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属于金融工具(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有)

贷款属于金融工具(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有)

贷款知识 第一财经 原创

每日净化污水10万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贷”动生态蝶变|一线调研,下面是第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属于金融工具

虎门镇南栅、紧邻磨碟河旁,虎门宁洲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的生化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正在上下翻涌,这是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

生化池设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利用生化池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总磷、总氮,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在广东省调研了解到,虎门宁洲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为10万吨/天。在前两期已经投产使用的基础上,三期项目投入使用后,虎门宁洲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将达30万立方米,届时将有效补齐虎门镇污水处理能力缺口,为东莞水生态环境提升及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项目高速建设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保障。2022年,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包括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解决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50%的资本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减轻资本金筹集压力

一般而言,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资本金要求为20%左右。资金来源不足、资本金不足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常见梗阻。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资本金筹集存在一些困难,近两年我们集团约有120亿元的项目总投资,企业需要自筹24亿元资本金,一般企业没有这么多的流动资金。”东莞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蔡永权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大大减轻了企业在资本金方面的筹集压力,“以前商业银行是不可以给项目提供资本金的,这一次相当于是用途特批。有了政策支持后,我们也可以开展更多项目。”

据介绍,截至2023年5月31日,该集团签约的金融工具项目共有11个,涉及投资总额117.84亿元,金融工具签约金额11.54亿元。具体为水利项目5个,签约金额9.37亿元;污水厂新扩建项目6个,签约金额2.17亿元。

以虎门宁洲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为例,总投资估算为35838.9万元。2022年9月9日,农发行东莞市分行向东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放期限20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3583万元,有效解决了该项目的资本金问题。

按照金融工具占项目资本金比重不超过50%的要求,金融工具占每个项目总投资比重不会超过10%。截至2023年5月26日,该项目已将基金投放的3583万元全部投入使用。项目累计已投入资金约8591.32万元,其中农发基础设施基金3583万元,自有资金投入2590.51万元,项目累计已投入占总投资的23.97%。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推进项目建设的“加速键”。

解决配套融资难题

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金融工具除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外,还解决了融资期限、配套融资等多个难题。

“污水厂的投资回报大概在十几年左右,商业中长期贷款大概在10年左右,最长也很少超过15年,这意味着我们大部分赚的钱都要去还银行的贷款,但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期限长,只需要还利息,后期等到企业运作赚钱的时候,再把本金还回去。”蔡永权称。

在业内看来,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了信贷增长的稳定性,也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的综合效应。

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审批工作同步推进的,还有配套的商业银行贷款。据了解,农发行东莞市分行为虎门宁洲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配套审批贷款27903万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全面的资金保障,为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我们按照总投资额度的80%提供配套的项目贷款。按照应投尽投的原则,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重点项目的实施效率,推动民政企重点项目的签约。”农发行东莞市分行副行长吕伟伟称。

“当前,东莞市已通过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审核的2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累计投放金额85.39亿元,涉及项目总投资1706亿元,所有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有过半项目获得商业银行配套融资支持,累计授信达65.6亿元。”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行长袁萍介绍道。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成为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强心剂”。

稳经济大盘“挑大梁”

2022年,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随后,国家开发银行等分别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基金公司,项目投放跑出加速度。

“所有的资金都在我们的账户中监管,我们会随时跟进项目进度,督促企业加快用款,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吕伟伟表示。

截至目前,虎门宁洲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项目完成土建总工程量约64.48%,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含土地费用1.2亿元),其中土建完成投资1.15亿元,项目工期为536天,预计2024年完工。

在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政策性金融担当了重要角色,力促资本金快速直达项目主体,力促有效投资显著回升。

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卓凯副行长介绍,该行的89个项目均在规定时间内签约并全额投放505.5亿元,有效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资本金缺口问题,为广东发挥稳住经济大盘“挑大梁”作出积极贡献。

在基础设施基金的支持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芳白城际、巴斯夫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肖跃介绍,截至2023年4月末,广东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274个、投放金额1178亿元,居全国首位;项目开工率100%,全省政策性开发性银行机构投放项目已用款641亿元;省内金融机构累计为清单内项目提供配套融资1.2万亿元授信支持。在金融工具有效带动下,截至2023年4月末,广东基础设施行业单位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126亿元,同比多增672亿元。

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有

上市企业对购买理财的热情熄火了?

