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产品测评系列③丨多家消金平台未公示年化利率,你我贷惊现“PASS”卡,或违反消保法,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宁波个人小额贷款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吴霜
5月20日,麦肯锡发布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消费金融市场将持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用户的下沉,如何触达,如何风控,如何普惠,十分考验消费金融机构对行业和自身优势的认知。
此前,在行业上升期,不少消金机构业务规模迅速攀升并谋求上市,其中包括部分本期测评对象。2018年6月,总部位于上海的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在此之前,维信金科2015年、2016年、2017年收入分别为10.6亿元、14.3亿元、2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6%;但净利润保持亏损,亏损净额分别为3.03亿元、5.65亿元、10.0亿元。
最新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实现总营收 34.58亿元,同比增长34.4 %;全年促成贷款407亿元,同比增长 32.3 %;净利润11.79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8.7亿元,成功扭亏为盈。截止6月13日发稿前,维信金科股价为3.250港元,而其上市发行价为20港元。
2019年5月,P2P起家的嘉银金科经历了曲折了上市之路后终于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之后其股价跌宕起伏,但相对保持在高位,随后剧烈下跌,在2019年末股价为5.20美元,之后两年多一直保持在低位,截至测评报告发布前最新报价为2.080美元。
本期消费金融产品测评系列的测评对象为维信卡卡贷、豆豆钱、你我贷、还呗、省呗、八戒金服共6家消费金融平台。前三个是两家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的APP:维信卡卡贷和豆豆钱同属维信金科,你我贷属于嘉银金科。后三家则为应用商店下载量较高的网络小贷公司APP。
本期测评将通过利率和业务的对比来看,港股、美股上市的互联网机构和网络小贷公司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
测评以相同的条件,即身份为自由工作者,年龄25-30岁,年收入10万元,名下无房贷车贷,在不同的借贷APP上申请借款1000元人民币,来看看不同平台的真实利率。同时,也关注上述8家企业在消费信贷业务上的最新进展及展业情况。
多家消费金融平台未公示年化利率
2021年3月31日,央行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据此要求,本测评以两个标准来评判消费金融APP公布利率的方式是否合规:一是“以明显的方式”,也就是在贷款平台的首页,一般是申请的入口处明示贷款;二是“年化利率”,不是日利率,也不是月利率。
本次测评中,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APP只有省呗。
维信卡卡贷、你我贷、还呗没有对利率做任何说明;豆豆钱在未登录的页面没有任何利率说明,登陆后则会显示其推荐贷款产品的利率,一些以日利率展示,一些以年化利率展示;八戒金服则是以月利率展示。
可以看出,上市并未给平台带来足够的合规性压力,整体表现欠佳。
年化利率:20%以上是常态,省呗、八戒金服较低
在本次成功申请到贷款额度的平台上,利率大多保持在20%以上。省呗和八戒金服相对较低,省呗在15%左右,而八戒金服最低,为7.2%。
数据来源:启信宝、消费金融课题组实测
一般来说,借贷平台会鼓励借款者选择较长的还款期限,因为这样需要还款的绝对数值高,但是年化利率却相对较低。但在本次测评中,维信金科-豆豆钱两个期限还款的年化利率却相差不大:6个月的年化利率为20.78%;9个月的年化利率仅低0.01%,为20.77%。
还呗的利率则符合上述规律,最高年化利率,也就是3个月的年化利率为24.23%,略超监管提倡的“24%以内”。
还呗官网显示,“还呗APP是一款基于生活消费多场景的分期服务平台”,股东包括分众传媒、红杉资本、信达投资、诺亚财富、新浪;合作伙伴包括上海银行、苏宁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国投康泰投资、粤财信托、中信消费金融、光大信托和南京银行。
本次测评中省呗的利率最低,令人意外。课题组实测发现,省呗借款12个月年化利率为13.47%;6个月为14.24%;3个月为16.11%。
利率较低或许于其获客成本,以及资金成较低有关。APP显示,省呗的合作方众多,包括:北京阳光消金、武汉众邦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海尔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苏宁银行、宁波通商银行、中信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兰州银行、北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怀化邦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八戒金服上,其为课题组匹配的贷款产品“兴安贷”在申请时公示的借款利率无论周期是多长,都是7.2%,异常之低;但起贷金额较高,为5万元,最高贷款金额50万元。
此外,课题组还注意到,在嘉银金科-你我贷上的贷款申请之败后,平台通过弹窗、横幅等方式,不断引导购买“PASS卡”。该卡的售价为49.9元,主要“特权”包括:重获额度、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和专享客服。
课题组购买了“PASS卡”后发现,“你我贷”并没有导流向自己的贷款产品,而是将页面跳转到了一个借款平台列表“借钱优选”,里面的借款产品有29只。
课题组测试了汇融花、助信通、柚花钱包等产品发现,简单填写联系方式、所在城市、信用情况、职业、房产等信息后,都可以通过贷款初审,获取额度,但是想要继续操作,获取贷款,则需要下载相应的APP,并不能在“你我贷”上完成借款。
引流平台的操作一般确实如此,简单的信息核验后推荐某款贷款产品,继续操作则需要下载相应APP。但是“你我贷”为何使用相同的信息在第一次提交申请后不通过,却不断引导用户购买“PASS卡”,购买后初审通过率大大提高。这中间是否存在恶意收费?购买“PASS卡”的49.9元是否要算作贷款服务费?
