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不限年龄的贷款(16周岁快速借钱1分钟放款)

不限年龄的贷款(16周岁快速借钱1分钟放款)

贷款知识 金融界 互联网

南宁“百岁贷”遭热议!当地个别银行:可至99,但需符合一定条件,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限年龄的贷款

昨日晚间,一张房产公司制作的宣称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的海报引发市场极大关注。财联社记者从南宁当地多家银行了解到,大部分银行贷款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最高为75岁-80岁。

但有个别银行的合力贷产品主借款人可以为65岁-70岁(不含),贷款期限以年龄小的共同还款人可贷款的期限为准,最长为30年。如此,理想状态下贷款年龄加贷款期限可至99,但是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而合力贷也非近期才有的产品。

根据海报内容,该房产公司南宁合作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年龄加贷款期限放宽,最长可贷至100岁,要求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具体贷款政策以各大银行输出为准。根据该海报小程序二维码,财联社记者咨询了多位置业顾问,一位置业顾问表示,目前项目执行什么房贷政策还没有确定。谈及房贷年龄期限可至100岁,另一位置业顾问表示,目前贷款年龄加贷款期限最高为80岁,借款人超过65岁则不能办理。

南宁一家大行个贷人员表示,该行目前还没有接到贷款年龄期限调整的通知,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能超过75岁。

一位已离职的置业顾问表示,最长可贷至100岁可能更多的是一个宣传噱头,按照主借款人70岁,子女可贷款的期限最长为30年计算,那么理想状态下贷款年龄期限最高可至100岁。

在财联社记者咨询的银行中,实际操作中,借款人为70岁的情况不能办理房贷。南宁一股份制银行某支行个贷部工作人员介绍,该行有合力贷产品,需要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主借款人一般到65岁,贷款期限按照子女可贷款的期限最长为30年。如此计算,贷款年龄和贷款期限之和可至95岁。至于主借款人超过65岁,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很少能够办理,需要咨询客户经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上述银行一客户经理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主借款人超过65岁也可以办理,但是主要针对优质客群、中高端客户才做,她表示,“此前也有但是很少做”。不过,该客户经理指出,主借款人满70岁则不能办理。至于贷款的期限,则以共同还款人可贷款的期限为准,“如果有30年期限那么可以贷30年”。

如果主借款人年龄为69岁,共同还款人可贷款的期限有30年能否办理合力贷?上述客户经理表示可以办理,但是有前提条件。“这种情况下主要考核子女(共同还款人)的条件,需要为该行的优质客群,满足硬性条件,另外,工作单位、征信等要比较好。”该客户经理介绍。

近期,多地房贷年龄期限(贷款人年龄+贷款年限)延长引发市场较大关注,包括成都等地有消息称,有不少银行房贷可以贷至80岁以上,有两家大行分别可以贷至85岁、90岁。2月15日,成都地区一家大行某支行个贷人员表示,该行贷款人年龄与期限之和最高为85岁,但要有收入来源,需要子女做担保。他也表示,虽然贷款人年龄与期限之和高至85岁,但是银行并非不注重风险,而是有严格的风控系统审核。成都多位房产中介表示,大部分银行最长可贷至75岁,有小银行可至85岁,但系接力贷。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贷年龄期限延长”本质是增加部分购房者的贷款时长,进而增加贷款额度、减轻月供压力,利好中年及中老年购房群体,释放了部分购房需求。但就风险防控而言,购房者和银行都需从风险控制角度做好准备。以客观理性、合理尺度制定政策,确保政策制定服务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

本文源自财联社

16周岁快速借钱1分钟放款

开通借款功能,就送VIP会员——最近,上班族小时发现,手机中的各种APP,俨然都成了“金融APP”。甚至打开个视频APP,都以“VIP会员”为诱惑,鼓励用户开通借款功能。

不只是视频平台,社交、打车、旅行等生活中的各类APP如今都已植入借款入口,常以小恩小惠引诱用户开通,却忽视其中隐藏的风险,甚至故意宣传“低利率”“下款快”。

测试

29个应用26个能借款

“之前无意间看到了那个广告,我还以为是什么大好事呢。”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小时,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刷刷短视频,或是看看网剧。一次,她刚打开爱奇艺APP,突然发现平台弹出了一个广告,“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小时还以为是平台在做活动,一想到能省下几十块钱的会员费,她欣然点了进去。

可之后,小时发现了不对劲。页面上方写着“新用户领30天首期免息券”,中间还有“最高可借额度200000元”的大字,那领会员的按钮在哪呢?仔细一看,原来在“3个月会员”的旁边还有一列小字“首贷即送”。小时并没有急用钱的需求,自然无需借钱,但她一想到平台以送会员为幌子忽悠自己借钱,气就不打一处来。“我本来以为能省点钱,结果平台还想收利息赚我更多的钱。”

“你说看视频和借钱之间有关系吗?是借了钱用来开会员吗?”小时觉得十分好笑。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她随后打开了手机上装的另外5个视频APP,发现其中的4个居然都有借钱功能。这些平台有的会发送弹出广告,套路同样是“借钱送会员”。还有的则没这么明目张胆,而是把借钱功能植入在平台的“钱包”页,当用户在平台充值时才会看到。

既然这么多的视频APP都有借款功能,其他的APP会不会也有呢?记者下载了常用的各类APP,结果在下载的29个APP当中,有26个都能借款,而这些APP的主要功能包含了社交、出行、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

