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看了这些情景剧 你就知道什么是“套路贷”了,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关于贷款的情景剧
近年来,学生群体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经常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垂涎的对象,大学生误入传销、购物被骗等事件屡见不鲜。10日,北京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和海淀消协相关工作人员走进北大、清华等12所北京市知名高校,以情景剧再现的方式提醒大学新生如何预防消费陷阱。
“培训贷”多“套路” 付款交易要认清
“欢迎应聘‘SEO搜索引擎优化员’的职位,你目前没有工作经验,需要参加我们组织的6个月系统培训,培训合格后100%保证就业,薪资不低于4000元。”
“不过,培训是收费制,共计19800元。”
“知道你刚毕业没这么多钱,你用手机下载注册一个‘XX钱包’,申请19800元,分期选24期,这个前6期可以不用还,第7期开始还,那时你已经开始挣工资了,还款也就不在话下了。”
6个月后,培训内容过时,难以找到工作,而推荐的公司,四五天后以各种理由将你辞退,而你却收到催款还贷短信,“剩余应还22651元”。
“当初是你自愿申请贷款的,我们可没强迫你!现在你嫌利息太高,又嫌给你介绍的工作挣得太少,当初我们只说100%就业,可没保证赚多赚少,你说什么生活都难,更别提贷款了,那没辙,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这是一场由执法人员模拟的情景剧,而剧情来自真实的案例。海淀工商执法人员随后提醒刚入学的新生:参加教育培训,请到北京市教委官网等政府部门网站核实情况,并关注网上对培训机构的评价;签署协议时,要逐条看清,将口头承诺写入协议;如果出现不办理退费的“霸王”条款或者拒绝将口头承诺写入协议,请最好不要付款交易。
“传销贷”要看清 发展“下线”需谨慎
“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和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即可2天之内收到2000元,我们是通过‘XX贷’和‘X分期’两个平台拿钱的,并且‘内部有人’,可以屏蔽信息,不用还款。”
“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当我的代理人,每发展一个同学,你就能拿1000元的提成。”
此后两个月,小刘发展了50多个下线,逐层提成获利9万余元。
数月后,小刘收到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发展的下线也陆续找上门来……
“此种新型传销方式,首先骗取大学生身份信息,待贷款下来后,用身份信息在贷款网站上把学生的用户名更改,学生无法登录,便会对‘屏蔽贷款信息’一说深信不疑。”执法人员提醒新生,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
现场交易有“门道” 脱离平台藏风险
王同学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自己中意很久的相机镜头十分便宜,与平台上的商家联系后,按照其指引,他来到某电子市场与商家见面。商家介绍自己店里东西全,价格低,保证正品,王同学心中窃喜,跟随商家上了楼。这时店员却告知其没货,转而推荐其他镜头并虚报原价,王同学因为不熟悉其型号误以为捡了“大便宜”,而付款后收据上未写型号。
回去以后,王同学跟懂摄影的朋友说起这件事,朋友称他买的镜头根本不值这个钱。当他再回去理论时,店员却振振有词:“我们卖镜头定什么价格跟你有什么关系?这镜头不如你要的好,你有证据吗?你买的就是这款,现在用了几天不满意想换,没门儿!”
“不法商家利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诱使消费者与其联系,在沟通中用小恩小惠诱惑学生脱离平台监控,见面交易。”执法人员表示,由于害怕被工商部门查处,所以在此类骗局中会找借口把消费者带到一个已经空置的店铺,这样即便事发,消费者也没法指认。
执法人员表示,网上平台二手交易需谨慎,尽量避免脱离平台付款交易,脱离平台就意味着“伤害”!
本文源自新华社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校园贷情景剧剧本
日前
公安部发布了
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刷单返利类诈骗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
均在其中
记者了解到,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的1/3左右;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造成损失的金额最大,占造成损失金额的1/3左右。
刷单返利类诈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成为虚假投资理财、贷款等其他复合型诈骗以及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等其他违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等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的广告信息,然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诱骗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转账后,便关闭虚假APP或虚假网站,并将受害人拉黑。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用钱周转的人员。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理赔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铺”需要缴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载指定APP等方式,指导受害人转账。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随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其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同时,要求受害人到宾馆等封闭空间,在阻断与外界联系的条件下“配合”其工作,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银保监会工作人员或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与受害人建立联系,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需要注销相关账号;或谎称受害人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到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提供“论文代写”“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以吸引受害人关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诱导其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等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待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便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诈骗分子使用受害人领导、熟人或孩子老师的照片、姓名等信息“包装”社交账号,以“假冒”的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或将其拉入微信聊天群。随后,诈骗分子以领导、熟人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或模仿领导、老师等人语气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并以时间紧迫等借口不断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或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待受害人与其主动接触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绕过正规平台与其进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谓的客服账号参加抽奖活动,并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婚恋、交友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帅”自拍、生活照,按照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并长期经营与受害人建立的恋爱关系。随后,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帮助项目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并根据受害人财力情况不断变换理由要求其转账,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记者/武晓莉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关于贷款的情景剧(校园贷情景剧剧本)":http://www.ljycsb.cn/dkzs/1425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