对于这种情况,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念对21世纪资管研究院表示,“你我贷”仅作为引流平台,没有自己的贷款产品,“PASS卡”的费用不属于贷款服务费。据你我贷官网介绍,截至2020年11月10日,你我贷的P2P在贷余额已经全部清零。所有出借用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均已得到兑付,借款用户还款功能将继续保有,自此你我贷自此告别P2P业务模式。参考你我贷工商经营范围结合官网介绍,你我贷目前并不直接从事贷款业务,实质业务模式类似于提供居间中介服务。
程念认为,“PASS卡”功能介绍的宣传中包括重获额度、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等与借贷相关的功能,并且给消费者这样一种观感——这个APP本身有贷款产品并且付费之后可以获得贷款资格,类似于一种提供一种担保的款项,而付款后却要导流其他平台产品并且不能直接使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欺诈消费者,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欺诈”适用三倍赔偿。
二季度控制不良成为大考
维信金科目前拥有2张小贷牌照,一张融资担保牌照,主要业务为自营放贷和助贷业务。2021年年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营收为34.58亿元,同比增长34.40%。从贷款规模来看,维信金科全年促成贷款仅407.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维信金科2021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
从收入贡献的角度,维信金科的助贷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占比大幅增加。包括纯贷款撮合模式的体现金融科技赋能的轻资本业务贡献贷款撮合服务费15.4亿元,同比大增115.9 %,在总营收中的比重由27.7 %上升至44.5%。
财报显示,维信金科2021年信贷产品的平均期限约为9.4个月,相比上年度增加0.3个月,平均贷款规模也稳定在1.2万元左右。
但从维信金科的逾期率看,形势不容乐观。维信金科首次付款逾期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0.4%升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0.43%,这个数据看起来微升,但同时,一至三个月逾期率从2021第一季度的2.07%升至第四季度的4.01%;三个月以上的逾期率从1.81%升至2.39%。
相比之下,2021年嘉银金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同比增长36.9%;全年促成借款金额为219.15亿元,同比增长89.7%;全年实现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87.0%。
嘉银金科近期并未公布其逾期率。但可以预料的是,疫情之下,逾期率成为了各家消费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的大考。
对于其他美股上市互联网贷款平台而言,今年一季度的逾期率数据均较去年有所攀升。一季报显示,信也科技90天以上逾期率为1.64%,去年一季度为1.13%;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2021年一季度末为1.84%;360数科平台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90天以上逾期率为2.40%;而2021年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29%。
合规之路:长期向好,短期如何突围
1、信息透明,按要求公示年化利率
在2021 年 3 月 31 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 3 号》要求“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之前,部分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展业过程中不披露、少披露贷款利率或存在诱导或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导致消费金融投诉居高不下,很多借款人在借款时不知道贷款实际年化利率,未意识到利率利息高。
这一规定在许多大消费金融平台上都已落实,但经测评发现,仍有一些机构,并不能完全按要求公示年化利率。比如,不在醒目位置,直到贷款即将完成才能看到实际利率,还有在用户登陆前后显示两套系统,登陆后就不显示年化利率。
2、下沉有度,加强风控能力建设
2020 年底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示过度负债、借贷营销给金融消费者带来的风险。2021年2 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
过度贷款一方面会直接导致逾期,另一方面,还催生了“反催收”的黑色产业链,不少还不上钱的借款者选择通过反催收机构延期还款,甚至逃避还款,反映在财务上就是不良率的飙升。
3. 减少增加借贷成本的擦边球行为,例如pass卡。
在本次测评中,课题组发现一些平台通过使用营销手段,比如“你我贷”的“PASS卡”,变相增加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其承诺的服务内容“提升通过率”、“优先放款”等难以衡量,其平台本身只做引流,对贷款的风控参与度低,无做出此承诺的资质。无论这部分费用能不能算作贷款服务费,属于利息的一部分,都为消费者增加了贷款负担,甚至构成欺诈。
