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4000万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带动房价增长,没钱可以贷款,下面是曹镜明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原因分析
文丨曹镜明
题丨专家:建议4000万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带动房价增长,没钱可以贷款
欢迎大家留评交流,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
当笔者第一次刷到这个消息时,简直是不敢相信,万万是没有想到居然有人可以昧着良心说话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太毁三观了!
仅仅是因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是很好,就有人提议将4000万住在集体宿舍的大学生全都哄到学校以外的出租房内,要是学生没钱,就发放专门的贷款,反正坏账率也非常的低,等到学生大学毕业以后,步入到社会中,自然是能够偿还贷款的。
这里先来聊一聊笔者坚决抵制的话题,就是校园贷,不管贷款的机构是个人,还是官方,笔者个人都是完全不同意的,唯一的例外就是助学贷款,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也是学生的刚需,要是不借这一笔钱,就没有学念,这样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学习固然没什么作品,等到了真正进入企业以后,想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都是要看个人能力的。但是你要是没有学历,完全就没有看能力的机会,连企业的大门都敲不进去。
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笔者也是坚决支持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的,要是考不上大学,没得选就没办法了。
可除了必要的助学贷款以外,其他任何的贷款,特别是针对于还没有赚钱能力,或者说是稳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的贷款,都是用心不良,不怀好意,都是生孩子没屁眼的龌龊勾当,都是在物化年轻人,腐蚀年轻人,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租房贷款也是一样,真的把钱贷出来,谁能够保障学生真的将钱用在住房上,而不是其他物欲攀比的方面?到时候,和朋友同学挤一挤,一样能够安身,可钱完全就潇洒掉了!
况且贷款,贷款,终究是要连本带利还的,不可能白白给你用!
有的家庭就是很难偿还这笔钱,即便是在学生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工作以后,依旧是很难还上,可能家里因为供他上学,就已经借下不少的钱了,父母都已经年纪老迈,不可能在指着他们卖辛苦去赚钱,这样也太没良心了。
文章中写的1000元、2000元、3000元很轻松,可这笔钱对于真的有需求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这绝非是笔者在危言耸听,要是在还有着九亿人口的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而那些支撑不起孩子租房费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这样的家庭。
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大学,不要说是鼓励在外居住了,即便是不鼓励,也不会在学校里面居住的,多影响单身贵族的生活?普通人家的孩子和贫困人家的孩子,才是真正在校居住学生的主体,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即便是不希望孩子在外租房,可要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可以正常,或是咬牙支撑起这个费用的。
真正需要贷款在学校外面租房住的学生,才是真正的贫困生,对于这样的学生,还要因为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运行的缘故,要求他们去学校外面花费大量的金钱去租房子,这不是开玩笑呢?连开玩笑都没有这样开的。
正所谓“麻绳偏挑细处断“,这位专家的建议,完全就是奔着将那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往死里面逼。笔者以为学校为学生提供成本相对低的住宿、食堂条件,是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和指责,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教育公平化。
教育公平化,绝不仅仅是老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每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团队都差不多,这个根本就不现实,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的老师,就是嫌贫爱富,类似的新闻,这些年屡见不鲜,变着花样的打听学生家长是干什么?
以前的手段十分干脆利落,就是直接问,现在有关部门做出了限制,不让直接问了,开始学聪明了,忽悠学生,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父母,从而探听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做出判断。
真正有可能实现的教育公平,是让每一个有学上的人都能够上得起学。
不是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更不是说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有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刚刚出生,父母就已经给安排好了每一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成长,就可以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赚大把的钞票,有着数之不清的财富。
可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身处金字塔中下部的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真的只能够靠着读书,才能够有出路,即便是打工,学历高的,也能够找到一些相对工资,福利待遇好的岗位,赚更多的钱,从而改变自己原生家庭的处境。
这位专家的建议,说得难听一些就是“绝户之策”,让那些原本就经济困难的学生上不起学,对于这些经济不好的学生,要是不上学,真的没什么出路,那么就是在社会上闲混,要么就是随便找个大厂的流水线工作,早早的就过上了一眼望到死的生活,弄不好因为经济的原因,连老婆都找不到。
对于那些经济情况允许的家庭,让孩子在上大学的时候,住校也好,在外租房也罢,这个无所谓,反正家庭的经济实力也能够支撑得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绝对不能够肆意的增加那些经济情况不好的学生的求学成本。
这个是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能够动摇,教育乃百年兴国大计,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衷心的希望每个有机会上学的朋友都能够如愿的上学,顺利的毕业,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技能,找一份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文系【曹镜明】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花开花落终有时,高考季过去,就是大中专院校的毕业季了。今年的就业形势如何呢?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5月就业数据。其中16-24岁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20.8%。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当前16-24岁劳动力中有3300多万进入市场寻找工作,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青年失业人数总共600多万。
其实这个数字还只是保守估计。16-24岁失业青年更多指向的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并且完美避开了硕士与博士毕业生。要知道,许多985高校均出现了“研究生高于本科生毕业生人数”的现象。
有部分毕业生为了保住应届生的身份(考公考编有要求),主动延期毕业,所以也不在统计之列。
毕业生人群的就业情况相对更容易统计。其它同龄人群,例如农村进城务工的青年,因为家里有地,进城工作相当于干副业,所以谈不上失业,也就不会被纳入统计。还有专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这些灵活就业人群,更是无从统计。
这是上海某高校今年的就业情况,发达地区尚且如此,全国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都还没有像这几年如此严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呢?
