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天津瑞吉普惠贷款(捷越贷款公司)

天津瑞吉普惠贷款(捷越贷款公司)

贷款知识 金台资讯 投稿

建行重庆市分行:普惠有义 携手小微企业渡难关,下面是金台资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天津瑞吉普惠贷款

原创稿

人民网重庆3月15日电 大疫无情,普惠有义。建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履行大行责任,从“专门通道”“专项规模”“专业政策”“专属服务”四个方面,推出十八条暖心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携手战“疫”,共渡难关。

开辟专门通道 精准高效保供给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小微企业急需金融支持。急小微之所急,想小微之所想,建行重庆市分行普惠金融开辟绿色金融通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重庆迪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救护车的企业。为了支援抗击疫情,公司提前复工复产,急需得到资金支持。建行观音桥建北支行了解客户需求后,与市分行联动作战,开辟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申报、审批、投放等流程,为客户办理300万元“政府采购贷”用于抗击疫情生产经营。

在建行,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重庆瑞吉圆救援防护装备有限公司主营生产销售防护装备。疫情发生后,企业主动复工复产,由于时间紧迫,急需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建行垫江支行迅速行动,组队驱车前往厂区拜访企业负责人,向其提供83万“云税贷”额度,并指导客户操作支用,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疫情发生后,建行重庆市分行迅速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专项支持团队,对疫情防控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优先受理,实现了线上业务实时审批,线下业务快速审批,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分行开辟产品创新绿色通道,根据客户需求,适时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在担保方式、额度、期限、信贷流程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创新,采用白名单的方式给予客户精准化信贷支持。截至3月10日,建行重庆市已累计向289户小微企业投放贷款支持2.61亿元。

同时,建行重庆市分行加大信贷投入力度,足额保障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并为疫情防控相关小微企业配置专项普惠信贷规模,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充分保障了小微企业流动资金需求。

出台专业政策 减费让利“惠”不停

建行重庆市分行认真落实总行要求,对于因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因疫情管控耽误还款的小微企业客户,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跟进配套相应的金融服务措施,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建行开州支行收到该行小微快贷客户某影城的紧急诉求。原来,该客户19.1万元的小微快贷即将到期,原计划用影院春节档期的收入来归还,但因受疫情影响不能开门营业,导致没有收入,而年前为春节档准备销售的几十万元物资也全部堆放在库房。企业十分焦急,希望给予支持。建行重庆市分行对客户面临的困境感同身受,根据总行文件精神及操作指引及时处理,调整原贷款期限延长半年,解决了客户因疫情影响出现的临时还款困难。

据了解,建行重庆市分行出台了延长还款期限的专门政策。对于普惠性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和因疫情管控影响还款的小微企业,经协商可将贷款还款期延期半年。截至3月9日,该行已为1236户客户办理了贷款延期操作,涉及贷款金额超过4.40亿元。对于符合续贷条件的小微企业客户到期贷款提供续贷服务,尤其是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医药、运输、制造等行业小微企业客户实行自动续贷。

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其渡过经营难关,建行重庆市出台了“阶梯式”利率优惠措施,持续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对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在现行基础上下降0.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在上述优惠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4个百分点。对名单内疫情防控相关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优惠0.4%。

推出专属服务 有情有义显担当

并肩战“疫”,义不容辞。在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建行重庆市分行火速推出疫情防控期间专属信贷产品——“云义贷”,为小微企业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火线支援”。

“云义贷”专属服务是建设银行为医疗等疫情防控全产业链,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客群办理的专属信贷业务。采用组合信用及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担保方式,灵活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该产品最高额度3000万元,其中信用额度最高500万元,年利率最低至4.1%。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建行惠懂你”APP、手机银行等渠道,足不出户即可在线申请办理。截至3月10日,建行重庆市分行已通过“云义贷”累计向413户企业授信5.19亿元。

