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受质疑但仍有市场需求 贷款买车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是海峡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工行贷款买车可以吗
[海峡网]
海峡网4月19日讯 (福州晚报记者 江海)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将汽车金融服务推上风口浪尖。记者昨日采访发现,目前不少福州市民仍有汽车金融服务需求,只是对不合规的“金融服务费”有疑虑。那么,贷款买车如何操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福州消费者车贷需求大
“我知道奔驰女车主维权的事情,但还是希望买车的时候能使用贷款。”昨日,在仓山区三环路附近一家日系车4S店,购车者郑先生说,他是做生意的,知道汽车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在6.5%~7%之间,远超车行对外宣称的3%~4%,但他以前3次购车都选择了汽车贷款。“因为如果我们去外面借钱,要支付的利息比车贷的利息还多,所以经商办企业的人都是能贷款就贷款,全款购车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很少见。”
昨日,黄山车管所附近多家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都对记者表示,40%以上的购车者都选择了汽车金融服务。一家德系车4S店的林经理告诉记者,这几年该店接待的顾客,70%以上都是贷款买车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大,很多汽车金融企业都盯上了这个市场。林经理说,仅他所在的4S店,一年多来就有10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来寻求合作,这还不包括原来就在合作或者谈合作的实体金融机构。
销售人员表示,这几天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顾客在咨询及办理车贷业务时更加谨慎,提的问题也更多。
记者昨日从在榕建行、工行、招行等银行获悉,现在福州消费者对车贷有较大的需求,银行这一块的业务量每年都在高速增长,现在越是高档车的客户对车贷的需求越大,银行方面认为车贷是相对安全且收益较好的业务。
银行车贷利率低门槛高
目前福州汽车金融市场基本上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三分天下。那么,在哪类机构办理车贷较好呢?
“从顾客的角度考虑,我们建议银行。我们从银行这一块得到的回报相对较少,但对顾客来说,和其他车贷渠道相比,银行的车贷可以说是贷款利率最低、最稳定的。”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在做个人购车贷款业务的银行主要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
据介绍,和其他贷款方式相比,银行的购车贷款流程较长,首付比例较高,大部分都需要缴纳30%的首付,许多车型的首付比例甚至达到50%,但每个环节都公开透明,且无须支付担保费用或履约保证保险费用;利率方面,几家银行的车贷平均年利率为3.5%~4%,贷款3年整体利率超10%。
记者咨询多家银行获悉,银行办理个人购车贷款业务门槛确实较高,例如,普遍需要购车人提供水、电、气、电话或物管等费用账单,以及工资证明、银行流水、所得税税单、社保记录或其他收入证明、购车合同或协议等相关证明。
汽车金融公司门槛低利率高
据了解,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办理门槛低、放款快、首付低。多家高档车4S店的销售人员都表示,厂家的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最低20%的首付比例,比银行要低,且办理的流程明显更加简便,购车人往往当天就可以提车。
为了突出汽车金融与厂家捆绑的优势,大部分的汽车金融公司都提供将汽车后续保养等服务费加入到汽车贷款中的贷款产品。例如,延保贷产品针对在原厂保修期结束后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为消费者提供与原厂保修品质相同的专业保修服务。
由于是“自己的产品”,各4S店都力推汽车厂家的汽车金融服务。多家4S店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部分热门车型只支持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而且能够早提车。
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往往出现在汽车金融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购车贷款时,不仅要收取贷款手续费,在办理车辆抵押及解除抵押时还要收取上百元的费用。这样虽然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较低,但加上各种手续费,整体核算后平均年利率会比银行高至少1个百分点。
此外,有的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利率非常高,消费者要谨慎选择。
工商银行车贷款一般是多少
六大国有银行2022年个人贷款业务如何?2023年个人贷款投放有何侧重?
