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2011年购房贷款余额(购房贷款征信什么要求)

2011年购房贷款余额(购房贷款征信什么要求)

《金融博览•财富》|存贷款业务的记忆缩影,下面是金融博览财富杂志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2011年购房贷款余额

某位银行家曾说过,不管走进哪家银行,都可从存贷款业务板块简明扼要地勾勒出其基本的经营轮廓,从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情况,就可以为其经营号脉。

的确,在银行的各类业务中,存贷款业务是最基本的参考指标,也是与百姓、社会企业等关联度最高的业务,可以说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银行存贷款业务是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折射出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时代巨变和居民财富增长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居民存贷款业务也呈现相应的阶段性变化。

19781996:高利率特征明显

●储蓄:高利率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力正处于恢复阶段,计划经济下的国民经济发展正在调整转型。伴随我国经济逐步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以及原有储蓄存款基数较低,居民储蓄存款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同时,在这一阶段,居民理财方式较为单一,银行储蓄以低门槛、高安全性的特点,成为居民主要的理财选项,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资产的保值增值。

很多人都对这一阶段的高额储蓄利率印象深刻。在该阶段,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接近10%。比如,自1990415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10.08%;自1990821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8.64%;自1991421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7.56%

1993-1995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高企,我国大幅上调了存款利率,并恢复保值储蓄业务。自1993515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9.18%;自1993711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10.98%;自199551日起,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9.18%

高存款利率政策加重了银行负担,但对抑制经济过热起到了明显效果,物价涨幅从1994年的21.1%逐步降至1996年的8.3%。同时,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有效动员了社会闲散资金,保障了国家生产和建设,“存款储蓄、利国利民”等口号成为当时流行的宣传语。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起步

随着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序幕的拉开,城市住宅商品化进程加快。20世纪8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为适应居民个人住房需求,1987年,中国建设银行发布《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住宅储蓄存款和住宅借款试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开办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这标志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得以起步,并推动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快速发展。该阶段贷款利率较高,基本保持在8%以上。

●消费信贷:开始萌芽

在该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开始萌芽,其主要服务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覆盖的高净值、高收入人群,产品以信用卡为主。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诞生。尽管消费信贷开始萌芽,但规模并不大,截至1997年,全国消费信贷的总额只有172亿元,只占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0.23%

19972011:存贷款规模高速扩张

●存款利率:大规模下降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速下滑、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势头。对此,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重振经济。相应地,人民银行逐步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1996年的7.47%大幅降至1999年的2.25%。此后若干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维持在2%-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20071221日,人民银行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为4.14%20081227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复又下降为2.52%

在该阶段,存款规模保持平稳增长。1997年,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4.63万亿元,2010年为30.33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5.8%

●住房贷款业务:蓬勃发展

如果说在上一个阶段,我国住房制度是以福利分房占据主导地位的话,那么,在这个阶段,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商品房,从而满足其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也意味着,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我国已经实行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住房制度迈向了全新的市场化阶段。

伴随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迎来了更规范、更快速的发展期。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的银行范围扩大至所有商业银行,取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期限,允许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的组合个人住房贷款。

在这一阶段,住房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经历了由高到低的转变过程。比如自1996823日起,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12.42%;自19971023日起,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10.53%;自1998325日起,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10.35%;自199871日起,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8.01%。此后,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又经过了若干次调整,201276日,5年以上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6.55%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在这一阶段相对平稳。1999年,5年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为4.59%20022月起,下调至4.05%200410月、20053月、20064月、20079月则又逐步上调至4.23%4.41%4.59%5.22%

在这一阶段,涵盖商业性和政策性两个层面的住房贷款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1997年,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余额不到200亿元。2001年底,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余额达到了6600多亿元,是1997年的30多倍。而到了2012年,全国主要金融机构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达到了6.9万亿元,约是1997年底的345倍。

●消费信贷:品种更加多元化

在国家以促进消费、提高内需作为重要发力点的时代背景下,居民消费信贷业务大规模开展。1998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消费信贷。19992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正式要求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这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消费融资奠定了制度基础,促使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广泛开展起来。

在该阶段,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信贷品种逐步多样化,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助学贷款为例,1999年,高校扩招的号角吹响,助学贷款业务的推出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是一件百年树人、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2012年至今:存贷款业务明显转型

●存贷款:增速明显下降

截至2020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2.57万亿元,贷款余额达172.75万亿元,分别较1978年增长了1839倍和913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9.37%18.07%。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存贷款增长速度也有所放缓。2012-2020年,银行存款和贷款平均增速分别为13.77%10.91%,较1993年至2011年的平均增速(19.36%21.63%)分别放缓了5.59个和10.72个百分点(见图1)。

同时,这一阶段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已由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的局面,转变为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这表明,商业银行贷存比、资负比压力正在加大,资产与负债管理难度有所上升。