4、隐私保护,势在必行
虽然隐私保护不是本系列测评的重点评价要素,但课题组发现,消费金融APP的信息泄露程度非常高。在密集完成一期测评后,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在当天接到10-20个借贷服务电话,一般为AI自动拨打,并且在测评完成一段时间后也会持续收到。
此外,部分APP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未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及收集非必要信息需获单独同意的规定,收集用户用于申请贷款的相关信息和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等信息,属非必要收集,同时未获用户单独同意。“你我贷”存在未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未披露个人信息保存期限,以及未经用户同意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等问题。
对此,课题组建议消金机构从顶层设计、资源投入、制度基础、机制执行等方面全面强化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保护,并将此理念贯穿到服务的全流程当中。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不看征信有车必下的贷
大学生消费贷款被踩下刹车。此前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距离《通知》的下达已过去一月有余。现在,大学生还能从互联网消费平台贷款吗?这些互联网消费平台是否在页面上标注了相关规定?“偏门”堵上了,持牌金融机构的“正门”是否愿意为大学生开放?为此,奥一新闻记者针对市面上运作的14款互联网借贷产品、10款持牌金融机构推出的信贷产品展开调研。本期围绕“产品能否给大学生放款”、“产品宣传页面及服务协议里是否有明显提示”等维度展开测评,并进行对比讨论。
记者经测评发现,无论是“杂牌军”互联网消费平台,还是“正规军”持牌金融机构,均没有在其宣传页面明确提示“学生不能贷款”;多款产品在其宣传页面、服务协议里均无提及不为学生服务,需咨询客服才能得知;还有个别贷款产品虽然告知记者学生不能贷款,但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依旧出现了“学生”选项……
互联网贷款产品测试对象:
借呗、京东金条、携程“借去花”、360借条、滴滴金融“滴水贷”、度小满、小米贷款“随星借”、还呗、苏宁金融“任性贷”、微博借钱、今日头条“放心借”、腾讯视频“小鹅花钱”、分期乐“乐花卡”、美图秀秀“借钱”
持牌金融机构测试对象:
平安好贷(平安集团旗下)、宜享花(宜信)、幸福花(幸福消金)、易开花(北银消金)、招联金融“好期贷”、捷信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马上金融、杭银金融“亲享贷”、华融消费金融
过半互联网贷款产品明确学生不能贷款
记者对上述14款互联网借贷产品测评后发现,没有一款产品在其宣传主页明确提示“学生不能贷款”,需查看服务协议或咨询客服才能得知。其中,有8款产品明确学生不能贷款。
图:14款产品测评情况
从具体测试结果来看,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服务协议里明确学生不能贷款
14款经测试的互联网借贷产品中,仅有5款产品在其服务协议里明确标注学生不能贷款,分别为携程金融“借去花”、滴滴金融“滴水贷”、微博借钱、今日头条“放心借”、美图秀秀借钱。
记者观察发现,上述5款产品在激活额度前都必须要阅读并同意《非在校学生承诺函》。如在申请滴滴金融“滴水贷”服务时,必须承诺“本人不是学生,不存在隐瞒或者虚构身份向贵司申请贷款的情形。”微博借钱在点击“领取信用额度”后,页面会出现一行“本产品不对在校学生提供服务”的灰色小字,获取信用额度前同样需阅读《非学生身份承诺函》。
图:新浪微博借钱页面
图:滴滴金融的承诺函
第二类:客服明确学生不能贷款
对于余下9款宣传主页、服务协议里均未曾提及学生不能贷款的产品,记者分别一一咨询客服。其中,360借条、苏宁金融“任性贷”、腾讯视频“小鹅花钱”的产品客服明确告知记者,即便满足了贷款年龄条件,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贷款产品虽然告知记者学生不能贷款,但记者在尝试填写个人信息、激活额度时,职业选项里依旧出现了 “学生”选项,如360借条、腾讯视频“小鹅花钱”。
图:小鹅花钱的职业选项里仍有“学生”
还呗在线客服未明确回应学生能否贷款的问题,但其贷款要求显示,办理贷款时需满足“正式工作”的条件。借呗客服同样未正面回复记者的提问,仅告知记者办理贷款“需18周岁以上并通过系统的综合评估”。度小满官方客服电话记者未能拨通,无从得知。分期乐客服告知记者,如果是学生身份较难通过审核,即便通过审核激活额度,也只能在其APP内的商城购物,不能用于其他现金场景消费或提现。
第三类:满足年龄要求即可贷款
记者测试发现,个别平台只需满足年龄要求即可尝试贷款,并不会因为学生身份被直接“卡死”,但这类平台通常对年龄要求较高,如京东金条、小米贷款。京东金条客服告知记者,用户只需满足23-55周岁的年龄条件即可尝试申请贷款。小米贷款“随星借”的客服则表示,大学生包括研究生申请贷款需年满23周岁以上,非学生21周岁以上即可申请。
图:记者与京东金条客服的聊天页面截图
近半持牌金融机构未明确学生不能贷款
《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那么,作为“正规军”的持牌金融机构能否为学生提供贷款呢?
