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 存款利率最新变化:2023年5月,全新存款利率利息表,下面是开心大芒芒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利率4.165
农业银行作为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其实承担着重要的金融角色,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农业银行的存在感似乎不是很强,特别是有网友表示,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就农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没有达到3%,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只是打开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或者到农业银行的网点随便去看看的话,那很容易就存了普通的定期存款,少拿很多利息。
本篇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农业银行2023年5月最新的存款利率利息。
一、农业银行最新整存整取利率如果只是看农业银行的挂牌利率的话,大家大概率是会失望的,可能会愤怒到马上不存了,宁愿把钱放家里落灰。下面为大家详细罗列出来,看完后你会不会有同感?
农业银行5月普通定期存款利率:
3个月的年利率1.2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31.25元;
6个月的年利率1.4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72.5元;
1年期的年利率1.6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165元;
2年期的年利率2.1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430元;
3年期的年利率2.6%,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780元;
5年期的年利率2.6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1325元;
很多储户不了解银行的存款产品,看到整存整取的就赶紧给存了,其实,如果进一步了解的话,是能够发现利息更高的存款产品的。
而农业银行的银利多存款产品,六个存期的利率就比普通的高出不少。
不过,银利多存款产品的起存门槛和适用群体是有条件的。最低的起存金额是1000元,对于储户来说,这个难度系数是不大的。
银利多又分为个人养老金账户专享、掌银专享、农情相伴、深耕乡村、福兔迎春等系列,具体的起存金额和产品类型详见下表:
不过,对于新市民,3年期的存款产品可以50元起存。
银利多存款产品系列的六个存期的存款利率和利息情况如下:
3个月的年利率1.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37.5元;
6个月的年利率1.7%,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85元;
1年期的年利率1.9%,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190元;
2年期的年利率2.4%,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480元;
3年期的年利率3%,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900元;
5年期的年利率3.05%,单个存期1万元本金的利息只有1525元;
银利多存款产品系列的利息,比普通整存整取的利息最多高出200元。
不过,在此也要跟大家强调一点,农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会有所出入,并非统一的数值,各地会存在差异,有的地区相同,有的地区又不同。
比如:
上海,活期0.3%、3个月1.43%、6个月1.69%、1年期的1.95%;
深圳,活期0.3%、3个月1.35%、6个月1.55%、1年期的1.75%;
北京,活期0.3%、3个月1.43%、6个月1.69%、1年期的1.95%;
大家还是要以自己实际存款时的存款利率为准,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所存到的利率水平,虽然各位读者即便不在同一个地区,但是也可以了解一下其他地区的农业银行存款利率水平。
如果你存银行的钱达到20万,那么可以考虑存农业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比银利多系列又会高一点点。大额存单产品的利率,不同起存金额、不同存期,利率是不同的。
目前,农业银行5月份的大额存单产品只有三年期的,起存金额分20万、30万、100万元,不过3年期的年利率都是3.1%。
如果20万元存大额存单,单个存期的利息为18600元;比银利多3年期的利息多出600元。
不过,农行的大额存单产品还在陆续上线中,如果对存期有要求,就可以再等一等。
有一点,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大额存单产品的认购时间是有限制的,有的产品认购结束期在5月15日,有的截止到5月31日,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
近年贷款利率一览表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廖丹
年报季交卷时刻,A股上市银行陆续亮出上一年的成绩单。目前,已有至少29家银行披露了2022年年报。整体来看,已披露年报的银行净利润录得较好增长,其中区域性城农商行表现亮眼,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等多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5%。
在整体盈利有提升的同时,各家银行的资产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扩增,其中信贷投放稳步增长。记者梳理各家银行贷款结构发现,在信贷投放的前三大行业中,制造业频频上榜,占比居前。另据年报披露,多家银行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绿色金融、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倾斜。
而随着信贷规模提升,银行业对资产质量的把控也更为审慎严格,已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中向好,其中有22家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2家银行不良率同比持平。另从更具有前瞻性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来看,21家银行这一指标有所下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涉房贷款风险仍是造成银行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记者统计,对公信贷中,有20家银行披露了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其中16家有所上升;零售信贷中,有18家银行披露了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同比均有所上升。
