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保险保单能贷款吗(能贷款的保险公司有哪些)

保险保单能贷款吗(能贷款的保险公司有哪些)

保单贷款利率低、放款快?这些问题你要注意,下面是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保险保单能贷款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廖丹

说起贷款,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银行,而不是保险公司;

说起贷款抵押物,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房产、汽车等,而不是保险单。

但是,随着装修旺季的到来,保单贷款却解决了部分人的燃眉之急。新婚不久的小江便是如此。

面对动辄十几万的装修费用,存款不多的小江犯愁了。在浏览各种贷款产品后,小江看中了“保险单贷款”。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同于网贷的高利息,保险单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而且只要向保险公司出具保单就可以,适合我这种没有房产或其他资产可供抵押的人。”

那么,保单贷款果真门槛低、成本也低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咨询发现,事情可能不像小江听说的那么简单。

●并非任何险种都能贷款

某合资寿险公司代理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保单贷款就是将投保人所持有的保单抵押给保险公司,借到的钱实际上是这份保单所内含的现金价值。通俗来讲,所谓的现金价值,就是投保人退保或保险公司解除保险合同时,由保险公司向投保人退还的那部分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贷款项其实是保单的现金价值,因此保险期间较短、现金价值较少的医疗险、意外险等产品不能进行保单贷款。一般来说,寿险以及分红和年金类的长期险现金价值较高,因而都可以办理借款。不过,这类产品在第一个保单年度甚至前几个保单年度现金价值很低或者为零,因此会有“投保一定时间或缴费满一定次数才能申请保单贷款”的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某寿险公司年金保险(分红型)合同条款发现,其中已经单独列明“保险单借款”的相关内容,即:在主险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主险合同累积有现金价值,可以申请借款。经审核同意后,将提供借款。

不过,合同条款明确规定:最高可借款金额为主险合同当时现金价值的80%,而借款期限不超过6个月。

据上述代理人介绍,如果是向保险公司申请保单贷款,借款金额上限基本都是当时保单现金价值的70%~80%。

“办理时,投保人需要出示保险单、身份证明和银行卡等信息,保单贷款借款期限比较短,手续相对简单,放款速度也比较快,因此更适合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的人。”她表示:例如某保单当前的现金价值为10万元,那么贷款人最多可凭此向保险公司借款8万元,借款期限6个月。6个月后,如果债务人逾期,那么保险公司将用该保单的现金价值抵扣这8万元以及6个月期间所产生的利息。

●保单贷款期间不影响理赔

目前来看,国内的个人保单质押贷款业务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尤其是“利用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贷款”一事,多数人都鲜有耳闻,部分消费者甚至担心保单效力在申请贷款后会受到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某大型保险公司了解到,借款期间,保险合同并不因此中断,保险公司还是会照常理赔,但理赔款会预先扣除已借款项及利息。如果涉及分红,贷款后,分红金额也仍依据原本的价值来计算,不受贷款影响。不过,对于那些设置了保费豁免的保险产品,如果已经发生保费豁免,该保单则不能再办理质押贷款。

至于保单贷款的成本,以前述的年金保险(分红型)为例,其保险合同中注明:保险单借款的借款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一年期贷款利率+0.5%为上限,且以保险公司在每月第一个营业日公布的借款利率为准。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现阶段,保险公司公示的保单贷款利率多在6%左右。例如:中国人寿实施的保单借款基准年利率为5.5%;北大方正人寿保单贷款按年利率5%计算。而招商信诺人寿披露的保单借款利率(2019年上半年)则为5.25%到7%不等。

上述保险代理人提示称,保险合同里如果没有写明具体的贷款利率,申请人则需要关注由保险公司出具的借款合同,其中应当注明了实际的贷款利率(保单质押率)。

●有人曾因保单贷款被骗钱

据了解,保险公司只接受投保人本人来主张申请贷款,被保险人无论和投保人是不是同一个人,投保人都需要出面。另外,为防范道德风险,若被保险人与投保人不是同一人,申请借款时则需要被保险人签字确认。

由于保单贷款的申请流程相对简单,因此,投保人应尤其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江西南昌就出现过保险业务员借投保人名义办理保单贷款并套取资金的案件。

具体来说,这名保险业务员通过窃取投保人的保单信息、银行账户密码、身份证等办理了保单贷款,卷走其30余名客户的共计近百万资产。

据了解,在保险满期给付时,部分受害人被保险公司告知无法拿回保险费,需要先偿还贷款,这才知道保险业务员已经拿自己的保单办理了质押贷款。依照受害人的描述,该保险业务员先谎称投保资料出现问题,要求受害人重新办理一张银行卡,由此向受害人索要身份证等材料。由于受害人均为老年人,该保险业务员就建议他们设置简单的银行卡密码,如生日等,为实施犯罪提供了机会。