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供需失衡。
供应方面,大家先感受一下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带来的压迫感。
2020年,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
2021年,毕业生909万,同比增加35万;
2022年,毕业生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
2023年,毕业生1158万,同比增加82万。
这些数字还不包括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
需求方面,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不存在明显的短板行业。所以全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量有限,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人才大规模短缺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全国呈现出全行业的供大于求,以及不同行业间的冷热不均。冷门行业的毕业生只能被迫改换门庭,向热门行业扎堆,又加剧了行业间的不平衡。
受高校分布影响,我国的人才供给往往集中在东部一二线城市,这些地方毕业生充足,但需求受经济发展影响,波动较大,吸纳能力也有上限,所以竞争激烈。而中西部存在缺人现象,却吸引不到人,造成地域之间存在供需失衡。
像一些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地区,例如东北,很多公立医院招不到医生,即使勉强招到,干一两年就走了。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医生竞争压力很大,学历要求也一路上涨。教师行业也存在类似现象。
2)供需错配。
这几天郑州富士康为了新款苹果手机生产线,又开始有奖招人了,但应者寥寥。很多合格的技术工人还是更愿意去发达地区试试运气,而愿意去流水线上班的,即使985/211毕业且甘心放下身段,又不完全符合工厂要求。
就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高技能人才短缺,“求职难”和“招工难”现象并存。
现在国家也有意通过中考分流来引导民众将上大学与就业区分开。如果打算从事蓝领工作,完全可以不用上大学多读几年书,念个中专技校出来就可以上岗工作了。上大学更多是为了向更高层次的学术领域进军,或者纯粹是提升自我。至于毕业后是否会从事白领工作,不一定。因为即使按35岁这条线进行淘汰,也没有那么多增量的空缺岗位给新毕业生,以及往年就业不理想的老毕业生。
新兴产业是一种机遇,但可遇不可求。像互联网这种人才密集型行业的大爆发,几十年才一次。现在整个行业已经过了高峰期,进入了平台期,人员需求自然不可能继续狂飙了。今年国内外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大规模裁员,主要是因为前两年受疫情刺激招人过多,现在要恢复常态。
而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只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负面影响。
据麦肯锡最新报告,2030年至2060年间(中点为2045 年),50%的职业将逐步被AI取代,对高薪、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的冲击最大。
客户运营、营销和销售、软件工程和研发,这四项业务受生成式AI影响最大。
AI及其它科技的发展,或将使当前工作的60%到70%实现自动化。其中,银行业、高科技行业和生命科学等行业所受的影响最大。
所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不是更加广阔,而是逐步萎缩。抢走大学生饭碗的,还是大学生自己。
3)经济周期导致的失业潮。
经典经济学界对经济周期有多种划分方法,长的几十年,短的几年。但由于现在新兴技术的大爆发,经济周期也有些紊乱,不按套路出牌了。再加上疫情,战争这些非常规因素,导致世界经济特征呈现出一个乱字。
所以国内今年的情况,比疫情这三年还要糟糕,主要也是因为现在全球经济一损俱损,覆巢之下无完卵。由于整体上缺少增量,就业形势自然变得严峻。在存量博弈的情况下,年轻人要等前人腾出位置,就业就显得更难了。
以前还有很多印吹越吹,现在也不吭声了。实际上经济发展遇到障碍,导致就业难,不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其它国家也同样遇到。只不过有些国家家底厚,人口少,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大家将就一下也能接受,得过且过。还有些国家人命根本不值钱,也就压根儿没什么人关注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够大但不够强,所以失业体验不佳,怨言自然就多。
最近董小姐这事引起广泛关注,对于一些职场潜规则,大家的观点甚至相当分裂。有人认为董小姐从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甭管手段如何,至少过程相当励志,值得借鉴。也有人认为董小姐心术不正,搞狐狸精那套歪门邪道,必须将她打回原形。
其实换个角度看,如果一千万毕业生面临一亿个空缺的岗位,钱多活少下班早的工作随便挑,还会有研究生去自费整容挨刀受罪,去争取一个安全员职位,整天在一个大叔面前曲意逢迎委曲求全吗?如果一千万毕业生面临的空缺岗位只有一百万个,别说整容了,什么无底线上位的事儿都会有人争先恐后去做。
毕竟每个人家庭环境与个人条件不一样,甚至差异巨大。就算自己能安贫乐道,家里供自己读书借的外债要不要尽快偿还?父母万一生病急用钱,或者下岗失业了,要不要挺身而出给予经济支援?作为曾经的名校学霸,如今连份正经工作都没有,能不焦虑?
当然,民众对体制内编制内的男女绯闻比较反感,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和对社会不公平的怨气——老子饭都没得吃,你们还“饱暖思淫欲”?还整天炫富?而这类事件中的女方往往都是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承受的舆论压力自然就更为集中。
总之,世界上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事儿。外部环境不好,有条件的能熬就熬,积极提升自己,形势总有好转的那一天,坚持就是胜利。没条件的,也只能水往低处流,脱去长衫换马甲,大丈夫能屈能伸,先活命再说。
贫贱夫妻百事哀,光棍青年也差不多。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未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非。我们没有理由去苛责别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的悲喜各不相通,谁也无法保证,换自己处于当事人的境地,就一定能守得住道德制高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http://www.ljycsb.cn/dkzs/1365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