信贷投放规模稳增大行票据贴现增幅明显上述披露年报的29家银行中,除浦发银行、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其余银行归母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区域性城农商行表现亮眼,张家港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5%。
在整体盈利提升的同时,各家银行总资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增,国有大行的体量愈发庞大,且依然延续了较高的扩张速度。截至2022年末,工行资产规模达39.6万亿元,同比增幅12.62%;随之其后的是建行和农行,资产规模分别为34.6万亿元、33.9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37%、16.71%。股份行方面,亦有数家银行的资产规模迈上新台阶,招商银行突破10万亿、兴业银行突破9万亿、民生银行突破7万亿、光大银行突破6万亿等。
进一步细看,作为资产端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家银行的贷款投放规模都有不同程度提升。20家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幅超10%,其中成都银行、宁波银行、瑞丰银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幅超过20%,后两者分别实现万亿、千亿门槛的跨越。
另外,记者梳理年报数据发现,大行的票据贴现余额增幅明显。经统计,票据贴现余额同比增长超1倍的有4家银行,分别是建行、农行、工行以及贴现基数相对很小的瑞丰银行。其中,建行票据贴现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76.35%;农行票据贴现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45%;工行票据贴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67%。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票据贴现有时会被视为信贷冲量的方式之一,当银行一般贷款投放速度慢了,会通过加快票据贴现以冲高信贷总量。近两年多家银行票据贴现增长较快,可能是将其作为做大信贷规模的一种方式。
当然,票据业务也有着贴近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一般来说,票据是中小微企业常用的融资支付工具。去年大行票据贴现增长明显,与近年来国内引导大行下沉服务重心,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有关。同时,去年票据利率整体下行,也一定程度提振了票据融资需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从贷款结构来看,29家银行的企业贷款同比均有增长,个人贷款中除青岛银行、重庆银行有所缩减外,其余银行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若从企业贷款的行业分类来看,“制造业”则是一个显著的高频词。记者梳理发现,有28家银行企业贷款的前三大行业中包括“制造业”。若从贷款余额的增量来看,有28家银行制造业贷款实现同比增长,其中24家银行同比增幅超过10%。
另从年报中可以看到,多家银行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倾斜。
以六大行为例,2022年六大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合计达8.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超2万亿元,增幅超30%,且各家银行投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均有下降。同时,六大行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均超过33%,按照银保监会的绿色融资口径统计,工行、建行、农行、中行的绿色贷款均进入“万亿俱乐部”。
不良处置力度加码21家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下降在信贷规模扩增的同时,银行业对资产质量的把控更为严格,对不良认定标准也更为审慎。整体来看,上述29家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中向好,其中,9家银行实现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双降”;22家银行不良率同比下降,2家银行不良率同比持平,5家银行不良率略微上升。
记者注意到,有11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其中宁波银行不良率进一步压降0.02个百分点至0.75%,是目前已披露年报银行中不良率的最低水平。
“上市银行不良率稳中有降,主要是我国经济成功顶住多重超预期压力,经济整体保持复苏态势;以及国内银行提升经营效率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另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来看,这一指标体现了关注类贷款恶化至次级类贷款的速度,因此在贷款质量研究中相较于不良率而言往往更具有前瞻性。记者梳理发现,有21家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同比下降,反映出银行资产质量压力有所减缓。
再将各家银行贷款细分为公司类贷款和个人贷款,可以看到,上述银行的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整体下行,而个人贷款不良率则整体有所抬升。
具体而言,有19家银行披露了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水平,其中17家银行同比下降,2家同比微升;有22家银行披露了个人贷款不良率水平,仅1家银行同比下降,21家银行同比上升。整体来看,公司类贷款与个人贷款在不良率上呈现出“一降一升”的相反趋势。
对于变化趋势,周茂华认为,这与去年我国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应对有关。去年为应对经济和就业下行压力,国内加大财税、金融等对企业纾困帮扶力度;而去年复杂环境下,部分消费者就业和收入受到影响,导致信用卡等不良有所上升。
