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二孩以上家庭可买第三套房,非户籍人口可在岛外区域购房,下面是上观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厦门二套房贷款政策
5月24日,澎湃新闻从福建省厦门市政务中心获悉,厦门户籍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在全市范围内购买第三套住房(面积180平方米以下),但二孩中有一人需要为未成年人;非厦门市户籍大专及以上学历购房者或家庭持有半年以上劳动合同、工作证明、医社保证明,即可在岛外购房。
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目前尚未在官网发布文件。厦门市政务中心告诉澎湃新闻,政务中心收到了相关通知,已和相关部门进行了确认,该政策已于近期落实执行。
厦门市分为6个辖区,岛内分为思明区、湖里区,岛外分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4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厦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同比增长1%;厦门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2%,同比则没有变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厦门新房住宅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
4月28日,厦门市住建局发文称,为应对疫情影响,提出为企业群众减免租金、缓缴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放宽商品房预售条件等举措。
厦门明确,承租市直管公房非住宅和保障房配套商业用房(包括经营性用房、办公用房及其配套的车库等其它用房)从事生产经营,且最终承租人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2022年免除3个月租金,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街镇行政区域或因落实防疫要求严重影响经营活动的,再免除3个月租金,全年合计免除6个月租金。
免租期从2022年3月1日起算,普遍免除3个月租金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完成,补充免除3个月租金工作要在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后2个月内完成(第四季度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要通过当年退租或下年减免方式足额免除6个月租金)。存在间接承租情形的,转租人不享受此次免租政策。
二是缓缴、贷款逾期罚息退还,推出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政策。住房公积金缓缴方面,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讨论通过后,可申请在2022年4月至6月期间缓缴住房公积金,经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审批后实施。缓缴期间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三是降低商品房预售工程形象进度要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厦门调整商品住房预售许可工程形象进度标准,2021年1月1日后新出让土地的商品住房项目,在2022年12月31日前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工程形象进度应达到标准调整为:7层以下(含7层)的,已完成主体工程2层以上;8层(含8层)至20层(含20层)的,在《管理规定》要求的标准上减5层,且至少完成主体工程2层以上;21层以上(含21层)的,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的四分之一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前述项目办理预售许可时,投入开发建设资金须达到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调整后的标准,更利于房地产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商品房销售。
此外,预售资金监管模式也进一步优化。厦门市住建局出台《关于明确预售初始留存资金额度和后续留存资金额度的通知》,增加企业支取节点,在防范项目烂尾风险的基础上支持企业灵活使用预售资金。同时,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支持企业采用商业银行保函替代一半的应留存预售监管资金。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刘畅
2020年厦门二套房首付比例
2023年第一个季度马上进入收官阶段,各家银行都在忙着“开门红”。
消金界注意到,在最近的一次投资者活动上,厦门银行透露,在零售贷款投放方面,厦门银行2023年将重点投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消费贷款,其中个人经营贷的主要投放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
厦门银行表示,随着市场环境趋于稳定,客户对市场的信心逐渐恢复,零售信贷需求增强,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的零售贷款增速,将不会低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贷款增速。
2023年,厦门银行的“三年战略规划”进入了收官之年,“做大零售”作为该战略的第一个目标,也到了检验成色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发力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对厦门银行来说,既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但更多似乎则是“无奈之举”。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能否支撑2023年的个人贷款业务,是对厦门银行零售业务的一大考验。
01
零售转型遇房地产严监管
其实2020年以来,厦门银行就已经开始实施大零售转型,发力零售业务。
截至2020年末,厦门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253.11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了131.03亿,增幅达32.43%。
个人贷款的高增速给了厦门银行发力大零售的信心,2021年提出了“2021-2023三年战略规划战略”,第一个目标就是“做大零售”。
但随着大零售转型的推进,厦门银行个人贷款增速却出现了明显放缓。
截至2022年6月,厦门银行贷款总额1847.2亿,较上年末增加了5.53%,企业贷款余额988.14亿,较上年末增加了7.44%,个人贷款余额693.93亿,较上年末增加了4.04%。
推进大零售转型的过程中,个人贷款增速为何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厦门银行零售贷款产品体系主要由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组成。一直以来,厦门银行个人贷款的一个问题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太高。
截至2021年末,厦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8.22%,高于监管17.5%的集中度管理要求。个人经营贷和个人消费贷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5.9%和3.93%。
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厦门银行需要压降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
据悉,厦门银行制定了压降房地产集中度计划,调整按揭额度和发放节奏,比如,在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优先安排首套房按揭。
零售银行战略转型中,本来增速较快的个人贷款,需要调整结构的压力。而压缩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直接影响了厦门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
也就是说,厦门银行零售贷款的任务,不仅要提升规模,还要优化结构,但优化结构又制约规模的增长。
个人贷款结构改善情况如何呢?
与2021年相比,2022年6月份,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确实降下来了,但是是微降。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有提升,但仅仅是微涨。
所以,很明显,2023年,厦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还是没法“敞开贷”,新增个贷的任务,只能集中在个人经营贷和信用消费贷上。
截至2022年6月,厦门银行个人贷款规模为693.93亿元,较上年增长26.92亿元,增幅4.0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合计占比55.85%,较上年末提升3.66个百分点。
仅仅从增幅上看,并不算大。对厦门银行来说,摆脱房贷依赖症并不那么容易,个人消费贷的底子还是太弱了。
但别无选择的厦门银行在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上,也做出了不少新产品。
个人贷款方面,在主打产品“美好时贷”和“惠普e家”产品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普惠E贷”,完善个人贷款产品体系。
个人信用消费贷方面,推出线上化产品E秒贷,以及数字信用卡。
个人经营贷主打“惠普E贷”产品系,包括首个法人抵押类产品的“e 企贷”、E直贷、“险e贷”等,还依据分行的地区和行业特点,推出创新产品,比如宁德分行推出的“茶农助农贷”和“宁e贷”。
截至2022年6月末,厦门银行个人经营贷余额为312.29亿元,同比增长11.8%。个人消费贷余额75.24亿元,较上年增长6.38亿元,增幅9.26%。
整体来看,厦门银行消费信贷产品体系还不算完善,基础很薄弱,占比太低。
这似乎与其地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
02
内控也存短板
厦门银行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厦门市商业银行,2009年更名为厦门银行,2020年登录A股,成为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与A股其他城商行相比较,厦门银行资产规模相对比较小,上市时间也较晚。
2023年1月17日,厦门银行发布了2022年业绩快报,根据快报,2022年厦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8.79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25.04亿,同比增长15.44%。
截至2022年末,厦门银行总资产3712.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7%。不良贷款率0.8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87.96%,较上年末上升了17.32个百分点。
厦门银行的资产质量在同业中还是处于不错的水平,拨备覆盖率也比较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零售转型中,厦门银行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在加速发展个贷的同时,厦门银行的内控管理似乎没有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消金界注意到,近期,厦门银行因23项违规案由被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予以警告处罚,并合计罚没超764万元,具体案由涉及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违反金融消费者保护内部控制及其他管理规定、未经授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这暴露了零售转型的普遍问题。厦门银行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业务层面的问题,基础设施还需要打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厦门二套房贷款政策(2020年厦门二套房首付比例)":http://www.ljycsb.cn/dkzs/875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