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创贷”主要运行模式及成效,下面是桂企观察者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广西金融投资怎么贷款
建立“名单推荐、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科创贷”模式。创新“实名制服务产品”的财政贴息方式,由广西科学技术厅(简称“广西科技厅”)、大数据发展局等有关部门遴选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数字经济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名单向银行推荐。广西财政每年安排 40 亿元资金,对获得“科创贷”的名单内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按照 2 或 3 个百分点进行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力度,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融资贵难题。截至 2021 年 3 月 14 日,“科创贷”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2.19%,低于 2020年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2.42%。
,“科创贷”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实施“科技创新券支持贷款贴息”模式。广西科技厅出台了科技创新券用于科技金融贷款贴息、“一用户双角色”等国内首创性政策。截至 2021 年3 月,广西已累计发放创新券额度 9960 万元,惠及全自治区 1084 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广西某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得科技贷款 500 万元,贷款期限为 1 年,贷款利率为 6%,合同签订日最近一年期贷款市场利率(LPR)为 3.85%,贴息补助 7.7 万元,可以用科技创新券支付利息,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建立“投担联动”的融资保障模式。(1)设立“科创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提高金融机构面向轻资产、无抵押、无担保科技型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例如,南宁市设立了“助保贷”业务资金池、科技和知识产权信贷风险资金池等,推出了助保贷、信保贷、知识产权质押贷、“4321”融资担保贷等多项政策性融资产品。广西某科技有限公司加入“助保贷”业务资金池后,在仅提供可覆盖 250 万元的抵押物的情况下就快速获得了中国银行广西分行 500 万元贷款资金支持。(2)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以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试点,探索形成了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和育成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担保新模式。目前,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融资担保集团签订协议,对孵化或投资的企业给予放大到最高 3 倍的贷款额度和提供不低于10 亿元意向授信额度。
创新“科创贷”融资服务模式。健全科创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广西“科创贷”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工商、税务、社保、水电气等涉企数据和政府奖励、补贴、处罚等信息,以及科技企业的技术、无形资产、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估结果,使金融机构能够快速便捷获取科创企业相关信息,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银企对接效率,提高办贷效率。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南宁科技支行设立了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对外科技创新服务窗口,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评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技创新服务结合到银行日常业务板块,为科创企业提供“贷款+ 股权”服务,提高了科创企业融资效率。
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中国—东盟技术交易平台,利用系统直连、区块链、金融科技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数据互联,实现特色智能撮合综合金融服务,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
广西“科创贷”主要运行模式及成效
推行“信评改革”模式。依托现有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和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内部的科技金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了广西科技型企业信贷评价体系,打破以往的信贷评价模式,将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力、科技人才集聚能力、科技成果产出能力、无形资产、企业成长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数据作为量化指标,纳入科技型企业的评价体系,引导银行降低信贷审批门槛,将“技术流”变为“资金流”,破解轻资产创业企业贷款难问题。
广西“科创贷”主要运行模式及成效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校招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进度提速 落地见效——从重大基建项目看稳投资持续加力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大江南北加快推进的重大建设项目,不断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注入动力。
7月中旬,秦岭山区、汉江岸边,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数百名工人忙着绑扎钢筋、焊接钢柱、浇筑混凝土。
这里是引汉济渭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库容2.21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的黄金峡水利枢纽,是引汉济渭二期工程的重要一环。大坝主体工程要在今年9月完成浇筑,眼下工人们正昼夜轮班施工,加快推进施工进度。
丹江口水库下游约5公里处的汉江右岸安乐河口,引江补汉工程7月初在这里正式开工。这项可研批复静态总投资达582.35亿元的重大项目,将联接起三峡工程与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
今年上半年,水利领域新开工22项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1769亿元,开工数量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交通领域,浙江综合交通投资约1900亿元,同比增长11%,广西高速公路建设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14.6%……
在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项目抓紧开工,共同勾勒出基建投资向上的曲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1至5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说,稳投资持续加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投资需求平稳增长,对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向上的基建投资曲线,折射出“稳投资”蹄疾步稳、持续加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重要位置。
看资金,截至6月底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2022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比往年大大提前;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超过5300亿元,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要作用;近期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以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
看项目,“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河南,仅用3个月,一条通往湖北武汉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就完成了从核准到开工的各项准备,于一季度顺利开工;12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公路水路项目提前到6月底前集中开建。
在江苏,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交通项目开工率达到75%;下半年,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争取更多实物工作量。
在上海青浦、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总投资约940亿元的沪苏嘉城际铁路7月同步正式开工,“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跑。作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加快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
……
从中央到地方、从项目到资金,一系列政策举措靠前发力,形成合力。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实际使用,新出台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运用,将形成有效投资更多实物工作量并拉动就业和消费。
“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提速,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望增强。”在7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记者刘夏村、严赋憬、薛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广西金融投资怎么贷款(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校招)":http://www.ljycsb.cn/dkzs/949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