●存贷利差:整体下行

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2004年,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2012年,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这是存款利率上限首次浮动;2013年,全面放开贷款利率;2015年,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2019年,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以及LPR运用占比显著提升,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已经被完全打破,贷款定价已实现市场化。不过,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会对宏观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目前我国仍保留着存款基准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水平呈整体下行态势,存贷利差收窄。截至2020年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净利差平均为2.1%,较2010年下行了28个基点。未来,存贷利差将有进一步收窄的趋势,商业银行盈利压力将有所增大(见图2)。

●居民储蓄存款:加速分流

居民存款、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存款来源。梳理银行存款结构发现,居民储蓄存款占比总体下降、企业存款占比保持稳定。居民储蓄存款占比从1992年的55%降至2020年的44%。其中,活期存款占比“先升后降”,以2011年为分界线,从2004年的34%先上升至2011年的41%,再降至2020年的35%

居民储蓄存款占比下降,与我国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理财产品的丰富,都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理财选项。同时,普通民众的理财意识也在逐渐提高,种种因素导致居民储蓄存款的部分分流。从实际情况来看,居民储蓄存款正加速流向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领域。

储蓄存款流失抬升了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存款的争夺愈演愈烈,使得存款的非预期流出更加频繁,进而加大了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增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

●住房贷款:稳定发展,增速放缓

经过多年发展,按揭贷款已经成为居民购房融资的最主要途径,住房贷款业务也因其低违约风险而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截至202012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34.5万亿元。

与此同时,为抑制房价过高、投资过热的现象,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受房地产政策趋严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速逐渐放缓。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为16%,较2013-2017年的30%明显下降。

●消费信贷:产品与渠道更加丰富

伴随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消费升级不断加速,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消费信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意识到这一机遇,商业银行围绕教育、培训、旅游、装修、购车、医疗美容等细分领域,设计开发出了更多有针对性的消费信贷产品。

同时,金融机构已经普遍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了个人消费信贷领域。一方面,这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信贷产品,拓展了银行线上获客的渠道,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银行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也有助于银行将大量“长尾客户”纳入其中。

存贷款市场的智能化

●智能存款设备:更便利

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设备服务能力及效率,实现业务向自助机具的迁移。截至2020年末,全国布放银行自助设备共97.37万台,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212.54亿笔,交易总额达43.42万亿元。同时,随着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金融自助设备,自助设备交易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在存款业务领域,目前支持存折、存单、支票、可购买理财以及理财测评等特色业务模块的升级版现金类智能设备悄然兴起,并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青睐。如今,走进银行的营业大厅,我们总能看到热情的工作人员在自助服务设备旁站立的身影,有的在帮助老年客户学习如何使用自助设备,有的在给客户耐心讲解自助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人们正在享受着业务自助化带给生活的便利。

●“无接触”贷款服务:更贴心

商业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主阵地,进一步搭建起了功能齐全、场景完备、移动智能的线上渠道,全方位开启了“无接触”金融服务,真正做到了银行服务不打烊。2020年,手机银行交易达1919.46亿笔,同比增长58.04%,交易总额达439.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87%;网上银行交易达1550.30亿笔,交易总额达18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9.68%

在贷款业务领域,客户只需在银行官网或APP上按照相关步骤进行在线操作,提交申请资料,审核通过后,便能在线获得贷款额度,无需再跑去实体网点办理业务。例如,20203月,全国工商联、多家行业协会共同发起了“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联合全国数百家银行机构、县域政府以及品牌企业,在半年内,共支持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农户有序复工复产,有效满足了这类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融资需求,切实提高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研究院,周景彤为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

购房贷款征信什么要求

如果你有逾期记录,还能不能贷款买房?购房者的征信要求是无瑕疵、无污点、无混乱。

·首先,个人信用情况是银行审批贷款的重要依据。如果你在近两年内有连续三次或六次的逾期记录,申请房贷多半会被拒绝。

·其次,银行会查看你的还款能力。除了个人信用记录,银行还会审核你的银行流水,如果你的负债过高或者收入不稳定,都可能影响贷款审批。

·第三,贷款人的资质也是银行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你从未与金融机构发生过借款行为,那么你就是一个白户,贷款申请也很容易被拒绝,因为银行没有历史记录可供参考。此时,你可以申请一张信用卡并进行消费和还款,为你积累良好的信用记录。

·第四,如果你的信用卡每月还款额超过你的收入的50%以上,就会被银行认为过度负债、过度消费,影响贷款审批。

·第五,如果你频繁申请小额贷款,也会在你的征信记录上有所体现。银行会认为你需要钱,而且你的首付款可能是借来的,无法保证按时还款。

以上是一些影响贷款审批的因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关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11年购房贷款余额(购房贷款征信什么要求)":http://www.ljycsb.cn/dkzs/1366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