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盘点存款利率下调:1年期最高1.95%,央行重磅解读原因,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存贷款利率管制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已有国有六大行、九家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下调存款利率。央行表示,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稳定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又一家股份行官宣下调存款利率。

9月2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兴业银行官网获悉,该行自公告发布当日起调整储蓄及单位人民币存款利率。

根据官网信息,兴业银行调整后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25%,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1.85%、2.65%和2.7%。

兴业银行官网截图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当前已有国有六大行、九家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下调存款利率。

9月15日,国有六大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不同类型存款下调幅度在5个BP至15个BP。具体来看,活期存款统一由0.3%下调5个BP至0.25%。

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方面,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大行一年、三年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下调10BP、15个BP和10个BP,降至1.65%、2.6%和2.65%。邮储银行下调后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68%、2.6%和2.65%,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略高于前述五大行。

股份行方面,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等7家股份行调整后存款挂牌利率与兴业银行基本一致。恒丰银行调整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为1.95%,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3.1%,略高于其他股份行。

城农商行方面,9月18日,据悉,南京银行南京分行调整了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此前的3.75%下调至3.65%,其余存款利率暂未调整。苏州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等则表示正在调研市场利率情况,后续将结合实际决策是否调整个人存款利率。

那么,银行为何纷纷下调存款利率?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在央行网站发表题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文章。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归纳,文章内容重点回应三大问题。

问题一

商业银行为何纷纷下调存款利率?

今年4月,央行推动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对于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文章称,这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稳定负债成本的主动行为,显示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随着当前1年期、5年期LPR较4月已分别下调5bp、30bp,文章表示,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其中很多银行是自2015年10月以来首次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显示出市场利率有效传导至存款利率。

文章指出,在存款方面,人民银行亦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由商业银行自主定价。

随着存款利率由行政管制走向市场化,存款产品也由单一化走向差异化。在传统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基础上,银行根据存款人类型、期限、金额等要素,开发出不同的存款产品,例如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满足不同客户需要,不同银行、不同产品、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定价有所不同。

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利率自律机制密切监测存款利率定价情况,通过行业自律督促银行规范定价行为,防范个别银行因盲目追求规模或为填补流动性缺口而高息揽存等非理性竞争行为,取得了较好效果。

问题二

我国利率水平如何?

文章表示,我国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以静制动,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稳中有降,效果较好。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

文章进一步解释称,若真实利率持续高于潜在增速,会导致社会融资成本高企,企业经营困难,不利于经济发展。而真实利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速,则有利于债务可持续,可以给政府一些额外的政策空间。但如果真实利率持续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会扭曲金融资源配置,带来诸多问题,难以长期持续。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效果上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文章称。

问题三

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央行也在文章中透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文章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推动提升利率市场化程度,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好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事实上,这一信号政策早已释放。

9月5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

采写:南都·湾财社见习记者 王文妍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

同时,各金融机构仍可在自律上限之内,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并不一定会有大的变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住户存款总额累计为93.44万亿元。这意味着,新规将几乎影响所有人的钱包,总规模近百万亿级别。

业内人士认为,存款新政符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引导存款利率下降的方向,也符合金融让利实体经济政策导向。引导银行存款成本下降,支撑息差,也有利于缓解中小银行揽储压力。

存款利率上限调为“基准利率+基点”

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为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平稳有序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指导成立了利率自律机制。利率自律机制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旨在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此前,为有效维护存款市场利率定价秩序,在利率自律机制协调下,金融机构经过自主协商,形成了按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存款利率自律约定上限。在此范围之内,各金融机构可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这样既能确保银行充分自主定价,又能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避免个别银行非理性定价,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是,按照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利率上限,存在明显杠杆效应。由于长期存款基准利率较高,执行利率也明显偏高,扭曲了存款的期限结构。特别是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通过多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其他银行为稳定存款来源,被动抬高存款利率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出现了存款市场由坏银行定价的问题,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为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避免无序竞争等问题,利率自律机制在充分征求并吸收了各核心成员意见后,经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是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行为,也是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的体现。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继贷款利率改为LPR加点制后,存款利率也改为加点制,有利于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符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引导存款利率下降的方向。2020年以来监管通过规范互联网存款、压降结构性存款等措施,引导银行降低存款成本。2021年随着社融增速下行,M2(存款)增长承压,存款竞争有加剧迹象,监管通过存款利率改革和调降,缓解银行存款竞争的成本压力。

这一改革也符合金融让利实体经济政策导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存款新政符合政策导向,通过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释放贷款利率下行空间,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现金融系统让利实体经济。反之,如银行息差长期承压,则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水平,不利于长期支持实体经济。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初步判断政策将通过压降部分银行存款长端利率,控制负债成本上升,从而减轻银行核心负债竞争压力,对银行业经营形成小幅利好,但净息差改善幅度或相对有限。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控制负债成本无序上升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为化解风险争取时间。

上限将“有升有降” 缓解中小银行揽储压力

对存款利率上限定价机制进行调整,落地执行后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何种影响?

同时,各金融机构仍可在自律上限之内,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并不一定会有大的变化。目前,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价总体平稳,有关调整正有序推进。

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主定价的自由度和精准度,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推动存款利率定价市场化。

新方案实施后,金融机构无需大幅调整所有期限的存款利率,而且一年以上的存款占比也较小,总体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影响都不大。同时,新方案消除了杠杆效应,长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将有所缩窄,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回归合理的期限结构。此外,新方案同步调整了中小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二者之间仍存在合理利差,有利于维持目前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环境。

浙商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分析,存款新政引导银行存款成本下降,支撑息差,缓解中小银行揽储压力。

一是中长期限存款成本下降,假设一年期内定期存款成本变动,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平均变化一致,一年期以上存款成本变动与两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上限平均变化一致。静态测算,如全面实施,中小银行存款成本有望减少4bp,带动息差提升3bp;四大行存款成本有望减少12bp,带动息差提升9bp。如中小银行一年内存款(含活期)成本不变,则存款成本有望减少9bp,带动息差提升6bp。

二是中小银行揽储压力改善,一方面,中小银行存款成本率相对理财和大行存款的吸引力有望提升,揽储压力有望缓解。另一方面,中长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相对受益。

三是近期现金理财新规落地,预计后续现金理财收益率将下行,与存款新政实际上起到配套效果。银行表内存款、表外现金类理财收益率均下降,避免存款利率下降后,存款流入现金类理财的现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存贷款利率管制(放开贷款利率管制)":http://www.ljycsb.cn/dkzs/1357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