疫情期间,建行重庆市分行发挥“建行惠懂你”APP移动金融服务平台优势,为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普惠客群,提供24小时全流程线上信贷融资服务。在此基础上,还新增了多项服务功能:增加了首页弹屏“特殊的日子,建行惠懂你与您同行”,为小微企业加油鼓劲;增加“抗击疫情 建行在行动”图片及链接,展示建行普惠金融10项措施;增加相关监管机构最新疫情防控通知,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对惠懂你用户推送专题服务消息。与重庆市税务局合作,上线了“惠懂你”智慧税服功能,将“惠懂你”普惠金融服务功能与重庆市电子税务局纳税服务功能进行互嵌,通过“惠懂你”智慧税服项目的上线,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我行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也扩大了“智慧政务”的服务渠道,提供更多办税渠道服务更多的民营、小微企业。

战“疫”特殊时期,建行重庆市分行开展“惠贷款 送保障”小微企业主保险权益赠送活动,关心关爱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贷款企业主可通过“建行惠懂你”微信小程序免费领取包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保险责任的意外险。新增贷款客户还可免费领取航意航延组合险、驾乘意外险、家庭财产险、家庭意外险(专门为主保险人额外提供20万元保额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身故责任险)、重大疾病险、手机碎屏险等保险权益,充分体现建行对小微企业主的人文关爱。 截至3月10日,活动共计赠送2593份保险,合计保额7.9亿元。(彭国威、彭定锐、张磊)

捷越贷款公司

1

1997年,马云创办“中国黄页”时,想租个商务楼当办公室。

好友劝他,创业不能总在外面租房,租金太贵,不如直接买套大点的房子,不但可以当办公室,还能住在里面,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于是,马云掏出45万在杭州城西的湖畔花园买了一套150平的房子,几乎花光了他前些年所有积蓄。

那套房子就是风荷院1单元202室,阿里巴巴最早的“根据地”,日后的马云创业纪念馆。

马云买到这里,是因为听说这个小区换了开发商,正“打折甩卖”。

那时候的湖畔花园位置还很偏远,周围是一些鱼塘和柿子林,必须从市区坐25路公交车到翠苑站下,然后再乘坐2元一位的三轮车,沿着崎岖的土路才能抵达小区。

没人能想到,这个昔日位置偏僻的小区已成为无数互联网创业者心目中的“圣地”。

更没人知道,马云后来觉得湖畔花园风水不错,因此将阿里巴巴早期成立的相关公司都注册在这里。

若干年后,觉得湖畔花园“风水太好”的马云悄悄找到项目开发商戴志康,要买他在上海开发的房产项目。

马云此时已是互联网新贵,阿里巴巴正如日中天,他看上的是戴志康在上海开发的高档房产项目“九间堂”,售价过亿。

这个项目临近浦东世纪公园,以传统中式别墅的设计在国内地产圈轰动一时,吸引了众多沪上资本圈富豪,至今仍是顶级中式豪宅的代表。

不过,湖畔花园是马云的“福地”,当年却只是戴志康的一个顺水人情的小项目而已。


2

1993年,南下海南的戴志康已是国内首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的“操盘手”,在国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更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戴志康身边有个助手,专门负责帮他打理海南的房产项目,此人便是后来的绿城“掌门人”宋卫平。

宋卫平那时的大学同学,南都集团的周庆治,曾在杭州买了4000亩地,因为资金周转困难,遂请宋卫平牵线,想让财大气粗的戴志康买下自己手里的地。

戴志康也没敢全部“梭哈”,抹不开面子的他只买了其中260亩地,随即开发成房产项目,这便是马云耗费全部积蓄买下的湖畔花园小区。

随后,因为重仓苏常柴、四川长虹等股票套利2亿多,戴志康彻底咸鱼翻身,在业界获得了“中国私募教父”的称号。

马云买房这年,他与戴志康都是33岁。

可一个已是金融圈人人敬畏的“私募教父”,一个是无论说话长相都令人生疑的“马老师”,彼此还是云泥之别。

与辛苦创业多年才涉足资本市场的马云不同,戴志康才是国内资本市场真正的“老法师”。


3

1964年,戴志康出生于江苏海门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六个孩子,他排行老四。

1981年,17岁的戴志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随后又考入有中国“金融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戴志康被分配到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工作,担任行长办公室秘书。

