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五级分类2023年)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五级分类2023年)

贵州银行超10亿元不良贷款存疑、或涉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下面是中宏网官方账号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

  中宏网股票频道3月30日电 作为贵州省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贵州银行(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6199.HK)2023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情况显示,实际发行1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然而根据贵州银行2023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说明书及相关年报信息,贵州银行近年来在盈利能力指标逐期下滑的情况下,2021年不良贷款额却较含逾期贷款额(含三个月内)多出10亿元以上。超10亿元的不良贷款究竟从何而来,是否涉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的情形,成为贵州银行经营中的疑点。

  不良额较逾期额超10亿之疑

  2023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说明书内容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末,贵州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分别为1733.50亿元、2061.53亿元、2504.87亿元、2785.55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8%、1.15%、1.15%、1.17%。而令人不解的是,结合贵州银行2022年半年报和2021年报信息,其2021年度含三个月以内的逾期贷款总计为18.1416亿元,同期计入的不良贷款额却达28.8037亿元。

  图片来源:贵州银行2022年半年报/2021年报

  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应的报告期内,贵州银行各期逾期贷款金额分别为14.20亿元、17.80亿元、18.14亿元、48.13亿元,经计算,占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79%、0.84%、0.72%、1.73%,其中逾期三个月以上的贷款金额分别为9.92亿元、4.00亿元、13.74亿元、15.54亿元,占各期发放贷款及垫款的比例仅分别为0.572%、0.194%、0.549%、0.558%。

  在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中,除正常类外,虽然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四类均属于逾期贷款,但据《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逾期(含展期后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列为催收贷款,在逾期贷款项中单独统计上报。也就是说只有次级、可疑、损失三类逾期贷款方可认定为不良贷款。理论而言,贵州银行各期逾期三个月以上的贷款占比或应比所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更低。

  对于其中是否涉存在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的情形,贵州银行回函称,“按照五级分类核心定义,结合借款人实质性风险状况开展风险分类,同时将逾期天数作为分类的重要参考依据。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按监管规定计入不良贷款”。显然,贵州银行的解释仍没有说明2021年度不良贷款额较逾期贷款额(含三个月内)超出约10亿元的原因。

  回报率、收益率连年下滑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末各期所实现的营收分别为106.77亿元、111.87亿元、117.93亿元、60.21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0%;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5.64亿元、36.71亿元、37.06亿元、21.85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7%。

  然而营收利润双增的背后,2019年至2021年度,贵州银行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分别为0.95%、0.85%、0.77%,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2.01%、10.50%、9.88%,平均权益回报率分别为12.01%、10.50%、9.88%,净利差分别为2.75%、2.44%、2.37%、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82%、2.55%、2.29%,盈利能力指标呈现连年下滑的态势。

  关于盈利指标逐年下降的现象,贵州银行称,其原因是经济环境疲软、执行国家减费让利政策等大环境因素影响结果。

  审慎经营原则或尚需加强

  银保监会及央行公开处罚信息显示,贵州银行不仅曾因“授信审批不审慎”“贷款三查尽责不尽职”“备用信用证业务不审慎”“同业业务不审慎”等原因多次被监管处罚,还曾因“关联交易管理薄弱,向关系人(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掩饰不良资产”“不正当手段吸存,虚增存贷规模”等原因被处罚。

  在多次被处罚的背后,据企查查信息,贵州银行还存在多次受理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限高人群股权质押贷款的情形。如贵州银行六盘水钟山支行2019年11月15日接受质押贵州永基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540万元。而据公开信息,贵州永基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因不履行判决义务,2017年3月即被列入限消人群,2017年9月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后又多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图片来源:企查查数据平台

  同样,贵州银行贵阳云岩支行2022年7月25日接受贵州贵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贵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质押合计89989.73万元。而据公开信息,贵州贵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2月即被列入限制消费人群,贵州贵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2020年即曾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之后多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

  图片来源:企查查数据平台

  审慎经营原则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安全防线,不仅要促使金融机构业务性质、规模及所承担的风险水平、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从而将所涉及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且要体现监管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的持续性监管,体现监管方式从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的转变。如何查漏补缺、精准风控,真正做到“监管放心、股东信赖、市场认可、客户满意”,或是贵州银行尚需面临的挑战。

不良贷款五级分类2023年

2022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处在持续修复过程中。这一因素也反映到上市银行刚公布的业绩年报中,2022年多家上市银行出现了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双升”情况。因此,对房地产领域的信贷风险管控成为上市银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涉房贷款不良率的“拐点”何时能出现?随着市场信心扭转,今年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节奏又将如何变化?对此,多位上市银行高管作出研判与展望。