2023年已过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上半年认购理财产品金额较去年下半年减少了41.76%,从7452.87亿元下滑至4340.24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亦同比下降40.88%。

其实相较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的预期收益有所提升,但为什么企业进行投资理财的意愿却反而降低了?背后原因,一是企业闲置资金有限,二是理财收益率失去吸引力,企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生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对记者表示,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不断调整,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在下降,或者盈利能力保持不变,但是现金流在下降。因此公司会倾向于减少购买,甚至赎回理财产品来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

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的收益下滑导致了购买理财行为的减少。一是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不断下行,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例,今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再度下调10bp到了1.90%,跌破2%大关。随着利率不断走低,理财的投资收益率预期也随之下降。二是资管新规之后,打破刚兑,非标压降,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上升。

收益提升,为何规模腰斩?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企业全部理财产品的平均预计最低收益率为1.82%;去年下半年为1.69%。但2023年上半年企业持有理财产品的个数却从去年下半年的9972只降至6117只,规模从7452.87亿元下滑至4340.24亿元。

购买理财产品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常规操作,一般是企业利用闲置的自有资金或者自筹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以获得高于存款的利率收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盈利情况来看,上半年A股上市企业的表现并不乐观。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1.49%,是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季度盈利增幅依旧不佳,同比上涨1.20%;剔除金融企业,其他A股企业的归母净利润一季度下降了6.10%。

一位上市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其所在企业近年均未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一是因为企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希望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投资于主业;二是不愿承担理财所带来的任何风险。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整个上市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受到影响,导致可投资资金量减少。这一因素的影响可能还将持续,“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如果经营情况持续好转,购买理财的规模也会逐步回升”,他表示。

另一方面,曾刚指出,利率的下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涉及企业的存款产品利率,比如协议存款、通知存款,都进行了下调,吸引力降低;另外,银行理财净值化带来的收益波动也给企业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芮萌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理财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也追求安全。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萧条,导致理财产品踩雷事件频发。比如,今年某上市企业就因其购买的房地产信托项目踩雷而不得不对理财产品计提减值准备,让该企业自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了年度净利润为负的情况。此外,上市公司投资理财遭监管问询也降低了上市公司认购理财的积极性。

企业客户依旧受理财子追捧

从产品类型来看,企业可以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等十类。其中,存款类、银行理财和证券公司理财占据主流。

今年上半年,企业购买最多的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65.78%)、证券公司理财(10.56%)、存款(7.25%)、银行理财(6.02%)。

其中前三类属于保本理财,银行理财由于净值化转型,收益会出现波动。因此,尽管今年以来银行理财整体收益表现不错,企业还是选择了减少配置。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银行理财子的理财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8%,今年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07%,远高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记者根据Wind数据分析显示,自2021年以来,上市企业在不断减少银行理财配置金额。今年上半年,上市企业认购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为324.53亿元。2022年下半年为762.61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861.43亿元;2021年上下半年均超过1000亿元。

企业减配银行理财的原因主要是净值化下的理财产品收益特征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与零售客户不同,企业进行理财一般有三大需求:一是保本,由于企业理财的金额较大,无法接受过大的净值波动,对亏损的容忍度为零;二是对流动性要求高,资金使用有明确时间安排,更加青睐短期理财,绝大多数企业需求不超过3个月;三是不追求过高的收益,但要高于一般定期存款,否则进行理财的就失去了原有意义。

虽然受到企业减配,但多位理财子人士向记者表示,企业客户是其近期业务发展的重点,是进行规模突破的重要抓手,会加强与总行对公部门的合作。

一位股份行理财子高管表示,其公司客户理财服务方案更多地会把安全性、流动性放在第一位。产品线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产品形态以T+1、最短持有期为主,满足公司客户资金灵活安排、随时申赎之需要;二是产品期限以3个月及以内为主,更多着眼于服务公司客户流动性资金保值增值之需要;三是产品投资策略以低波稳健为主,业绩基准回归市场公允水平,净值表现要稳健,持仓获取正收益的概率要高。

券商收益凭证规模逆势上涨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多类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下降,但有一类却开始逆势上扬——证券公司理财。上市公司购买的证券公司理财,即券商发行收益凭证。

收益凭证按照投资者本金是否得到保障可分为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和非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两者规模比例大约为8:2。

今年上半年,上市企业认购的券商收益凭证金额为453.86亿元,规模同比上涨17.68%。在整体规模缩水的情况下,收益凭证规模的上升直接导致其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总规模的占比大幅提高,达到10.46%,而以往均在5%左右。

从底层资产来看,收益凭证与结构性存款类似,均为固收类资产加期权。最常见的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国债、同业存款等。而非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会把全部或部分本金去投资与产品所挂钩标的相关衍生品,以满足部分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但从收益率来看,信托收益凭证高于结构性存款,一般结构性存款的最高收益在3%-4%区间,而收益凭证最高可达5%以上,因而更受上市企业欢迎。此外,固定收益凭证是当前全面净值化转型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可通过结构设计明确承诺“保本”的理财产品。

收益凭证本质上是证券公司以自身信用和资本金为担保,以私募形式向合格投资者定向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属于表内负债,受限于券商的净资本。因此,虽然拥有众多优势,但收益凭证的发行却受到规模限制,所以往往“一票难求”。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属于金融工具(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有)":http://www.ljycsb.cn/dkzs/1352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