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科技外衣做贷款营销平台 拍拍贷转型助贷难改P2P底色,下面是经理人杂志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拍拍贷贷款评论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近期,12321举报中心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拍拍贷霸榜贷款理财类垃圾短信源头企业、违规催收骚扰电话源头企业以及违规催收垃圾短信源头企业等三类投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拍拍贷的投诉超3.35万条,涉及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爆通讯录、高利贷、砍头息等。
自2019年更名为信也科技,转型助贷业务后,拍拍贷依然未能消除P2P的底色。
披着科技外衣做贷款营销平台
相较于成千上万的阵亡平台而言,拍拍贷的转型还算成功。2022年,拍拍贷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22.71亿元,比照2021年的25.09亿元同比下降9.4%。
不过拍拍贷每赚一分钱,借款人将多出一分钱。从营收结构看,去年来自贷款便利化服务费为拍拍贷贡献了44.31亿元营收;来自促进服务费用营收为19.29亿元,来自担保收入为30.64亿元,净利息收入为11.74亿元,其他收入为5.35亿元。
由于转型助贷平台后,自身不再是主要资金提供方,所以向借款人收取服务费、担保费等费用成为拍拍贷的主要营收来源,但这无疑加重了贷款人的负担,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拍拍贷的借款利息费用竟然可以高达惊人的60%以上。比如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投诉称,“拍拍贷旗下借款均是砍头息,借款5400到账5000一个月期限年利率88%,旗下曹操贷借款1450到账1000期限只有14天年利息不可想象!”
另有消费者投诉称,拍拍贷服务费保险金利率就高达40%,加上利息,总年化率高达60%,其于2019年2月和4月分别向拍拍贷平台共借6000元和5000元,分六期,6000元本金共计还款6644.66元,其中服务费492.38元,总的年化率为36%,另一笔5000元,共计还款6006元,利息年化率高达为60%,其中服务费为738元。
当初转型助贷时,拍拍贷无处不彰显着自身科技能力作为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的优势。然而科技只是表皮,其真实意图不过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做贷款营销,以便从中收取巨额费用。
从财报上看,拍拍贷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21年的15.8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85亿元;相比之下,这两年其科技研发费用仅为4.34亿元和4.91亿元。巨额销售费用投入下,拍拍贷的广告充斥在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百度等各大网络平台上。
而其所谓的科技能力实际上值得怀疑。2019年8月,每日经济新闻曾用学生身份对拍拍贷等7家平台做过测试,结果测试学生在拍拍贷获得13000元的授信额度,并成功提现1000元,且其借款利率高达年化45.39%。这背后究竟是拍拍贷技术能力不行,无法识别学生身份,还是想吃校园贷的“人血馒头”,无从知晓。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9月,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因为“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被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撤销资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断直连”悬顶 助贷业务暗藏风险
虽然转型助贷,让拍拍贷暂时渡过了危机,但是助贷业务是否是一门长久的生意,并不确定。
在助贷业务模式下,银行成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而助贷机构则提供前期的获客、授信审查、风险控制到后期收回贷款等服务。这看似是各取所需,但实际上弱化了银行的职能,并埋下风险隐患。
比如,一些非法助贷机构以群发短信、APP投放广告等方式招揽客户,并利用空壳公司、虚假购销合同、虚假工作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手段,违规套取银行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多种信贷资金,甚至为客户提供POS机非法套现等。
另一方面由于贷款人财务状况良莠不齐,偿债能力难以保证,加之银行难以实现对贷后资金有效监管,信贷资金逾期违约风险不断累积叠加,最终可能造成银行巨额经济损失。
为此,监管部门三令五申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不能异化为单纯的放贷资金提供方,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逾期资产代偿、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等。
2021年7月,央行征信管理局明确个人信用信息“断直连”,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直接提供给金融机构。当年9月,央行4号文《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金融机构“断直连”业务需要在2023年6月底之前完成整改。
随着监管日趋严格,留给助贷机构的空间越来越小。若助贷业务给金融部门带来系统性风险,助贷会不会成为下一个P2P也未可知。
拍拍贷口碑
