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一女子接到网络贷款电话后被骗1万元,下面是黄石网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卡号码查询
来源:强哥说警事
近日,灵乡镇的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的客服经理,专门负责办理贷款,问其需不需要贷款,王女士说需要,对方发给王女士一个微信号,王女士便添加了对方。
对方给王女士发了一个二维码,王女士扫描二维码后进入一个在线聊天群,在线客服向王女士发信息让她将其姓名和电话号码发过去,对方帮其查询贷款额度,王女士照做后没过一会对方说贷款批下来了,是五万元。
随后,客服又发给王女士一个链接,并称是电子合同,让王女士在合同上签字,之后又一个自称是放款的经理添加了王女士的微信。
放款经理让王女士将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照片、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发给他,王女士没有犹豫一一照做了,对方又问王女士的银行卡里是否有钱,王女士回答没有后对方让王女士向自己的卡里存1万元钱,并表示这是为了看看王女士有无还款能力。
王女士将自己微信的钱转了1万元到银行卡里,对方便让王女士将银行卡的钱清零转到自己提供的帐户里,还表示稍后一定会将钱退还到她的卡里,当向对方账户转款1万元后,王女士在查询自己的卡明细时才发现卡里钱被分两次消费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忙向灵乡派出所报警求助。
民警提醒
1、亟需资金周转一定要找正规银行机构或者正规平台,放款前需要缴纳“保证金”、“认证金”、“做流水账”等各种先行付款的,一定是诈骗!
2、切勿相信“无抵押、无担保”等贷款广告,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APP
3、不要随意向陌生人转账,转款前一定要多加核实,被骗后及时保留相关信息并向就近的公安机关求助
个人贷款账号怎么查询
“整整4年,一直无法办理商品房购房贷款,不能乘飞机、坐高铁,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如今‘老赖’身份终于洗脱了,银行按揭也办下来了。”近日,张波(化名)专程来到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告诉办案检察官陈运筠自己的近况。被摘掉“老赖”帽子的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张波的“老赖”身份,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摘掉的呢?
平白无故惹上官司
2018年9月,张波到银行办理购房贷款时被工作人员告知:“您已经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无法为您办理贷款手续。”
一头雾水的张波来到大渡口区法院,经一番询问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平白无故惹上了一桩官司。2012年6月,张波与重庆某机械公司签订产品买卖合同。由于未收到后续款项,2016年9月,该机械公司便一纸诉状将张波告上法庭。法院缺席判决张某支付10万余元欠款及违约金。
“当时我只有20岁,经亲戚介绍跟人学开挖掘机,哪有钱买挖掘机?”“我既未签过相关买卖合同,也没掏过首付款,更别谈收到过挖掘机了。”张波介绍说,他只依稀想起来,当年为帮朋友的忙,曾把身份证复印件交给挖掘机销售人员高某,此后再无下文。
2018年9月,因该案已超过申请再审期限,张波遂申请大渡口区检察院予以监督。“张波本人的签名字迹的确与买卖合同里的那个签名存在明显差异。”受案后,经调卷审查,陈运筠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蹊跷。这份合同到底是真是假?陈运筠与该机械公司联系沟通后,决定前往机械公司调取合同原件。
凭空消失的合同
“买卖合同原件怎么不见了?”
“就只有这些材料。”
“不可能,刚才明明看到过原件,是彩色纸张的。”
“这个事情我做不了主,领导今天出差了,本周之内答复你。”
……
一开始,为了不引起对方警觉,陈运筠只说是来查阅涉案挖掘机银行贷款情况。得知陈运筠的来意后,该机械公司法务人员很快就找出了该笔业务的资料盒。接过资料盒,陈运筠翻到了合同原件,当时心中禁不住一阵暗喜,想着只要经过笔迹鉴定,案件真相就会水落石出。
没承想,就在开具调取手续的过程中,该法务人员突然提出要请示领导,并将拟调取的一叠材料随身带离。待其返回后,陈运筠却发现那份合同原件凭空消失了。架不住陈运筠的一再追问,该法务人员承诺会尽快答复。然而,半个月之后,该法务人员一再推诿、拒绝提供合同原件,其他获取渠道也没有半点进展。
案件一时陷入僵局,陈运筠转而将目光投向案卷材料中的另一份证据——《按揭贷款担保服务协议》,上面列出的反担保人签名为徐某,系贵州省桐梓县人。陈运筠解释道:“问题恰恰就在于张波坚称从未听说过徐某,为何徐某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联想到买卖合同显示到货地为贵州,陈运筠认为徐某与该案件必有关联。
案件真相水落石出
几经周折,陈运筠终于联系上了徐某。起初,徐某并不配合。转机出现在最后一通电话时。“当时,我们改变了策略,转而问他在与该机械公司纠纷中有何诉求,并表明检察机关在了解情况后,有助于帮助其化解矛盾,同时也能让无辜的人免去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正是陈运筠不厌其烦地释法说理,让徐某逐渐打消了顾虑。
“2012年,我找到该机械公司销售代表高某买了一台挖掘机,因未按期交付尾款,挖掘机后台程序被机械公司上锁,无法正常使用,导致项目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徐某不仅将原委和盘托出,还提供了支付5万元首付款后,高某出具的收条和挖掘机照片。
案情峰回路转。那么,将张波和徐某串联起来的销售人员高某又在哪里?一张从机械公司调取来的高某入职申请表发挥了作用。在公安机关协助下,陈运筠凭借上面记载的身份证号码,找到了高某。
经过一番询问,高某交代的事实与张波、徐某所述一一吻合。不仅如此,从机械公司调取的《派工申请单》《销售合同意向书》等均载明客户为徐某,其注明的机器型号、编号均与判决认定的《产品买卖合同》完全一致。
“我们前往贷款银行,查询到实际还款人也并非张波,是机械公司垫款归还的。”陈运筠说。至此,这起扑朔迷离的挖掘机买卖合同虚假诉讼案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机械公司当年为提高销量,默许高某等销售人员采取代签合同方式规避跨区域销售的限制。本案中,高某借张波之名与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实际购买人却是远在贵州的徐某。后来,徐某与该机械公司发生纠纷,未及时付清余款,该公司为挽回损失,拿着虚假的买卖合同向法院提起诉讼……
2020年8月,在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指导下,大渡口区检察院向当地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2021年11月,法院再审后,作出撤销原审判决、驳回机械公司全部诉讼请求的判决。随后,该机械公司上诉。今年3月,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再审。(满宁 彭静 梁小燕)
来源: 检察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卡号码查询(个人贷款账号怎么查询)":http://www.ljycsb.cn/dkzs/8944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