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360贷款截图(房贷还款短信通知截图)

360贷款截图(房贷还款短信通知截图)

360数科两次增资旗下小贷公司做跨省“生意”提前还款需偿还全部利息被指与宣传不符,下面是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360贷款截图

360小贷经过两轮增资,已满足跨省经营小贷业务的要求,然而,其核心产品360借条屡遭用户投诉

《中国科技投资》龙秋月

2022年1月25日上午,360集团成都分公司一位员工被外来人员打伤。当日晚间,四川省成都高新公安分局就“360员工被外来人员打伤”一事发布警方通报,经查,嫌疑人与“360借条”平台存在借款纠纷。

从2021年9月至今,360数科(QFIN.US)对旗下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360小贷”)进行两轮增资,增资后360小贷注册资本从5亿元跃至50亿元,达到“跨省经营互联网小贷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的门槛。

360小贷两次获取增资以满足开展跨省经营业务的合规指标,但其核心产品360借条在日常经营中却屡遭投诉。截至发稿,360借条在黑猫投诉上的累计投诉量高达21911条,其中,360借条向提前还款的用户收取约定借款期限的全部利息,即使借一天也要还一年的利息,与宣传不符,被不少用户投诉该规定为“霸王条款”。

增资背后业务增速放缓

2020年11月,央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指出,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亿元,跨省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工商信息显示,2021年8月,360小贷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或因《暂行办法》,360数科于2021年9月对360小贷进行首次增资,增资金额为5亿元,达到开展区域性网络小贷业务的监管要求。随后,2022年1月,360数科对其进行第二次增资,增资金额为40亿元,满足跨省经营互联网小贷业务的合规指标。

据2021年三季度财报披露,360数科营业收入为46.13亿元,同比增长24.6%;净利润为15.64亿元,同比增长27%。

值得注意的是,360数科两次增资360小贷背后,其自身业务增速却在放缓。2021年一至三季度,360数科新增注册用户人数分别为653万、680万、590万;销售费用分别为3.85亿元、4.99亿元、5.77亿元。三季度360数科的新增注册用户人数环比下降13.24%,销售费用却环比增加15.48%。

根据乐信(LX)、信也科技(FINY)、小赢科技(XYF)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数据,他们三季度新增注册用户人数分别为1000万、480万、360万,分别环比下降16.7%、12.73%及持平;销售费用分别为4.91亿元、3.88亿元、0.054亿元,分别环比下降0.48%、18.11%、1.98%。与在美上市的同类金融科技公司相比,360数科是唯一一家销售获客成本在增加,新增用户数却不增反降的公司。

可见,在获客难获客贵的市场环境下,各平台的新注册用户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多家公司选择降低销售获客成本,但360数科仍增加销售费用。对此,360数科在财报中解释称,销售费用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更积极主动的客户获取策略,特别是与获取大额客户相关的策略。

提前还款仍需偿还全部利息

360借条的运营主体为前述的360小贷。360借条在官网上标示的贷款利率为“1千元借12期日费用1毛2起,年化综合息费率7.2%起”,在公众号宣传页面上则展示“借3期、6期、12期,享最高30天免息”。然而不少用户投诉称,其受到360借条的宣传误导,借款后并未享受到短期免息特权,甚至提前还款需偿还全部利息或支付高额手续费。

360借条用户李明(化名)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2021年2月,他在360借条上借款10100元,分12期还清,每期偿还本金841.63元以及利息129.58元。当李明资金回笼后,打算提前数月还清借款,却发现每次勾选提前还款后,系统显示“需偿还的利息与约定12期分期还款的总利息一致”。李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每月按期还本付息。

和李明描述截然相反的是,360借条在用户还款计划界面标示“如提前还款,将按实际使用天数最高0.1%/日计算费用,最高不超年化36%”。李明告诉记者,“事实上,我也不理解360借条上标示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体现在我提前还款的利息计算中。按理说提前还款,利息会变少,或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利息。我在美团、京东等金融借贷平台上提前还款利息都会变少。”

*360借条上显示的还款账单,受访者提供

除此之外,2022年1月5日,李明再次在360借条上借款8000元,分12期还清,随后认为利息过高,计划隔日还清该笔借款,结果在提交还款时却发现利息高达1000多元。李明向360借条的客服进行投诉后,平台才在后台对该笔借款的费率进行修改。经修改后,他合计需还本付息8015.76元,对此其本人表示无法理解360借条的借款利率。值得注意的是,李明该笔借款的借款天数仅为1天,若按前述提前还款按最高0.1%/日的计息方式计算,李明实际上仅需支付8元利息。

