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捷信贷款合同查询(捷信已完结合同怎么查询)

捷信贷款合同查询(捷信已完结合同怎么查询)

捷信消费金融欲谋本土化!正寻求股权出售,否认自营贷款产品停摆,下面是北京商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捷信贷款合同查询

老牌外资消费金融机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费金融”)有望迎变局。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消息称捷信消费金融正寻求股权出售,有望引入中资新股东。这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在种种考验之下,也开始谋求新出路。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实测发现,捷信消费金融多个线上渠道内均无法使用其自营贷款业务。转向为其他贷款、电商平台提供导流服务。对于相关情况,捷信消费金融方面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股权出售是深耕中国市场的一部分,使运营更加本土化,并否认自营贷款产品停摆。

捷信消费金融谋求股权变更

捷信消费金融股权或将生变。近期,有消息称,捷信消费金融正在寻求股权出售,正与一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接触中。另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捷信消费金融在2021年便有过出售股权的计划,但最终未能成行,当前是在向新意向买家继续推进这一事宜。

公开信息显示,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注册资本70亿元,是国内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其股东为国际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集团。

近年来,受到“一切金融活动持牌经营”的监管要求影响,不少金融科技平台将金融牌照作为重要布局,入股民营银行、消费金融等情况时有出现。而消费金融作为一张高含金量牌照,也成为相关金融科技机构追逐的对象。

从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股权构成情况来看,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多采用自发成立消费金融机构的方式获得牌照,还有机构则选择以增资、收购等方式入股消费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一。而以这类方式引入新股东的消费金融公司多为腰部机构。在头部消费金融机构中,鲜少有主动对外出售股权的情况。

捷信消费金融这一情况也让业内人士唏嘘不已。一名捷信消费金融前员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在2017年、2018年间员工人数接近10万人,到后来团队急剧缩减,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对于股权转让这一消息,北京商报记者也向捷信消费金融方面进行了求证,捷信消费金融方面回应称,公司长期深耕中国市场,未来也不会改变。作为这一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公司希望通过寻找实力雄厚的股权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其在市场上的行业地位,以整合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并使运营更加本土化。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看来,捷信消费金融在经历了此前业绩下滑、裁员、转型等一系列变动后,引入新股东的优质资源来激发其传统业务活力,推测其将引入具备数字化优势的股东资源,这样能帮助其加速数字化转型布局,进而提升风控与获客水平,对捷信消费金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亦存在正向作用。

苏筱芮指出,消费金融牌照的转让涉及多方面,股东方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口碑、盈利能力等方面多有考量。捷信消费金融作为一家纯外资机构,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监管环境下,也需要多方磨合。

自营贷款产品实测无法使用

而正在等待新股东的捷信消费金融,在自营业务方面似乎也遇到了阻碍,陷入停滞状态。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捷信消费金融多个线上渠道内看到,捷信消费金融旗下自营贷款产品疑似停摆,相关页面均无法查看,只剩下导流助贷、广告业务等还在进行中。

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获取贷款额度,需要输入身份证号、收入信息等,北京商报记者在捷信消费金融App内,仅通过手机号完成账号注册后,点击“查看额度”,页面便提示“捷信暂无适合您的产品”。同时页面推荐了多款其他金融机构、助贷机构提供的贷款产品,进一步点击后,页面将引导用户下载、跳转至其他平台进行贷款操作。

在捷信消费金融小程序中,点击查看额度并输入身份证号进行验证后,页面会提示称“目前小程序暂未向新用户开放注册”。随后,北京商报记者邀请多名新用户进行测试,也均出现了同样情况。

另一方面,与其他消费金融机构力推自家产品、介绍营销拉新活动有所不同,除了为贷款平台导流外,捷信消费金融App、公众号内,还出现了大量为其他电商平台、信用报告查询平台等做推广的相关内容。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4月,捷信消费金融暂停自营消费贷业务、主营助贷的相关消息已有传出。作为公司转型线上化重要成果分期商城业务,也在2021年底草草下线。

时隔一年,捷信消费金融主营业务为何依旧处于停摆状态?对此,捷信消费金融方面回应称,捷信消费金融尚未暂停、也不打算暂停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消费贷款,公司将不断调整商业模式,以更好适应数字化过程。但对于为何无法使用相关产品、不向新用户开放等问题,捷信消费金融未作出正面回应。

在导流业务方面,捷信消费金融则提到,该项业务并非公司主要业务,将根据用户需求引入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优化产品与服务。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在引入新股东确立新的业务战略之前,捷信采取暂停部分自营业务,开展导流业务的方式来进行过渡。这一方面是维持其平台用户的活跃性,另一方面导流业务成本低,通过导流获取收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后续捷信如引入生态型或线上经营能力强的股东,对于其业务转型将有明显裨益。

“2020年被业内看作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分水岭’,消费金融公司运营也从此前的跑马圈地转换到精耕细作。停摆主营业务对于持牌金融机构来说并不常见,开展导流、助贷等业务并非长久之计,也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其牌照价值。”苏筱芮表示。

“2023战略”成效待考验

作为原银监会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企业之一,自2010年开业以来,捷信消费金融此前长期处于行业“老大哥”的位置。“老大哥”为何沦落到主动出售股权这一步?其背后也与捷信消费金融近年来业绩表现密切相关。

根据捷信消费金融此前对外披露的信息,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以净利润13.96亿元“领跑”消费金融行业。2019年虽然净利润11.4亿元小幅下滑,但其总资产一举突破千亿元,达1045.36亿元,成为业内首家千亿级消费金融机构。同年,捷信消费金融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但这一情况在2020年急转直下,主攻线下的捷信消费金融在疫情中遭受冲击,重资产模式“失速”,大举转型之下业绩遭遇重挫。公司营收、净利双双大幅下降,净利润1.36亿元;总资产滑落至652.07亿元。上市计划也就此搁浅。

