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利率上涨的影响(四大银行按揭贷款利率2019)

贷款利率上涨的影响(四大银行按揭贷款利率2019)

存款利率降了,对我们有哪些影响?,下面是中国青年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利率上涨的影响

多家银行陆续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最近,不少银行纷纷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

6月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6大银行率先宣布,下调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以及部分定期存款利率。

6月12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跟随6大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随后,包括江苏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桐乡农商银行等多家城商行、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陆续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利率。

不同银行存款利率有差别

那么现在各家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记者选取了几家不同类型银行,对比了它们的最新利率。

目前,6大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保持一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利率略有区别,但差别不大,总体看略高于6大银行。各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则是高低不同,有的接近股份制银行的利率水平,但也有部分农商银行、村镇银行依旧有年利率在3%及以上的存款产品。

同一家银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相同

记者调查还发现,各家银行网站公布的均为挂牌利率,而实际上,即使是同一家银行,各地分行实际执行的利率也可能有所不同。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表示,同一家银行出现地域间的存款利差,主要是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与不同地区居民储蓄工具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某地居民可选择的理财、基金、信托等工具不足,过于依赖存款,就会增加存款供给,导致该地区各银行利率普遍偏低。二是与不同地区金融机构竞争程度有关。如果某地金融机构竞争相对激烈,可能加剧“高息揽储”,导致当地各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偏高。三是与金融机构在不同地区的扎根深度有关。同一家银行,可能在某些地区网点数量较多、储户认可度更高,而在其他地区的客户基础薄弱,就可能导致该行在不同地区需以不同的利率吸储。

“跨省存款”只是个别现象

此外,近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跨省存款”的现象。有一些对于存款利率变化比较敏感的客户,将现金从原来的银行取出,选择周边地区甚至是跨省选择利率更高的银行去存款。对于这种现象,赵廷辰认为,“跨省存款”的出现,本身反映了资金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我国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导向并不违背,也并不违纪违规,因此这种现象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储户而言,跨省存款会产生交通费用、误工成本。进行大额现金转移,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存款金额较小,则可能不够经济。因此,“跨省存款”应该只是个别现象。

银行为何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我们存款,一般都会选择利率高的银行,那么为什么这么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呢?

首先,银行也是企业。作为金融企业,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贷款、债券投资、同业资产等都属于银行的生息资产,一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就叫净息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年末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而2023年一季度净息差仅为1.74%,较2022年四季度下降0.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化趋势

△图表来源: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此前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净息差的评分“警戒线”为1.8%(含),低于1.8%将被扣分,银行已到了必须打响息差保卫战的时刻。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以满足自身净息差管理需求。同时,在市场贷款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也是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应对机制。

对于各家银行调整后利率水平的不同,曾刚认为,中小银行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窄,大幅调降存款利率会导致负债业务出现困难,流动性趋紧,所以中小银行保持存款利率略高于大型银行,可以保持一定的吸储竞争力。

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降影响几何?

专家指出,存款利率的下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但存款利率的下行也会反过来影响贷款利率水平。20日公布的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均下降10个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存款利率下行有关。就在20日当天,上海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房贷利率,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从4.65%下调至4.55%,二套房的贷款利率从5.35%下调至5.25%。需要买房的储户可以节省不少贷款利息了。

当然,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之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降低了,不过,降低的幅度并不大。以工商银行为例,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没有调整,调整幅度最大的是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2.65%降低到2.5%,下调了15个基点。相当于1万元的存款,一年利息减少了15元。

当然,存款利息减少了,我们应该可以优化资产配置。

对储蓄情有独钟或者风险承受能力极小的居民,银行存款无疑还是最优选择,当然,银行的大额存单是更优的选择,它们的利率水平有可能比调整前的定期存款还要高一些。此外,国债也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它的收益率也要比普通定期存款要高一些。

此外,对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居民来说,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也是分散投资的选择。记者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了解到,今年4月末,银行理财总规模比3月末增加了1.26万亿元,5月末总规模继续增加。同时,今年以来各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低为2.95%,最高达到了4.36%,相比存款利率要高了不少。说明已经有部分储户增加了银行理财方面的投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增量基本可以认为是存款的“回流”。

这里有一点提示:投资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认真对待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不要购买超过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产品。

当然,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的居民,也可以参与基金、股票市场、黄金投资等投资。不过,投资有风险一定不能忘记,资金的安全永远比可能获得的收益率更重要。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四大银行按揭贷款利率2019

央行下调了LPR10个基点。对广大供房人来说,100万贷款每个月可以少交60元钱,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其实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只下调10个基点?可不可以通过大幅下调房贷利率?