不良暴露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观察2022年房地产贷款投放情况——六大行依然是绝对“主力”。《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六大行共发放房地产贷款约3.84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约26.95万亿元,总规模均超2021年。

不过,从资产质量上看,去年六大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均较2021年出现程度不一的上涨。其中,中国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5.05%升至7.23%,为六大行中最高;建设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2.51个基点,升幅最大。个人住房贷款方面,2022年已披露数据的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水平均维持在0.6%以下,整体保持了稳健,但相较于2021年也有不同程度上升。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去年房地产贷款投放规模较2021年有所下降。从资产质量方面看,招行去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4.08%,较2021年增长2.67个基点,增幅最高;民生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2.66%升至4.28%,与同业相比处在较高水平。此外,2022年股份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普遍出现抬升。

中信建投研报在分析22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时指出,2022年末,上市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同比下降20个基点。其中,制造业、批发零售等重点行业贷款不良率同比分别下降1.26个百分点和0.85百分点。2022年银行对公不良暴露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升高,与去年整体经济形势有关。同时,多家上市银行采取了计提拨备、严格认定标准等方式,以加强相关风险管理。

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林骅介绍,目前,交行房地产开发贷款拨备覆盖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拨备水平,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与此同时,该行持续加强房地产业务风险管理特别是强化贷后管理,要求贷款发放与项目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租售回款要在银行监管账户内封闭运作,加强资金的封闭管理和项目后评估。

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提出,该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一方面是因为经营贷下迁成为不良,另一方面是2022年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所致。但他同时表示:“今年我行制定的风险政策主要围绕‘保刚需’‘保障房’,房地产行业政策面以维稳为主,随着市场面逐步回暖,信用面也逐渐恢复平稳,大规模违约概率比较小。”

不良风险处置压力犹在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转暖,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5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降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5%,实现由负转正。

随着市场回暖,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的拐点是否将在2023年到来?对此,业内人士普遍对2023年房地产形势表示乐观,但认为不良风险处置压力仍在。

“房地产行业整体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仍需假以时日才能予以改善。”林骅指出,未来,房地产资产质量管控仍然是商业银行的重点,需对重点风险房企实现提级管理,一企一策制定和落实风险管控策略,保持房地产行业贷款资产质量整体稳固。

在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看来,在“房住不炒”背景下的政策改善,春节后部分主要城市二手房销售回暖,从而增加了市场信心。“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风险蔓延的趋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改善比较明显。”胡罡同时表示,随着一手房销售端转暖,房地产企业向好的趋势就会出现,“但也不排除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负债率比较高、项目布局不好的企业还会出现一些风险状况。”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指出,2022年招行房地产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2023年整个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生成相较去年会有较大幅度下降。目前来看,朱江涛认为,整个房地产不良处置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对银行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判断今年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但是不良生成会大幅下降。”

浙商银行副行长景峰表示,2023年该行将进一步严控新增领域不良发生,并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去做好存量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和拨备的计提力度,在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继续保持趋势性、根本性向好的态势。

“提前还贷潮”对按揭影响有限

2022年以来,“提前还房贷潮”来袭,部分购房者为减轻负债压力选择提前还房贷。不少上市银行高管也在近期回应了这一热点。

“我们注意到,自去年5月以来,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需求明显增多。”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介绍,部分客户选择提前偿还房贷,主要是基于其自身财务规划,也与金融投资收益率中枢下降、存量房贷利率与新发放房贷利率倒挂等因素有关。

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表示,去年的确出现提前还款规模增加的情况。建行一方面统筹线上线下各类渠道,稳定客户还款预期,提示客户防范贷款中介机构组织转贷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序满足提前还款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一二手房获客能力、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贷款服务、提升数字化水平等措施,促进按揭业务规模合理增长。

展望2023年,多家银行表示,将把握市场企稳机遇,通过创新产品继续增加个人住房贷款投放。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回暖向好,当前按揭贷款需求好转,我行业务储备出现边际改善。从储备看,截至今年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月度环比增长31%。”张旭光称,农行将加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统筹,持续开展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着力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有效增强客户服务能力。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明确,该行将优化按揭贷款流程,保证放款流程最优,争取更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对公联动,在开发贷合作楼盘推动按揭贷。此外,该行要将按揭贷与信用贷相结合,在发放按揭贷的同时,再推一些用于装修等的信用贷,通过创新方式获得更多市场空间。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五级分类2023年)":http://www.ljycsb.cn/dkzs/8351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