转型、大规模裁员、自营业务停摆……捷信消费金融陷入风波中。同时,因为利率、催收等问题,捷信消费金融遭到用户大量投诉。

而随着各家消费金融机构2021年业绩表现大幅回暖,捷信消费金融业绩也备受关注。对于2021年运营情况和下一步业务规划、转型安排,捷信消费金融方面指出,公司“2023战略”是一个业务转型过程,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各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帮助公司成功完成战略部署,保障全面运营。

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捷信消费金融早期主要采取线下网点推广,与手机数码店合作的模式开拓消费金融分期业务,快速获取了数码市场发展的红利。在移动互联网驱动的电商等快速发展之后,更低成本的线上消费贷款成为了近几年消费金融业务的主流。

“上述的背景下,加之监管方对于高利率、暴力催收等的严厉打击,捷信高度依赖线下和人力的重消费金融模式遇到了增长和管理上的挑战。通过引入新股东,带来新的资源和模式,从而进一步进行业务转型,扭转经营不利的状况。”于百程补充道。

苏筱芮则指出,当前科技实力及科技创新能力是消费金融机构共同追逐的目标。提高科技实力能够更好地推动消费金融流程优化,并提升业务效率。另外随着线上获客成本的日益攀升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不断完善,有能力的消费金融机构也开始同步谋划线下业务布局。

苏筱芮认为,捷信消费金融转型成效有待时间检验,后续可以关注科技实力的打造与优质场景的挖掘,探索如何将此前专长的线下业务与如今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起来,在消金行业迈入成熟阶段的当下迎来“浴火重生”。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

捷信已完结合同怎么查询

二三里资讯先期报道的捷信金融私自截扣朝阳用户380元的事件在12日得到了解决,但是投诉人张先生却是很不满意。

截止到9月12日下午18:04分捷信金融终于退回了张先生被多扣的380元钱。至于为何多扣380元,客服并没有给予过多解释,只说工作失误。

对此解释,张先生不满的说,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私下多截扣380元钱可否涉嫌盗窃他人钱财?如果多扣380元是因为本人卡里的余额不足造成的二次扣款,为何不扣差额64.66元?如果没有银行短信提醒,捷信所多截扣的380元是不是就真的变为捷信的钱了呢?

张先生还提供了一些客户在网上投诉捷信的资料,资料中显示,在今年四五月份,无论是在捷信做的贷款还是手机分期业务,依然存在着多扣用户费用的现象,虽然资料中有的显示已经处理完毕或是结案,但是用户都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

目前,因此事给张先生带来很多困惑,他已提出了除了要求捷信给予真诚的道歉外,他还决意要与捷信解除合同,他说他真的不敢相信捷信的行为了,他也希望捷信能引以为戒,让客户真正的不心寒!

二三里资讯将会对事态进展继续关注报道。

(二三里编辑 太平)

前情回顾:

手机分期需谨慎 捷信金融私自截扣朝阳用户380元

近日,二三里资讯接到张先生举报,称9月10日15:45分,他的农业银行卡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被“捷信金融公司”私自截扣了380元钱。此举令张先生十分恼怒。

据张先生介绍:2019年8月9日,当事人张先生曾在辽宁省朝阳市通过捷信金融分期购买了一部OPPO手机,价值2650元,分了6期,每期还款441.66元。购买首月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0首付0利息,但从次月起开始还款,也就是说张先生应从9月9日开始还第一笔贷款。张先生的还款方式是通过银行(特约)的方式进行还款。9号这天他的银行卡里存钱不够扣款,于是10号下午14点24分张先生便往他和捷信签约时留的银行卡里边存了450元。也就是一个小时以后15:46分,捷信就通过银行代收了一笔380元,随后在同一时间又代收了一笔441.66元,而441.66元这一笔才是张先生每个月应该还的金额。当时,张先生看完手机短信提醒后就疑惑不解了,为什么在同一时间代收了两次钱,而且第一次还是380元,第二次是他应该还的441.66元。随后张先生马上拿起手机就给捷信金融分期的客服4000271268人工打了电话,客服告诉张先生让他去银行打流水出来,确认是捷信多收的钱,然后再把打印出来的流水图片发送到他们捷信的指定邮箱里面。于是,张先生就马上联系了当时给负责他分期的捷信工作人员打了电话,工作人员回答道让张先生把图片发给她,然后她来帮张先生给捷信分期后台发邮件,此后,张先生迅速便把他短信通知的截图发给了当地捷信分期的工作人员。随后张先生就一直在通过捷信客服电话进行沟通此事,而工作人员却说他们正在和有关部门沟通上报,至于多扣的款是因为张先生卡里的余额不足造成的二次扣款,可张先生说即使二次扣款也不能多扣380元,只能扣差额64.66元。为此,这一天一夜把张某弄得寝食难安。

9月11日上午张先生又一次拨打电话给捷信客服,不久,一个027-59704753的号码打给了张先生,并向他核实了身份证号码以及姓名还有预留的银行卡卡号和开户行等,说愿意给张先生退回多扣的380元。

为此,二三里资讯拨通了捷信金融的客服电话。得到的答复是稍后会有人联系二三里资讯,截止发稿之日已经过去两天,二三里资讯没有接到任何捷信金融的电话。对此张先生很是失望的说,没有诚信的经营,捷信的将来还能走多远?如何还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呢?

二三里资讯将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捷信贷款合同查询(捷信已完结合同怎么查询)":http://www.ljycsb.cn/dkzs/923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