一、按揭贷款利率明显偏高,有大幅下调的空间

1、个人按揭贷款作为银行体系中品质最好的贷款产品,利息显然是偏高的。目前按揭贷款利率,首套在4%左右,二套在4.5%左右。存量房贷利率还有不少超过5%甚至接近6%。按揭贷款抵押物充足,抵押权属清晰无争议且很好处置;按揭贷款整体风险很低,上市银行披露的2022年末的数据显示,不良率普遍在0.5%左右,基本都在各项贷款不良率的一半以下。此外,按揭贷款获客成本极低,基本都是客户主动上门,做一笔就可以稳定的收二、三十年利息,贷后管理也比较轻松,各大行几乎都是用尽监管给的比例上限,网络数据显示大行按揭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基本都在30%以上。按揭贷款是银行最优质的贷款产品,为银行提供了极低风险的、长期稳定的利息收入,当前的利息其实是偏高的。

2、按揭贷款的高利率来源于前几年的房地产调控。这么高的按揭利率其实并不是银行一厢情愿故意调上去的,而是政府前几年为了房地产调控形成的。2020年往前的很多年间,为扼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将按揭利率作为主要调节工具,导致房贷款利率不断推向高位。近年来,网上热议的用经营贷替换按揭,其实就是按揭利率不断上调与普惠贷款利率持续下调形成了2-3个点的倒挂息差,贷款人为了省利息、中介为了赚服务共同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二、按揭利率短期内大幅下调可能性不大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基本的结论,按揭贷款利率是偏高的,这么偏高的利率是过去房地产调控导致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高的按揭利率,现在可以把它大幅下调至合理的区间吗?

我的答案是,会有小幅度的象征性的下调,但是短期内大幅下调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是随着房住不炒的目标逐步实现,长期逐渐回归下调至合理区间。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按揭贷款利率,作为当前房地产调控使命并没有彻底结束。2019年以来的房住不炒政策一直是十分明确的。虽然去年推出了金融16条,但是其主要目的保交楼保运转,防止房地产断崖式下跌,防止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政府并不想看到房产价格像过去那样疯狂翻倍增长。

当前正处在房产分化僵持阶段,房地产价格预期开始向下反转,这个时候如果运用大幅下调按揭利率这个大杀器,有极大的可能打破来之不易的趋势,推动房产价格转头大幅上涨,与房住不炒的政策初衷不相符。不到万不得已,政府应该不会采取这一措施。

三、当前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地产调控需要放松吗?

先说答案,不需要!政府好不容易通过2020年的三道红线、2021年的贷款集中度两项调控政策,从信贷供给方面成功摁住了房地产狂飙龙头。但是,近两年来也遇到了保交楼、经济下行等很大的压力,调控政策多少显得有点尴尬。有不少”砖家“,以这些眼前的困难为出发点,鼓吹放松调控,救地产就是救经济、保民生。

但是,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性发展视角,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两项调控政策都没有任何问题,都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唯一尴尬的是,调控政策出台的时间点运气不好,一出门就遇到了疫情、贸易战和中美脱钩、经济下行等问题,因此可能需要在时间、节奏适当放缓一点。虽然经济暂时困难,但是在房地产价格继续火上浇油肯定是死路一条,放任房价快速上涨本质上是钦鸠止渴,我们的经济只会死得更惨。

最佳的路径是守住当前良好的调控效果,同时也守住风险底线不让房地产突然崩盘带崩经济,控制好节奏让房价增速低于CPI和正常经济增长速度,然后用时间换空间,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将高房价中的泡沫慢慢稀释掉。当然,这只是完美的理想状态,实际操作非常难,具体原因涉及更加复杂的原因,这个我们后面专门再讨论。

如果时光可以重来的话,3道红线等调控政策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该出台的更早一点。调控政策如果出台得更早一点,就不会有现在的尴尬。最好的时机,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房地产自然下调时出台,那将是最完美的。不会遇到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夹击,房价也还没有那么高,而且是顺路往下走,调控的成本和阻力也会小很多。另外,如果十年前我们就成功的摁住了虚胖的房地产,那腾出来大量的金融资源、社会资源,肯定有不少都会往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力领域走,说不定芯片、人工智能等卡脖子的问题也会比现在好很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利率上涨的影响(四大银行按揭贷款利率2019)":http://www.ljycsb.cn/dkzs/1397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