*360借条上显示的借还记录,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一般借贷平台会对提前还款的用户收取一定的违约金,或按实际借款天数收取利息。但记者发现,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与李明有着相似经历的用户并不鲜见。不少360借条的用户在计划提前还款时,被告知提前还款亦需偿还全部利息,甚至无法与平台进行协商。

*多位用户投诉360借条提前还款需偿还全部利息问题,截图自黑猫投诉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360借条对提前还款的用户,收取约定借款期限的全部利息,该规定虽不违法,但是确有利用借款人弱势地位和格式合同设定‘霸王条款’的嫌疑。若借一天也需还一年的利息,在事实上确实推高了综合借贷成本。”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向记者表示,根据《民法典》第677条的规定,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另有约定外,应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因此,360借条“提前还款收取全部利息”的约定本身不违法,但应向借款人充分提示及说明这一条款,否则可能属于“霸王条款”,借款人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借款合同的内容。

“我国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LPR的4倍,因此如果提前还款造成借款人实际负担的利息超出保护上限,借款人可以向360借条主张拒绝承担超出部分的利息,也可以在诉讼中以此抗辩。”夏海龙进一步补充道。

银保监会在《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不得以暴力或者威胁使用暴力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违规散布他人隐私等非法手段进行债务催收。

针对360数科增资360小贷以及360借条提前还款需支付全部利息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360数科,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房贷还款短信通知截图

最近,你是不是频繁收到各种贷款推销短信?你是不是在疑惑,这类信息究竟是谁发的?这种贷款靠谱吗?

频繁收到的贷款短信截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你收到的贷款推销短信中,大多出自贷款中介公司。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到贷款中介,再到银行,存在着一条“灰色”产业链。这些贷款中介公司是如何拿到你的手机号的?银行和中介公司之间又有何关联?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贷款中介、银行业内人士以及相关律师,试图理清庞大贷款短信和电话背后的来龙去脉。好奇问一下利率,就被频繁“骚扰”杭州的桃子女士,频繁收到贷款经理的电话和微信,是从回复了一条贷款短信“1”开始的。3月1日,桃子先是收到了内容开头为某银行的短信,告知她有一笔“备用金”可授信。桃子虽然不需要贷款,但她比较好奇,现在的贷款利率大概有多少?并想和自己的房贷利率做个比较。于是,桃子按照短信提示回复了数字1,很快,她接到了自称该银行贷款经理的电话。电话里,这位“贷款经理”详细询问了桃子的收入和房子等资产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借贷的状况。当得知桃子开通了花呗之后,他便开始劝说桃子花呗已经被纳入征信体系,如果逾期每个月要还的利息很高,不如贷款,并提出加桃子微信的要求。让桃子感到困扰的是,自己好奇问一下利率,就被频繁“骚扰”。随后,桃子在工作时间,屡次遭到该“贷款经理”的电话推销,她最后只能将其号码拉黑。不仅如此,桃子在回复“1”后,又收到了两条开头为其他银行的短信,同样也是推销贷款。桃子怀疑先前那位“贷款经理”的身份,他真的是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吗?

桃子和“贷款经理”的对话截图。和桃子一样,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也收到了类似的短信,回复消息后,就有人打电话过来。一开始,对方自称是“银行直贷”,后在记者追问下,对方改口说是银行的“中介渠道”。这名自称姓李的经理这样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推销:“你买房,不一定是房地产公司帮你带看房子啊。你想想,银行的贷款经理就那么几个人,但是贷款需求又这么多,我们会根据你的资金需要,帮你申请贷款。”他详细问了记者每月的入卡工资、公积金等数额,以及工作了几年,是否有网贷信用卡等,最后询问需求时间。“每个银行的政策不同,比如你要贷150万元,我们可能通过三个银行帮你贷出来。不过,贷款的先后顺序也有讲究,比如这家银行利率低,但要求客户名下只能有两笔贷款;而另一家银行可以有六笔贷款,但贷出来的数额可能比较低。我们会帮你出一个利息最低的方案。”李经理说。李经理邀请记者带着身份证、银行卡和征信报告,去他们公司面谈,对方称公司在萧山区的一座大厦里。李经理表示,他们的收费标准,是客户实际到手贷款的1~3个点。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特地询问李经理,“你如何得知我的电话号码的?”李经理问:“你之前在银行做过贷款,或者办过信用卡吗?”“没有的”,记者否定后,他表示,公司和银行有合作,可能是记者之前在银行登记过信息,信息是银行那边给过来的。谁在群发贷款推销短信?按照李经理说的地址,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萧山区该大厦,这幢写字楼里就开着好几家这样的贷款中介公司。据了解,这些公司通常以“信息咨询服务”的名义进行注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走进其中一家贷款中介,听到里面业务员打电话声此起彼伏。“一天至少要打三百来个电话。”一位业务员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他们每天的主要业务方式有两种——打电话或发短信找客户,帮客户对接银行办贷款。陈旭(化名),从事贷款中介工作近5年,他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以贷款短信为例,贷款中介公司会以银行名义编辑好推销短信,并将需要推送的内容和号码,交给专门做短信群发业务的公司。如果短信来源是一串虚拟号,而内容是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这都是贷款中介发过来的。“短信群发公司和运营商都有合作,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到短信的来源都是虚拟号的原因。”陈旭解释说。

