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尾款未付设备公司拒绝上门安装 经新民晚报调解双方和解,下面是新民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和事佬贷款违约
晚报编辑:
4年前,我与上海驰林商贸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采购合同。可是,在只剩下7500元尾款未付时,对方公司竟以我拖欠款项为由,拒绝按照合同要求先行安装设备,给我造成了时间等方面的损失。
读者 郭先生
【本报调解】
郭先生说,4年前,他通过上海“申远”介绍,同上海驰林商贸签订了设备采购安装合同,主要包括地暖、空调、2套锅炉和水箱以及安装等。目前,地暖、空调、1套锅炉和水箱已经安装完毕,尚余1套锅炉和水箱以及一些控制面板没有安装。可是,对方公司却提出,要先付清尾款才能继续上门安装。对方给出的理由是:郭先生在二次付款中有拖延。
郭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总金额为14.5万元,分三次支付:合同签订后支付0.75万元,设备进场后支付13万元,安装、调试、验收全部完成后再支付0.75万元。其中,前中期的13.75万元他已支付完毕,公司却迟迟不愿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他曾多次联系该公司业务员,但均未得到回应。
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上海驰林商贸公司的项目经理沈先生。他表示,此次项目中与他对接的是投诉人郭先生的太太。在付完定金后,公司上门设备安装,但郭太太屡次违约,拖欠款项,原本约定的13万元,分为3万元、5万元、5万元分别支付,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才将13万元支付完毕。出于对郭太太方面的不信任,他才要求先支付尾款,再进场安装及调试。
但是,郭先生对此说法表示无法认同。他说,由于锅炉煤气表扩容,燃气公司需要发票。于是,他经常向对方公司索要不同种类的发票,这才导致公司方对他产生了厌烦情绪。
对于郭先生提到的发票问题,沈先生回应,公司方面会提供所有发票,但发票开出后,意味着开始计算保修期,出于对郭先生的利益考虑,他与郭先生协商多次,希望延后统一开出,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记者建议,双方约定时间见面协商。最终,在新民晚报记者的调解下,郭先生与上海驰林商贸方面达成约定:公司会将所有未完成安装的工程全部收尾,郭先生则按照合同约定,付款到位。
发稿前,上海驰林商贸公司已经委派工作人员上门安装,并将质保协议及发票等交予郭先生;郭先生也已按照合同,如约将钱款汇给了公司方。郭先生感谢新民晚报“和事佬”栏目为他提供的帮助。
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 王新华 实习生 熊伟康
正合普惠突然又催款
澎湃新闻记者 陈少颖
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会是什么样呢?
10月12日下午,上海市静安区作为民政部“十四五”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上海唯一的试点地区,召开了养老服务工作会议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推进会。
10月11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走进彭浦新村街道整屋适老化改造家庭、彭三社区长者食堂等地,实地探访居家和社区养老开展情况。
彭三社区长者食堂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少颖 图
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非常舒心。”经过为期一个半月的适老化改造,张阿姨夫妇和公公郁爷爷在今年6月底住进了焕然一新的家。
张阿姨一家在19年前搬进了彭浦新村街道,此后屋内的装修就再也没有动过。张阿姨今年69岁,公公郁爷爷已是88岁高龄。为了更方便地照顾老人,张阿姨决定改造“破破烂烂”的房屋。听闻静安区正在推行适老化改造,她就更加放心了,“区里请的工程队也安心。”
以前,让张阿姨最头疼的是洗浴问题。老式装修基本都是浴缸,洗澡需要放水,还得爬上爬下,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安全隐患。改造后,浴缸变成了淋浴间,安装了扶手、增加了地面摩擦力,还准备了配套的淋浴座椅。张阿姨连连感叹:“解决了老年人的安全问题,正合我们心意。”
不止卫生间,全屋改造让适老化细节落到各个生活场景中。
静安区适老化改造项目工作人员陆雨军介绍,老房子的灯光普遍昏暗,而适老化改造后的智能灯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调节色温,“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对昼夜的感觉比较迷糊,通过调节不同时段的灯光,可以让老人适应昼夜变化,对预防和治疗认知障碍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电动升降床、智能晾衣架、门铃提醒、燃气报警器等设计,都便利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在张阿姨家,工作人员演示如何操作电动升降床。