除此之外,也有个别P2P不法分子骗取保单贷款资金的情况,他们利用非法获取的保险公司客户信息,在电话中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回馈老客户、保单升级以及赠送礼物为由,将一些年长客户骗至其营业场所,随后利用年长客户防范意识弱、手机操作不熟悉的特点,获取年长客户的信任后将其手机骗至手中进行操作,通过保险公司的官方微信等申请保单质押贷款,诱骗年长客户与其签订理财协议后将保单贷款资金转走。

对此,上海银保监局曾发布风险提示称:谨慎选择申请保单贷款。投保人在办理保单贷款前应清楚所办理业务内容,是否存在借贷需要,若申请保单贷款用于购买P2P等理财产品,一旦理财产品发生违约,投保人将面临双重资金损失。

某保险公司高管也在交流中指出,包括炒股在内的高风险投资都不宜采用保单贷款。

“保单贷款期限很少会超过半年,因此仅适合用于短期资金周转。借款人也切记定期还款,如果发生逾期或欠缴就会抵扣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现金价值一旦为零,保险合同就自动终止了。”

如果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申请人甚至还将被推至被告席,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

今年3月12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就公开了这样一份由保单贷款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判决书。

判决书显示,借款人在提出保单贷款申请后,以5.8%的年利率获得了5.34万元的贷款金额,双方约定贷款到期后可顺延180天。但是,就在这顺延的180天内,借款人办理了退保,且未在贷款最后到期前偿还贷款款项。最终,借款人被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尽管被告提出了其拒不还款的多项理由,但基于保单贷款申请书等材料的有效性,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向某保险公司一次性偿还保单贷款五万余元及相应利息。

能贷款的保险公司有哪些

一周新闻速览


“13精”精评

2023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处罚总结:737张罚单,罚款总额9094万元


2023年一季度上市险企保费排名榜:7家上市险企正增长,财寿险版块均提速,4家险企增速“扭负为正”


2022年73家寿险公司退保率:1家超22%,3家超10%,3家超8%,1款产品退保99亿


2022年度财险最低资本结构分析:风险评级为CD类的公司,与行业风险结构偏差较大


数据为王,高客破局,泰康人寿新业务探索电销转型之路

监管动态

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或下调 监管部门指导险企储备新产品


中国银保信发布2022年保险服务质量指数结果:18家公司指数超过90,3家公司指数低于60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扩容至32款


银保监会:一季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09.85亿元,同比增长32.15%


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保险业要找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慢性病保障水平的重要基础工程


京津冀三地银保监局联合发文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上海银保监局部署2023年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工作


上海银保监局:去年以来打击“代理退保黑产”涉案人数达150人

公司动态

2023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100强发布,5家中国险企入围前十


汇丰董事会公开回应平安资管:不能支持战略重组提议 建议股东投票反对


大地保险一季度保费收入150.15亿元,同比增长20.10%


泰康保险拟向泰康养老增资10亿元,直接持股比例增至99%


蚂蚁保金选1季度服务报告:新增10款优质保险,近10万金选用户获得理赔

人事变动

王廷科出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


中国平安:聘任黄玉强为审计责任人


张道明人保财险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获批


何林锦泰财险审计责任人任职资格获批


百年保险资管将帅卸任:庄粤珉不再担任董事长,卜勇辞任总经理

行业动态

一季度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71.3,处于信心较强区间


《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发布:“80后”是保险消费的主力


《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六大类风险最受家庭关注 商业保障缺口大


“13精”精评


2023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处罚总结

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共收到737张罚单,罚款总额9094万元。涉及80家险企(法人机构),其中47家财险、33家寿险,复星保德信人寿收到截至目前年内最大罚单321万。


详见《80家险企被罚超9千万,3人撤职7人禁业,2023年一季度保险公司处罚总结》


2023年一季度上市险企保费排名榜

从结果看,经过保险人一季度的不懈努力,上市险企的保费增速已经从年初的-0.7%,提升至5.2%。


从过去4年的数据看,2023年一季度末上市险企的保费增速,已经超过2022年同期的3.9%,以及2021年同期的2.5%,甚至是2020年同期的3.04%。


也就是说,这是上市险企这4年以来,最好的一季度“开门红”战绩!


