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转账汇款小心这些“坑”,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企业贷款app
近日,各地大学生陆续返校,公安部刑侦局梳理去年发案数据,总结出几类大学生群体最容易受骗的诈骗类型,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在刷单返利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先发布兼职广告招募“刷单客”“点赞员”等,拉人建群,让受害人完成刷单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之后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以“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被下架,以“理赔退款”为由要求缴费,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诱导受害人支付费用。
贷款、代办信用卡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先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等虚假广告,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以贷款审核为由要求受害人缴纳“保证金”“手续费”,再以受害人操作失误、征信有问题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转账之后便关闭App或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
虚假购物、服务类骗局和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骗局,都是先在社交平台或网站发布广告,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理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以加缴关税、缴纳定金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冒充熟人类骗局中,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熟人、老师的照片、姓名包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以熟人的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熟人、老师等人语气向受害人发出转账或缴纳费用的指令信息,并以时间紧迫、机会难得等借口催促受害人转账。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的骗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核心不变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编造各种理由让人转账汇款。所以,不轻易转账汇款才是硬道理。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南宁晚报
微企贷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
来源:中国青年报
金融科技赋能下,供应链金融成了“香饽饽”。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信用不足、抵质押物相对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而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做背书,向链条中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14.42万亿元,随着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物流企业等纷纷由C端金融转向B端布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迎来爆发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万亿。
如此巨大的市场,在市场各方眼里都是一块儿肥肉。仅今年10月,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就推出了基于各自优势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10月29日,上海银行推出“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10月23日,中信银行上线全流程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产品“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10月12日,光大银行发布了“阳光供应链”系列产品……
传统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在供应链金融上发力,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暖意。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供应链金融在具体实践中对小微企业的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突出,其中仍有多项难题待解。这给了区块链大展身手的空间。
供应链金融的“肥肉”为何难吃到口
在企业经营环节中,很多企业采用赊销手段进行结算,因此沉淀了大量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形成一个巨大的融资市场。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指出,2018年,全国应收账款融资需求超过13万亿元,仅有1万亿元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且主要由大银行服务超大型核心企业的一级上游供应商,而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小微企业有近12万亿元的融资缺口。
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就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入手,通过信用转移的方式创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2017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要求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
然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始终不成气候。“供应链金融并不是新兴业务,已经有20年左右的历史,就因为其高频、小额、小微企业底层资产的真实性难以有效核实,导致其过去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主流的业务。”深圳前海联易融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冀坤是金融领域的“老兵”,他说,过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很窄,基本局限于大型企业,最多触达一级供应商,而真正需要融资的二级、三级往上的供应商仍很难实现。
其中的症结就在信用难以穿透上。冀坤表示,银行做区块链金融业务时所获得的数据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所提供的,而核心企业信用难以传递到下游企业,银行面对下游单一企业,解决信息对称、掌握企业信用成本很高,同时,由于与产业链割裂,导致企业融资往往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更好的增信措施,银行难以把控风险,所以基本就会选择拒贷。
另外,由于操作成本、业务效率不高,使得银行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方面,面临着业务规模的制约、获客效率的限制,这也是这么多年供应链金融难以长足发展的原因。
当供应链金融遇到区块链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块链技术被业内认为是破解供应链金融当前困境的解决方案,“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此前曾公开表示,金融科技正在赋能银行产品服务、渠道等体系,供应链贸易金融业务条线上,如果能借助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增加各个节点上企业、尤其是小微机构交易不可篡改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金融科技、深圳前海联易融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也指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能确保数据可信、互认流转、隐私保护,解决供应链上存在的信息孤岛难题,释放核心企业信用到整个供应链条的多级供应商,提升全链条的融资效率,降低业务成本,丰富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上资金运转效率。
依据供应链金融的细分业务类别,白皮书总结了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供应链金融应用项目组中部分企业目前基于区块链的典型解决方案与技术实现方案。其中,由腾讯与联易融共同合作、运用腾讯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微企链”,成为首个入选案例。
“平台通过区块链连通供应链中的各方企业和金融机构,完整真实地记录资产(基于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上链、流通、拆分和兑付。由于区块链上的数据经多方记录确认,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以追溯,从而实现应收账款的拆分转让,并全部能够追溯至登记上链的初始资产。”腾讯区块链业务总经理蔡弋戈表示,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微企链”针对供应链金融不同的参与主体呈现了不同的价值体现。对于小微企业,此方式显著降低了融资成本,凭证上链便捷,可分拆转让。对于核心企业,它又优化了账期,改善现金流与负债表,提升供应链效率,加强供应链管理。而金融机构则获取了小微业务抓手,提升获客能力,也无需复杂流程。
目前,微企链已服务上链的核心企业71家,已建立战略合作银行12家,服务行业覆盖地产、施工、能源、汽车、先进制造、医药等。“区块链天然就是能解决信用的技术,在金融场景它是富有很多潜力的。”蔡弋戈说。
“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天然契合。”冀坤认为,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一般只能做到核心企业上面一级供应商和下面一级经销商,结合区块链技术,能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穿透到产业链的上下多层,能将核心企业信用沿着供应链上下游传导到末端,实现债权持有期间流转、贴现和到期兑付,极大地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
谈到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度,蔡弋戈坦言,技术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市场去区块链技术还没有那么了解,“你急不来,如果人为急的话,只会造成泡沫。”(张均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企业贷款app(微企贷只要有营业执照就可以)":http://www.ljycsb.cn/dkzs/8246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