戴志康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因此格外渴望能有真正展示自己抱负的舞台。

1988年,因为觉得在政府单位混日子没前途,戴志康趁着当时的南下潮,辞职来到海南,创立了一家金融公司。

可离开体制,戴志康才明白所谓的才华一钱不值,由于没有资源和关系,新公司折腾了半年多也没啥进账。

戴志康只好偷偷回到北京,在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找到一个办事员职位,内心惆怅不已。

1989年,25岁的戴志康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

大学同学张志平被调到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任行长,兼任海南证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因为知道老同学戴志康的能力,力邀他再次南下。

戴志康抓住机会,立马奔赴海南,出任海南证券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2年,戴志康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担任总经理,首次融资便募集到6000万元,用于股市投资及房地产开发,其中就有他“顺水人情”从周庆治手里买下的杭州土地项目。

凭借简单的资本杠杆,背靠大树的戴志康不到半年轻松赚到500万,在国内资本市场小试牛刀。

遗憾的是,这些钱来得快,去得更快。

1993年,由于国家对过热的股市进行调控,措手不及的戴志康不仅赔光了之前赚到的钱,还负债一个多亿。

痛定思痛的戴志康开始闭门不出,苦心钻研国内外各类投资学,学习在国内还少有人知的索罗斯、巴菲特投资哲学,决心找机会东山再起。

1993年2月,戴志康与好友一起创立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再次筹资杀入股市。

可他运气不佳,创业不久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A股大崩盘,连续18个月内,上证指数跌幅79%,戴志康再度负债累累。

好在此时的戴志康早已今非昔比,他对股市的起起伏伏不再纠结,而是找到一家企业,筹资2亿杀回股市,重仓苏常柴、四川长虹等股票。

戴志康依靠自己总结的“价值投资”理念,大举低吸高抛,搅得国内证券市场天翻地覆,狂赚了1个多亿。

在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中,戴志康最初看好管金生的做空,可很快就嗅到不一样的气味,果断改为做多,最终轻松赚了近千万。

1998年,戴志康又看好新兴的网络股,集中购买了大量电广传媒、中信国安、东方明珠、上海梅林等股票,并在市场狂热之际全部清仓,再次大赚一笔。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不仅让戴志康彻底还清债务,还让他博得“中国私募教父”的美誉。


4

在资本市场中,能被称为“教父”的人往往都有非凡的观察力,戴志康也是如此。

他在资本市场玩得风生水起时就认为资本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金融危机很快就会到来,泡沫迟早要破灭,只有实业最靠谱。

戴志康带领证大果断“脱虚向实”,从资本市场抽身进入房地产市场。

马老师后来能在湖畔花园的大房子里,向“十八罗汉”宣传大家似懂非懂的互联网大业,得感谢戴志康这次转型的决定。

证大正式进入房地产市场不久,戴志康将“湖畔花园”从富岛基金买下并重新发售。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他指示负责杭州打理房地产业务的宋卫平将湖畔花园“加紧促销”。

换句话说,当时如果不是戴志康转型房地产,打算拿湖畔花园“试水”,马老师那点钱可能还未必能在杭州买到这么大的房子。

数年后,由于阿里巴巴的成功崛起,湖畔花园变得一房难求,甚至后续再开发的莲花港家园同样大获成功,马老师帮了戴志康的大忙。

不过,戴志康最初对湖畔花园这个位置偏僻的小区并不关注,他在意的是自己悄悄在上海浦东低价购入的二千多亩地。

虽说那时浦东到处是荒郊和农田,可戴志康深信浦东才是未来上海发展的重点区域。

戴志康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也赶上了好时机。

90年代末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几乎还是空白,当时的上海人观念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尚是大片农田的浦东就不提了,连今日寸土寸金的浦西商品房销售都十分困难,甚至还得靠“蓝印户口”(俗称买房送户口政策)才能招揽部分富裕的外地人前来购房。

