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败坏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名声?,下面是爱思考的经济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欠小额贷款不还
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是受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的地方金融组织。它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最早从2005年开始在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开始试点,由人民银行对其业务进行指导。随着后来2008年原银监会、中央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三农”、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对引导资金流向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改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出现也丰富了我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是我国普惠金融的实际推动者、践行者。
由此可见小额贷款公司是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合法正规从事经营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组织。
那么一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声誉差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到底是谁在败坏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的名声呢?
首先小额贷款公司整个行业成立时间较短,且缺乏有效正向宣传,其贷款利率相对银行来说又普遍较高,多数人并不十分清楚小额贷款公司究竟是什么样的金融组织,是否是正规机构等根本就弄不明白。后来以讹传讹慢慢的就被误解为不正规的高利贷公司。
其次,也是小额贷款公司被误解的主要原因。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放开,很多人认为金融业很赚钱,都想从事金融行业。民间借贷的门槛很低且早期无有效监管,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甚至已经发展到了泛滥的地步。这些借贷公司大多称谓是某某财富公司、某某金融等,但不管他们叫什么对外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小额贷款公司”。事实上,国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有严格的要求和准入门槛。这些不法公司根本就没有经营发放贷款的资质,但长期以来它们打着正规小额贷款公司的旗号从事非法放贷,谋取不法利益。又因为监管打击措施不到位,让这类从事非法放贷的组织疯狂的野蛮生长起来。各种借贷纠纷如“砍头息”、“套路贷”、“暴力收贷”等,甚至将它们的黑手伸向了校园,丑闻层出不穷,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让真正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替他们背了锅。
另外一方面,早些年不少媒体也并不是很清楚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性质,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正规小额贷款公司与非法放贷公司混为一谈,造成社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普遍误解。
在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下严重败坏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名声,极大的影响了小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非法放贷的打击力度,目前非法放贷的组织已基本被清零,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声誉得到了一定修复,为未来小额贷款公司整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小贷逾期还不上会怎么样
小贷的寒冬依然凛冽。近年来小贷规模持续收缩。据央行最新的数据,相比7年前巅峰时候小贷机构数量已减少2911家,从业人员减少55809人,近乎腰斩。而伴随小贷机构的锐减、不良高企,遗留的贷后问题又将何去何从?
小贷规模收缩
面临监管加压,叠加新冠肺炎的多因素影响,传统小贷机构正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各地出现小贷机构批量退出的情况。根据央行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相较于二季度9258亿元的贷款余额,小贷机构贷款余额在三季度持续下降,为9076亿元,减少了182亿元,且全国贷款余额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与此同时,小贷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也处于下降趋势。据统计,三季度全国在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6054家,相较2021年末的6453家,减少了399家。全国从事小额贷款的工作人员数也从2021年末的63779人锐减至58467人,2022年前三季度就减少了5312人。
针对小贷机构的收缩,市场人士表示除了监管的因素,小贷的生存空间已严重被挤压。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小贷机构的确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和经营不善的问题被监管劝退。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从业的机构认为行业的机会已不多,盈利不达预期选择退出,还有一部分就是民营母公司自身资金链紧张,需要把对小贷公司的投资收回来补充母体资金的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小贷公司数量绝对值的下降,而且如果未来经济形势不能迅速扭转的话,小贷公司的发展形势还会更加严峻。除此之外,网络小贷牌照监管政策不明朗,大家持观望的态度比较多,更担心监管若一刀切将造成大批坏账。
小贷不良高企
同时,小贷公司陆续退出隐藏在背后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不良资产的处置。尽管近来行业对于小贷不良尚无统一的统计,不过根据公开消息报道,也可窥见小贷不良市场规模不容小觑。
此前,宁夏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了该地小贷机构的不良率。据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宁夏全区共112家小额贷款公司,逾期贷款余额25.4亿元,逾期率53%,不良贷款余额16.9亿元,不良率36%。其中单就银川市2020年8月末有小额贷款公司45家,平均不良贷款率达48.9%,其中不良贷款率超50%的19家,个别达到100%。
另外重庆市作为小贷机构的主要集中地,重庆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也曾发布《2020年重庆小贷行业发展报告》提到:截至2020年末,重庆市小贷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为9.43%。此外,截至2020年末,江浙地区的恒晟农贷、滨江科贷、兆丰小贷不良率均高于5%。
除了地方小贷不良率居高不下,在上市的小贷机构中不良率同样惊人。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7月30日全国首家小贷公司挂牌以来,累计有46家小贷公司挂牌新三板。不过截至目前,仅剩10多家小贷公司仍在交易中。而据2022三季报显示,已上市的小贷机构中仅有棒杰小贷披露了不良贷款率且高达10%。类似黔中泉、银信农贷、兆丰小贷、诚信小贷、鸿丰小贷、信源小贷、国汇小贷、天元小贷海博小贷、鑫庄农贷等近年来均未公开不良率,因此无法考证。
不过根据市场更早的消息,在曾经挂牌新三板的小贷机构中,商汇小贷2019年上半年末不良贷款率为81.23%,通利农贷不良贷款率为68.43%,日升昌不良贷款率为58.61%,广顺小贷同期的不良贷款率为31.45%,鑫庄农贷2019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也达到了26.24%,整体不良率较高,且以上机构大多已摘牌新三板。
不良处置的新路径
随着不良率高企,对于小贷机构而言,如何降低存量不良资产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重点。依据传统的贷后管理方式,往往逃不过催收、诉讼等,但时下催收普遍叫“难”已经不是个例,诉讼等又存在诸多局限性。小贷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也跟消金、银行的资产一般每况愈下。
如何有效提升小贷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随着银行个贷不良批量转让的开闸,市场也在探索小贷机构不良资产的批量出清。监管层面,在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即86号文之前并没有文件明确小贷公司是否可以转让不良资,因此此前很多小贷机构不良转让未得到市场的认可。但86号文的发布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转让本公司除不良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他信贷资产”,这为小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留下了空间。
同时,今年6月广东金交获批小贷公司不良资产转让业务资质正式给市场带来处置小贷不良的新方向。根据消息,广东金交向小贷公司发出“白名单”准入遴选邀请(楷模监管评级A级以上可免准入),有转让需求的小贷公司可自愿向其递交准入申请。正式开辟小贷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新路径。
在过去,小贷机构自身在核销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存在资本金缩减的问题,所以,很多小贷公司囤积了大量没有处置的不良资产。而通过挂牌转让之后,可以实现完全出表,优化小贷公司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小贷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不过目前,小贷不良资产转让尚存在两大难点:一是不良资产的界定;二是不良资产的定价。尤其是不良资产的界定方面,银行贷款有五级分类,不良资产的界定非常清晰,而小贷机构尚未建立明确的不良分类,也成为了当下行业思考的新问题。
原文声明:原文参考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不构成对任何个人、企业或组织的任何意见或建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欠小额贷款不还(小贷逾期还不上会怎么样)":http://www.ljycsb.cn/dkzs/842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