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整容医院涉嫌贷款(涉嫌恶意贷款)

整容医院涉嫌贷款(涉嫌恶意贷款)

400多人掉进“整形贷”诈骗陷阱,306名嫌犯涉医疗美容犯罪被捕,下面是上游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整容医院涉嫌贷款

只要推荐客户并拍几张照片,就能得到一个免费整形的机会,你会心动吗?4月6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当日,最高检发布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有一起以免费整形为幌子,实则以“整形贷”进行诈骗的案件,受害人超过400名。

检察官远程讯问被告人。 图片来源/正义网

2020年4月,朱某、王某、夏某、彭某共同投资成立A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朱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A公司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招募互勉整形案例模特,宣称整形手术费用由医院全额补贴。顾客被吸引到A公司后,公司医疗美容顾问、组长、市场总监等人会告诉顾客,只需完成每月推荐三至五名女性微信好友作为公司客户(不要求消费)及发送数张整形手术后照片的简单任务,就可以免费整形。但为了防止整形后不配合完成上述任务,顾客需要自费支付或以个人名义贷款,并将全部整形费用先行支付至A公司,后由A公司分期返还全部整形费用,顾客仅需承担贷款利息费用。同时,A公司诱骗顾客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整形费用消费多款整形项目,并在其指定的多个金融服务公司进行个人消费贷款。顾客向平台申请贷款并交付公司后,A公司会向其分期返还少部分费用,之后再以医疗美容顾问离开公司或任务升级、推荐的客户必须在公司实际消费等理由,拒绝返款。

2020年9月,王某带领李某、贺某、张某、余某等人离开A公司,成立B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继续开展与A公司模式基本一致的诈骗活动。

经审计,A公司共计招揽分期客户197名,成单金额共计531万余元,未返款金额共计421万余元。B公司共计招揽分期客户237名,成单金额共计792万余元,未返款金额共计675万余元。

2021年10月29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被告人王某、朱某等8人提起公诉。2022年8月31日,武昌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十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11万元;判处朱某有期徒刑八年八个月,并处罚金8万元;其余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五个月至三年不等,并处罚金11万元至1万元不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据悉,2022年9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聚焦医疗美容领域突出问题,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推进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该领域虚假广告、非法行医、制假售假、商标侵权、走私、价格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医疗美容犯罪案件89件306人,提起公诉129件381人,共立案办理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8件。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

编辑:杨波

责编:郎清湘 官毅

审核:冯飞

涉嫌恶意贷款

"揭露“倍好付”与兼职机构的贷款诱骗行为:恶意催款和大学生欺骗"如今,许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兼职机会。然而,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机构通过互联网以配音、PS技术、各种考证课程等为“诱饵”,声称只要报名相关学科就能够兼职赚钱。这些机构首先引导学员购买昂贵的课程,然后极力劝说学员申请贷款。然而,学员一旦贷款购买课程后往往会发现课程质量下降,而兼职赚钱更是变得不可实现。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支付培训费用时应避免一次性支付过高金额,并要特别注意辨别那些以高薪就业为诱饵的“培训贷”诱导,以免陷入不良商家的欺诈陷阱。

学生投诉

想赚钱却变贷款

“分期”利息高达18%

和小北一样,不少年轻人都是被“高薪兼职”吸引,最后却是自己花钱上课。所谓“接单”也赚不到多少钱。网友小阳(化名)告诉新快报记者,一开始培训老师告诉他是“免费培训”,“别的同学接第一单就赚了160元”等,就是这些话,诱导小阳一步步在海尔消费金融平台上“贷了4980元,分24期,利息费是1195.20元”。按照这个比例,小阳借款的综合利率约为18%。然而,借钱买了课的小阳,却被培训老师以“错过时间了”为由拒在了“接单群”之外。小阳表示:“到现在,没有兼到职,更没赚到一分钱。”

小阳还向记者提到,培训课老师在明知他是学生的情况下,为了让他“顺利”借到钱,不断诱导他在分期页面选择“不是学生”。而小北也表示,培训班老师对她说过不少“诱导”贷款的话术,例如“大学生小金库不够是正常的,现在投资自己是为了更快实现经济独立,你可以先交100的首付,剩下的办理12期分期,一个月也就300多”“大学生也是可以借贷的”……

记者探访

推介兼职为虚,推销贷款课程为实

记者发现,不少受访者的“培训课程”都是从一个名为“青团社兼职”的App上找的。新快报记者也下载了“青团社兼职”App,打开首页就有“语音聊天主播”“兼职骑手”“美容师”等兼职岗位。

记者致电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相关“培训贷”问题,然而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该公司回应。

倍好付平台又是否靠谱?天眼查信息显示,倍好付是北京天途驰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注册商标,经营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互联网数据服务等,其名下共有25条立案信息。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与倍好付相关的投诉有110条,不少消费者表示该平台“与兼职机构引诱贷款”“恶意催款”“以兼职欺骗大学生”等。

律师说法

要勇于用法律手段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消费的行为,属于“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中消协提醒

要多方渠道了解培训机构口碑

2021年,教育服务首次进入中消协”公布的服务类投诉前十榜单。近日公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教育培训类投诉达69164件,占服务类投诉的6%,位列服务类投诉第三。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多方渠道了解相关培训机构的口碑,在签订培训服务合同前要通过多种途径仔细查验了解培训机构师资力量,避免被商家虚假宣传误导。要认真阅读和清晰了解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合同条款,拒绝签订不公平、不合理的协议。在支付培训费用时要避免一次性交纳大量金额,不轻信不过包退等“赔本”承诺,防止因培训机构经营不善或蓄意圈钱跑路导致财产损失。要特别注意甄别打着包高薪就业的幌子诱导办理“培训贷”,避免掉入不良商家的“骗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整容医院涉嫌贷款(涉嫌恶意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662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