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正常类贷款又称(关注类贷款属于正常吗)

正常类贷款又称(关注类贷款属于正常吗)

经营发展稳中提质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下面是中国新闻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正常类贷款又称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30日电 8月29日,晋商银行发布其2023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晋商银行经营业绩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业绩答卷。

各项经营指标增长良好,总体实现稳步提升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晋商银行总资产341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6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8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8亿元,增幅4.4%。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为55.2%,较2021年末、2022年末比重分别提高5.4、1.4个百分点,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存款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晋商银行吸收存款272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9亿元,增幅7.2%,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由上年末的81.1%提高至85.6%。

盈利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上半年,晋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亿元,增幅10.3%。其中,利息净收入为2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亿元,在息差收窄压力下实现20.7%的增幅。实现净利润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亿元,增幅6.5%。平均权益回报率(ROE)8.75%,较上年同期提高0.07个百分点。

强化风险管理,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本充足率保持良好

长期以来,晋商银行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2023年以来,持续推动重大监管政策落地,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信贷管理能力提升,开展贷后管理提升专项活动;推动规章制度梳理优化,制定制度建设计划,开展制度执行检查,持续巩固“制度执行年”活动成果;推动检查问题有效整改,加强审计、合规、巡察等监督力量贯通协同,一体推进问题整改与长效机制建立;推动安全生产贯彻到位,安排部署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为全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安全保障。

晋商银行资产质量稳步向好,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总额实现“双降”。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减少0.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2%,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正常类贷款为183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8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94.5%。关注类贷款为72.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4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7%,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晋商银行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做好不良贷款清旧控新和清防并举,加大清收处置力度。

此外,晋商银行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截至2023年6月末,晋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90.23%,较上年末增加13.19%。资本充足率为12.45%,较上年末略增0.0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50%,保持合理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有力提升服务客户水平

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占全行总营业收入的七成。晋商银行聚焦政府、机构类客户,以及优质的行业、产业客户,积极参与山西省各地重大经济发展项目,通过丰富贸易金融产品、打造公司专业团队、拓宽同业合作渠道、加快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等措施,并为公司客户提供广泛的产品及服务,持续提升对公客户服务水平。2023年上半年,公司银行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0.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70.4%。

零售银行业务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依托对本地市场和零售银行客户喜好的深入了解,晋商银行注重开发及推广拥有良好市场认可的零售银行产品及服务,在分销渠道、客群、产品组合和创新能力方面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上半年,该行来自零售银行业务的营业收入为5.5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19.5%,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依托优质服务,该行零售银行客户数量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零售银行客户数量达到327.9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9.4万人。设立的私人银行中心深耕家族财富管理领域,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私人银行业务品牌,已经成为区域内优秀企业家个人及家庭财富管理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晋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晋商银行总部及分行均设立了小微金融部门或小微金融业务团队。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86.1亿元,较年初净增10.8亿元,增速为14.3%,较各项贷款(不含票据贴现)增速高7.8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有余额户数3,461户,较年初净增181户。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年化利率为4.42%,累放年化利率持续下降,分别较2022年末、2021年末下降0.39、0.9个百分点,持续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取得成效。晋商银行突出科技赋能,积极推动全行数字转型,加快产品端建设,深耕客户需求,全力打造“晋薪管家”为代表的场景产品体系;优化渠道端体验,全新升级手机银行5.0,全面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化手机银行;推动应用端见效,统一全行数字化转型认知,将数字化转型项目纳入考核,首批数字化转型项目有序推进,数字化应用初见成效。比如,该行加大了数字化转型在个人贷款业务上的推广应用,加快线上化产品创新力度,以便捷高效的服务为居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贷款规模得以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个人贷款总额达304.8亿元,较年初增加16.8亿元。

此外,晋商银行还把握金融市场政策走向,加强对市场行情的监控和分析,抓住业务发展机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制定投资策略,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加大标准化债券投资力度,逐步调整资产结构。报告期内,晋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收入贡献有了较大幅度提升,还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2023年人民币金融债券承销做市团”资格。2023年上半年,金融市场业务的营业收入为2.8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0.0%,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完)

关注类贷款属于正常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段,让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个人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醒:树立反诈防骗意识,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维权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骗局一:校园贷款连环套,又欠钱来又被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期监管发现,不法分子往往以“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等不实信息为噱头,诱导学生盲目借贷,刻意隐瞒手续费与服务费、还款期限、逾期赔偿等关键信息,导致借贷学生背负高额利息。在学生无力偿还欠款时,不法分子再次出动,诱骗学生从新的平台贷款,以贷还贷,周而复返形成连环贷。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不良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还会打着专业培训、兼职实习介绍、就业推荐等幌子,捆绑推荐借贷业务,诱骗学生通过高息借贷缴纳培训费、中介费。或是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禁止大学生网贷”“查询征信”为由,诱导学生将网络贷款转至所谓的“清查账户”,导致借贷学生陷入资金和信用的双重危机。

骗局二:眼见不为真,“AI换脸”迷人眼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算法仿真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肖像面容与声音,冒充上述人员身份行骗。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讯。

骗局三:白脸狼戴草帽,冒充监管去行骗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工作人员打着“保护资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在具体的诈骗手段上,不法分子通过冒用金融监管部门身份,通过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虚假“保护资金”信息,引诱消费者向其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解决投诉”等理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进入不法分子制作的诈骗网站或APP,进而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网银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和财产安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示如下:

一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超前借贷、不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渠道借贷。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的,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广告短信、陌生电话、不明网址、街头广告、“专家大师”推荐等非正规途径。

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重要信息泄露。广大金融消费者要在日常生活仔细辨识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点。妥善保管好自己与家人的身份证号、电话住址、银行卡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不扫描不明二维码;谨慎参与网络问卷调查、授权手机APP协议、连接公共热点WiFi;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发现信息泄露的行为时,勇于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共同维护、营造良好的信息保护环境。

三是提高反诈意识,学习反诈知识。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文字、声音、图像甚至视频都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因此在涉及转账汇款等资金往来时,要通过拨打对方手机号、当面核实等渠道多方核实、查验真伪,一定不要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转账汇款。同时,积极参与3月、9月份监管部门指导正规金融机构举办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接受反诈知识科普。关注官方网站、公众号、主流宣传专栏等发布的日常反诈提醒及真实案例,认识诈骗手段手法。手机下载全民反诈app,发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陷入骗局时也切莫慌张,注意留存证据,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全力挽回损失。

四是了解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官方渠道合理维权。主动了解咨询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常态工作流程,个人权益受损时,首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时,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解决金融消费问题,正当维护自身权益,坚决“抵制代理维权”“征信修复”“协商还款”“代理退保”等非法行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正常类贷款又称(关注类贷款属于正常吗)":http://www.ljycsb.cn/dkzs/1666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