其中,部分APP还把借款功能作为重点进行展示。如用于扫码骑共享单车的哈啰出行APP,其借钱功能按钮就明晃晃地摆在主页的最中央;饿了么外卖点餐APP,接入的借款服务居然有七八种。甚至连360这样的杀毒APP和WPS这样的文档APP都能借钱。这其中,还有不少平台会像视频APP“送会员”一样给出一些小恩小惠,有的是在支付时给用户减免一些费用,还有的则是以发送现金红包为名,引诱用户一步步前去借款。

图片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漏洞

审核标准太宽松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平台的借款功能都以“实时审批,极速到账”为卖点。记者逐一尝试开通借款功能,发现有些平台的审核颇为宽松。

开通步骤最简单的是支付宝、微信这样的支付类APP,或许是因为平时能掌握到消费数据,这些平台只需点击一下开通键即可开通借款功能,无需其他任何信息。

还有一些APP,就需要提供一些个人数据了。比如美团外卖APP,填写身份证号、刷脸之后,平台几乎是瞬间就完成了“审核”和额度测算,最终给出了18000元的借款额度。

填写身份证号并刷脸,APP瞬间完成审核和额度测算。

另外的一些APP,借款步骤会稍稍繁琐一些,除了上传身份证和刷脸,还需要填写个人工作、住址等信息。但记者发现,即使乱填这些信息,有些平台依然可以审核通过,给出额度。

除此之外,有的APP在首次审核时会告知用户失败,但还会给用户指出“另一条路”,用平台接入的其他借款服务进行借款。有的还会直接让用户下载另外一个借款程序,在上面进行借款。记者试用发现,有的借款程序中虽然只填了一遍信息,但它会为用户直接向三家不同的借款机构进行申请。如果再次失败,还会给用户推送一个“查询为何失败”的“查信用”软件,而这个软件是需要额外收费的。

记者发现,审核成功与否,似乎与手机通讯录中有多少人有关。许多平台在审核时都会要求借款人打开手机上的权限,并会查看通讯录。记者首先使用了一张经常使用、通讯录中人员较多的电话卡,审核都比较顺利。但当换成了另一张没有通讯录好友的新卡时,有好几家APP都显示审核失败。

在26个APP中,有14个最终都审核成功,开通了借款功能。APP给出的额度平均都在两三万,最多的一款直接给到了10万元额度。所有平台的借款额度加起来,足足有30万。

猫腻

广告宣传拿低利息做噱头

在借钱的宣传页面,除了宣称审核快和放款快,还有不少APP会以很低的利率引诱你开通。比如百度贴吧APP,宣称借款额度最高达到20万元,而最低年化利率只有7.2%。但当记者填完各种信息后,平台最终给出的额度只有7500元,而且年化利率一下子涨到了23.4%。

还有一些APP,宣传时往往不会告知年化利率,而是用“日息万三”“日息万五”这样的日化利率代替。还有的干脆不会出现利率百分比,而是采用了举例的方式,比如“10000元借1天利息仅2元”。有的平台为了让利息数字看起来小一些,还会把例子变成“借1000元,利息仅0.16元”等等。

为了混淆利率数字,平台宣传时往往采用举例的形式。

在手机微博当中,借款广告里写最低日息万三,计算后发现,年化利率最低为10.95%。而在审核通过后,借款利率变成了24%。更让人不解的是,当记者填写借款金额时,APP还用小字提示“您正在享受利率6.6折优惠,1000元用1天仅需0.67。”原本记者以为平台已经给出了利率优惠,可一算才发现,用这个数字算出来的年化利率依然是24%,根本不存在6.6折优惠。

明明写着利率优惠,算出来却还是和原利率一样。

除了在利息上玩猫腻,有些平台还会给借款人发起“电话攻势”。在饿了么平台开通借款时,平台将记者导流到了另一个借款APP,记者首先用手机号注册,并上传了身份证信息,但因为当时使用的手机卡是无通讯录好友的新卡,在后续填写个人信息时,无法从通讯录里选取联系人,最终只能作罢。可就在之后的半小时,记者就接到了一通来自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言语中不断催促记者继续填写个人信息完成审核。即使记者说明了填写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平台还是在之后的两个小时内,又打来了两通电话。

正说

引诱借贷易造成“过度借贷”

对于APP中大量接入借款功能的现象,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顾雷认为,这有可能会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平台为了更容易把贷款放出去,可能会互相比较,竞相降低自己的放贷利率,不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利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对国家统一的利率价格产生冲击。”

顾雷提到,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了一则通知,明确表示“地方法人银行不得离开所属注册地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但在调查中,一些平台依然在联合地方法人银行发放贷款,但记者明显不在该银行的服务范围。对于异地放贷的现象,顾雷认为在实际监管中有比较大的难度,“既然是在网上完成借款,如何认定借款人的所在地?是以手机定位为准还是以手机号注册地为准?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

而在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看来,APP里发放的大多是无抵押的消费信贷,对于促进消费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如果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会有过度借贷的可能。“比如一些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普遍没有受到很好的理财教育,平时用这些APP又多,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陷入贷款陷阱,甚至会导致以贷养贷。”

事实上,刘兴亮所担心的现象,已经时有发生。网上部分论坛的信贷专区,早已成为“以贷养贷”的讨论场,“哪家机构审核快下款快”成为最常见的帖子,还有的人则列出了自己的欠债明细,光是一个人就欠着七八家机构的贷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限年龄的贷款(16周岁快速借钱1分钟放款)":http://www.ljycsb.cn/dkzs/8399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