年报数据对此也有所佐证,据记者梳理,有16家银行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其中9家同比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前述公司类贷款、个人贷款不良率“一降一升”的相反趋势,并不意味着前者的资产质量就优于后者。
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公司类贷款由于不良处置力度大,因此不良率有所下降;而个人贷款的不良处置相对较慢,目前其批量转让试点在扩容,加上个人贷款之前不良率就低,所以对比起来不良率有所上升。
“近三年来,整个银行业每年处置不良资产都在3万亿以上,也就是说这三年处置了近10万亿的不良资产,如果把这10万亿都返还回去,不良率就要高很多。因此,公司类贷款不良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处置力度大,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其资产质量已经好转或者风控提升了。”董希淼说道,从现状看,个人贷款的资产质量是远好于公司类贷款的。
房地产风险有望收敛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趋势如何?在房地产行业去年整体下行背景下,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颇受市场关注。记者梳理发现,涉房贷款风险仍是造成银行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对公贷款方面,20家银行披露了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其中16家同比上升;个人贷款方面,18家银行披露了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同比均有所上升。
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房地产行业,特别是开发贷不良会爆发一些,但倘若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这种情况总体还是可控的;而个人房贷不良率目前看有所上升,因其原来基数低,所以这种上升是正常的,还不属于是趋势性的改变。
在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也针对房地产领域风险等热点问题予以回应,认为相关风险有望收敛。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表示,去年工行虽然受到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房地产业的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低,风险也是总体可控的,不会对全行资产质量产生大的影响。该行不良贷款认定的标准也比较审慎,房地产不良情况已经得到了全面真实的反映,对风险贷款计提了充足的拨备,能够充分覆盖损失和风险。后续随着经济的加快复苏,以及“金融16条”和“保交楼”等政策的有序推进,预计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也会逐步得到有效的化解。
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林骅认为,从趋势来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该行判断房地产的风险在收尾,但房地产行业流动性紧张的问题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改善。目前交行开发贷款的拨备率高于全行贷款的平均拨备水平,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风险抵补能力。对于列入不良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分析判断下来,其风险缓释水平较高。整体来看,宏观环境风险在收敛,交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表示,预计2023年房地产不良生成相较去年,会有大幅度下降,不过季度之间的生成不会太过均衡,主要原因是要集中处理“内保外贷”风险,会形成季度之间的扰动,同时不良处置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会存在一定滞后性。整体来看,2022年招商银行的房地产风险得到了充分释放,同时“大概率2023年房地产行业风险会基本出清”。
周茂华对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房地产在部分银行资产中占比不低,去年房地产行业整体表现低迷,不可避免会反映在银行资产质量及盈利表现上。也就是说,部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与去年房地产行业整体表现低迷有关,尤其是对于少数房地产行业贷款比重相对高的受影响会相对大一些。
但从各家银行年报看,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这主要与去年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复苏态势;近年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房地产业务占比处于合理区间;银行经营效率不断提升,银行业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等因素有关。
周茂华进一步说道,从近期公布的房地产信贷数据,国内70个大中城市房价以及1-2月房地产销售、开工、投资等数据均在逐步改善,反映国内一揽子稳楼市政策措施效果在显现,楼市信心明显回暖;预计国内房地产将延续复苏态势,下半年复苏步伐可能会有所加快。
“房地产行业景气度回暖,有助于带动银行相关业务板块盈利和整体资产质量改善。”周茂华对记者表示。
对于接下来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趋势,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两年不良贷款率保持基本稳定,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主要是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另有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一定程度推迟了不良资产爆发。下一步,整个行业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压力很大,任务很重。
每日经济新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利率4.165(近年贷款利率一览表)":http://www.ljycsb.cn/dkzs/945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