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银行回笼资金贷款(银行贷款结构转型)

银行回笼资金贷款(银行贷款结构转型)

银行间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2年新高, 机构多管齐下应对资金利率上涨,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回笼资金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本周以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攀升。

截至2月8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一度涨至2.36%附近,创下2021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

“尽管当天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4860亿元,但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仍触及过去两年以来最高值,表明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性日益紧张。”一位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记者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固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这背后,是2月银行间市场资金宽松程度不及预期。究其原因,一是央行在春节后持续回笼节前投放的巨额资金,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力度似乎低于预期;二是春节过后逆回购集中到期与银行回笼资金的节奏未必匹配,导致资金流动性趋紧,三是国有大型银行从央行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获取的融资额高于其他银行,导致银行之间的资金分层趋于严重,加剧了非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紧张程度,尤其在月中缴税与跨月时点期间,这种现象变得尤其突出,导致资金面紧张状况激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上涨,其与7天期银行间资金拆借利率一度出现倒挂。

多位银行自营部门交易员指出,随着央行开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资金净投放,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状况有望缓解,带动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趋降。

“目前,金融市场普遍认为,当前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过去2年以来最高值,也与本月2.3万同业存单到期,企业缴税付款需求增加有着密切关系,一旦这些因素消退,银行间资金流动性也回归合理宽裕。”一位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交易员向记者透露。尤其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央行也会提前释放相对规模的资金流动性,驱动信贷增加与配合积极财政措施实施。

平安证券固收分析师刘璐指出,若要维持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平稳,2月央行需要增加资金投放力度,若仅仅通过等量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与公开市场操作以填平资金缺口,可能导致超储率进一步下降,令资金价格反而波动抬升。

多因素令资金流动性“趋紧”

记者多方了解到,今年以来尽管银行间资金面总体保持均衡,但资金利率中枢却在逐步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流动性分层现象日益明显。

所谓流动性分层,主要是指银行间资金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但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利差却创下历史较高水准。尤其是今年以来,反映流动性层次的利差指标快速走阔,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准,无形间带动银行间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水涨船高”。

上述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交易员指出,为了填平资金缺口,春节后一些非银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报出较高的隔夜回购拆借利率以借入大量资金,导致回购平均利率不断上涨。

在他看来,除了流动性分层,另一个推高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的推手,是财政存款支出增加,从银行间市场抽走数千亿资金流动性。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勇指出,受缴税和财政支出季节性的影响,财政存款一直呈现“季初增加,季末减少”的特点,但随着近期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出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令财政存款开支增加,可能从金融市场抽走约6000亿元资金流动性。

在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团队负责人靳毅看来,引发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新高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今年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与去年有所区别,考虑到央行“降准”空间有限,目前央行更可能通过MLF与PSL(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投放资金。但相比降准,银行通过MLF与PSL获得基础货币的成本更高,引发银行间资金利率易涨难跌。

“加之今年财政存款对资金面的影响总体偏空,央行缺少低成本投放资金流动性措施的情况下,中长期资金利率回升压力较大。” 靳毅指出。

在多位银行自营部门交易员看来,若要在短期内扭转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上涨趋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央行加大资金净投放量。在他们看来,目前回购利率上涨的主要因素,仍是近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量较大,导致资金持续回笼,对市场资金宽裕面构成影响。

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 12380 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 5230 亿元、4710 亿元、1550 亿元、660 亿元、230 亿元。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会加大资金净投放,令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宽裕状况,从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与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增长。”前述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交易员认为。

机构多管齐下应对资金利率上涨

记者还获悉,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下过去2年以来最高值,也对投资机构债券投资策略构成较大的影响。

尤其在去年债券市场遭遇较大幅度回调后,不少投资机构纷纷加大杠杆力度抄底债券。目前,不少投资机构的债券投资杠杆率快速回升并达到较高水平。

“这令投资机构对资金面宽裕的诉求相当旺盛。因为这有助于他们以更低资金拆借成本维持高杠杆债券投资策略。但是,随着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飙涨,甚至一度反超7天期银行间拆借利率,导致他们不得不减持债券头寸降杠杆。”上述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记者直言。

一位券商自营部门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鉴于未来一段时间资金拆借利率仍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准,目前他们一方面削减债券投资杠杆率,一面则在继续采取票息策略同时,密切关注机构债券投资杠杆下降所带来的债市超预期回调机会,捕捉交易性机会获取超额回报。

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迭创新高,也令中小银行资金周转“承压”。

一位城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银行间资金拆借利率上涨,他们一方面通过业务部门获取更多企业现金管理资金,通过企业低息活期存款“替代”银行间市场部分资金拆借额度,以维持相对合理的信贷利差;另一方面正积极与银行同业机构沟通,争取获取更低成本的短期拆借资金,维持银行自身的业务资金周转需要。

