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贷款需要准备什么材料?,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金融界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1
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一、典当行放出贷款可以按1%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有关规定: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从1998年1月1日起,贷款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资金,包括抵押贷款等)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中列支,当年核销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对金融企业实际呆账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可全额补提贷款呆账准备金。
二、呆账损失准备的核算
1.贷款损失准备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和监督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加强呆账贷款核销的管理,应设置“贷款损失准备”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呆账贷款的核销数,贷方反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数,余额在贷方,为已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损失准备
冲减贷款损失准备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营业费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2.计提方法一般准备的计提
例:某商业银行2001年1月1日应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一亿元。2001年1--6月,该行核销呆帐3000万元。6月30日,该行应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20亿元。6—12月收回已核销呆帐1000万元,2001年12月31日该行的应计提损失准备的贷款余额为110亿元。
则6月30日该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
120×1%—(1—0.3)=0.5(亿元)
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 5000万
贷:贷款损失准备 5000万
12月31日该行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
1.1×1%—(1+0.2)=—0.1(亿元)
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 1000万
贷:营业费用 1000万
3.专项准备的计提: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例:某商业银行2001年3月31日贷款余额为100亿元,按五级分类的情况如下:正常贷款为70亿元,关注类贷款为24亿元,次级类为3亿元,可疑类贷款为2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亿元。2001年6月30日贷款余额为120亿元,按五级分类的情况如下:正常贷款为80亿元,关注类贷款为30亿元,次级类为6亿元,可疑类贷款为3亿元,损失类贷款为1亿元。
2001年3月31日该行应计提的专项准备为:
24×2%+3×25%+2×50%+1×100%=3.23(亿元)
2001年6月30日该行应计提的专项准备为:
(30×2%+6×25%+3×50%+1×100%)—3.23=1.07(亿元)
三、贷款损失准备的核销
1.贷款损失准备的核销的有关规定
商业银行在实际发生呆账损失时,按规定的呆账损失核销范围、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后,从贷款损失准备中予以核销。根据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下列未收回的贷款可以列为呆账:①借款人和担保人已经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然未能归还的贷款;②借款人死亡,以其遗产未能还清的贷款;③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未获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获保险补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④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2.贷款损失准备核销的账务处理
核销呆账贷款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已确认并转销的呆账贷款,以后年度又收回来的的金额增加呆账准备,其会计分录为:
借: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贷:贷款损失准备
应按收回同时应在借款单位存款账户内扣收逾期贷款,其会计分录
借:活期存款——××单位存款户
贷:逾期贷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2
想要申请生源地贷款的学生需要按照贷款的相关规定,准备《贷款申请表》、《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原件等资料。
办理生源地贷款需在网上填写《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表》,打印并到旗资助中心审核,带上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高校缴费通知单(入学须知)及复印件、学生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家长(指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生和家长(指共同借款人)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仅复印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信息部分即可、领取并填写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领取并填写《贷款联系协议》一式三份。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3
日前银保监会公布的罚单显示,因违规掩盖及处置不良资产等,中信银行宁波分行被罚340万
中信银行宁波分行被罚340万
因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等案由
4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更新的处罚公告显示,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因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五项案由被罚款340万元。
中信银行宁波分行此次被罚,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如下包括:通过借名贷款为房地产企业融资;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业务管理不审慎,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及信用证业务,违规办理自营非标业务;贷款管理不审慎,违规掩盖及处置不良资产;保险代理业务管理不规范。
此外,该行俞某某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置换前期股东支付的土地款、未落实实贷实付要求、未按项目工程进度放款、支付资金超过项目建设所需负有直接管理责任,被处以警告处罚。
宁波银保监局于4月11日作出上述处罚,行政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
(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据介绍,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2007年4月,中信银行实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A+H股同步上市。
不到1个月前被罚290万
3月25日下午,银保监会就“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违法违规行为”开出21张罚单,中信银行因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数据报送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290万元。
事实上,中信银行曾连续四年收千万级罚单。2021年年初,中信银行因四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2890万。其一是没有照规定审核客户身份;其二是没有保存关键的用户资料和交易信息;其三是没有上报可疑交易;其四是为资质不明的可疑客户办理业务。
2020年2月20日,北京银保监局对中信银行开出一笔2020万元的罚单。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由包含19项,主要涉及房地产资金运作行为违法违规。
2019年8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挂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信银行因存在未按规定提供报表且逾期未改正、错报、漏报银行业监管统计资料等十三项违法违规事实,被没收违法所得33.667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677万元。
2018年12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官网公布了10张巨额罚单,其中中信银行领了一张2280万元的罚单。根据罚单信息,中信银行主要的违规事由包括理财资金违规缴纳土地款;自有资金融资违规缴纳土地款;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提供保本承诺;信贷资金为理财产品提供融资;收益权转让业务违规提供信用担保;项目投资审核严重缺位。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4.5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9.93亿元;不良率1.39%,较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中信银行的不良率水平在股份行中仍处于较高位。
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7%。与此同时,中信银行判断2021年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去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比减少约190亿元,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增加8.39个百分点至180.07%。
银行信贷监管持续加码
贷款审查不尽职、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2022年监管仍在不断加大银行业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作为银行机构核心业务之一,贷款业务一直是监管重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2021年所有由广东银保监局及辖内银保监分局、深圳银保监局开出的罚单中,有122张罚单均涉及银行机构在贷款等相关方面的违规行为,占全部罚单数的85%。
在这些罚单当中,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原则、经营性贷款及消费贷被挪用入房地产市场、并购贷款管理不到位等占据绝大部分;此外,还有多张罚单涉及贷款三查不到位、转嫁成本,由借款人承担抵押品评估费用的问题,暴露出部分银行机构在贷款业务流程当中仍存在业务不规范的“顽疾”。
事实上,通过对大额处罚所涉及的银行违规行为梳理发现,信贷业务一直是监管重点,且近年来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百万级罚单中“涉贷”罚单也频频出现。
在分析人士看来,从目前银行业的业务结构看,未来信贷、信用卡等业务仍是监管的重点领域;从规范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角度,未来银行内部治理等方面也将是监管的重点领域。
可以预见,随着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监管的持续强化和经营贷规范整治不断加码,未来或有更多大额“罚单”在路上。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损失准备包括":http://www.ljycsb.cn/dkzs/65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