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贷”成购房新渠道,有哪些问题要注意?,下面是新湖南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个人住房接力贷款
“接力贷”在成为老年人购房新增选项之时,同样为家庭关系的处理提出了新命题。
近日,北京住建委发布消息,对中心城区老年家庭(60周岁及以上)购买昌平区平西府、顺义区福环、顺义区薛大人庄三宗试点项目,并把户口迁至试点项目所在地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
北京住建委提出了三项措施:老年家庭名下无住房且无在途贷款的,购买试点项目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35%、非普通住房执行首付比例40%,以及相应的贷款优惠利率;购买试点项目14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按首套房首付比例35%、二套房首付比例60%执行;其子女可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
据媒体调查发现,北京市部分银行在其他非试点项目也可以做“接力贷”业务,即父母可以作为主借款人,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只要父母具备北京购房资格,父母和子女的收入总计不低于所还月供的2倍即可。
事实上,今年4月,广州就传出有银行启动“接力贷”的消息;6月,广东珠海推行的公积金“接力贷”也曾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提到实行“一人购房全家帮”。也就是说,珠海市缴存职工可用公积金帮直系亲属付首付和还贷。
这些地方推出的“接力贷”略有差异,但其主要的意义是符合条件人群购房和借款时,能够享受房贷方面的优惠,如更高的贷款比例、更优的房贷利率。
从这一点上说,“接力贷”作为纯属双方自愿才能办理的新生事物,对购房刚性需求族来说,提供了一个新增选项,更能减轻其资金压力,是一件好事。
与此同时,对于名下已经有房产的一族而言,“接力贷”通过父母来购房和贷款,也增加了投资房产的可能。因此,在“房住不炒”基本政策没有变化的现实背景下,需要对这一倾向有所警惕。而且,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如果已有房贷尚未还清,又上马“接力贷”,也必然面临更高的还款义务,也当量力而行。
“接力贷”的模式,比一般贷款模式关系更为复杂,借款人在决策时,也需要提前约定好权利义务,以免家庭内部发生矛盾。毕竟,“接力贷”至少涉及两代人,作为房贷又是长期贷款,办理了之后不能随便反悔。价值观难免有差异的两代人,要提前沟通好,免得随着履约周期的推进而出现问题。
此外,报道中提到,关于贷款年限,以90减去年龄大的父母一方年龄即为贷款年限,例如父母今年65岁,则贷款年限为25年。
客观地说,不能排除老人在还贷期届满前就去世的可能性。此时,还款义务会单独落在子女身上。这对于比较依赖老人的月收入去还贷的家庭而言,需要对此有所预期和应对。
需要注意的是,“接力贷”的对象是老人,“接力贷”对应的房产也是登记在老人名下的。而我国实施的是默认的法定继承制度。即一个人去世后,遗产默认由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继承。
因此,子女成为共同借款人甚至实质的唯一出资人、还款人,也并不会自动成为房产的共同所有人或理所当然的唯一继承人,而可能需要与其他法定继承人平分。人们当然可以通过遗嘱来决定房产的归属,但作为房主的老人,也有权立遗嘱把房产给共同还贷的子女以外的人。
尽管,任何继承房产的人均需继承死者对银行的债务即房贷还款义务,而不能只拿利益;但这种情况的存在,仍然是“接力贷”可能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此外,“接力贷”同样为小夫妻双方家庭的关系处理提出了新命题,也有多方面因素需要事先有所考量。
总而言之,“接力贷”作为新生事物,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值得肯定,其后续能否满足特定刚需群体的购房需求,也值得观察。
由于“接力贷”设置了一定门槛,需要符合相应的条件,其不会导致房市大起大落。但对绝大部分办理“接力贷”的家庭而言,这仍然会是一件大事,值得当事人审慎。这既包括对是否要借款、借多少款的思量,也包括就此对家庭关系作出合理安排。
□缪因知(学者)
接力贷买房子算谁的
继“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火了之后,“连心贷”又来了。2月22日,一则“某银行在雄安地区推出“‘连心贷’、未婚男女朋友可共同买房”的信息刷爆热搜,引发行业关注。
针对该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该行确实存在“连心贷”这一业务,是由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者一方申请的住房贷款。但目前尚未在雄安地区推出。
在分析人士看来,“连心贷”实际上是把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其目的就是增强购房者的贷款额度,但由于男女朋友更多的是情感关系,并没有法律关系,若后续出现情感纠纷,出现贷款违约的概率较大。
“连心贷”引热议
所购住房归属双方共有
2023年的房贷市场热闹非凡,先有“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被刷屏,后有“连心贷”再次引发市场关注。2月22日,有报道称,某银行近期针对雄安地区购房者推出了新的商业贷款产品“连心贷”,主要以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
该消息一出,立马火上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讨论。有网友直言,“房贷已经被银行玩出了各种花样”;也有网友提出质疑,“此类业务办理的风险较大,万一分手还需要两个人一起还贷”。
针对该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2月22日致电该行进行求证,相关客服人员指出,“连心贷”指的是明确婚前财产归属或增强还款能力,由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有权人,由双方或一方申请的住房贷款。