在他看来,尽管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过去2年以来最高值,但目前资金利率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准,令他们仍有较大的低息资金腾挪空间维持业务正常运转。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银行贷款结构转型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火电企业华银电力(600744.SH)又抛出超百亿项目。

近日,华银电力一口气披露了四个投建项目,除了建设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外,还有三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四个项目总投资合计超过110亿元。

两个月之前,华银电力也曾披露六个项目,均为新能源发电项目,总投资接近30亿元。

华银电力是一家传统的火电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但截至2023年6月底,火电装机占比仍然超过80%。

受煤炭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华银电力的经营业绩惨淡。2008年以来,除2016年盈利外,其余年度,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2023年上半年,又亏1.72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华银电力试图借能源结构转型脱困,但是,公司财务压力较大,带息负债高达160亿元左右,140亿元左右的投资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受到质疑。

抛百亿项目加快产业转型

华银电力正在全力冲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8月30日,华银电力官宣四个投建项目,其中三个为新能源发电项目,总投资合计为110.8亿元。

华银电力拟投资建设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86.34亿元。公司称,为加快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优化煤电结构,落实湖南省政府关于城市中心的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退城搬迁要求,公司规划布局了这一煤电升级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大唐株洲发电公司投资建设。

此外,公司分别投资12.89亿元、6.41亿元、5.16亿元建设大唐华银涟源石漠化区光伏发电二期项目、大唐华银桂阳县团结风电场项目、冷水江市采煤塌陷区光伏项目。

2023年6月8日晚间,华银电力曾一口气抛出6个投资项目,包括一个光伏项目、五个风电项目,总投资达29.91亿元,计划装机容量合计为425.05MW。

当时,华银电力在公告中称,加快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此外,2022年6月、11月及2023年4月,华银电力也相继官宣了光伏、风电、储能电站等项目。

华银电力原本一家火电企业,且是湖南省省火电装机主要发电企业,公司依托控股股东大唐集团,火电装机容量占全省统调公用火电机组的23.91%,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华银电力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水电机组14万千瓦,风电机组53.95万千瓦,光伏机组60.1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128.05万千瓦。而其火电机组524万千瓦,占比仍然超过80%。

可以预见,随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华银电力的火电装机占比将明显下降。

债务压力大百亿资金待解

华银电力密集抛出大规模清洁能源电力项目,顺应了产业发展趋势,但超百亿资金缺口如何解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截至2023年6月底,华银电力账面货币资金13.03亿元,其中,0.11亿元受限。对应的短期借款35.3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22亿元、其他流动负债(短期应付债券)5.04亿元、长期借款105.92亿元,长短期债务合计为168.29亿元。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93.43%。

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财务费用分别为5.61亿元、2.46亿元。

整体而言,华银电力的债务规模较大,偿债压力大,且几乎没有造血能力。

华银电力成立于1993年,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初期,公司经营业绩还算稳定。1996年至2000年,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93亿元、1.31亿元、1.98亿元、1.77亿元,2001年净利润下滑至1.14亿元,但仍超过亿元。2002年至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0.04亿元、0.20亿元、0.08亿元、-1.84亿元、1.81亿元、0.15亿元。

2008年开始,华银电力经营持续承压。2008年至2022年的15个年度,公司扣非净利润除2016年盈利0.06亿元外,其余年度均为亏损。其中,2008年亏损9.13亿元、2017年亏损11.84亿元,2021年、2022年分别亏损23.04亿元、9.86亿元。

2023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72亿元。

2021年,华银电力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22.70亿元、23.04亿元,这是其有史以来年度最大规模亏损。公司解释称,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公司燃料成本同比增加35.77亿元,影响利润减少29.53亿元。此外,联营企业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公和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受煤价大幅上涨影响,亏损严重,公司对上述联营企业实现投资收益为-3.40亿元。

那么,在债务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华银电力是否具备超百亿规模项目的建设能力,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华银电力公告披露,项目的资金来源为,项目资本金按总投资的30%配置,由项目公司自有资金和国家政策性开发性基金解决,其余部分通过金融机构借款解决。

问题在于,项目公司的资金从哪里来?

分析人士称,华银电力可能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成立项目公司,然后再通过项目向金融机构贷款。

只是,依赖贷款完成项目建设,随着债务规模继续扩大,华银电力的财务压力将更大,且巨额财务费用将进一步吞噬利润。

当然,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周期不长,一旦投产达产,将有效缓解公司经营及财务压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回笼资金贷款(银行贷款结构转型)":http://www.ljycsb.cn/dkzs/1461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