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 | 深挖线索大胆求证 揭示“顶冒名”贷款真相,下面是审计观察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档案是什么
一、 案例背景
一直以来,“顶冒名”贷款都是各级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顶冒名”贷款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银行人员因道德风险,与外部人员或机构勾结,违规发放虚假用途、虚假借款人的贷款;另一方面,则因其掩盖了信贷资产质量,极易诱发银行资产质量下滑和重大声誉与法律风险。基于此,“顶冒名”贷款一直是各家银行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
二、 审计过程及方法
2019年,A银行审计局某分局对B省分行开展了扶贫贷款业务审计。非现场分析中,通过“多名借款人(含建档立卡户)对应同一联系方式”等模型数据分析发现,C县支行存在21名个人贷款客户使用同一手机号码,其中1笔为二手房按揭贷款,其余20笔均为小额农户贷款(含3名建档立卡户)。因模型数据字段仅有手机号,没有机主信息,考虑到A银行个贷业务已开办多年,相关经办人员将多人联系方式错录为同一人手机号的情况并不常见,同时也不大可能存在如此多数量的客户代用他人手机号码办理贷款的情况,审计人员据此初步怀疑其背后可能存在集中用款或“顶冒名”贷款的风险。受非现场资料种类及数量和查证手段的限制,为避免打草惊蛇,审计组讨论决定将该线索留待现场进行查证,并将模型数据所涉贷款作为抽样,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全部贷款档案资料。
(一)外围调查,确认“关键人”身份
在现场阶段,为确认该手机号真实的机主信息,审计人员通过通信公司营业前台、微信、支付宝等多渠道为该手机号进行小额缴费,最终确定了可疑电话机主的姓名为罗某。经与行内贷款台账中客户信息比对发现,罗某实为A银行二手房贷款客户,即21条模型数据中的二手房按揭贷款客户。
(二)查阅档案,发现诸多疑点
与此同时,审计人员通过现场查阅抽样档案,发现存在:一是部分客户的贷款档案中,实地调查的影像资料存在照片背景雷同,疑似影像资料造假或重复使用,违反规定未实际开展实地调查;二是部分贷款合同面签的影像资料中,合同签署地非本行专门场地,违反A银行规定;三是部分影像资料中客户与其身份证照片差异较大,疑似非客户本人,存在冒名办理贷款的可能。
审计人员随后详细整理出21名贷款客户的户籍地址,剔除疑似集中用款人罗某的信息后,通过地图查找,勾勒出其余20名客户的居住分布图。审计人员发现,所涉客户居住地较为集中,均分布在相邻两个乡镇的数个行政村。
(三)秘密走访,解开用款“谜团”
经汇报,审计组立即召开会议商议。针对可能存在的集中用款或“顶冒名”贷款风险,审计组分析认为,基于已发现的事实来看,被审计单位至少有多人应对此事知情或实际参与了全流程操作。为避免惊动被审计单位,审计组决定利用周末时间,告知被审计单位审计组周末休息,不让其派员陪同,同时成立三个小组,其中两组分别下乡开展秘密走访,另一组留在分行所在地,做后援支撑协调。
审计组自行联系当地租车公司租赁了两辆车,分两组分头下乡开展客户走访。通过走访,审计人员得到了贷款客户真实的手机号码,对走访场景进行拍照留痕,同时让客户在贷后检查表上签字。对部分不在家,未能走访到的客户,审计人员通过新获取的客户真实手机号信息,辗转联系到客户本人进行电话回访,录音留痕,从而还原出重要事实真相。
通过汇集梳理各走访小组的线索,“顶冒名”贷款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贷款资金全额被冒名使用;二是贷款资金部分被冒名使用;三是贷款资金全额被冒名使用。具体情况则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农户的贷款审批结果由实际用款人罗某告知,农户自己并不知晓实际贷款金额,贷款银行卡也由罗某掌握,资金由罗某转交,如贷款发放金额30万元,农户实际拿到手的资金仅为5万元,其余资金由罗某实际掌握和使用;二是个别农户未到C县支行现场申请贷款,未签署任何贷款相关资料,存在被冒名办理贷款的情况;三是信贷员刘某未到农户家中、经营场地开展入户调查,违反了A银行信贷制度规定;四是部分农户贷款合同签署未按规定在C县支行进行,而是集中在罗某家签署贷款借据、合同,且信贷员刘某在场。
(四)接管式审计,揭示风险全貌