“买受人应为男女双方,也就是说填写两个人的名字,所购住房归属双方共有,既可由男女双方作为共同借款人申请贷款,也可由一方单独申请。也就是说一方申请贷款,另一方就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目前未查询到雄安地区有‘连心贷’产品的相关信息登记。”上述相关客服人员说道。
雄安地区多家银行个贷中心人士的回应也一致,有人士透露称,目前暂时还未接到通知已推出“连心贷”业务,具体的政策尚未下发,还不确定何时推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连心贷”实际市场基本没有需求。首先,对于限购限贷的当下市场现状来说,首次贷款属于值得珍惜的个人征信,一般不会随便使用。其次,男女双方既然已经考虑买房做贷款,不结婚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大部分都会选择先登记再买房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雄安地区购房资格要求严格,很难有夫妻双方都符合购房资格的情况,所以这个业务对于市场来说意义不大。
并非新业务
购房需提供未婚书面声明
事实上,“连心贷”并不是一项新的业务,而是银行较早就推出的产品,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此前还有地方金融办微信公众号曾发文介绍过相关产品。这类产品主要面向人群为借款人收入还贷比不足的情侣。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申请“连心贷”的未婚情侣,需要男女双方提供未婚书面声明和恋人关系说明,如果借款人婚姻状况登记为已婚,还需要另行补充资料。
在“连心贷”贷款金额审批上限方面,上述银行客服人员介绍,以贷款金额测算:“月还款额与共同借款人家庭月收入之比不高于50%,共同借款人家庭月所有债务支出与家庭月收入之比应不高于55%。若一方单独申请‘连心贷’,是以借款人本人收入负债情况测算还款收入比。”
综合市场对“连心贷”提出的质疑,其中最大的一点便是将未婚男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共同借款人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普遍存在,最典型的为在住房按揭贷款中,夫妻或者房屋的共同买受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共同借款人的认定顺序通常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弟姐妹、其他亲属或法定监护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连心贷”实际上是把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其目的就是增强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减少贷款方面的违约风险。尤其是未婚男女朋友作为共同还款人,若是对象分手或情感有问题,那么此类还款方面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较早之前,也曾有购房者通过网络求助有关“连心贷”的问题,购房者称,其是婚前和男友通过“连心贷”贷款购买的房子,购房合同是双方的名字,贷款也是双方一起归还。前期首付是男方父母出资,若后期出现离婚的情况,房屋财产应如何分割?
申请“连心贷”后情侣分手怎么办?男女“不连心”后房屋占有份额应如何处理?对此相关银行人士并未给出回应,而是表示,“若出现此类情况,需要联系贷款经办行咨询”。
出现贷款违约概率较大
情侣应谨慎申请
近段时间,有关房贷的话题炒作成风,“百岁贷”“接力贷”“合力贷”“0月供0首付”“连心贷”等层出不穷。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坦言,近期,贷款手段上出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之前的延长购房者的贷款年龄。从市场的角度看,银行目前贷款额度充足,无论是在贷款利率还是在借贷条件上均宽松,加大对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支持,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产品多样化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王小嫱也提醒称,从信贷产品本身风险角度看,“连心贷”的还款主体是男女朋友,由于男女朋友更多的是情感关系,并没有法律关系,若后续出现情感纠纷,出现贷款违约的概率较大;此外,对于贷款者自身而言,若后续出现情感纠纷,则难以划分各自义务,也会给自身带来更多的麻烦,建议还是谨慎使用“连心贷”进行贷款。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进一步表示,“连心贷”共同还款人享有的权利义务和担保人类似,需要未婚男女为另外一方做经济担保。男女朋友分手后,在一方无力还款或拒绝还款时,另一方仍需为其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但对其名下房屋产权份额并不能享受相应的权利,典型的债务大于权利。同时,由于已有购房记录,难以享受首套房相关优惠政策,如果当地有限购政策,那么共同还款人也会被限购。
“从银行角度说,本身此类产品属于小众化的产品,铺开的可能性不大。类似贷款名目,会把房贷市场搞得乌烟瘴气,无形中破坏了公平性,或许反过来会使一些炒房等非理性行为再度增加。对于借款人或购房者来说,在办理贷款方面,还是要合规合理,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噱头高的贷款产品,还是要注意,防范出现贷款方面的问题。借贷有成本,应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量入为出,借款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负债,如果举债不当,到期无力法偿还将影响信誉。关键是要防范中间产生的合同纠纷和违约事件,最终使得贷款出现违约。这是包括‘连心贷’在内的各类信贷产品创新所需要注意的内容。”严跃进如是说道。
记者丨宋亦桐
编辑丨汪乃馨
图片丨北京商报、壹图网、视觉中国、新浪微博截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个人住房接力贷款(接力贷买房子算谁的)":http://www.ljycsb.cn/dkzs/932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