金融科技公司拍拍贷(NYSE:PPDF)发布了其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拍拍贷2018年第四季度整体财务表现亮眼,其中撮合借款金额达176.17亿元,环比增长19.2%,同比增长0.3%。而全年表现也较为亮眼,全年撮合借款金额达614.98亿元,总营收达42.87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4.695亿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已达8893万人。
拍拍贷创始人、联席CEO张俊表示:“尽管监管收紧,市场环境不稳定,但我们在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表现良好。净利润的逐步增长也反映了我们稳定的业务运营、良好的合规文化和一向谨慎的风险管理。我们将继续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我们有信心满足未来所有的行业要求,也有能力抓住中国在线消费金融市场长期增长的机遇。”
拍拍贷联席CEO章峰表示:“作为行业的引领者,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驱动业务。本季度,依赖于不断强化的科技实力,我们的助贷业务取得了扎实的进展,这也进一步促使我们第四季度的撮合额由第三季度的148亿元增长到176亿元,增长率为19.2%。展望2019年,我们有信心通过与机构伙伴的合作进一步实现业务模式的多元化。”
Q4撮合额达176.17亿元 助贷业务快速增长
去年年中,随着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整个网贷行业成交量遇冷。但市场出清带来的市场环境改善又同时为健康运转的平台提供了发展机遇,四季度头部平台开始逐渐回暖。拍拍贷财报数据显示,其2018年第四季度的撮合额为176.17亿元,较第三季度环比增长19.2%,较2017年同期增长0.3%,回暖态势明显。拍拍贷撮合额的增长除了靠强劲的科技实力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外,还得益于其快速增长的助贷业务。拍拍贷联席CEO章峰介绍,拍拍贷第四季度的助贷业务有了很大进展,其中,通过撮合机构资金合作方促成的借款金额占总撮合额的比例,从2018年第三季度的14.3%上升至第四季度的20.4%。
连续四季度盈利 全年净利润24.695亿元
拍拍贷财报显示,2018全年公司总营收达42.87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四季度的营收为12.192亿元,同比增长33.7%;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4.695亿元,较2017全年增长了128.0%。营收和净利润的稳步增长,展现了拍拍贷核心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外部监管环境的高适应性。在2017年第四季度,拍拍贷曾因行业整体风险上升出现了短暂亏损,随后公司重点加强了以科技为驱动的业务运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在2018年中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盈利,其中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达到了7.7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在严控风险、加强合规的同时,拍拍贷还在2018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成本管理,有力助推了净利润取得增长。财报显示,拍拍贷2018年第四季度的市场营销费用为1.809亿元,与2017年同比减少了24.2%;2018年全年的市场营销费用为人民币7.108亿元,与2017年的7.883亿元相比减少了9.8%,线上获客等相关费用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在持续的科技投入下,拍拍贷客户获取、客户运营日益精细化、智能化。2018年公司自主研发了自动化营销系统,能够基于用户画像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加以计划、执行、监视和评估,同时借助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进行智能决策,大幅提升了公司的获客效率与服务能力。
风险稳定可控 长期保持低逾期率
金融科技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于风险管理的作用愈发重要,得益于“智牛”催收机器人等技术在贷后的广泛应用,拍拍贷逾期率长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拍拍贷15-29天、30-59天、60-89天的逾期率分别是0.92%、1.63%和1.41%,相较于截至三季度末的数据分别降低了0.11、0.14和0.0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拍拍贷的用户量和用户黏性也获得了进一步提升。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拍拍贷累计个人出借用户数达到66.77万人,累计借款用户为1444万人,复借率由2017年的68.9%增至73.6%。这意味着经过12年的积累和沉淀,拍拍贷的用户体验和口碑都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据了解,拍拍贷坚持“技术即服务”的方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为数千万有借款和出借需求的个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其智能客服系统拥有结合ETL、工程计算、机器学习、前端展示和日志反馈等一系列高可用模块的一站式框架,大数据量快速计算力以及主流学习模型,可做到丰富全面的标准问答和个性化推荐。目前,智能客服机器人已经服务了近千万用户,每天回答上百万业务相关的金融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基于对自身业务、各方面能力和长期市场潜力的信心,拍拍贷还在本次财报中公布了其作为上市公司的第一笔股息,金额为每股美国存托股(ADS)0.190美元。李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拍拍贷贷款评论(拍拍贷口碑)":http://www.ljycsb.cn/dkzs/1461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