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杀熟,我只服借呗,下面是映衬社会的身影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在支付宝里有几个贷款
论大数据杀熟,我只服借呗。他是真的用大数据来赚我们的钱。赚得比谁都厉害。就比如他会利用大数据,知道你缺钱了,急需用钱,就会给你特别高的利息,甚至能到百分之20的年利率。因为你这个时候,不借也得借。没办法,急用钱啊。
但是如果你不需要用钱的话,他就拼命给你降低利息,想诱导你去借钱。然后你一看,这利息挺便宜的啊,我干脆借出来买车,或者做生意。
而借呗最低的利息,年利率才百分之5,也就是说,借呗给我们百分之5的利息,他都能赚很多的钱。毕竟现在余额宝才给我们百分之2左右的利息。他直接拿我们放余额宝的钱,在借给我们,赚利息差价都能赚很多。
最恶心的还是借呗特别喜欢抽贷,他会经常查你的征信,如果你负债过高,马上就给你抽贷。因为他先抽贷的话,那么你肯定会第一个先还他的钱,这样他就能避免别人不还钱。这个抽贷我是真的深有体会的,太恶心了。
可能你之前还能正常倒钱,还能坚持下去。但是支付宝直接一抽贷,那直接能给你整崩了。明明你努努力,是有机会赚到钱上岸的。但是一个抽贷,可能就只能让你去过负债人的生活。
而且借呗逾期后,那个催收特别狠。而且是逾期几天都不行,一定要你还,不然就直接丢给外包公司。
所以说大数据杀熟,没人玩得过借呗。明明百分之5的利息他已经是能赚钱了,但是他就是要用大数据赚我们更多的钱。
支付宝里贷款的有哪些
蚂蚁集团正更清楚地告诉消费者,哪些信用贷的资金来自蚂蚁,哪些信贷来自与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以满足监管合规的要求。
周一(11 月 8 日),蚂蚁集团针对部分用户 “借呗” 页面更名 “信用贷” 的变化时说,他们正对 “借呗” 进行品牌隔离。“借呗” 和 “花呗” 将划归今年 6 月新成立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
日后只有由蚂蚁消费金融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或者信用贷,才会标上 “花呗” 或者 “借呗”。由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但借助蚂蚁集团提供数据信息的贷款,则会变成 “信用贷”。
该调整是今年 4 月央行对蚂蚁提出的一揽子整改要求的一部分。当时央行要求蚂蚁 “回归支付本源”,除了将 “借呗”、“花呗” 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还要断开支付宝与 “花呗”、“借呗” 等其他金融产品的 “不当连接”。
此举让银行走向台前的同时,也令蚂蚁失去了过去用 2 块钱本金放贷 100 块的能力,变成最低得有 10 块钱才能放贷 100 块、放贷难度提高了四倍。这是监管对消费金融公司十倍杠杆率的限制。如果蚂蚁和金融机构一起放贷,假设还是放贷 100 块,根据最新的互联网贷款新规,蚂蚁最少要出资 30 块。此外,蚂蚁还要满足资本金大于信贷余额 10% 的监管规定。
我们曾在《当蚂蚁变成大象:全球最大 IPO 何以戛然而止?》里详细解释了蚂蚁集团如何在最鼎盛的时候只用 30 亿资本金就发放了 3000 亿元贷款。2020 年上半年年末,蚂蚁 “花呗”、“借呗” 合计贷款余额为 1.7 万亿,绝大多数资金由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
随着监管对蚂蚁集团核心业务的合规要求,以最为公开、最为戏剧性的方式全面提升,蚂蚁放贷难度大大增加。原先一本万利的生意变得无利可图且充满风险。今年第二季度他们净利润同比减少了约三成。估值的想象空间也缩水八九成。(龚方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在支付宝里有几个贷款(支付宝里贷款的有哪些)":http://www.ljycsb.cn/dkzs/13821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