正因如此,戴志康看到浦东地价便宜,便将股市赚来的钱投入房地产,低价在浦东拿下了足以开发10年的土地储备,其中包括浦东黄金位置的联洋板块。

事实证明,浦东随后疯涨的土地市场充分验证了戴志康非凡的投资眼光。

当时,联洋集团的工作人员曾向戴志康推荐了芳甸路东侧一幅地块,此时还是大片农田,周围散落着数座破旧的农民房。

戴志康看了现场,略加考虑便拍板拿下,后来这里便开发成一个高档中式别墅区,定名为“九间堂”。

回望2001年到2006年,及时从股市抽身的戴志康确实赌对了,内地股市经历了长达五年的熊市。

不过,说是要离开股市的戴志康却从未真正离开资本市场,而且还不断靠着资本的助力才逐渐在房地产市场越走越顺。

可惜过于顺风顺水的房地产事业,还是给他日后的失控埋下了伏笔。


5

戴志康开发房地产时就意识到手中的上海土地增值空间巨大,担心将土地全部开发为住宅卖掉便难以再享受土地的增值收益,因此,他一边开发住宅,一边开发商业地产和酒店,将一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留在手里。

这其实与万达的王健林思路完全一致,只是戴志康走得更早,开发的产品更为高端,资本市场也玩得更溜。

2003年,就在证大四处开发房地产项目时,戴志康通过借壳“四海互联网”实现香港上市,更名为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

公司上市后,戴志康又重返资本市场,拿着证大的壳不断套利。

2005年5月,证大发展从鄂尔多斯国资委手中受让*ST天然1.2亿股(占总股本25.586%),转让价格为每股0.60元,合计7200万元。

2008年6月,等禁售期一过,上海证大开始不断减持股份,到2010年2月,总计套现大约为11亿元,刨去1亿成本,仅此一项,戴志康就净赚10亿。

这一手资本市场的虚虚实实,玩杠杆游戏的戴志康已得心应手。

在他看来,没有实业,资本风险无法控制;但没有资本扶持,实业也无法做大做强。

在资本的助力下,上海证大除了开发联洋社区、证大家园、水清木华等高端住宅项目外,还开发了大拇指广场、证大五道口广场等商业地产项目,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

尤其是“处女作”浦东联洋国际新社区内的大拇指广场,是国内唯一摒弃传统巨型购物中心模式的商业艺术地产项目。

22个独立的建筑体错落有致排列,最显眼的C位摆放的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恺撒的名作“大拇指”,成为当时上海最具艺术气息的商业社区项目。

大拇指广场落成当年,还入选了上海十大城市景观建筑。

与那些一味逐利的资本推手不同,戴志康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历史担当的企业家。

这个喜欢穿中式对襟褂子和布鞋、自称研究哲学、热衷艺术品收藏的商人,平时喜欢让人喊他“戴老师”,却又不喜欢被定义为“文化人”。

在他看来,纯粹的“文化人”难以成事,唯有实业才能成就理想。

可在许多体制内人看来,戴志康过于狂傲。

此时,戴志康参加浦东政府组织的企业家会议,可能是对会议组织安排次序不爽,轮到他发言时,他环视四周,大声说:“我就是从0做到100亿的戴志康……”

甚至戴志康对待文人的态度也曾被人诟病。

某年,戴志康旗下的俱乐部举办了一次文化讲座,主办方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秦晖。

可当秦晖来后,戴志康既没出面迎接,也没在会后请人吃饭,而是让人在会场中央放置了他专用的红木雕花宝座。

戴志康中途进场,坐在宝座上听了一会便不打招呼自行离去,只留下那个硕大的座椅孤零零耸立在会场正中。

戴志康其实并不是有钱便猖狂的商人,他来自体制,又脱离体制创业,内心自然对许多繁文缛节的程序很反感,也很不屑某些学者专家。

在很多场合,戴志康极为推崇他的老乡张骞,这是清末明初著名的实业家,一生致力于通过商业实践来改造社会。

可他又一直认为,企业家无论多有钱都很难被人记住,更难以超越时代,他渴望用资本力量去滋养文化情怀,实现不一样的人生抱负。


6

戴志康曾说:“投资做得最好的人,不是财务专家,而是艺术家与哲学家。”

基于对艺术的追求,戴志康曾在证大整个产业欣欣向荣时去巴黎参观蓬皮杜艺术中心,回来感慨说:“都说上海是‘东方巴黎’,但是没有一个像样的美术馆作为文化地标是徒有虚名的。”

因此,他决心建造一个融入艺术与商业的超级之城,项目被称为“喜马拉雅中心”,象征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启动是在2007年,那年也成为戴志康与马云后来人生的分水岭。