本来只是想普通装修一下,结果出乎意料。张阿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自己也老年了,把家庭环境改变一下,住得舒服、享受享受。也可以尽心伺候老爷子,心里很高兴。”
截至今年10月8日,静安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已完成入户评估和方案设计1249户、完成适老化改造1048户,目前改造完成量居中心城区第一。
张阿姨家经过适老化改造后的卫生间
试点家庭养老床位
试点家庭养老床位也是静安区此次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的一大重点。
何为家庭养老床位?简单而言,就是将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家中,使老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
实际上,上海各区从2019年就已开始探索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但接受服务的老人并不多,静安区目前尚存的家庭养老床位仅10余个。
静安区民政局局长焦志勇解释道,家庭养老床位的推广面临着瓶颈。一方面,相关服务和管理还没有相对规范化的标准,社会知晓度不高。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尚未形成规模化,服务机构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的内生动力不足。
如何破局?
焦志勇说,提升行动并非仅指“一张床”,涉及居家环境改造、智能化平台搭建、相关政策体系提升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针对推广难点,静安区将长期护理保险、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辅助器具租赁、“为老服务一键通”等现有政策整合起来,“一人一方案”,并且聚焦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试点资金补贴。
此外,静安区还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参照清单提供服务,根据老人实际需求,增加智能化平台服务、营养指导和健康管理、居家康复、社工介入等服务。
“小目标”也已立下。焦志勇介绍,静安区力争半年内实现服务规模化,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不少于566张。同时,还将探索服务智能化,搭建家庭养老床位网络共享平台,提供7*24小时线上线下整合服务;推进服务标准化,探索建立一套家庭养老床位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标准;促进服务市场化,推动形成方便可及的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社区为老助餐更多样
11日下午4点,刚过“下午茶”时间。在彭浦新村街道的彭三社区长者食堂,晚餐已陆续准备好,还有包子、烧卖、蛋糕、酥饼等各式点心。几位老人前来打包点心,作为明天的早餐。
有老人正在购买点心
在一旁的营养屏上,登录即可查询今日饭菜的能量,方便查询营养摄入。若是忘带饭卡,在新引进的智能结算机器上,扫一扫脸就可以完成支付,免去了麻烦。
周阿姨在营养屏上查询营养摄入
好吃、健康、实惠是为老助餐的宗旨。彭浦镇为有特殊要求的老年人量身订做“低盐、低糖、低脂、低油”的健康套餐。北站街道则依据中医养生理念,根据时令变化,研制了适合老年人体质、口味、需求的养老菜品。
彭三社区服务办副主任张晨贇告诉记者,彭浦新村街道正在探索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目前制定了《社区食堂服务规范》《食堂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等标准,覆盖各个环节,“我们也会不断更新改善标准,有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服务能级。”
静安区还推进“明厨亮灶”,老人可以在就餐区域的屏幕上看到后厨操作,“天鹰系统”工程则可以捕捉到厨房的“不速之客”,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截至目前,静安区已完成91个“乐龄友厨”为老助餐服务点建设,均衡分布在14个街镇社区。助餐量从2016年的每月12.5万客逐步增加到如今的每月33万客,社区供餐能力达到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的4.6%。
这还不够。焦志勇介绍,推动助老“特色餐”试点和社区长者食堂标准化试点,未来还要不断提高,将确保年内社区供餐能力达到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的5%。
责任编辑:郑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和事佬贷款违约(正合普惠突然又催款)":http://www.ljycsb.cn/dkzs/1624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