详见《一季度“开门红”最佳战绩!7家上市险企正增长,财寿险版块均提速,4家险企增速“扭负为正”!》


2022年73家寿险公司退保率

2022年73家寿险公司退保率,1家超22%,3家超10%,3家超8%;近十年寿险业退保率,险企间差异大,头部低中小高;昔日热销产品集中退保,1款退保99亿,2款退保率超90%。


详见《2022年73家寿险公司退保率:1家超22%,3家超10%,3家超8%,1款产品退保99亿...》


2022年度财险最低资本结构分析

通过二级风险资本指标分析,让我们可以直观了解一家公司的业务结构、资产配置和信用状况,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经营战略和风险偏好差异。


本次,“13精”将聚焦2022年第四季度81家财险公司的最低资本结构,详见《2022年度财险最低资本结构分析:风险评级为CD类的公司,与行业风险结构偏差较大!》


数据为王,高客破局,泰康人寿新业务探索电销转型之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说到转型和渠道革新,过去几年,从传统电销转型而来的泰康人寿新业务板块可以给到我们一些经验和启发。


对此,13精也有幸从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刘大为那里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泰康新业务的发展之路。


详见《数据为王,高客破局,泰康人寿新业务探索电销转型之路!》


监管动态


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或下调 监管部门指导险企储备新产品

上证报消息,为应对监管政策调整,险企新产品开发相关准备工作加速推进。近日,监管部门相继对一些保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明确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下调预期,提示险企做好新产品开发准备工作。3月底,监管部门曾召开会议,摸底险企负债成本状况。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下调。”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备受市场关注的调整幅度,目前业内有一些讨论,但要等监管部门正式下发通知。


业内人士表示,可把责任准备金理解为保险公司为应对将来的赔付而提取的资金储备。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产品预定利率挂钩,降低评估利率也意味着降低产品预定利率,将直接推动险企负债端成本降低。


中国银保信发布2022年保险服务质量指数结果

中国银保信近日发布2022年度保险服务质量指数结果,2022年度财产保险(车险业务)服务质量行业指数为90.49,2022年度人身保险(寿险、意外险、健康险业务)服务质量行业指数为85.28。


据统计,18家公司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超过90,其中,太保财险、太保寿险均排名第一,此外,3家公司指数低于60。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扩容至32款

中国银保信官网消息,截至4月19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扩容至32款。


银保监会:一季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09.85亿元,同比增长32.15%

从银保监会了解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1.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62%,同比增长21.2%,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资金投向方面,农林牧渔业、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贷款、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均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一季度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09.85亿元,同比增长32.15%,提供风险保障1.41万亿元。


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保险业要找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

据媒体报道,在《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2023)》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梁涛致辞表示,中国商业保险市场虽然稳步发展,但是保险的密度和深度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保险业要找准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


梁涛表示,从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看,不适应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消费者满意度不高,民众对保险行业诟病较多,消费者投诉率居高不下;二是保费结构比例失衡,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慢性病保障水平的重要基础工程

近日,“慢病居家康护与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研讨会”于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于华在现场致辞中表示,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慢性病保障水平的重要基础工程。


于华进一步表示,从保险业角度来看,标准化在现阶段可以解决健康管理服务连续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通过清晰定义能和哪些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什么样的患者适合什么样的服务、如何评估服务效果,标准化建设可以切实加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通过长期实践,标准化建设将有利于生产和积累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数据,从前端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推动健康管理服务和保险产品之间更加紧密的结合。


京津冀三地银保监局联合发文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北京银保监局、天津银保监局、河北银保监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通知》。


指导京津冀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信贷管理、押品管理、保险理赔、风险防控等方面信息共享和行动协同,推动形成覆盖新市民群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化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地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海银保监局部署2023年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工作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召开2023年度信息科技监管工作会议,贯彻落实银保监会信息科技监管工作要求,通报2022年度辖内银行业保险业信息科技工作和风险管理情况,分析当前形势,揭示行业风险和挑战,部署2023年信息科技重点工作。


会议要求,2023年辖内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建设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围绕重点领域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持续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和业务连续性风险管理。

四是切实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上海银保监局:去年以来打击“代理退保黑产”涉案人数达150人

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近日表示,2022年末,上海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确认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4.73%,涉案金额同比下降91.65%,案件防控工作有效性显著提升。


“去年以来,上海地区打击‘代理退保黑产’涉案人数达150人,法院已判决91人,打击保险欺诈犯罪团伙3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0余人。”曹光群称。


公司动态


2023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100强发布,5家中国险企入围前十

近日,世界领先的品牌估值和战略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3全球最具价值保险品牌100强》,中国平安以322亿美元品牌价值荣登榜首。


