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公务员发放经营性贷款,苍南农商银行被罚120万元,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南京公务员贷款
6月8日,温州银保监分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温银保监罚决字〔2022〕8号)显示,苍南农商银行存在“流动资金贷款被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证券第三方存管或期货投资账户;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向公务员发放经营性贷款”四项违法违规行为。
因此,温州银保监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对苍南农商银行处以罚款人民币120万元。
天眼查显示,浙江苍南农村商业银行前身为浙江苍南农村合作银行,注册资本为9.94亿元。从前十大股东来看,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温州浙闽物流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并列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均为5.0009%。
本文源自金融界
南京公务员买房
想把房地产救起来,真的是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4月份的楼市毫无悬念原形毕露了,新二手房成交面积、成交量环比均大幅下降,这说明市场后劲明显不足。尤其是全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城市,不仅房子越来越难卖,土地更是“严重滞销”,一季度卖地收入同比下滑27.4%。受此影响,很多地方公务员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几天房地产又出现了2个尴尬且最大程度打击大家买房积极性的事件:
第一便是昆山两房企7折卖房被处罚,开发商用绳命向我们演示,并非他们不想降价卖房,而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托底房价。真相被刺穿后,市场上的悲观情绪不断蔓延,民众持币观望情绪更进一步。
第二是5月4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3年青年置业报告》显示,有68.5%的青年拥有可以支付30%及以上首付的存款,约两成青年的置业需求较为急切,打算在今年内购房。
商业机构发布有利于行业形势的报告,可以理解,但很明显这份报告,和实际非常不相符,甚至可以说是投机取巧得过头了。用网友的话说,为了讨好、为了造势,有些人连脸都不要了。
房地产元气难以恢复,成交量上不去,谁最着急?开发商、地方城市自不必说,已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了。除此之外,依托房地产大赚特赚的银行,当下无疑是最着急的。
道理很简单,房贷一直以来都是银行最优质的业务。有人甚至形容,银行过去这些年其实是躺在房贷业务上疯狂啃食吸血。
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大幅萎缩,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银行贷款肉眼可见下滑。就拿今年一季度来说,个人新增房贷只占银行总贷款的8.9%,和前些年动辄25%相比,银行现在愁的不是没有额度,而是钱贷不出去。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过去15个月,居民部门存款增加了近40万亿。光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就新增近10万亿。
存款的本质是焦虑,没有安全感,不敢投资不敢消费,有钱人都知道趋利避害,没钱人更得避一避了,毕竟兜里的仨瓜俩枣花完就没了,所以总要留点钱傍身。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今年五一那浮肿的数据,出游人次2.74亿,旅游收入1480亿,人均消费540元,同比下降超20%。这说明大家憋了三年,确实想出去玩,但大部分人都在穷游。
有人说这是经济不佳时期的“口红效应”,即经济不景气,人们普遍口袋空空,只能买相对廉价的奢侈品口红来满足下消费欲望,个人比较赞同这种说法。尤其是今年五一,特种兵式旅游和淄博烧烤的爆火,其实背后也是低消费受追捧的一个典型写照,年轻群体去淄博吃个烧烤花不了多少钱,大学生一天逛十几个景区,主打的也是打卡看景。
受此影响,我们看到,去年以来银行前所未有遭遇两大问题:
一是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迎来狂飙,2022年末比2021年末增加约470亿元,12家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新增额同比涨超14倍。
作为银行最安全的资产之一,住房按揭贷款风险隐现,毫无疑问,这对那些还热衷于房地产投资的人,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
二是息差拖累,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净息差的不利影响依然显著。净息差是衡量各类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
影响银行净息差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贷存款利差,二是金融市场波动,比如为了鼓励购房,银行下调贷款利率。
银行感受到了压力,自然是非常着急的。
所以我们看到,今年以来,银行一直在努力做两件事:一是甘冒风险也要各种降低放贷门槛,其中最典型的是,将个人房贷年龄限制放宽到80岁、90岁,最后到100岁。此外,提高商业和公积金贷款额度,加快放款周期。
5月4日,浙江宁波发布《关于印发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放宽房贷年龄限制,激活老年人购房需求。
银行此举目的很明确,降低门槛,逼定客户,增加个人房贷业务,给自己续命。
二是调降存款利率,把你的存款搞毛。
中国证券报报道,进入5月以来,一批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其中包括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等。以渤海银行为例,三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至2.95%,较之前的3.25%下调了30个基点。
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钱存银行里利息变少了,此消彼长,银行的利息支出节省一大笔。当然了,银行此举核心目的其实是想把钱赶出去消费,毕竟只有消费信心上去了,大家才有贷款的意愿。不得不说,银行的算盘真是打得叮当响。
说一千道一万,当下老百姓不消费不买房,归根结底是因为赚钱越来越难,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不管是银行降存款利率,还是地方阻止开发商降价卖房,亦或是商业机构包装华丽的数据,都不能真正扭转购房者的预期。
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为了动员大家买房,国家又出手了,算上之前的允许私募购买商品房、创新团体购买租赁性住房、住建部长喊话房地产是顶梁柱,这是国家今年第四次动员买房。
这一次,国家瞄准的是二手房中介。
5月8日,住建部印发通知,就二手房中介费过高、操作收费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其中有三条至关重要:1、全面在市县推行经纪从业人员实名登记;2、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经纪服务费用,鼓励按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原则分档定价;3、未经同意,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得收集个人信息和房屋状况信息,不得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
为什么说住建部整顿二手房中介行业,是国家在动员买房?这个逻辑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铁锤觉得,应该分三方面来说:第一,中介行业乱象丛生,早就存在,不是今天才乱。但之所以选择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出手整顿,其中信号不言自明,营造一个良好的中介带看、服务市场环境,有助于加快成交。尤其是第二条,要求中介部门合理降低中介费,这等于是变相在给购房者省钱。
现在中介收费是统一标准,不管房子成交价格多少,一律按照统一比例收取佣金。比如在北京,房子成交价500万是2.5%,2000万也是2.5%。二者的服务并无本质区别,但中介费却高出3倍。
第二,市场上对中介早就深恶痛绝了,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楼市稍有复苏迹象,苏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地的中介,就疯狂鼓吹抢房炒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介行业都乌烟瘴气,假房源、两头吃、电话骚扰、哄抬房价等,屡禁不止。平心而论,这个行业确实需要好好整顿了。
第三,考虑到近期楼市信号杂乱,尤其是政府的公信力越来越差,此时瞄准中介一顿揍,有转移注意力,拿中介开刀,让中介背锅的用意。核心是把高房价、买房难等矛盾转移到中介身上。
行业肃清,不是坏事。但想指望整顿中介行业,达到促进成交,加快楼市复苏,可能期望太高了。
当下的楼市,信号很乱,局势复杂。有人说涨,有人看跌,有人孤注一掷再次大举买入,有人持币观望,不为所动,更有人退避三舍,干脆彻底隐藏起了购房意愿。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各取所需,大家各自安好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南京公务员贷款(南京公务员买房)":http://www.ljycsb.cn/dkzs/899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