鉴于上述已发现的违规事实,经审计组带队领导拍板,决定对C县支行进行接管式审计,以全面摸清底数、固定证据,从而揭示风险。紧接着,审计组正式接管C县支行信贷部,要求支行全员到岗,对信贷部办公场所开展突击检查。审计人员重点对信贷员刘某的工位、电脑及文件柜进行查验,当场要求其告知电脑密码,由审计人员动手查证电脑内资料。经过数小时的查找,终于在电脑D盘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一个名为“用款情况”的表格。带着疑问,审计人员打开了表格,仔细查验发现,该表格类似贷款台账,但又不是A银行常见的台账格式,既没有标准的台账名称,也没有规范的字段符号和统一的输出内容,看上去更像是信贷员自己建的一个电子手工台账。表中仅简单的列示了客户名称、贷款金额、时间、用款人名称、用款金额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用款人并非借款人。随后,审计人员根据此前已经查证的集中用款人名单,与该“手工台账”比对发现,此前所涉的集中用款客户均在该“手工台账”中。
审计人员当即对该刘姓信贷员进行单独正式访谈。起初,刘某还存有侥幸心理,辩称这是一张不知道什么时候做错的废表,里面的内容都不记得了,企图蒙混过关。但当审计人员拿出走访所获得的证据与其对质时,刘某才彻底慌了神,几番纠结后,终于交待了事实真相。
审计人员逐条梳理“手工台账”中的数据,通过与信贷系统及档案资料比对,整理出全部“顶冒名”贷款明细,并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据此向C县支行出具了事实确认单(含附件),由信贷员刘某及C县支行负责人签字确认。
三、 审计发现及成效
(一)揭示“顶冒名”贷款风险,避免损失扩大化
审计组梳理发现: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C县支行通过多种方式发放“顶冒名”贷款。一是发放“冒名”贷款,涉及贷款1笔、金额30万元。借款人阿某对办理该贷款并不知情,贷前调查与合同签署的材料由信贷员刘某造假,贷款申请表上填写实际用款人罗某联系方式,用于放还款的银行卡由罗某保管和使用,信贷员刘某对此情况知情。二是贷款资金部分被冒名使用,涉及贷款21笔、650万元,余7笔、235万元。如客户王某等7名借款人经罗某介绍在A银行申请贷款,贷款申请表上填写罗某的联系方式,放款的银行卡由罗某保管和使用,借款人不知晓实际放款金额为30万元,罗某仅告知借款人放款金额为4万、5万元不等,以上情况信贷员刘某知情。三是贷款资金全额被顶名使用,涉及贷款106笔、2925万元,余31笔、1205万元。如邱某等31名借款人知晓在A银行办理贷款的情况,贷款资金由罗某实际使用并按月偿还贷款利息,以上情况信贷员刘某均知情。
而另一方面,为了掩盖违规事实,避免因遗漏、疏忽等原因造成贷款逾期,从而招致银行内部检查,实际用款人罗某通过集中保管贷款客户的银行卡,同时由信贷员刘某将部分贷款客户的联系方式设定为自己的手机号,在此基础上,由信贷员刘某在信贷系统内发起申请“指定账户扣款”交易,经支行信贷主管审批通过,从而将实际用款人的银行账户设定为贷款客户的扣款账户,通过系统到期自动扣款实现还本还息。
(二)多维度梳理违规事实,给出整改问责建议
综上事实,审计组对该“顶冒名”贷款的发生背景、过程、结果进行全面复盘,围绕制度、系统、管理、人员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向被审计对象进行了风险揭示。主要包括:一是信贷关键岗位人员违规履职。信贷员因道德风险,与外部客户串谋,长时间批量违规发放虚假用途、虚假申贷行为的“顶冒名”贷款,导致A银行面临较大的资金损失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二是C县支行内控管理履职缺失。在长达三年的时间内,支行管理层对该违规情况应发现未发现,未能在履行复核职责时发现档案资料的重大缺陷,未能在安排和落实常规贷后检查及抽查中发现问题贷款。对于“指定账户扣款”交易等非常规贷后变更申请未履行审慎核实职责,盲目轻信信贷员一面之词并给与审批通过。三是审查审批履职不到位。未能发现贷款申请档案资料重大缺陷,电话抽查流于形式。四是C县支行员工管理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职责,人员行为排查重形式轻实质。该信贷员在长达数年时间内未轮岗和轮换管户片区,致使该“顶冒名”贷款可以“还旧借新”循环往复,长期未能被发现。五是信贷系统控制存在缺陷。对于“指定账户扣款”交易,支行可由信贷员自行发起申请并经主管审批通过即可,缺乏必要的权限分离和系统制约。