记者测试发现,10款持牌金融机构旗下的借贷产品中,有3款产品明确学生不能贷款,1款产品表示激活额度前需提供工作证明,4款产品客服告知记者满足年龄条件即可尝试申请贷款。余下2款产品记者始终未能拨通客服电话,无从得知。
图:10家金融持牌机构旗下产品测试情况
同互联网借贷产品类似,经测评的10款“正规军”产品几乎都没有在宣传主页、服务协议里标注学生不能贷款。其中,中原消费金融APP在领取额度前会提示“无收入学生群体暂不提供贷款服务”,但并未显著标明。马上金融APP在激活额度前需阅读并同意非在校学生承诺函,其《循环额度贷款条款》里也明确要求贷款人“并非在校学生且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图:中原消费金融APP页面提示
宜信旗下的“宜享花”APP在其答疑页面显示,贷款人需年满22-55周岁,同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非在校大学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公民。北银消费金融APP“易开花”客服未明确回应“学生能否贷款”的提问,但记者获悉,申请额度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对于想要贷款的学生来说,提供证明无疑是一道难关。
图:“宜享花”答疑界面
记者致电幸福花、招联金融“好期贷”、杭银金融“亲享贷”、华融消费金融四款APP的客服,均表示满足年龄要求即可尝试申请贷款,但申请成不成功,则需要看系统的综合评估,未直接表示学生不能贷款。
学生期待“正门”畅通
“不查征信,秒批贷款,学生也能轻松贷”“千元日息低至1毛4,年轻人都爱用”……长期以来,大学生借贷市场是各大互联网贷款平台、持牌金融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争取更多用户,各大产品不惜在营销上花样百出,以低息、免息招揽用户,从而引发一些恶劣事件。
《通知》发布后,“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话题一度冲至微博热搜第一。有网友对此拍手叫好,但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担忧。“万一有急事需要周转呢?”“会不会导致有些学生去借黑网贷?”这些担忧都指向一个问题:“偏门”关上了,然后呢?
针对上述情况,《通知》也有提及。《通知》指出要开“正门”,满足大学生合理的信贷需求。各高校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手续便捷、利率合理、风险可控的高校助学、培训、创业等金融产品。
“如果互联网借贷产品无法为学生提供贷款,那我会考虑去银行办理,或者使用一些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华南地区某高校大四学生告诉记者。
从本次测试结果来看,多数互联网贷款平台已明确学生不能贷款,或在贷款时设置诸多限制。近半持牌金融机构也表示学生无法办理贷款业务,但仍有4款“正规军”产品没有明确限制。整体而言,大学生要通过互联网借贷平台贷款较难,但仍有持牌金融机构为学生开放。
“大学生借贷乱象确实层出不穷,身为大学生,我们支持国家对相关平台进行整改。同时,也希望我们合理的借贷需求能被满足,学校也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金融消费观。”上述学生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金融机构应成为校园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针对性、定制化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利率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融消费观,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
实习生 林少娟 奥一新闻记者 麦妙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宁波个人小额贷款(不看征信有车必下的贷)":http://www.ljycsb.cn/dkzs/869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