总的来看,有5家中国险企上榜前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中国人保。


汇丰董事会公开回应平安资管:不能支持战略重组提议 建议股东投票反对

日前,平安资管“推动汇丰亚洲业务战略重组”的呼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4月19日晚间,汇丰董事会就这一话题给出正式回应。汇丰表示,由平安提出的转变汇丰亚太区业务结构的建议,会严重影响汇丰环球业务策略的成效,并且大大蚕食集团的收益、回报、股息及股东价值,损害汇丰独有的环球业务的定位。因此,汇丰不能支持向股东推荐这些由平安建议、涉及改变集团结构的方案。


相关详见《平安资管首度提出汇丰战略重组方案》


对于日前汇丰就平安声明的回应,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表示已关注到。但他认为,汇丰的声明只是重复了过去对“分拆”方案的弊端及反对意见。而平安提出的是完全不同的战略重组方案。战略重组后汇丰仍然是亚洲汇丰的控股股东,汇丰仍是一家各地业务相互协同的全球银行,不会造成汇丰的环球价值损害、增加运营成本、及法律障碍等问题。迄今为止,汇丰从未就新战略重组方案与平安做正式的讨论。“我们认为,按国际基本的公司治理原则和理念,任何股东或者投资者的意见,理应得到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基本尊重。”


大地保险一季度保费收入150.15亿元,同比增长20.10%

4月21日,中国再保险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经由公司营运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所获得的原保费收入总额约为150.15亿元,同比增长20.1%。


泰康保险拟向泰康养老增资10亿元,直接持股比例增至99%

泰康养老近日发布公告称,为满足泰康养老业务发展和偿付能力需要,根据泰康养老目前经营状况及业务发展规划,泰康养老股东泰康保险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资。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泰康保险集团拟向泰康养老10亿元,增资后泰康养老注册资本将由50亿元变更为60亿元。


此次增资完成后,泰康保险集团持有的泰康养老股份将由98.8%变更为99.0%,泰康资产的持股比例由1.2%变更为1.0%。


蚂蚁保金选1季度服务报告:新增10款优质保险,近10万金选用户获得理赔

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公布了旗下“金选”保险2023年第1季度服务报告。报告显示,1季度好医保·住院医疗(0免赔)等10款优质保险产品新调入金选,3款产品调出。


伴随着国内第1季度消费复苏,蚂蚁保金选保险中的旅行险销量大增,同比上涨167%。而在利率下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养老、储蓄、年金类保险销售火爆,同比上涨324%。在服务理赔方面,第1季度有9.74万金选用户通过蚂蚁保平台上的“安心赔”服务获得理赔。


人事变动


王廷科出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

据中国人保集团官网消息,2023年4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王廷科同志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中国平安:聘任黄玉强为审计责任人

中国平安公告,公司董事会决议聘任黄玉强出任审计责任人,黄玉强的任职资格尚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


张道明人保财险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获批

据银保监复〔2023〕196号,核准张道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何林锦泰财险审计责任人任职资格获批

四川银保监局官网消息,据川银保监复〔2023〕116号,核准何林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审计责任人的任职资格。


百年保险资管将帅卸任:庄粤珉不再担任董事长,卜勇辞任总经理

近日,百年保险资管接连发布公告,披露董事长、总经理职位的调整:庄粤珉不再担任董事长,同意卜勇辞去总经理职务。


公告提到,由李富华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公开资料显示,李富华,男,大学本科,2017年1月起担任百年保险资管财务负责人,同时兼任百年人寿财务负责人。曾先后担任中国平安人寿济南分公司财务部财务主 管、财务经理;平安保险集团财务部室主任;泰康人寿总公司财务部 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


行业动态


一季度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71.3,处于信心较强区间

据保险保障基金消息,2023年一季度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1.3,环比上升3.3,同比下降0.8,处于(65,85]信心较强区间。


分险种看,一季度人身险消费者信心指数和财产险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68.6和74.1,均处于信心较强区间且连续两个季度回升,财产险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升幅略高于人身险消费者信心指数。


《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发布:“80后”是保险消费的主力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互联网保险科技平台元保,共同发布《2022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


目前,“80后”已经成为保险消费的主流群体。报告显示,“80后”为主的31-40岁消费者保险花费更多,其中,75%的家庭年度保险花费超5000元,而且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养老险已成为消费者规划养老生活的重点方向,最受“80后”关注。


《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六大类风险最受家庭关注 商业保障缺口大

《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2023)》近日在京发布。《白皮书》项目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提供学术指导,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完成。


《白皮书》指出,中国家庭结构正呈现出“小型化”“老年化”“独居化”趋势。同时,大多数中国家庭现有商业保障不足,应结合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更加科学地配置资产,未雨绸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保险保单能贷款吗(能贷款的保险公司有哪些)":http://www.ljycsb.cn/dkzs/8952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