基于此,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问责建议:一是对“顶冒名”贷款采取管控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化,根据不同风险事实,因类施策,重点化解“冒名”贷款风险,采取与实际用款人签订补充协议、追加担保、抵押、偿还所用款项等风险缓释措施,分阶段稳步化解存量风险。二是依照A银行内控规定,对问题贷款所涉相关岗位人员开展严肃问责,确保有责必追,做到既要追操作岗位的责,也要追管理岗位的责,营造良好的企业合规氛围。三是在后期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工作,避免在同一岗位长期工作滋生道德风险。四是切实做好贷后管理,注重提升管理质效,加强履职监督制约,做到全员不敢违规、不能违规和无法违规。
(三)问责责任人员,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随后,由B省分行牵头督导,对“顶冒名”贷款所涉的二级分行及下辖的C县支行相关经办人、领导、条线管理岗、监督岗等多岗位、多层级人员进行了问责,对主要责任人予以开除,并在分行内进行通报批评,开展案例警示教育,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案例来警醒和教育干部员工,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四、思考与启示
该项目结项后,项目组依照惯例进行了总结回头看。主要包括:一是发散思维,深挖线索。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维度看待模型数据,将线索吃深吃透,善于用事实和证据回答线索疑问而不是用主观臆测简单勾销审计线索。二是多措并举查证线索,用事实证据说话。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验证手段,将审计线索转化为更客观和无可辩驳的事实,更能让被审计单位信服。三是发挥团队协作配合,打好攻坚战。重点线索往往涉及到庞杂的数据、长时间跨度、甚至牵涉到多岗位多条线等复杂因素,单靠一个人的能力往往很难打开突破口,只有靠团队的力量,精心组织,分工协作,才能更有助于实现审计目标。(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审计局西安分局)
备注:顶名贷款通常指客户申请贷款后将全额或部分贷款资金交由第三人使用,银行信贷人员则存在失职或违规履职的情况,其对顶名贷款知情或起到了必要的协助作用;冒名贷款通常指借款人冒用第三人的身份,在银行办理贷款,被冒名者对贷款不知情,但银行信贷人员对此知情并起到了配合协助作用,存在重大失职或严重违规履职的情况。
贷款档案管理办法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为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长子农商银行审计部结合辖内业务种类、风险状况、管理需求,按照“抓住重点、扫除盲点、浇透一点”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了信贷档案管理专项审计。
该行纪委书记姬宁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了信贷档案管理专项审计安排会,针对信贷档案资料收集、保管、档案调阅、移交等环节进行了重点强调,一是强化意识、规范管理。通过本次审计,进一步提高涉贷部门、人员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和要求,促进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创新理念、以查带训。此次审计,要检点过去就事论事、就查而查的传统理念和套路,审计人员在现场检查的同时有意识的对平时易出错的问题以及较难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整改,达到立审立改、边审边改的目的;三是及时跟踪,狠抓落实。此次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整改的,督促被审部门立即落实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逐笔建立问题台账,持续跟进问题整改进度,特别是针对制度缺陷、管理盲区、风险控制等方面问题,要重点督导、跟踪回访,动态监督整改情况,必要时进行后续审计,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赵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档案是什么(贷款档案管理办法)":http://www.ljycsb.cn/dkzs/894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