期两个月之后,这笔质押才随着协议转让“及时”解除。
转让公告公布后次日,珠海中富公告,深圳国青原本质押给中国华融广东的珠海中富1.46亿股股份于3月23日解除质押,同时,1.07亿股自3月23日起重新质押,新质权人正为王宫傲,质押用途为非融资性担保。
关于王宫傲的个人信息,转让公告中披露甚少,但公开资料仍有踪迹可循。
1月31日,一名同叫王宫傲的自然人以1113.45万元拍下新纶新材(002341.SZ)300万股。界面新闻注意到,新纶新材更早公告显示,2022年1月,王宫傲拟以6392万元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新纶新材2950万股,但该转让未能成行。当时披露信息显示,王宫傲身份证前6位与本次珠海中富转让对象王宫傲一致,且进一步显示,王宫傲出生日期为1995年。
转让股份“有点着急”的深圳国青似乎“囊中羞涩”,这笔转让对其而言可以说是亏本买卖。
2018年,珠海中富当时的控股股东深圳市捷安德实业有限公司因破产,名下1.46亿股深圳中富股票被司法拍卖,在经历过流拍之后,深圳国青以4.73亿元的最高竞价拍下这1.46亿股,即每股约3.24元,而目前卖给王宫傲的价格为2.88元/股。
除了协议转让,2月27日,珠海中富还公告,深圳国青拟减持其所持有的珠海中富股份不超过7714.21万股(约占总股本的6%),若减持完毕,原本持有珠海中富11.39%股权的深圳国青几乎清仓珠海中富股份。
天眼查资料显示,深圳国青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房地产行业。2月6日,深圳国青新增强制执行信息,执行标的为4174.77万元。
实际上,无论是新纶新材还是珠海中富,从业绩上看都算不得如意,王宫傲选择在“危难之际”入场。
珠海中富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业绩或将由盈转亏,预计亏损1.2亿元至2.3亿元;新纶新材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延续前两年亏损之势,预计亏损9.5亿元至10.5亿元。
另外,珠海中富曾在2012年与银团签订《人民币20亿元中期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协议》,在签订数次修改协议之后,最后一次协议将于2023年3月2日到期。近日,珠海中富拟与银团签订再签订修改协议,将银团贷款期限届满日期延长修改至2024年3月2日,珠海中富对银团贷款的各项担保相应延期。
该还款计划显示,2024年3月2日前,珠海中富需要偿还至少1.8亿元本金,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珠海中富账上货币资金为7300.97万元。
二级市场方面,在二股东股份全部解押并协议转让消息下,3月24日,珠海中富迎来今年首个涨停板,报收3.53元/股。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
记者了解到,监管层已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融资期限匹配度,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年审制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白名单”管理机制,创新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影响下,如何提高制造业贷款精准性、直达性,已成为金融支持制造业纾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份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高达40.9%,延续了过去几年高速增长态势,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其产业链长,细分行业多,涉及千家万户中小微企业,对于‘六稳’‘六保’意义重大。”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说。
未来,如何保证制造业信贷投放更加精准?如何缓解制造业企业经常性贷款周转问题?如何增强金融对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为此,记者采访了监管部门及多家银行负责人。
制造业贷款高速增长
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王金洋工业园区,浙江福莱克铸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平颇为欣喜。“通过这招,公司订单量提升了20%,利润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他口中的“这招”,是指转型自救。作为一家主营防爆电机和机械铸件的小微企业,面对疫情冲击,公司果断放弃了以产品粗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引进新型数控机床,尝试依托产品精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转型自救的路上充满不易,资金难题便是“拦路虎”之一。黄国平告诉记者,自己尝试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想到两天时间不到,中国农业银行浙江丽水景宁支行的8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就已发放到账,年化利率仅为4.6%。“钱一下来,底气就足了,新订单已经接到了第四季度。”黄国平说。
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保持高速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的各项贷款余额达1.85万亿元,居商业银行首位;较年初增长2233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达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其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国家区域发展重点战略地区,工行的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加了1600亿元,超过全部制造业新增贷款比重的70%。
截至今年6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已发放制造业贷款2777亿元,同比增长45%,贷款余额8648亿元。“我们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委协调配合,设立了2500亿元制造业专项贷款,制定了500亿元制造业纾困流动资金贷款发放计划,希望为产业链骨干企业、供应链重点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金融支持。”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说。
“制造业贷款之所以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近几年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说。此外,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银行认识到,金融业和制造业共生共荣,自身长远发展离不开对制造业的支持。”
技术改造获重点关注
传统制造业优质技术改造项目、产业紧密型制造业并购贷款业务正成为信贷投放重点。
在广东,明阳新能源公司已获得国开行广东省分行11亿元授信,目前已发放贷款2.5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该公司两个重点项目——风机装备整机制造、叶片制造。
针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环保升级等领域的贷款需求,工行已于近期推出创新性专项项目贷款品种——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
“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仍然是工业经济主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关系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局,必须高度重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
“我们要求,大中型银行将传统制造业优质技术改造项目作为贷款投放的重点板块。”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加强专业团队及专业能力建设、优化信贷机制等措施,提升信贷审批效率,激发企业技术改造信心与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
据了解,浙江银保监局已联合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经信厅研究出台了《关于印发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聚焦制造业技术改造贷款、产业紧密型并购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中型企业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重点领域。
上述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地畅通融资信息渠道,浙江辖内大中型银行已通过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百行进万企”等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构建了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重点市县、重点项目、重点平台、重点企业”常态化跟踪机制。
记者了解到,针对“产业紧密型制造业并购贷款”业务,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开始加强与证券公司、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等机构合作,旨在多渠道掌握并满足企业并购贷款需求。
中长期贷款稳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出现了货款回笼期限延长情况,资金周转压力骤增。因此,缓解制造业企业经常性贷款周转问题、稳定企业融资预期、降低企业转贷成本迫在眉睫。
“企业申办最多的就是流动资金贷款,但各家银行给予的期限多为1年。”杭州市萧山区某汽配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短期流动贷款往往不能完全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和回款周期,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无奈的操作,比如“短贷长用”“倒贷转贷”,既影响了企业融资预期稳定性,又会产生额外的资金周转成本。
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在政策推动下,多家银行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量均创新高。
具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超过了5500亿元,比年初增加952亿元,增幅21%;光大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3.63%,增速远高于上年同期。
“我们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额度管理、定价管理、前置准入审批等权限都下放给分行,给予考核优惠。”光大银行行长刘金说,给予内部资金考核优惠50个基点,对先进制造业“白名单”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项目,给予100个基点优惠,同时加大激励考核,把支持制造业贷款评价纳入分行的平衡计分卡考核。
“接下来,针对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行将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配置相应支持保障资源。同时,加大制造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中长期循环贷款等创新产品推广,提升金融服务适应性。”工商银行行长谷澍说。
据了解,监管层已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融资期限匹配度,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年审制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白名单”管理机制,创新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http://www.ljycsb.cn/dkzs/965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