小时新闻记者和业务员的对话截图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以“短信群发”为关键词,检索到一家名为“湖南云客”的公司,向其咨询贷款短信群发业务。该业务员表示,贷款类的短信7分5一条,贷款中介公司需要提供与银行的合同,来证明自己有办理贷款的资质,“最近贷款诈骗很多,我们审核严格一些。”该业务员说。但陈旭表示,很少有银行愿意和中介公司签订正式合同,即便有,也是私下合约。因为会牵扯到很多责任认定上的麻烦。“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短信群发公司都需要审核资质,他们很多管理都比较松。”陈旭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手机号码从哪里来的?那么,这些贷款中介公司提供的号码,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他们获得号码的主要渠道有三种:一是在贷款中介公司在各个平台投放贷款广告后的需求信息;二是通过区号随机组合;三是购买一些“号码名单”。和房产中介一样,你会发现,只要你在某一个贷款广告里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那么很快你就会接到数个贷款中介的推销电话。多名从事该行业的人士介绍,贷款中介之间会互相交换电话信息。这样的圈子并不大,这些号码信息就会在业务员之间私下流传,而如果被视为是有贷款需求的“精准客户”,那么你就会被贷款销售的电话轮番“轰炸”。有人说,自己根本没有填过类似信息,为什么还能收到这样的短信或电话?陈旭解释,他们会根据地区号段随意组合号码的后四位。例如,如果1736707开头的号码是杭州的,那么他们会盲打后四位的号码。“这样做效率不高,但也是一种办法。”陈旭说,中介公司给业务员的指标大概一天打100~300个电话。

CFP供图而第三种渠道,则是贷款中介在获取信息上的“灰色地带”。在一些QQ和微信群里,有些人会向这些中介公司兜售“号码名单”。这些名单往往被命名为“xx小区业主号码名单”“xx车客户名单”等等。这些名单上的个人信息基本以2~5元一条的价格,被重复卖给各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员。而兜售这些信息的人,有装修公司、物业公司,或者某些信息公司的后台人员。他们能利用职务之便拿到一些姓名和号码名单,私下兜售。通常报价越高,卖的信息越真。陈旭就遇到过,有人号称自己在银行“有资源”,都是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的真实客户信息,一条售价50元。“泄露客户信息,对于银行来说是严格禁止的。”银行从业者王博(化名)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银监会对泄露数据行为有严格的监管办法。2020年,建设银行曝出了数据泄露事件。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显示,原建设银行余姚城建支行行长沈某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法院认定,2017年3月至4月,沈某某曾将非法获取的余姚市东城名苑业主财产信息1111条和其所在行贷款客户财产信息127条,非法提供给他人用于招揽业务。浙江丰国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松涛表示,这些贩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个人信息保护法》。根据相关法条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被认定“情节严重”。《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FP供图这些贷款推销短信有何风险?一名银行相关从业者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银行在跟合作机构签订协议时,对机构的资质有一定要求,也有监管责任。所以大部分银行不会和助贷机构签订公对公的协议,多数为口头约定或私下签约。在协议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贷款中介公司不允许向客户收费。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此前的调查显示,中介公司的收费标准,是客户实际到手贷款的1~3个点。“如果遇到要收取手续费的中介公司,就要留个心了,这些中介公司很可能在资质以及操作上存在不规范。”这位银行从业者说,除了要留意中介公司是否会收取手续费,更要警惕混杂在这些推销短信里的诈骗信息,“现在个人信息泄露比较多,很难判定这类短信的来源以及内容的真实性。”“保险起见,这些短信最好不要信,收到了删除就好。如果想要借钱,就去正规的金融机构,现在手机银行申请贷款很方便。”这位银行从业者说。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360贷款截图(房贷还款短信通知截图)":http://www.ljycsb.cn/dkzs/1624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