消金界发现,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高,利润贡献大,是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也是这些年银行业纷纷进行零售业转型的最大动力。
但实际上,2022年在疫情与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个人信贷需求比较弱。虽然银行纷纷加大了信贷投放,但与往年相比,个人贷款的整体表现偏弱。
01
消费贷与经营贷顶起个贷“半边天”
最明显的表现在个人贷款的占比上,与2021年相比,六大行的个人贷款占比齐刷刷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2%-3%之间。
消金界统计发现,个人住房贷款走弱是个贷占比下降最大的原因。银行个人贷款的大头是个人住房贷款,但2022年,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下降明显,带动整个个人贷款市场表现不理想。
2022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都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下降幅度仅在2%-3%,但是结合六大行个人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体量,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回落。
面对居民在房贷上加杠杆的意愿不足,银行纷纷转向发力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
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为例,两家银行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的占比都有所上升——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占比上升了0.2%,个人经营贷占比上升了0.6%;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占比上升了0.15%,个人经营贷占比上升了0.76%。
这里的占比是指在所有贷款中的占比。结合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贷款投放总量,两家银行2022年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投放增量还是很大的。
现在建设银行称自己为“零售信贷第一大行”。成色几何?我们来一起拆开看下。
首先,从2022年个人贷款总额看,建设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82367.68亿元,比工商银行的82365.61亿元,仅仅多了2.07亿元。这个“第一大”拿得有点险。
其次,从增长方面看,2022年建行个人贷款增加了3448.4亿元,增幅4.3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930.26亿元,增幅为1.46%,信用卡贷款增加了286.51亿元,增幅3.20% ,个人消费贷款增加了624.64亿元,增幅26.81% ,个人经营贷款增加1888.81亿元,增幅83.40%。
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合计增加2513.45亿元,占2022年建行个人贷款增量的72.89%。消金界发现,其“个人经营贷”的增长值得关注,2022年全年累计投放超过5100亿元。
“宇宙行”工商银行同样加大了对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的投放力度。
2022年,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了2917.8亿元,增长3.7%。其中,个人消费贷增加470.62亿元,增长25.1%;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了2275.99亿元,增长32.4%。
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合计增加了2746.61亿元,占了2022年工商银行个人贷款增量的94.13%。
2022年,工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仅比上年增加了693.06亿元,信用卡透支更是减少了521.87亿元。
可以说,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依靠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增长的补位,弥补了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回落带来的冲击。
农业银行个人贷款表现稍微有所不同。
2022年,农业银行个人贷款新增428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1043.15亿元,同比增长2%,个人消费贷全年投放了2621.62亿元,同比增长10.2%,个人经营贷增加了1080.08亿元,同比增长了23%。
农业银行2022年个人贷款增量居六大行之首。住房贷款的投放也超过了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在消费信贷方面,农业银行发力县乡消费市场。2022年全年,48%的个人消费贷款都投向了县域。而个人经营贷的投放和增量都创了农行历史新高。
看来,下沉路线对农行个人贷款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邮储银行个人贷款的增长也有所不同。
2022年,邮储银行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加了2899.52亿元,增长7.7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924.54亿元,增长了4.3%,个人消费贷减少了297.39亿元。个人经营贷增加了2198.4亿元,增加了24.02%。个人经营贷的增量占了个人贷款增量的75.82%。
可以说,个人经营贷支撑了2022年邮储银行个人贷款的增加。
在个人经营贷上的发力,让邮储银行坐上六大行个人经营贷的头把交椅。2022年,邮储银行个人经营贷突破了万亿大关,为11352.94亿元。比第二名工商银行多了2000多亿元,更是把其他国有大行远远甩在了后头。
需要注意的是,邮储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个人消费贷负增长的银行——2022年,个人消费贷减少了297.39亿元。
不过,从总量来看,邮储银行是绝对的“个人消费贷第一行”,其截至2022年底的个人消费贷余额为4668.82亿元,要比第二名建设银行多了1714.39亿。
很明显,六大行中要数邮储银行投放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最卖力。
但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也是六大行最高的。2022年,邮储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13%,明显高于其他国有大行。
