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P2P网贷行业成交净流出730亿 陆金服贷款余额1588亿,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8月p2p贷款余额
《号外财经》
文/米莱
随着互联网金融政策的收紧及备案延期,行业生存环境恶劣化加剧,最近两月互联网金荣场内雷声滚滚,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不断高涨,新增投资锐减、流出资金加剧,多家平台发生兑付困难,7月成为P2P网贷行业发展史上遭遇危机最为严重的一个月。
《号外财经》从网贷之家发布的7月P2P网贷行业月报数据来看,截止2018年7月31日,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1645家,环比减少218家,问题平台221家,7月活跃投资人数334.34万人,活跃借款人数为375.17万人。其中投资人数环比下降18.13%,借款人数下降13.79%。
7月行业成交量近1500亿陆金服贷款余额1588亿
据网贷之家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网贷行业成交量为1447.54亿元,环比下降17.62%。7月的贷款余额为9561.48亿元环比下降7%,行业资金净流出730.88亿。因7月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平台跑路、清盘等负面事件不断发生,投资人信心减弱、投资热情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资金净流入平台仅82家,陆金服累计贷款余额1588.34亿排名第一。
根据零壹智库发布《7月P2P网贷行业月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 年7月末,P2P 网贷行业累计交易额约为7.22万亿元,其中7月当月交易额为1236亿,交易额排名前100的平台7月共成交575.1亿元,占行业整体成交额的46.5%,22家网贷平台交易额环比净增长,7月行业贷款余额为9080亿,前100的平台贷款余额合计为5021.1亿元,占行业整体贷款余额的55.3%。
7月出现提现困难平台145家,经侦介入平台5家,跑路平台18家。问题平台全国分布情况来看,广东省累计问题平台数量361家,占比15.57%,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省,累计问题平台数量353家,占比15.23%,浙江省累计问题平台数量317家,占比13.65%。上半年全国累计出现提现困难平台1067家,经侦介入39家,跑路1212家。
网贷平台持续性减少呈趋势
随着国家对网贷行业监管加强及专项整治进入攻坚战阶段,目前整个网贷行业的平台数呈持续性减少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累计设立网贷平台为6183家,其中停业及问题平台4347家,正常运营平台1836家,同2015年最高峰时期正常运营3476家相比,正常运营的平台已经减少近半数。
这次网贷平台风险的集中暴露,可以看作是行业洗牌的进一步提速。有业内人士预计,经过此次风波,网贷平台的数量将有一个明显下降。与英国、美国各不过70家左右的平台数量相比,我国1800余家的P2P平台规模仍有一定的压降空间。
监管再用1-2年时间完成行业专项整治
随着“雷潮”越演越烈,监管部门明确了相关整治工作的时间表。
近日,央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会上,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工作任务。互联网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安排,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实际上行业整治工作开始于2016年,原计划于2017年3月底完成。期间,期间,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0月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四个阶段:摸底排查、清理整顿、督查和评估、验收和总结。到了2017年底,监管层又发布《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即57号文),要求各地监管机构最迟应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内网贷平台的备案工作。
今年6月,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陆家嘴金融论坛间隙向媒体表示P2P全国备案年内无法完成,使得原本应在6月底之前完成的备案工作时间又向后延期,但行业内普遍认为全国口径的备案虽然延期,而地方决策并未停下脚步。
本文源自号外财经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p2p合法12月
文/杨国英
眼看起高楼,眼看楼塌了。
塌得灰尘漫天,塌得人心冰凉。
曾高达10万亿元规模的P2P网贷,现在,基本宣布归零了。
前天,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全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第十五批和第十六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已结清网贷机构名单的通知,其中包括著名的佳兆业金服和桔子理财。
现在,尘埃基本落定。
两年不到,深圳自愿退出P2P网贷行业的机构,已经高达211家。而极少数尚未退出的机构,不是他们不想退出,而是因“无法网贷业务结清”,故不能退出。
事实上,早在去年,不仅深圳,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P2P网贷机构,就已经被限制业务运营了——部分机构的勉强存在,完全是为了配合监管部门的追查和对投资者的清偿。
曾经风光无限,现在一地鸡毛。
苦的只是,不明就里、没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
在P2P网贷的疯狂时期,2013年,全国范围内P2P网贷机构高达近一万家,最风光的时候,P2P网贷机构所涉融资金融,总规模一度超过10万亿元。
说实话,对P2P启动强监管,监管部门的节奏,是慢了一拍,一直在2017年后。
但是,如果不是监管部门的忘羊补牢,如果任由P2P网贷肆意漫延,那么,这两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势必爆发,规模性的社会矛盾也会激化。
毕竟,99%的P2P网贷机构,几乎都是空壳子,其投资和融资两端,都涉及到数以万计的老百姓,一批老百姓是网贷机构的投资者,另一批老百姓又是网贷机构的借款人(极少数自融除外)。
所幸,经过近4年的打击和追查,P2P网贷,终于基本清零了。
这对监管部门是一次洗礼,对广大投资者是一次教育,对图谋不轨的P2P机构老板更是一次审判,他们有的破产了,有的入狱了,有的潜逃了,潜逃的,也终归被抓回。
不仅是P2P网贷,任何形式的网贷,其都牵涉到金融安全和民生稳定,监管都必须果断出手、严厉打击。
2020年是对网贷打击的升级之年。
监管的打击对象,不仅全面覆盖P2P机构,而且,还剑指所谓的科技金融公司,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出台小额贷款新规、以及对蚂蚁集团上市的紧急叫停。
前天,针对所谓的科技金融公司,银保监会再出重拳,发布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
重点量化指标有3:
1,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应严格落实出资比例区间管理要求,单笔贷款中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2,强化合作机构集中度管理。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与单一合作方(含其关联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
3,实施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全部贷款余额的50%。
隔山打牛,剑指网贷,剑指科技金融巨头。
这一次,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规范,本质就是打击所谓的科技金融巨头,比如,蚂蚁、腾讯金融、360等等。
因为,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几乎都是与所谓的科技金融巨头合作的,银行提供巨额资金,科技金融巨头主要提供渠道。
对具体网贷指标进行限制,其实就是限制科技金融巨头TOC业务的杠杆率,毕竟科技金融巨头不具备合法的吸储功能。
说到这里,对所谓科技金融巨头的“网贷执念”,我真的有点不齿。
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亚马逊,人家对科技金融的探索,也主要聚集在支付和TOB业务,而不像我们的一些巨头,对TOC业务、对收割大众人群的羊毛超级上瘾。
这就是节操的不同,就是格局的差异。
千帆过尽,返璞归真。
网贷乱象,尘埃落定。
尘归尘,土归土,千万勿让民生苦。
最后,有两点奉告:
寡头公司,
数据赋能不是噱头,
不要成为收割韭菜的道具,
更不要沦为金融欺诈的遮羞布。
普罗大众,
内卷时代骗子多,
投资理财勿侥幸,
先想风险,再想收益,
千万不要被高收益冲昏了头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8月p2p贷款余额(p2p合法12月)":http://www.ljycsb.cn/dkzs/15799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