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mlf定向贷款(远期贷款)

mlf定向贷款(远期贷款)

贷款知识 中新经纬 原创

周茂华:SLF、MLF下调进一步拓展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空间,下面是中新经纬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mlf定向贷款

中新经纬6月15日电 题:SLF、MLF下调进一步拓展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空间

作者 周茂华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近期,央行通过多种手段发力稳增长。6月13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调,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7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9%,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25%。6月15日,央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MLF中标利率为2.65%,前值为2.75%,下调10个基点。

通过传导机制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调整SLF利率,属于预期之中的调整,是“跟进”逆回购利率调整,从历史经验看,7天期SLF利率与逆回购利率的利差100基点。通过调整利率走廊上限(SLF利率),确保市场利率运行在政策利率附近,畅通政策传导,有效调节资金供求和资金资源配置,保障政策目标实现。央行通过调降利率走廊上限,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并传导至实体经济,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近期降息配套动作,就是通过“逆回购利率—利率走廊上限利率(SLF)—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一方面,确保政策传导机制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央行降息就是要尽快让该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

从15日MLF中标利率下降10基点也可以看出,一是,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4月以来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在经历一季度强劲反弹后,居民消费和房地产复苏节奏不及预期,加之外贸出口有所放缓,外需前景不确定性较高,经济复苏节奏偏慢。央行相机抉择,加码政策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二是,畅通政策传导。近年来,部分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面临一定“阻力”。这就要求政策有效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央行MLF量增价降续作,保持逆回购与MLF利差稳定,就是通过“逆回购利率—MLF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畅通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路径;同时,MLF量增续作,适度加大中长期限资金投放,继续维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宽信用,加快经济复苏。

三是,释放加码稳增长信号。近两个月宏观经济数据整体偏弱,反映居民和企业部门信心恢复偏慢。央行下调政策利率,释放强烈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乐观预期。

从影响方面看,一是,利率中枢下移。MLF利率代表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下调将有助于降低市场利率中枢水平。从历史经验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业存单利率大部分时间均围绕MLF利率附近运行。

二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MLF利率代表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中期限资金所需付出的成本,MLF利率下调并带动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有助于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另外,结合此前降准、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等,共同拓展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的空间。

三是,LPR利率下调。结合目前微观主体不够活跃的情况看,通过传导机制,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利好企业部门和房地产市场。一方面,LPR带动企业部门贷款成本下降,有助于提振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5年期LPR下调,降低首套、刚需购房贷款成本,提振楼市需求;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二套房月供利息支出等。

四是,利好资本市场。央行降息加码稳增长,改善经济复苏前景,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基本面对资本市场支撑力度增强;央行量价发力,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叠加目前股市估值低洼,或利好股市估值修复行情。另外,目前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低通胀环境、市场流动性充裕等,对债市也将构成一定利好。

五是,外部影响有限。一方面,中外经济处于不同周期,国内低通胀环境下,政策以我为主;中国宏观政策重心偏向促消费和内需恢复;另一方面,外贸韧性、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之美元弱势震荡,外部环境影响很有限。

存款利率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继上周大行率先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后,6月12日股份行也迅速跟进,11家股份行在当日上午更新了最新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和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存有5—15个基点的下调,与大行调整幅度保持一致。

从银行净息差压力、金融机构支持让利实体经济和目前国内存款供需等角度看,存款利率下调仍有空间。后续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更多取决于存款市场供求状况,各类型、各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及净息差、经营等方面情况。

但预计年内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可能性下降。一是,经过两轮存款利率调降后,银行整体净息差压力有一定缓解;二是,国内经济呈现稳步复苏态势。经济稳步复苏,一方面,银行全面大幅调降贷款利率压力减轻;另一方面,经济复苏将对市场利率下行空间构成制约;三是,存款利率下调影响面大,备受关注,需要对两轮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具体影响进行观察评估。

总的来说,国内宏观政策以我为主,后续央行仍可能通过适度降准(定向降准)、结构工具等,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作为典型周期行业之一的银行,要缓解净息差压力,改善经营状况,根本还在于推动实体经济加快恢复活力。(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远期贷款

央行要求银行暂停人民币信贷

据财新网报道,由于2月信贷投放增量也非常可观,央行已经开展窗口指导,要求春节前人民币贷款停止新增,直至2月15日前人民币信贷新增规模需维持在2月11日的规模。

远期售汇到期交割可差额结算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完善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银行为客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在符合实需原则前提下,到期交割方式可以根据套期保值需求选择全额或差额结算。差额结算的货币为人民币,用于确定轧差金额使用的参考价应是境内真实、有效的市场汇率。

周小川强调保持货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家》杂志刊文称,2018年央行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月对外投资增速超30%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的9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6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折合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油气等多领域将吸引更多民资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为进一步推进促民资各项政策落实,2018年在交通、电信、油气等领域将有重大突破,进一步吸引民间投资进入。今年我国将要在支线铁路、油气、电信等领域拿出一批项目,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1月采矿业对外投资同比增近8倍

商务部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13日在解读对外投资数据时表示,今年1月份,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不过,采矿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数据显示,对外投资流向采矿业37.5亿美元,同比增长792.6%。

今年将加大消化稻谷等粮食库存

国家粮食局发布2018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称,要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消化粮食库存,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大粮食加工转化力度,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努力拓宽消化渠道。

蚂蚁金服计划筹资约50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蚂蚁金服计划进行新一轮融资,最早将于本月开启,预计筹集约50亿美元。另外,有银行家称,蚂蚁金服可能会寻求两地上市,一个上市地在纽约或香港 ,另一个在上海。

中国ABS市场突破2万亿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数据显示,2017年末境内全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ABS)已经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实体企业正在取代银行,成为新的发行主力:2017年企业资产证券化(ABS)发行7967.57亿元,存量同比增长81.69%至10829.26亿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mlf定向贷款(远期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628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