据消金界了解,邮储银行2022年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上。原因还是在于邮储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零售客户结构——邮储银行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群都比较下沉。
可见,对于急于扩大个人贷款投放的六大行来说,“下沉”路线确实是个双刃剑。目前看,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下沉”的力度在国有大行中是最大的。
无论在多大程度上走“下沉”路线,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是确定的——平均收益率较高,成为业务调整的主要动力。
从2022年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来看,邮储银行的个贷平均收益率最高,为5.23%,最低的农业银行也有4.64%。个贷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对公贷款。
为了保住利息收入,保住净利润,六大行也会发力个人贷款。2022年,个人贷款利息收入最多的是建设银行,为3921.9亿元。建设银行个贷平均收益率在六大行排位居中,但投放量是最大的,利息收入最高。
2022年,中国银行个人贷款增加了2194.65亿元,增长了4.02%。中国银行没有披露其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的具体数据。
2022年,交通银行个人贷款增加了814.1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31.31亿元,个人经营贷增加了509.78亿元,信用卡贷款减少了148.34亿元。
另外,交通银行境内个人消费贷余额为848.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312.93亿,同比增长了58.56%。
交通银行明显也发力了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但其他国有大行相比,体量依然不大。
02
2023年:加大投放仍是主基调
在年报披露之后的业绩说明会上,六大行一致表示,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让利力度,同时要做好金融促消费扩内需,会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力度。
对于2023年整体的信贷投放目标,基本都定在了比2022年略高的水平上。
2023年开年以来,个人信贷需求恢复比较明显,银行准备也比较充足。个人贷款业务的表现不错。2023年前两个月,银行业信贷增长创了历史新高,可以说为全年个贷投放开了个好头。
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表示,从今年2月份看,农业银行的零售增长比对公要快一些,按揭贷款环比增长了30%以上,由于信贷需求旺盛,2023年前两个月的,农业银行的贷款投放都创了历史新高。
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透露,2023年第一季度,交行个人住房贷款较去年第四季度有明显的回升。个人消费贷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23年3月29日,个人消费贷款的增幅是去年同期的5.9倍,增量是去年同期的9.34倍。
在具体的投放策略上,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近几年,个人信贷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建设银行判断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会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在个体工商户、商户、农户等领域,建设银行要打造个人经营贷的新赛道,力争在个人贷款上实现明显提升,进一步巩固零售大行的优势。
很明显,继邮储银行之后,建设银行也要发力个人经营贷了。
虽然六大行都表示了要配合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个人贷款的投放,但从具体的投放策略上就能看出,重视程度明显不大一样。
六大行中,2023年个贷投放策略最清晰的是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
据农业银行介绍,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农行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农行将抓住基于,加大消费信贷投放的力度。具体来看集中在四个方向上:
一是围绕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积极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个人贷款增量的同业领先。
二是落实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因城施策,确定好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加大个人住房贷款投放,更好地满足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三是优化消费金融服务,提升消费信贷可获得性和便捷性,特别是聚焦新市民群体,专门推出新市民消费贷来满足其日常消费需求。
四是针对车主、年轻人、小微企业主等重点客群,加强差异化产品创新和精准化服务供给,同时进一步做大信用卡消费规模。
对于将“打造大型零售银行”定为重要目标的邮储银行,2023年消费信贷三个重点方向:
一是住房贷款,采取一手房二手房并重的发展策略,和优质房企以及优质合作渠道开展合作,拓展合作的网络,强化开发贷和按揭贷协同发展,探索长租房的贷款产品,满足新市民和青年客户的住房需求。
二是汽车信贷,一方面以新能源车为核心增长点,通过强化总对总合作推进线上直销模式,一点接入辐射全国。另一方面是围绕着消费升级,在中心城市抓高端车市场,在县域地区抓下沉市场,联合主机厂商以及他们的经销商来开展营销活动。
三是其他消费贷,对外,邮储银行的分支机构通过抓优质单位来实现批量获客,对内充分利用存量客户资源,利用智能风控技术来形成白名单做主动授信。
总结来看,虽然各家投放领域场景有侧重,但是扩大投放总量仍是2023年个人贷款市场的主基调,而且开局不错。不过,消金界发现,近期各家降低利息抢客户愈演愈烈,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也不断积累,各大行要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也绝非易事。
2023年的个贷市场,延续大打“价格战”,还是新产品、新服务胜出?我们将继续保持观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工行贷款买车可以吗(工商银行车贷款一般是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963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