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乡村振兴案例展示之哈尔滨银行:惠农金融插上数字翅膀,搭建农村金融“云”通车,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高效贷款案例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界发起乡村振兴万里行系列活动之“2023金融界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旨在褒扬企业乡村振兴服务典型、提炼和传播经验做法、引领中国乡村振兴事业。以下为哈尔滨银行乡村振兴案例展示:
哈尔滨银行服务涉农领域已十八年,自2005年率先投放首笔农户贷款以来,哈尔滨银行迄今累计投放惠农贷款超过1500亿元,累计支持上百万户农民家庭,服务地区辐射至龙江、辽沈、成渝地区。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轮备春耕贷款资金投放超120亿元,我行农户贷款余额147.16亿元,较年初增加27.18亿元。惠农服务范围已覆盖黑龙江省的700余个乡镇、4600余个村屯以及6大农垦管局的65个国营农场,其中在农垦市场九大管局、113个农场中我行覆盖六大管局、65个农场,我行农垦市场区域覆盖率达到58%,其中东四局区域达到覆盖率95%;农村市场中我行区县、乡镇、村屯覆盖率分别达到85%,68%、50%,均超过50%。2020年以来,在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综合考核评估中,哈尔滨银行连续两年被评为最高等级——“优秀档”。
一、案例概述:
哈尔滨银行“农闪贷”产品基于客户中心化的普惠金融理念,创新实现“全生产周期+全生活场景”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服务区域全面覆盖“农垦+农村”地区,服务客群涵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种养客群+传统农户客群”等全范围涉农主体,同时助推传统中小农户群体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升级,从“云”端有效扩大普惠金融覆盖率与渗透率。“农闪贷”产品提升实现“互联网+惠农”新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农闪贷”累计贷款投放金额超40亿元。
二、案件详情:
(一)案例背景
目前,广大农民对于手机银行等线上工具使用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对于“足不出户即贷款”的需求日益增强。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城市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自2005年开办第一笔农贷业务至今,不断探索金融产品服务新模式,提升科技惠农体验。
近年来,哈尔滨银行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为指引,以金融科技赋能推出全线上智能普惠金融产品-“农闪贷”,提升实现“互联网+惠农”新惠农金融服务,以线上产品为载体为农民搭建金融服务“云”通车,为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发展、普惠金融繁荣提供有力金融力量。
(二)主要做法
“农闪贷”产品基于客户中心化,利用金融科技极大提升农户体验。一是从“往返贷”升级为“居家贷”,农民不再折返于家中与银行网点之间,居家可实现线上化操作,极好地体验“指尖上的信贷模式”;二是从“多日贷”升级为“分秒贷”,农民贷款无须等待多日,在客户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可实现线上自动秒审、秒批、秒贷;三是“人工贷”升级为“智能贷”。做到贷款透明、农民放心。尤其前几年疫情期间,“农闪贷”既解决村屯封路农户无法到现场办理业务难题,又实现“零接触”防疫要求,满足农户金融需求的同时保证安全,大大提升农民金融服务体验。
(一)全——普惠服务涉农客群。普惠服务几乎涵盖黑龙江省所有涉农客群及场景,创新实现“全生产周期+全生活场景”的数字化金融服务,服务区域覆盖“农垦+农村”地区,服务客群涵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种养客群+传统农户客群”等全范围涉农主体。同时助推传统中小农户群体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升级,从“云”端有效扩大普惠金融覆盖率与渗透率。
(二)智——一站式智能闪贷。“农闪贷”以“移动互联、生物识别、电子签章”等科技金融技术为支撑,以“信用画像、在线测额、智能定价、自动风控”四大模型为保障,利用现代技术和数据再造模式,全面建成“智能、高效、强风控”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实现“线上自主申请、线上征信授权、线上模型审批、线上合同签约、线上提款还款”等全程线上化操作,在客户信息完整的情况下真正做到秒审、秒批、秒贷,随时随地提供“模型多跑腿、农民不跑腿”的零接触惠农服务;
(三)活——额度大、期限长、用途多。产品设计贴近农户切实用款场景,在广泛调研及应用实践的基础上,采取最灵活的贷款方式以满足广大农户金融需求,“额度大、期限长、用途多”是哈尔滨银行惠农信贷产品的最大特点,实现“大额信用”的长期化贷款服务,高效采用“单户信用+线上循环”的组合便捷方式,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最长可在5年内循环使用、随借随还,在同业全线上贷款要素满足方面属于领先水平;实现“经营+消费”的立体化场景金融服务。
(三)取得成效
“农闪贷”是哈尔滨银行数字化金融转型的成功之作,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献礼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全面打造哈尔滨银行“诚信惠农”特色品牌。因此“农闪贷”荣获“2020年全球商业媒体推荐-十佳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奖项。
目前,“农闪贷”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可服务于我行17家分行、64家支行辐射的“农垦+农村”地区,其业务利率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中低水平,颇受广大客户群体认可,截至目前,“农闪贷”实现惠农贷款线上投放金额突破40亿元,在区域形成了较好的影响力和良好口碑,全面提升涉农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四)经验启示
哈尔滨银行“农兴贷”产品充分满足了涉农主体额度大、期限长的融资需求,通过创新贷款模式有效缓解了其抵押不足、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运用科技金融技术,极大提升了涉农主体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灵活度。该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对农民服务要接地气,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否则产品和服务难以真正落地;二是要线上与线下结合,把网点人员优势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用人员解决线下硬软信息采集与调查问题,用数字技术解决效率与体验的问题;三是以“小银行发挥大能量”的普惠金融建设为核心,让惠农贷款资金流向更多的农户手中,实现涉农金融资源的拓宽配置。
本文源自金融界
银行贷款再借出合法吗
存量房贷降息后,为什么还有贷款中介在推荐“转贷”业务?
贷款中介推荐转贷业务的原因主要是目前调降后的房贷利率与经营贷利率之间仍然存在利差空间。虽然存量房贷降息给一些客户带来了实惠,但经营贷利率近期也在不断下降,优惠力度大,使得两种利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贷款中介仍然推荐客户通过转贷来获取更多的利率优惠。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广大贷款者,在选择转贷业务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合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合法渠道进行操作。
目前仍有利差空间存在,所以贷款中介仍在推荐转贷业务。但事实上,在内部审批、高额低息等层层包装下,这些贷款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而是诱导消费者进行系列违规操作。近期,河南、湖北、贵州等多地银行就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找中介贷款有风险,并否认在贷款业务上与中介机构存在合作。
广东区域的贷款中介,发现部分中介机构提供“转贷降息”业务背后实际仍是房贷转经营贷,即引导消费者使用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将房屋以企业法人、参股人的名义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出经营贷。
这些机构以“贷款降息”为主要噱头进行揽客。上述贷款中介宣传转贷后经营贷年化利率大多在3.4%~3.8%之间,甚至有3%以内。如按揭230万元、年化利率4.5%,降息后可调整为2.9%,一年可省下3.3万元,总共可省下接近90万元的利息。除高额费用外,“转贷”后贷款期限较短,月供压力可能不减反增。将利率5.8%的房贷转为3.8%的经营贷,原贷款300万元,30年等额本息法还款,月供1.7万多元。转成10年经营贷后,每月要还3万元左右。同时,还需要承担“抽贷”的风险,一旦被银行审查出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则要在短期内补齐贷款缺口。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高效贷款案例(银行贷款再借出合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1664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