那年,戴志康以百亿资产跻身“胡润百富榜”,刚上榜的马云虽说身家刚到50亿,但阿里巴巴已经上市,在国内电商行业正如日中天。

这个项目融入了酒店、美术馆、舞台和商场,由日本知名建筑师矶崎新操刀,设计理念非常超前,时至今日看也足够震撼。

但是,因为戴志康的过度自信,他最终为自己的情怀买了单。

这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原先预算是10亿,几乎是证大当时的全部营收,可当日本设计师团队递上高达25亿的报价时,戴志康还是信心十足表示接纳。

最终,整个喜马拉雅中心耗资近30亿,确实在概念和品牌宣传上为戴志康挣足了面子。可由于项目采取只租不卖的模式,至少需要运营十多年才有可能收回所有成本,让证大承担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证大开发的房产项目,由于戴志康坚持走精品路线,导致开发周期过长,资金回流太慢,让戴志康失去了迈入规模快车道的发展时机,错失了跻身头部房企的机遇。

虽然喜马拉雅中心严重拖累了证大资金盘,可戴志康依然深信自己在资本市场那套以小博大的高杠杆套路可以再立奇功。

喜马拉雅中心项目启动后,戴志康继续在金融市场发力,证大集团联合平安等金融机构成立多个信托投资项目,相继拿下新华人寿、西安国投、交通银行、上海银行、太平洋保险等金融企业的股份。

2010年2月,证大集团又以92.2亿元天价,拿下上海外滩8-1地块,成为当时的中国新地王。

戴志康当时说:“我看到旁边是豫园和外滩老建筑,觉得这块地必须开发成中国的地标性建筑。”

豪言壮语令人激动,可外滩项目是三个喜马拉雅中心的体量,但规划的开发时间仅有喜马拉雅中心的三分之一。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此时证大账面上的余额,只有5亿元。

显然,这是戴志康为了挽回在喜马拉雅中心项目上的损失而再次“豪赌”一把。

敢于冒如此大风险,是由于戴志康和复星集团的郭广昌事先早有商议,复地通过几轮增持已拥有上海证大20%的股权。

为了争夺外滩8-1地块,两家企业为此在现场结成了联盟,甚至在拍卖时,郭广昌还帮戴志康不时举牌。

郭广昌是想借戴志康之手对外滩地块多上一道保险,戴志康则希望联合复星集团通过拿地实现一把翻盘。

两位商业大佬各怀心思,但都对外滩8-1地块虎视眈眈。


7

戴志康很清楚整个外滩项目总投资将达150亿元,自己的证大根本无法一口吃下,他寄希望通过资本杠杆来解决难题。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因为遭遇地产宏观调控,导致银行信贷无法兑现,证大出现46亿元规模的款项逾期,每天滞纳金就高达460万元,戴志康面临着要将到手“肥肉”吐出的窘境。

当戴志康不得不将外滩项目公司股权转给海之门公司后,复星国际乘虚而入,占股50%。

此时,戴志康手中仅有海之门公司35%的股权,其余股份中,绿城持股10%,磐石投资持股5%。

老谋深算的郭广昌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本想按照之前协议顺势接过外滩项目,谁料戴志康觉得复星出价太低,祭出一招“一致行动人”策略,将绿城和磐石的股份全部揽入自己旗下。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精明的戴志康悄悄“一女二嫁”,将50%的股权卖给了郭广昌,50%的股权却卖给了潘石屹。

郭广昌大怒,昔日亲密无间的“战友”反目为仇,彼此对簿公堂。

2015年,最终SOHO中国宣布退出,复星如愿全盘接手。

向SOHO中国出让股权后,证大曾拿到一笔不菲的转让费,戴志康得以在山东、江苏、四川、河北、内蒙古等地陆续做出十几个商业和住宅项目。

2013年,证大还曾斥资约8.38亿港币,收购南非约翰内斯堡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戴志康曾称,公司要投资80亿-100亿美元,“建设成南非的陆家嘴”。

可惜由于摊子铺得太大,资金跟不上,这些项目大多烂尾,证大地产业绩并不理想。

2015年2月,戴志康突然以总价12.507亿港元,将自己和女儿戴陌草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42.03%的股份,全部出售给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全资附属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相当于每股售价0.2港元,比每股净资产净值打了对折。

戴志康对此解释是:“作为一个产业,一个生意,房地产对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行业太拥挤,不需要这么多公司。”

可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证大撤出房地产市场后不久,整个行业就迎来了新一轮的黄金爆发期,戴志康这次战略误判让证大错失迈入国内头部房企的良机。

戴志康离开地产后,看中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备将之前的布局做大做强。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内P2P尚未兴起时,戴志康就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始布局。

同一年的芭莎明星慈善夜上,戴志康豪掷千万拍下曾梵志名为“太平有象”的油画,作为他旗下P2P平台“捞财宝”的Logo。

当时,他还对记者自信地说,金融体系里所有发展方向,他最看好P2P。因为金融脱媒、去中介化是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正是如此。

随后,戴志康相继创办海门证大农村小额贷款,P2P平台的上海证大财富,还参股了北京捷越联合等互联网金融项目。

不过,即便投身互联网金融,戴志康也不完全只是为了赚钱,依然藏着某种情怀。

证大金融的职员回忆说,戴志康曾经常提醒他们,贷款就贷给那些经营不易的小微企业,要去做银行不会去做的小贷,这才是普惠金融的根本。

在情怀和效益的感召下,证大金融体系在P2P领域发展迅速,三年内就实现借款约320亿元,在全国建立了五百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拥有员工2万人,位列行业前三甲。


8

对于自己的老本行,戴志康有着绝对的自信:“只要我去做,没什么不可以成功的。”

然而,一向自信“对这个时代节点把握得蛮准”的戴志康还是看走了眼。

2018年,随着P2P金融平台各自乱象丛生,国家进行管制,大量平台随即暴雷,行业内哀嚎不断。

2019年开年后,先是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宣布停止运营,接着旗下另外两个金服平台“捞财宝”和“捷越联合”也先后出现问题,被迫停业、清盘,证大金融几乎已全军覆没。

几度沉浮后,戴志康内心流淌着的滚烫情怀被冰冷的现实碾碎。

2019年9月1日,上海警方发布公告:55岁的戴志康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向警方投案自首。

这年,55岁的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总营收达到3768亿,成立仅5年的蚂蚁金服为1200亿。

俩人相同的年龄,却最终迎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不过,与其他P2P公司暴雷就跑路的负责人不同,8月12日停业时,戴志康曾连发公开信并明确表示:公司将不甩锅、不跑路、不失联,将会尽力还款和补偿。

之前证大财富微金融解散时,戴志康还提出,能赔偿就赔偿员工,能多发点薪资就多发点,尽量做到妥善安置。

2022年12月30日,58岁的戴志康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被判刑19年。

这位纵横商界二十余载,身上曾有无数令人仰慕的标签:92派企业家、中国私募教父、上海滩金融与房产大佬……却最终从巅峰坠下,身陷囹圄。

在世俗的眼光中,戴志康似乎是一位失败者,但他没有逃避,带着对投资人、对用户该承担的责任,以主动自首的方式保留了江湖大佬的尊严。

令人唏嘘的是,58岁的马云此时也被传远走日本,至今没有回国的打算。

对于经历了人生数度起伏的戴志康来说,现在也绝非故事的大结局。

证大投资集团官方网站的致辞中,戴志康写道:“人生是一本没有翻到底的书,你不可能读了一页就知道下一页。”

戴志康的人生只是告一段落,还没到真正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等待。

本文作者:海边的风声君,经风声岛独家授权万小刀头条号发布。

写明星、写八卦,有凭有据;形象正、影子斜,皆由自取,欢迎关注@万小刀头条号。

参考资料:

戴志康的商道哲学,亚布力观点

出局者戴志康:地产早过绿城,风水送于马云,棱镜

“士大夫”商人戴志康:从个人情怀与商业利益平衡木上“跌落”,21世纪经济报道

戴志康其人:想做坏事的时候,我就这样问自己,正和岛

戴志康证大终局,观点

刚刚,出身寒门,曾经的商界大佬,有期徒刑19年,华商韬略

#头条群星10月榜##头条发现计划#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天津瑞吉普惠贷款(捷越贷款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13578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